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86;-haohaizq _ haohaizq _ 中金博客
158786;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河东村
河东村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村已建成了集电 子、建材、家电、印刷、金属家具、储运等的工业生产体系,形成了家具、藤器、夹板、装饰材料等的大型综合贸易批发市场,广东广彩印务有限公司、中茂金属建 材有限公司、新利金属家具有限公司、振辉电讯(南海)有限公司、大转弯夹板市场、大转弯装饰材料市场、高方家具市场、高方藤器市场等成为全村二、三产业的 代表性单位。200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2.6亿元,其中{dy}产业0.31亿元,第二产业4.76亿元,第三产业7.53亿元,村委会级可支配收  入1650万元,村民小组级可支配收入306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9340元,人均股份分配6090元。
在河东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仅2002年至今,全村投入的环境现代化建设资金达到1300多万元。2002年初,河东村被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同年被评为南海市文明示范村。创卫三年以来,全村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巩固创卫成果和完善农村环境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上来,确立了从普及型向高标准型发展  的环境现代化建设方向,其中2004年投资80万元完成全村16个光亮工程点的,投资20多万元完善全村的路灯、街灯,全面提升了的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近年来,河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亦蓬勃地发展。目前全村共有文化活动中心七个、灯光篮球场七个、图书阅览室三个,村委会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体育、艺术 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南井村民小组是大沥的党报村;虎榜村民小组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全村青少年学习活动的基地;河东小学、河东幼儿园均被评为 佛山市一级;在2004  年的文明户评比过程中,全村的文明户率为99%。
2004年,河东村迈出了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制定了《河东村农村股份合作社章程》,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稳定。同年,河东村全面推行了社会医 疗保险制度,并在其基础上实行了二次报销,基本免除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同时,村组两级向60岁以上的农业社员每月发放养老金达到100 元以上,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了村民的福利,并逐渐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接轨。2、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凤城乡河东村
河 东村属侯马市 凤城乡,位于浍河以南,张家山脚下。西隔药王沟与金沙村相望,东北与柳沟坡相邻。清光绪《续修曲沃县志》疆域全图上,显示张家山的名字,但“户口”及“里 三十六”无记载。也就是说当时张家山还不是一个行政村。民国十七年《新修曲沃县志》记载,张家山属曲沃县一区,无河东。这即可知河东村的形成是在1928 年以后。民国十七年,张家山村有17户,男58丁,女57口;2000年,河东村有227户,914口人,耕地110.27公顷  ,人均收入2790元。
民国年间,河东最早只有9户人家(3户姓李的,3户姓张的,3户姓姚的),以及后来的人家,大都是从河南等地落户到这里的。人们住在浍河东沿岸上 窑洞里。解放前河东和山根底自然村,都属于张家山村。解放以后,村里人逐渐增多了,人们说,咱明明在山下住,却要说是张家山的,应另起个名字。后来,因村 址在浍河拐弯处的东面,而更名为河东村。此后张家山与山根底一起,附属于河东村。
上  张家山,原来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山半路上,有块较大的路石。上面凿有比较方正的石坑。据当地人讲,这是张家山的财主“张百万”过去坐轿上山、轿夫停歇脚的地方。
卫洪元:河东村人,1923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曾任河北省儿童医院院长。
河东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多年来,河东村发挥地理优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制种玉茭发展到1200多亩,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使  用立体载培技术,发展瓜棉间作100余亩。鼓励村民在张家山下小枣接大枣,增加收入。他们积极发展养殖业,现今全村养羊上千只。他们还引导村民搞起了电线厂、制钉厂、砂石场等,使村民进一步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3、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河东村
河东村地处山西泽州县东部,位于柳树口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 20 公里,距市区 25 公里。丹河由村的西边而过,由此叫为河东。由河东、城则 2 个自然村组成,共有 43 余户人家,总人口 198 人,耕地 400 余亩。  河 东村地属山区,村内地面高低不平,出行较为不便。河东村为春季寒冷、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阴雨;冬季干冷、多风、少雪的四季分明的半干 旱、半温暖大陆性季风气候天气。全年无霜期为 10 个月左右,年平均气温为 11.5 ℃,年平均降雨量为 549.8 毫米。4、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河东村
河东村就位于外九水之七水处,距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10公里,倚崂山白沙河(北九  水即白沙河上游河段)而建,由河东、河西、骆驼头、干河、东涧、口子前6个自然村组成,现有村民131户,401人;耕地150亩,山峦3600余亩。
据传,明朝嘉靖年间,何氏祖一家从云南迁至北宅东乌衣巷村。数年后,年长者去世,兄弟二人携妻儿又迁白沙河上游东岸立村,取名河东村,现已传至 15世。后徐氏祖在明朝移民大潮中,从云南经即墨、沙子口的王子涧辗转至白沙河上游西岸立村,称为“河西”。随后百年内,徐氏(与上述徐氏不同祖)、孙 氏、姜氏、王氏等也相继入村定居。现何姓人  数居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0%,徐姓次之,约占20%。
河东村的自然景观富有xx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宗崇《夜游九水记》中曰:“七水双嶂夹水,峭峭如门,涧上大石穹然。”河东、河西两自然村之间, 有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似一山水盆景,名曰“小丹丘”;又因其状如发髻,又称“仙人髻”。丘下有一清澈潭水,相传八仙中的何仙姑曾在此借潭梳洗,故亦 有“小梳洗楼”之称。村后200米许,  是 xx的崂山十二景之一“驼峰烟云”(又名“骆驼峰”)。此峰巍然矗立,高达300余米,奇石罗列,山头白云漂浮,如昂首之驼阔步向前,雄伟壮观,惟妙惟 肖。传说峰岩间蕴三处水晶矿,因千万年来浴日月之精华,感天地之灵气,遂化为水晶三仙子。骆驼峰顶下50米处有左右并排两洞穴,呈黑、黄两色,当地人称为 “黑窝”、“黄窝”,就是传说中的仙子居住之地。“骆驼峰”、“小丹丘”等景点,一直为画家、摄影者所倾慕。村  西是2002年新建的四水水库,如无瑕碧绿的翡翠镶嵌在两山之间。村东是连绵群山,怪石嶙峋,或躺、或立、或奔;或笑、或思、或静……其中尤以“众仙拜佛”、“关公石”等石景最为形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不知身之尚在人境”。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20世纪80年代前河东人的真实写照。全村150亩的山岭薄地难以养家糊口,就加以采石、家庭饲养、妇女手工织花等进行辅助,但生活依  旧 清贫困苦。