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华谊——民营电影大鳄已长成
2008年12月29日来源:腾讯娱乐
14年,5天。
1994年,王氏兄弟一起创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2000年12月19日华谊兄弟公司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融资5000万元创办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
……
2008年下旬,不惧全球金融危机,王氏兄弟高调出手:
一、收购经纪公司中乾隆德。
二、宣布明年将生产19部电视剧。
三、同时投资三部大制作商业大片《风声》《余震》《狄仁杰》。
收购中乾隆德,业内人士分析,一是为上市做足准备;二是进一步提升经纪公司实力,而在华谊兄弟成功并购之后,华谊兄弟在经纪公司领域已经{lx1}居于二三位的对手。并且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从xx经纪人王京花离开橙天开始,华谊兄弟在经纪公司领域内已经没有竞争对手。
继成功缔造了经纪公司领域“王”国之后,华谊兄弟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对以往被人视为华谊兄弟内部实力较为薄弱的电视领域进发。借2008年影视展的机会,举办了全国电视台长酒会,宣布明年将生产19部电视剧,将数十家电视台台长聚集一堂,不仅仅是对其实力强劲的一种体现,更表露出华谊兄弟对电视领域的野心。
作为华谊兄弟核心的电影产业,明年,由陈国富指导的《风声》与冯小刚的《余震》以及徐克的《狄仁杰》三驾马车齐发,一并攻取大片大制作的票房金矿,势头无人能敌。与此同时6000万投资,制作数十部中小影片制作,以及建设院线,进入终端。都证明了华谊兄弟在成功取得大制作与海外发行的经验后,全新运作模式的尝试。
这样看来,现在的华谊,作为民营企业来说在电影、电视、经纪三大领域几乎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可言。与此同时,娱乐“王”朝(不是光线的王,是华谊的王)的时代就要到来。
14年,华谊兄弟逐步完善完成了其在电影、电视、音乐、经纪领域上的投资运营模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尝试一些新领域模式的探索,收购中乾隆德后进入体育经纪领域,以及电影领域在保持大制作模式的基础上,转而投身中小制作,建立院线,进入电影终端,进而完成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院线放映更为系统完整的生产体系。
未来5天,《xx娱乐》将联合腾迅娱乐将华谊兄弟旗下的电影、电视、音乐、经纪以及竞争对手五个领域进行一次解剖式的分析报道,共同寻找华谊是如何变得如此“可怕”,他们的发展轨迹是什么,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方向又是什么。
所谓可怕,并非贬义,只是在笔者看来,华谊在14年间缔造的王朝,用5天解读,以斑窥豹,未必全部正确,但希望能够产生一点点积极的借鉴意义。
2008年的贺岁档,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档期变脸剧”。
剧中人物你方演罢我登场,红脸白脸青花脸各有各的意思。档期只是幌子,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如何捞到更多的贺岁金条,赚个盆满钵满过年好年。
就起来,今年贺岁档与往年确实有点不同,杀进贺岁档的影片数十部之多,题材各异,大中小制作纷纷登上影幕。场面看去颇为繁荣,但事实上真正稳吃票房的大赢家依旧未变。
从往年贺岁档期内的影片来看,中影集团的大制作影片或者与新画面或者华谊兄弟或者保利博纳,总之就是那几个脸熟的大制作影片轮番瓜分票房。但张艺谋两年的奥运主业,导致从去年开始,民营的华谊与国有的中影直接站上了擂台,《集结号》与《投名状》就已经玩了一把改档期的游戏,在后来华谊兄弟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对此事的描述中,他十分低调的表达却透露出华谊在电影领域中已经具有了不可取代的行业地位,“我觉得我们分别代表了民营和国有的中国{zh0}的两个公司。中影是国家队,我们是俱乐xx。”这番话的潜台词其实是说,华谊已经是民营电影公司中的代表。
