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届世博会经典标志建筑一览 组图_张恒溶_新浪博客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中国上海第41届世博会{yj}保存的一轴四馆中的中国馆——东方之冠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界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中国上海世博会为注册类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yj}保存的一轴四馆中的世博轴阳光谷

 

                            1851年英国伦敦{dy}届世博会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世界性博览会的先河,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的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等等新式高科技产品极大地促进了{dy}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做为本届世博会代表的是伦敦为世博会建设的展厅——位于海德公园的“水晶宫”。水晶宫由英国xx的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Paxton)爵士设计。这座占地19英亩,长606米,宽150米,高20米,穹窿顶甬道高35米的巨大建筑通体由钢铁、玻璃和木头打造,整座恢弘的建筑便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与代表。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主建筑工业宫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建筑亮点是由斯各特·罗素设计的工业宫中央圆顶大厅罗托纳达。罗素曾担任1851年伦敦世博会参展委员会的秘书。该大厅设计显然受到了1851年世博会“官方”建筑计划书的启发,风格极其相同。罗托纳达圆形大厅,顶高83米,直径约110米,成为当时世界上{zd0}的圆顶大厅建筑,比罗马的圣·皮耶尔大教堂的48米圆顶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37米圆顶确实大了许多。圆形大厅的结构也是用金属制作,建设周期仅18个月,时间之短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建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圆形大厅其锥形屋顶由32根粗大的柱子支撑,圆顶之上有一个直径为28米的穹隆塔顶,再上面是一个直径为7米的小型穹隆灯塔,{zg}处是一个奥地利xx的巨大复制品,由xx珠宝的仿制品装饰。这个巨大的园顶建筑物引起了轰动效应,也倾倒了观众。世博会期间共有206270位参观者踏着台阶登到圆顶xx处,饱览维也纳城市的迷人景色并为壮观的建筑而荣耀。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                 

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美国历史上{dy}次举办世博会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展出了自由女神擎着火炬的手臂,高擎火炬的右臂长12.8米,仅食指就达2.5米长、1米宽。仅仅是这样的局部塑像已经震撼了参观的所有美国人。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女神像身着罗马古代战袍,头戴光芒冠冕,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美国独立宣言,身体微微前倾,神态端庄安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雷得里克巴托尔迪。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xx推反第二共和国的{yt},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越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目睹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巴托尔迪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刚开始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直到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会上展出,引起轰动。1884年7月6日,法国政府把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同年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动工。十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终于全部完工。10月28日,美国总统亲自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并发表了讲话。无数群众簇拥在神像周围怀着激动的心情企首仰望着自由女神像{dy}次露出她庄严的面容。巴托尔迪由于他的{zy1}成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但他所塑造的自由女神像将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188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博览会(认可类世博会)

 

188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博览会的目的,是透过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平台,使参予的国家在主题上得到广泛的联络与交流。世界博览会是对当时社会文明的智能的一种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参展者通过世博会的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而此次世博会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花卉艺术品,这也成为此次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博览会的一个亮点。      

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转载]历届世博会经典标志建筑一览 <wbr>组图
1889年法国巴黎第三届世界博览会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法国第三届世博会。本届世博会的诸多展馆民族气息浓郁。但埃菲尔铁塔的光芒盖过了当年的一切,是世博会留给人类最璀璨的创作。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而且还会一直讲述下去。法国人一直想建造一个超过英国“水晶宫”的博览会建筑,目的是“创作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zh1}中选的是建筑师埃菲尔提交的有关建造一座1000英尺高铁塔的设计方案。53岁的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er Gustave Eiffel)当时是欧洲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埃菲尔建议法国当局建造一座高度两倍于当时世界上{zg}建筑物——胡夫金字塔、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大教堂的铁塔。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的“大道乐园”里,一个超大的摩天轮观光设施{dy}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摩天轮是由美国工程师乔治·菲力斯设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当巨大的摩天轮{dy}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观者的新奇和兴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个巨大的摩天轮直径约76.2米,圆周长251.46米,重达46吨,座舱数36个,每个座舱里有38个长毛绒材料制成的舒适的座位,还可以站立22人。菲力斯摩天轮一次可容纳2160人,旋转一周时间20分钟。最多的时候一小时载客就可达4000人。在这年世博会上,共有16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被摩天轮送上264英尺的高空,感受全新的体验,俯瞰世博会全景。摩天轮成为世博会{zshy}的娱乐设施之一。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为原子球,共有9个球,每个球直径18米,{zg}的一个离地面102米,球与球之间有管道相通,有些管道里还安装电动扶梯供游人上下。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   