粮食不够吃,村民们就步行30余里山路,背麻袋、挑担子,到王哥庄集市买粮食。1980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大力发展林果业,80%的 农田被樱桃、杏、山楂、桃等果树所覆盖。同时进行花岗岩开采,不少村民还买上了拖拉机搞石材运输。但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毅然放弃了十几年 赖以生存的采石业,逐步融入发展旅游经济的大潮中。特别是1996年北宅首届樱桃节举办之后,一户户“农  家 宴”在河东村悄然兴盛起来。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地吃农家饭、睡农家炕、饮山泉水、品九水果,同时还可以买到崂山蘑菇、崂山参、崂山灵芝、崂山蝎子等山 珍特产。村民们在为游客服务中,既享受到了人气旺盛的快乐,又增加了收入。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496万元,人均收入4489元。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28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沟崖等36个  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5、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万良镇内,现有农户306户,人口916人,耕地面积1125亩。
河东村依靠全国{zd0}人参集散地—万良人参市场,大力发展自己的村办经济。早在万良人参市场建设初期,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就看到了这里蕴藏着无限商机,随着人参市场的建成,为市场提供各种服务的小加工厂、小作坊就应运而生,但由于  手 段原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经常滞销,经济效益低下,村民开始认识到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他们通过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 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导生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客商的要求,打开了产品销路。到现在每到人参加工的旺季,村的劳动 力根本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要,需从县城或外县市引进劳动力2550多人,有效地促进了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的河东村有  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3家,拥有4个商标和品牌产品,从业人员150多人。
2005年人参加工实现产值3128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79%;人参加工收入2740万元,人均人参加工收入达29912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69%。6、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河东乡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县城东面,距县城5公里,距乡政府4.5公里。东与星子县、西与石桥村、南与共青金湖、北与后田村接壤,毗邻10  5国道,并有通往共青金湖乡的主干道。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31亩、山地面积5170亩、水面面积250亩。下辖15个村民小组, 345户,人口1350人。
境内林地面积5170亩,其中自然林木3671亩,人工造林1499亩。村级有油茶园100亩。全村农业以水稻为主,兼种棉花。
境内村组级道路16公里,排灌站8座,山塘水库70座;全村现有电话276部,普及率80%。7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镇河东村
河 东村位于合安路东,属桃溪镇东南部,交通便捷,村内有林河路、群河堰路两条水泥路,老人河绕村而过。全村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1596人,耕地面积 2450亩,养殖水面120亩,树林70余亩。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4个,党员35名。河东村近年来特色经济发展迅速,拥有种养大户13户,形成了很好的示 范带动作用。全村群众生活水平位于全镇前列,村风文明,社会稳定,属桃溪镇  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目前安徽绮绒服饰有限公司已与村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创建安徽绮绒农业生态休闲苑(属中美合资),拟三年内投资2000万元,租赁 1000余亩土地用于公司养殖业基地和休闲活动场所,生态休闲苑的建成将给村劳动力就业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和推动作用。8、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屏山镇 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屏山镇南部,于1951年3月建村。处在琴江河东岸,红石寨西南端。东邻横江秋溪村,南接秋  口,西毗亨田村,北临琴江河。2003年共有23个村民小组,3250人。耕地总面积1860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95%的农田高出琴江河3~5米,故水利条件差。山地面积6837余亩,2003年被列入国家公益林基地。
红石寨,曾是连接赣南闽西的白色据点。红军曾攻陷过此地,把赣闽根据地连成一片。现在,此处还很有参观价值。村内交通便利,06年开始建设松山背新村点。9、云南省普洱市景谷  县威远镇河东村
河 东村民委会隶属威远镇,属坝区村,村委会住地芒缅,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公里。辖芒缅、芒哈等13个村民小组。现 有农户709户,有乡村人口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000人,劳动力2106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1835人。
全村国土面积53.5平方公里,海拔935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332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5120亩,人均耕地1.71亩,林地49109.4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62.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10、云南省大理弥渡县寅街镇河东村
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寅街镇,地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栗树,南邻苴力,西邻寅街,北邻寅街。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99户,有乡村人口4  096 人,其中农业人口 4096 人,劳动力 2990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2407人。
全村国土面积 10.58平方公里,海拔 1,650米,年平均气温 16.30 ℃,年降水量 438.0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274亩,人均耕地0.56亩,林地 6,326.5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24元。农民收入主  要以 种植业为主。11、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乡河东村
该 行政村隶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地处曩宋乡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25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地处大盈江东岸,象脑山西延 坡地 。辖平地、孙家寨、石碑、丙脉、马仑、弄光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35户,有乡村人口3104 人,其中农业人口3052人,劳动力1842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1480人。   