这番话,xx没有把那些在电影领域中的其他电影公司放在眼中。如果是在《集结号》之前,王中军应该没有这么足的底气,其他公司也不会甘心于这种表述;但在《集结号》到《非诚勿扰》的凌厉攻势下,华谊可以将自己与别的公司之间从“=”改成“》”了。
今年的直接竞争关系中,站在中影对面的,是华谊。而且竞争的态势虽然不乏火药味,但也是非常良性的。先是中影出品的《梅兰芳》高喊票房三亿提前上映,而华谊出品的《非诚勿扰》也在冯小刚的话语中听到了轻轻松松两亿拿下的声音,中影最厉害的后手当然是奔着四亿目标而去的《赤壁》与打算再创辉煌的《疯狂的赛车》,这已经不同于去年《投名状》提前一周上映避开《集结号》,今年的中影要用《梅兰芳》与《赤壁下》前后夹击《非诚勿扰》。
《梅兰芳》提前上映在两周半的时间内,成功票房过亿——我们都知道三亿只是一个宣传噱头;《非诚勿扰》更是来势凶猛,三天半就卷走八千万,一周就过亿,双方都是首战告捷,接下来我们几乎可以看到《非诚勿扰》两亿、《赤壁》四亿的局面变成现实。
如果仅仅是一部一年一部冯氏电影,《非诚勿扰》纵然票房三亿,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大庆贺的。毕竟从《英雄》开始,我们已经不断地庆祝过了,中国内地的电影大片与中国整体的电影票房,一直在持续地良性地上升,在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台阶。
华谊电影的可怕,在于接下来的大片计划:早在《非诚勿扰》拍摄阶段就已经开始着手明年的电影计划,虽然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但华谊依旧高调出击,主导三部大片,一部是冯小刚的《余震》,另一部是陈国富的《风声》,还有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三部题材类型xx不同的大戏,将在明年全面投身中国市场。
华谊电影的另一种可怕,则在于他们在大片市场之外,打算全面进军中级片市场。在《非诚勿扰》之前,中型影片《李米的猜想》获得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也探出了条新路。才有了前不久,华谊宣布要投多部中小制作的电影,“用三四千万去赢回五六千万的票房”。与此同时他们还投资建设院线,进军电影终端。华谊将完成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院线管理等更为完整的电影生产管理体系。
神秘《风声》,要制造内地《无间道》一样的精彩?
作为明年令人期待的年度大戏,《风声》令人关注。百万级的原著影视版权费,已经未拍先红,新闻无处不在;而且华谊称这是他们{dy}部制作无上限的电影,本应12月开机,却临时暂缓,演员方面,继之前曝出张涵予、李冰冰有望出演后,近日又有消息称黄晓明有望出任主演。
华谊兄弟投资电影《风声》的消息传出已久,不久前新金马影帝还曾自曝将主演,原定12月份开机,却依然未见动静。外界颇多揣测,内部却岿然不动。有消息称这部电影是奔着《无间道》去的,是一部高度悬疑、剧情曲折扣人心弦的大戏,“是一部有智商的电影”。
10月初,王中磊在华谊酒会上就表示,《风声》的导演由高群书和陈国富联袂,剧本由陈国富改编,“剧本相当棒,我非常看好这部影片,希望借《风声》打造真正中国无间道。”
时隔2月,面对媒体质疑,为何《风声》不见动静,华谊总裁王中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风声》是华谊2009的重点计划,拍摄计划还在商讨,没有时间表也没有确定最终方案,现在的原则是投资无上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也是华谊{dy}部在开机之前没有明确预算的电影。”
没有明确预算启动投资项目,一般来说,一是老板胸有成足,二是老板坚信这个项目一定赚钱,这两方面也能与王中磊所说的那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相对应。事实上,在海外没有明确预算启动拍摄的事情早有过先例,电影《泰坦尼克》拍摄之初,就因预算不足,拍摄刚到三分之一后资金耗尽,只得导演抵押自家房屋投资继续拍片。而当时谁会想到日后《泰坦尼克》造就了一部票房经典。《风声》能够也制造出一个同样的经典吗?