蒙特利尔世博会展馆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又被人们亲切地成为“富勒球”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是世博会一百多年历史中空前成功的一届世博会。1967年,加拿大举国人口约2100万,而蒙特利尔世博会的参观人次超过了5000万。这种广泛的民众参与度,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以想象的。1967年对于加拿大来说很重要,除了在这一年举办了 会之外,加拿大在这年真正成为了“加拿大”。因为在此之前,加拿大的官方全名是加拿大自治领,隶属英国。虽然20世纪30年代后加拿大xx政府就停止使用这个全称了,但英国政府正式放弃加拿大自治领的称号是在1967年。这以后,“Canada”才成为加拿大的官方国名。在这一年的世博会上,最受人瞩目的是美国馆,它是当时世界上{zd0}的网格球体建筑,直径76米,由三角形金属网状结构组合而成,白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夜晚则灯火通明,就像一个精致漂亮的水晶球。这个球体的设计者是巴克敏斯特·富勒,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他的独特想法:地球是艘“地球太空船”,人类是地球太空船的宇航员,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旅行,只有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知道如何正确运行地球,才能使人类在宇宙旅行中幸免于难。这个想法倒是跟宫崎骏的环保主义思想很类似。富勒在1950年至1960年间还有过另一个大胆设想——计划通过圆球建筑的实验,把纽约曼哈顿岛用穹隆覆盖。这就太科幻了,当然不会有人支持他付诸实施。美国馆——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富勒球”——一经建成,就在全球建筑界xx了一股球形建筑凤尚。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至今还未被打破。一是大阪世博会累计参观人数达到6400万人;
二是大阪世博会单日{zg}参观人数达到83万人。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前卫艺术家冈本太郎所设计的“太阳塔”,是大阪世博会的建筑标志,形象地表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jd1}感”(设计者本人语)。这座至今依然矗立在“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的巨塔,在大阪世博会后,和“大阪城”、“通天阁”一起,成为大阪的城市标志。“太阳塔”从正反两面观看,像是一头展翅腾跃的硕大飞鸟。塔高65米,底座直径20米,双翼长度62米,分为地下、地上和空中三个层面,分别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地下层的主题为“根源的世界”,表示生命起源的神秘。地上层的主题为“调和的世界”,表示现代的生命力。空中层的主题为“进步的世界”,表示分化和重组。   
 
      197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博览会              
   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狩猎的演化和艺术",又称"世界狩猎博览会",首次将世博会的主题xx了人与自然。 1971年布达佩斯世博会是最短的一届世界博览会,历时仅有4天。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奇景墙夜景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展出的企业号航天飞机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的标志用了流动的水波作为图形,吉祥物就是一个海洋里生活的生物。世博会旨在揭示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已经面临缺水的问题。 奇景墙(the Wonderwall)的设计者是查尔斯·莫尔(Charles Moore),莫尔对于建筑设计一向有非常浪漫的艺术态度。奇景墙的设计具有舞台的意味,大量采用历史记忆,利用折衷主义手法把各种历史片断揉为一体,彰显文化品位。长达0.5英里的奇景墙是世博会参观者流连忘返的地方,休闲节目、咖啡酒吧、美味小吃、童话般的意境、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都是吸引参观者的安排,当年美国度假者的日程里大都有“奇景墙”的计划。新奥尔良是美国重要的造船和宇航工业基地。美国宇航局“企业号”航天飞机在世博会上展出了6个月,尽管航天飞机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相去甚远,但还是受到参观者的强烈追捧。1960年代,一部名叫《星际迷航(STAR TREK)》的太空科幻系列电影在美国播出后大受欢迎,片中虚构的太空飞行器叫做“企业号”。美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似乎这部影片讲述的未来的航天故事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终于,美国{dy}艘航天飞机研制成功,美国人以更大热情xx着影片《星际迷航》,同时对这艘航天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6年9月,美国宇航局共收到40万封民众来信,信中一致要求将美国{dy}艘航天飞机命名为“企业号”,这就是“企业号”航天飞机得名的真正由来。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图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博览会,有52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是有史以来南半球规模{zd0}的一次博览会。布里斯班河两岸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活跃地区。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
 

1993年8月7日至11月7日韩国在大田市成功地举办了世博会。大田世博会历时93天,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展览局认可的专题世博会。大田世博会以“新的起飞之路”为主题,以“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协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为副主题,反映了韩国回顾过去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进而汇聚国民力量再创新的起之意志,以及通过科技进步、自然和人类的协调来达到丰富生活目标之理念。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

里斯本世博会乌托邦馆
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1998年世博会,是20 世纪{zh1}一届世博会。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标志屋顶

  由10个40米×40米×20米木质天棚组成,以此来体现人、自然与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屋顶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屋顶建造需要技术、木材又和自然关联。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中国馆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是继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dy}届世界博览会以来首次在德国举办的世博会也是21世纪的{dy}届世博会。没有埃菲尔铁塔,没有水晶宫……汉诺威并没有野心借一次世博会就在一夜间转变城市的面貌。“这应该是一场派对、一场盛宴,一处将人们聚集到一起的场所。”博览会官员威布克·布鲁恩斯说。德国希望通过这届博览会驱散——至少弱化——20世纪灰暗的国家形象,取而代之以更明亮,甚或更喜庆的形象。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日立集团采用两面受光的太阳能电池为展馆提供能源,并将展馆的一部分削成“峡谷”,模仿河川溪流。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效果图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水塔

西班牙阿拉贡馆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水塔是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最抢眼的建筑是一栋被命名为“水塔”的高楼。这栋76米高的玻璃大楼呈水滴状,里面竟然没有楼层,下面为展厅,顶部是观景台。从楼内向上望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阿拉贡馆建筑是世博会园区中,最为出挑的展馆。作为世博会举办国的举办省东道省馆,位于世博会主干道,国家大道和国际大道的中央。展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馆建筑外形象三根7米高挑空“大木棍”支起的一个“巨大竹篮”。建筑师取阿拉贡地区传统编织工艺演绎建筑造型,以现代结构演绎民族风情而“哗众取宠”、以新型材料、工艺表现地方民俗而“喧宾夺主”。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历届世博会经典标志建筑一览 组图_张恒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