7月22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医生、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高度关注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拉米夫定可能引起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与替比夫定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相似。替比夫定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统损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xx、肌酸激酶增高、xxx、横纹肌溶解。而通常xx、肌酸激酶增高在及时处理后效果良好,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横纹肌溶解。《第3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称,虽然这两个药品的说明书已明确了此类不良反应,但鉴于该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诊断和xx将有利于患者预后,所以再次做出提醒。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介绍,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大部分由xx引起,例如一些降脂药、β2受体激动剂等,而少数由于不当运动。主要症状有尿色异常、病变部位肌肉退化、无显著症状的虚弱或xx等。而一旦严重,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立即救治。
因此,国家xxx提醒医生在临床选择用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及用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权衡利弊,并将可能的用药风险告知患者,在患者持续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变化,以及肝、肾功能等化验指标。同时,在xx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肌肉触痛、xxx等症状,应考虑xx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立即停药或采取相应的xx措施。
-----------------------------------------------------------------------------------------
1
通用名 拉米夫定片
曾用名
英文名 LAMIVUDINE TABLETS
拼音名 LAMIFUDING PIAN
药品类别 肝胆病用药
性状 本品为橙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拉米夫定可在HBV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 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拉米 夫定三磷酸盐渗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 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 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对 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 抑制作用持续于整个xx过程,同时使血清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xxxx 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
2
【主要成分】
替比夫定。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xx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TL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副作用】
国外临床研究中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xx、xx、恶心、(胃肠)气胀、腹泻和xxxx。
【注意事项】
1.病人停止乙肝xx会发生肝炎急性加重,包括停止使用替比夫定。因此,停止乙肝xx的病人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若必要,应重新进行抗乙肝xx。
2.对于肾功能障碍或潜在肾功能障碍风险的病人,使用替比夫定慢性xx会导致肾毒性。这些病人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并适当调整剂量。
3.单用核苷类似物或合用其他抗逆转录病毒xx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伴有脂肪变性的肝肿大,包括致命事件。
4.因为对发育中的人类胚胎的危险性尚不明确,所以建议用
【药理毒理】
1. 作用机制:
替比夫定为xx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型对应体,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DNA多聚酶xx。替比夫定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腺苷的细胞内半衰期是14小时。替比夫定5’-腺苷通过与HBVxx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链延长的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替比夫定同时抑制乙肝病毒DNA{dy}链和第二链的合成。替比夫定5’-腺苷浓度<=100um时不会抑制人体细胞DNA多聚酶,浓度<=10um时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线粒体毒性。
2. 抗病毒作用:
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肝细胞中和HBV病毒表达的人类肝细胞株2.2.15中观察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为:替比夫定抑制50%病毒DNA复制的浓度(IC50)在两类细胞系统中为0.2um左右。在细胞培养中,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不被核苷类HIV逆转灵酶抑制剂(NRTIs)--去羟肌苷Didanosin和司他夫定抵抗,而与阿德福韦联用具有协同效果。替比夫定抗HIV-1病毒的作用低(EC50value>100um),但不抵抗阿巴卡韦、去羟肌苷、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司他夫定、泰诺福韦(Tenofovir)和齐多夫定。
3. 耐药性:
对一项三期全球登记试验(007 GLOBE study)中实际xx(as-treated)的分析发现,接受替比夫定每天口阴600mg的患者52周后,血清中未发现可检测的HBV DNA的比例为59%(252/430)和89%(202/227)。第52周,接受替比夫定xx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1000 copies/ml的比例分别为(34%)和19/227(8%)。基困型分析发现含有可扩增HBV病毒DNA而且xx超过16周(>=16 weeks)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替换和病毒学衰退(rtM204I,rtL80I/V,rtA181T,rtL180M,rtL229W/V)的比例分别是49/103和12/12。在46例发生变异的患者中,其中的34例中rtM204I替换是最常发生的变异而且与病毒学批弹有关(>=1 log10超过{zd1}点)。
4. 交叉性耐药性: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xx具有交叉耐药的特点。发生rtM204I变异或者rtL180M/rtM204V双变异的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病毒对替比定抗病毒应答率(效果)降低超过1000倍。替比夫定对与rtM204V变异有关的拉米夫定耐药的病毒仍有效(效果降低1.2倍),表现出中度的抗病毒活性。替比夫定对rtM204V变异的HBV病毒的作用还没有临床试验作参考。在细胞培养中,与阿德福韦酯耐药有关的rtA181V变异的病毒对替比夫定的敏感度减低3到5倍;与阿德福韦酯耐药有关的N236T变异的病毒对替比夫定仍然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