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端隐士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曾经让我们的民族领导世界潮流数千年,不管是中原还是西北,东南还是边陲,都有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永垂不朽的篇章,广西虽然在古代被人称为南蛮之地,是一个不开化的地方,我们的平乐身处其中,但是这些不足以说明我们平乐就落后于别人,数千年过去了,我们的平乐也像中原繁华之地一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群落,形成了千年州府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我们平乐人都是从北方来到这个地方的,平乐的历史应当是北方中原历史的延续,确实,现在的平乐大地确实很难找出先秦时候的原始居民,甚至连晋以前的原居民也很难找到,但,是不是我们广西就没有了原始居民,如果有,这些原始居民到那里去了,我们都学过历史,都知道有一个“柳江人”,知道“柳江人”数万年就生活在广西这遍土地上,“柳江人”应当是我们广西人xxx的人类,数万年前柳州就生活着“柳江人”,离柳州不过数百公里的平乐,土地比柳州更为肥沃的平乐,自然也生活着“桂江人”,这些“桂江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古端隐士空口无凭,据平乐人考证,现在生活在平乐家族最长的是陶李两太尉的后人,陶李族人的祖先也是从唐朝时候才来到平乐的,那么说平乐有生活着数万年的“桂江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了!
古端隐士可不这样认为,古端隐士的姐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是阳安银山岭上的一个挖锰矿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那时候挖锰矿是靠一锄头一锄头去挖的,锰矿石有的埋得很深,有的埋得很浅,{yt}晚上回来说她们挖出了一些古代的锄头刀剑,锄头还可以用,只是锄头把没有了,第二天,她们马上上上级报告,得到报告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马上开进银山岭,在银山岭上发掘了165座古墓葬,其中有99座战国至西汉初年的墓葬,这些古墓墓底中部有方形、长方形或圆形腰坑,坑内都埋藏一些物件,物件内填满积土,共出土了陶、青铜、铁器等文物1044件,其中青铜器377件、铁器181件。
首先,在181 件铁器中,170 余件为生产工具,其中有锄 89、斧 10、锛 6、凿 6、 刮刀 59、削 9。这些考古发掘出的材料,充分说明战国时铁器在农业手工业中普遍使用,已经取代了石器、木器、蚌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由此可知,平乐那个时代就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其次,银山岭战国墓群出土的陶瓷器烧成温度高,器形有瓮、瓿、罐、杯和三足器等,纹饰有弦纹、锥刺蓖纹、水波纹、米字纹等,在器物的底部、肩部或下腹部刻划一个符号,个别刻划两个符号为标志,其笔画少则一至二画,多则七画,主要是直线条,也有平行、交叉、曲线、折线和弧线等,如原始瓷三足瓿、原始瓷弦纹双系瓿。据考古资料发现,类似符号的陶瓷器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出土。研究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陶瓷工匠的记事符。那个时候,平乐人就已经掌握了与中原一样先进的制陶文化。
第三,出土物除实用陶器外,有成套的铜、铁制兵器及生产工具,这批墓葬和湖南等地早期楚墓有不少相似之处,铜兵器如剑(实茎剑)、矛(扁銎矛)、戈以及铁锄、刮刀等,都具有楚器的特点。只有钺(双肩铲形钺、靴形钺)还保留有扬越的特色。有些铜兵器上还刻有楚国内地的地名,明显是从楚国内地带往岭南的。从出土的兵器上刻有楚国内地地名来看,说明银山岭这一带自战国时期楚国吴起“南收扬越”以后已成为楚领地,墓主人当是楚国从事垦耕、防守边塞的武士。据此可知:中原文化与岭南经济已经形成交流,作为楚越文化结合点的阳安、青龙、张家,自战国时候开始,就积淀了楚越文化,就奠定了其作为平乐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阳安、青龙、张家一带,在战国甚至以前就已经生活着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原居民,这些原居民现在我们已经无据可考,我们翻阅平乐的历史,最早有记录的还是唐朝以后,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西周,岭南的古昭州平乐还只有一个后人给的“百越”称呼。那时,包括岭南以北洞庭湖以南一带,也被称为“南蛮”,是一片蛮荒之地。春秋战国时,在长江一带的、、等地出现了一个强盛的楚国旺族。史书说,楚国是最早建县的国家。古昭州平乐属于众多楚县中的一个管辖地。从那个时候起,岭南的古昭州有了正式的归依。平乐县始设于三国。为历代州府之地,唐为乐州,后称昭州,元、明、清时为府,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唐朝以前的历史我们一无所知,唐朝以前的原居民以及他们的后人一个也找不到,是不是他们不存在,一个地方能够设县,人口自然不会少,设县以前自然有现在镇一级的编制吧,他们都到那里去了呢?