全 村国土面积2.91平方公里,海拔1339米,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 1340.7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甘蔗、油菜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344 亩,人均耕地 1.1亩,林地78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元。该村属于{jd1}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12、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河东村
河东行政村隶属华坪县中心镇,地处中心镇东边,  距 中心镇政府所在地 1公里,到中心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公里。东邻兴泉镇、石龙坝乡,南邻荣将镇,西邻华兴社区、柳溪社区 ,北邻梭罗行政村。 辖田坝、良田、寨牌等 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868户,有乡村人口3247人,其中农业人口 3247人,劳动力1733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 1553人。
全村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海拔 1,200.00米,年平均气温25  .00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芒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172.13 亩,人均耕地1.0亩,林地40,551.6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4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二、三产业为主。13、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河东村
该村委会隶属永胜县东山傈僳族彝族乡,地处东山 乡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到乡道路为土  路,交通不方便,距县111公里。东邻大姚县,南邻 东风乡,西邻向阳村委会,北邻东江村委会。辖茂珠代、虎口箐等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8户,有乡村人口1410 人,其中农业人口1410人,劳动力1025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 960 人。
全村国土面积54.2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高粱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30亩,人均耕地1  .79 亩,林地1183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7.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2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14、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河东村
该行政村隶属 凤庆县 勐佑镇 ,地处勐佑镇 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00 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 路,交通方便,距县42 公里。辖羊厩 、田 心 、后山田等23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827 户,有乡村人口3588   人,其中农业人口 3531 人,劳动力 1636 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 1128 人。
全村国土面积 32.32 平方公里,海拔 1,450.00 米,年平均气温 16.20 ℃,年降水量 1,307.00 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茶叶、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956.00 亩,人均耕地 0.8 亩,林地 21,300.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66  4.2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23.0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 为主。15、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泊里镇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泊里镇驻地。村北靠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南临黄海,离贡口及海滨大道仅6公里。
据传,清道光抄本《程氏谱书》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迁此立村。相传因地势低洼,有水泊,故名程家泊。《海曲许氏支谱》载:清乾隆年间,许氏十世  二 支四公许有良,由日照许家园迁来,娶程氏为妻,程氏将村宅送许氏一半,故又称许半街,后杂姓增多改称泊子街,亦称泊里或泊儿,清中期设集,称泊里集,后因 居住户多,分成泊里河东、河西、河南、河北。现河东村有365户,人口1140人。有耕地面积429.36亩,山林216亩。
河东村历史上以农、商为主。解放后,该村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七十年代后期,相继兴办了机械加工和塑料制品等集体企业。近几  年来,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苗木种植,鼓励村民搞好第三产业,使村级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为泊里镇工业园提供土地365亩,注册资金200万元的颐祥泰服饰有限公司进驻镇工业园。
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了160多家,人均纯收入达到4853元,2004年村集体收入66.36万元,全年纯收入15.09万元,该村集体公共积累现金已达112万元。16、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任村  乡河东村
太 谷县任村乡河东村地处晋中地区,东邻太焦公路,西邻108国道,及京洛公路东阳火车站,南邻太长高速公路闫村出口处。这里环境幽雅,地大物博,是远近闻名 的种子、蔬菜种植基地。盛产西红柿、大葱、葱头、大白菜等,各种新鲜无公害蔬菜及西瓜更有特产太谷壶瓶枣供您选购。这里种植的蔬菜品种多产量高品质好,有 盒子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而使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这里生产的西瓜,个头大口感好,是消暑解  渴的上好{jp},特产壶瓶枣更以其皮薄核小肉厚个大闻名全国,并以其可干、鲜两吃,能补气养血,药用价值高,是馈赠亲朋好友的{zj0}礼品,而行销大江南北。欢迎全国各地经营商及客户来我村参观采购,保证让您高兴而来,满意而去。17.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河东村
鱼化寨河东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外事学院南校区,是一个以校区而茁壮发展的“校村”。外事学院4万多学子学习、生活的地方。18.安徽省池州市青  阳县杜村乡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杜村乡西南,距离乡政府驻地1.5KM,东与双红村、红光村接壤,南与西河村相邻,西与贵池区刘街乡太平村及本乡五阳村毗连,北接镇华村。