事实上,从现有的信息中,《风声》具备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一,导演及编剧陈国富,作为华谊近几年电影的总监制,陈国富可以说是业内{zj1}水准的导演,有商业性,有口碑,有传播以及保存价值,作为华谊电影幕后的推手,他精通如何将电影艺术与商业有机结合,正如陈国富自己所说:“我凭我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可行性。”正是他的直觉和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可可西里》《集结号》这样xx不同类型的影片。二,演员阵容,从最初传出张涵予、李冰冰到近日曝出黄晓明出演主角,无论最终角色确定是谁,一个很明确的信息是,影片主创人选一定是国内当前最当红的演员中选定,因为王中磊说过,“一定会用中国知名演员。”,而现今在国内叫好叫座的演员几乎都出自华谊经纪旗下艺人。虽然包括周迅在内的诸多演员对于是否参演《风声》仍旧保持沉默,但从王中磊欲打造亚洲{lx}演员的雄心来看,任何一位当红演员都有参演可能性存在。
领跑民营电影华谊想毕其功于一役
除《风声》外,由冯小刚执导的《余震》及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会与《风声》在明年一并出击,三部影片投资分别都在数千万上亿级别,而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变化,也是明星华谊重点打造大制作影片的全新尝试。这也表明华谊有可能借此摆脱一直依赖冯小刚影片的单一局面。
早在10月,王中磊在东京电影节上就宣布了投拍这三部大片的消息,然而,媒体关注的焦点更多投向了《风声》一片。从三部影片的类型及题材不难看出,华谊在电影创作上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发展。《风声》改编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余震》则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狄仁杰》则偏重历史人物。
三部影片中,《风声》《狄仁杰》都有陈国富参与编剧,而两部影片风格上都偏向悬疑类型,另外冯小刚多年期待执导的《余震》则在风格上主打主旋律影片。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尝试具有一定风险,首先,三部影片都属拉斯式的大片投资,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具备相应的风险投资,除了《余震》走到是主旋律路线外,剩下两部《风声》、《狄仁杰》均已谍战悬疑题材为主,事实上在以往的大投资电影中,这样的题材还未有人尝试,相比古装大片已经成熟的制作模式,这三部影片在制作模式上可能遭遇的风险不容小视。
由于今年金融风暴的影响,明年因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萎缩,也会对这三部影片有所影响,一方面经济缩水,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广告植入减低甚至暂缓,都有可能影响到三部影片的投资与制作。而华谊总裁王中磊则对此较为乐观,在承认华谊多少都会受到影响的同时,表示危机即是时机。
总之,这一次的华谊雄心壮志的背后,也彰显了他们的野心勃勃:希望三线出击多题材开花,结一个领导民营电影业的果来。
疑问一:中小投资影片能走多远?
作为在暑期档赢得口碑与票房的中小制作影片,《李米的猜想》无疑让华谊在中小电影制作上看到了出路,这种成功尝试其实,现在看来是华谊早有预谋的计划前奏,为了更加优化电影制片,华谊一方面将投资方向继续放在较为有市场的大商业片上,在保持行业制高点的同时,将投资方向转向中小型影片以及创意影片。
通过预算在4000万左右的投入赢得5000万至6000万的票房回报,而对于理想化的电影市场,王中磊的描述是,“每年有30、40部6000万左右票房的电影。”同时他进一步表明,“在任何成熟的电影市场,这种电影其实都是占主流地位。”
但有一点,作为内地观众而言,此类中小投资影片是否能够满足内地需求尚无知晓,毕竟中小投资影片在题材选取上的局限,势必会影响到观影人群,而以往习惯了大制作的视听盛宴,对于中小投资影片所涉及的都市题材又有多少兴趣点呢?
疑问二:进军终端巨额投资考验资金链
除了继续保持大制作及中小型影片的尝试之外,明年,华谊将启动华谊电影院进军电影放映的终端市场。事实上早前两年前华谊就启动了影院建设计划,并且在07年成立了影院建设部,而坊间更是传出华谊将投入5亿运作影院建设。对此王中磊则说,“华谊兄弟一定要占据到行业前端,除了市场份额靠前之外,就是在这个行业里,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有没有标新立异的东西,华谊电影院未来能否改变现在中国电影院的经营的模式?其实都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早前,也有不少公司曾表示也将加大自身的终端建设,并且从地产业着手完成自身剧院的投资经营,与华谊相比,这些公司在终端建设上已经较为成熟,加之,现在国内各类院线都在不断完成自我建设,提高自身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而华谊方面的启动和运作还在进行中,是否能够达到华谊期望的预期效果,都还未知,不过,华谊总裁王中磊上面的那段描述给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华谊会通过找到行业特点完成终端建设,而这个特点,除了已经成熟的电影制作模式外,还有就是其试图改变中国电影院经营模式的野心。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