唐朝以前生活在平乐大地上的人,自然有外来的人,那是“官”或者是商,或者是流放到平乐的人,但我想最多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土著人,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为“桂江人”吧。
要找原汁原味的土著人,我们还是把目光投向阳安、青龙、张家一带。
从银山岭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 出土的文物中最多的是铁制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中最多的是锄头,有89把之多,其次是刮刀 59把,第三的是斧10把,锛 、凿、削数目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从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阳安、青龙、张家冸田平原有三大平原,有阳安平原、平西平原、冸田平原,这些平原的面积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么大,这么平坦,龙源原始森林的潺潺流水滋润着阳安平原乃至下游的万亩良田,青龙大刚的莽莽林海让平西平原有了充足的水源,冸田平原依靠阳安平原顺流而下的东江河,与平西平原奔腾不止的青龙河成为自己的内流河,让冸田平原的土地肥的留油。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就没有这一方人,阳安、青龙、张家有这么广阔的平原,可以把它们开垦成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怎么开垦,首要的条件就要有劳动工具,开垦的{zh0}的劳动工具就是锄头,锄头可以挖啊,没有锄头垦不了地。当时的阳安、青龙、张家一带应当没有现在的称呼,古时候把那一带叫做“南木峒”,山上的山冲叫做“南木冲”,山上的寨子叫做“南木寨”,从“峒”、“冲”、“寨”的称谓可以想象,阳安、青龙、张家一带应当是原始的蛮荒之地,古语有云:平地为村,山中为寨,无山不成寨,无寨不在山,水泊梁山三十六大寨,七十二小寨,无不在山高林密,野兽出没,荆棘丛生的高山之中。因此以寨、峒为名的古阳安、青龙、张家一带,自然是林木葱郁、野草丛杂、乱石横披。古人开垦土地自然少不了刮刀、斧头,因此,在银山岭出土文物中,刮刀、斧头的数量紧跟在锄头后面,分列二、三位,原居民们在“南木峒”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平乐原居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桂江两岸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地,而选择阳安、青龙、张家一带作为自己的栖息地,到底有什么因为呢?
我们知道,古人大多逐水而居,在陆路交通尚未发达的年代,桂江在平乐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的形成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桂江由三江汇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广西连接广东的咽喉要道,唐代李靖一到平乐,就立马把平乐由县升为州,后来又由州升为府,照理说:生活在桂江两岸比生活在“南木峒”一带,无论在生活的机会和生活的质量上都要好一些,平乐原居民们是不是笨鸟啊?
我们在看看“南木峒”的地理环境。
“南木峒”的地形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死胡同。其实,“南木峒”的地形形似桃花源,比桃花源更为理想,桃花源的进口是一个小岩洞,“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南木峒”的进口榕津,是一个宽仅仅一千多米隘口,这个隘口据守着“南木峒”平原,桃花源里面“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南木峒”里面有三大平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桃花源里面人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一个“绝境”,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南木峒”最里面是阳安、青龙,背靠圣山,西扼桥亭,圣山高大巍峨,圣山山脉蜿蜒而行,像xxxx,一直伸展到青龙、桥亭、长滩,连接大发,扼守桂江,中间有平乐{zg}的山峰葫芦岭,是平乐的水源之头。“南木峒”的东面是旱岭山脉,与圣山山脉接壤,一直延伸到二塘,只在张家曲道湾有一个100多米的中断。西面是桥亭与长滩交接的莽莽崇山,易守难攻,表面看来是水路进不去,陆路不可通,同桃花源一样,也是一个“绝境”,不与秦塞通人烟,其实不然,“南木峒”里面阡陌交通、四通八达,古道纵横,往西有桥亭古商道,翻过高山,有路直达长滩,途中经过龙会桥、桃林、陆合洞、六冲桥、盘龙桥、新桥、老桥、长滩塘。