全村12个村民组,535户,1940人,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4亩(其中:水田1171亩,旱地103亩),山场面积1526亩,属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是我村的主导产业,盛产水稻、蚕桑、苴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  不断加大,近年来,又新增种植荷兰豆、脱毒甘薯和烟叶。目前,结构调整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竹木产业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村现有规模竹木加工企业3家,个私加工户37户,年产值4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圆,其中规模{zd0}的青阳秋田木业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部门和市级农业产业化xxxx。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内路网四通八达,主干道路黑色化,所有通组道  路均已拓宽垫层,逐条实施柏油(水泥)路面,交通便利。水利设施也在逐年改善,有效灌溉面积逐年扩大,防汛抗旱功能日臻显现。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线电视和卫星接受装置使全村电视覆盖率达到{bfb},电话普及率95%,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率{bfb},摩托车、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
河东村自然环境优美,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民风淳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是首批达标的“安全文明  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1]19、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六合彝族乡河东村村情概况
河 东全景河东行政村隶属鹤庆县 六合彝族乡,地处六合乡西北边,距六合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鹤庆县74公里。东邻五星村,南邻六合村,西邻灵地村和松园村, 北邻五星村。辖等布、河东寺、阿戈莫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6户,有乡村人口1545人,其中农业人口1531人,劳动力994人,其中从事{dy} 产业人数904人。
全村国土  面 积20.53平方公里,海拔179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37.27亩,人均耕地 0.74亩,林地23757.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81户通自来水,有205户饮用井水,  有 20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3.11%)。有386户通电,未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8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bfb}和 74.8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8户(分别占总数的30.57%和20.21%)。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 8公里,距离集贸市场8  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 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1亩,有效灌溉率为13.28%。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44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7户。全 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未通路灯。有9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 困  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8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人口卫生
该 村现有农户386户,共乡村人口1545人,其中男性797人,女性748人。其中农业人口1531人,劳动力 994 人。该村以彝族、白族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253人,白族190人,其他民族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31人, 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  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8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91人,距离六合中学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1人,其中小学生126人,中学生6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人文地理
河东村位  于 漾弓江东岸,与风景秀丽的燕子崖相邻。近几年来,漾弓江梯级开发项目六合电站就在河东村境内建设,工程的建设给河东村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现在,一条从 六合到中江的弹石路就从河东村穿过,在这条公路上行走,就可以看到高耸云端的燕子崖、湍急的漾弓江,置身其中,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20、广东省 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河东村
河东村地处龙颈镇北部。全村共有22个村小组,756户,3574人。年人均收入1  500元以下贫困户:88户,264人。工业主要有电瓷业;农业主要种植水稻。2008年村集体的收入28246元,主要收入有:山地租金、厂租及房屋租金。[2]21、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河东村
该行政村隶属富民县永定镇,地处永定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1公里。东邻麦垅村委会,南邻永定镇,西邻永定镇,北邻赤就乡。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  户568户,有乡村人口22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90人,劳动力1241人,其中从事{dy}产业人数1135人。
全村国土面积15.35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10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1370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  8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3]22、云南省鹤庆县六合彝族乡河东村
河 东行政村隶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地处六合乡西北边,距六合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鹤庆县74公里。东邻五星村,南邻六合村,西 邻灵地村和松园村,北邻五星村。辖等布、河东寺、阿戈莫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6户,有乡村人口1545人,其中农业人口1531人,劳动力 994人,其中从  事{dy}产业人数904人。
全村国土面积20.53平方公里,海拔179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137.27亩,人均耕地0.74亩,林地23757.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推荐阅读:

郑重声明:资讯 【158786;-haohaizq _ haohaizq _ 中金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