桥亭古道以桥亭玄坛为中心,连接阳安双合古道,雷公寨古端古道,张家钓鱼古道,水山古道,榕津古道,成为青龙、阳安、张家等内地货物的主要集散地,这些货物经过前人开辟的通往长滩桂江的古商道。肩挑手扛,源源不断的运往长滩,再从长滩经过水路运往各地。因此长滩水陆古码头十分繁华,据长滩老人介绍:该码头,每头可销去80头猪。我很清楚的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的父亲和村人们,也经常跑长滩,清早五点就从家里出发,挑上一担100多斤的担子,担子里面一般是大米,邀上三五伙伴,从古端古道出发,经过青龙、桥亭,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坳,到达长滩,把米卖了,再从长滩买一些盐巴、煤油等日用百货回来,去时一担,回时一担,回家的时候差不多半夜了。长滩山多地少,水陆交通十分通畅,米的价钱好,{wy}不足的是强人众多,解放前的时候,在桥亭经过长滩古道的山坳上,还经常有土匪出没,因此,祖辈们过古道山坳的时候,就好像过景阳冈,邀齐了一帮人才去。
与西面只有一条古道相比,“南木峒”的东面则有多条古道连接外面的世界,古端古道往西连接长滩,往东经过雷公寨,到达古战场银山岭,古道经过银山岭,翻过角塘岭,连接同安,从同安古道直达龙虎关,到达湖南江永。平口的旱岭古道分为两岔,一个是正中的旱岭古道:往西照样连接长滩,往东经过郡塘、阳安寨、陶村、平口,越过旱岭,到达香炉、源头、英家,直杀八步,另外一条是顺着旱岭山脉往南走,经过木林、珠山、锣山连接东南的昭平。不过“南木峒”古道在走日本鬼子的时候给阳安人带来灾难,1944年11月11日,日军三个班,从钟山方向进犯平乐源头,攻占珠山、锣山,在珠山、锣山驻扎,中午时分翻过旱岭古道,到达阳安陶村,纵火焚烧民房和学校,抓住陶村村民陶纯庆,用稻草捆包起来,抛进熊熊的烈火中焚烧,陶纯庆惨叫不已,日军则拍手哈哈大笑,以此取乐。11月12日,日军占领平乐县城,12月31日,日本步兵、马队、炮队约三百人,由平乐维持会长汉奸吴子常带路,经长滩越过桥亭古商道向“南木峒”一带进犯。日军经过桥亭,并于当天上午攻占青龙马田寨,后又派四十多人向上吕村发起进攻。该村群众围守,与日军展开激战连续四个钟头,日军被击毙六人,伤二十多人。上吕村民莫苟炮、莫以鹏、莫以明、莫以月在这次战斗壮烈牺牲。
“南木峒”深处崇山之中,有良田沃野,易守难攻,官府很难有能力在这个地方实现统治,在原始的农耕时代,这里实在是一个广种薄收、轻徭薄赋的好地方,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毫不逊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乐融融,虽然率土之人,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是我住在“南木峒”里,其奈我何!我想,这也是平乐有千年镇蛮史,平乐原住民屡屡被朝廷大兵征剿,{zh1}在平乐大地消失的原因吧!
龙源旁边的一道山岭,现在人们还沿用古时候的称呼“反皇岭”, “反皇岭”一词透出了古居民们多少的辛酸、血泪、悲愤。
我们还可以从平乐的出土文物以及平乐古墓群的分布情况来考证平乐原住民的居住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四冲村委的几位村民在桂江畔一个三面环水的山坡地上挖墙脚,准备修建一个农机站。墙脚才挖一尺多深,村民就相继挖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大量陶片,这些石头有明显的人工磨制或打制痕迹,外形有的像斧头,有的像箭头,有的像玉环。经文物专家现场勘察并反复论证后确认:此地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就是说,平乐在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生活着原始人类。
我们再看银山岭古遗址,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阳安古端古墓群属于
战国~晋代,张家金板寨古墓群属于晋汉时代,位于二塘镇周塘村岩头岭、铜锣道及二塘锰矿区一带的二塘古墓群 考证为 晋——唐时期墓葬 ,而位于平乐镇西北、桂梧高速公路茶江大桥右岸,同乐村委的木官汀至蒋家村的一片丘陵的平乐古墓群,其中 汉、唐、宋古墓各仅一座,其余全部是明清古墓 ,由此可以看出,越往南墓葬越古老,越往北古墓的年代越短,由此推理:平乐 原住民以 阳安、青龙作为xxx的生活地,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往北发展,发展到{zh1},随着唐、宋、明、清时期大量戍边军人以及外来人的涌入,平乐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南木峒”一带变为现在三江水汇的平乐一带,时间改变历史,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啊!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