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知识阿里巴巴szjcsjyl的博客BLOG

{dy}章: 色彩学简介
1.1 可见光光谱
1.2 混色
1.3 光源与物体及观察者之关系
1.4 色的表示法
1.5 色差
1.6 色变
1.7 分光仪
色彩系统介绍 (INTRODUCTION OF COLOR TECHNOLOY)
1.1 可见光光谱(THE SPECTRUM OF VISIBLE LIGHT)
可见光之波长僅佔很窄的范围,约由380nm~760nm(1nm=10-9m),其颜色分别为:
380nm~430nm 紫色
430nm~485nm 蓝色
485nm~570nm 绿色
570nm~585nm 黄色
585nm~610nm 橙色
610nm~760nm 红色
因为每个人对光的感受不同,因此这个范围并非{jd1}的,但是在色彩控制上以400nm~700nm的范围已足够应用了.
1.2 混色. (1)加法混色.(Additive Mixing)
當紅,緑,藍(紫藍),三種基本的光源投射在一白色銀幕上,將產生如下結果.
G = 绿 Y = 黄 C = 天蓝 B = 蓝
W = 白 M = 洋红
R = 红
W – B = G + R = Y
W – G = B + R = M
W – R = B + G = C 電視機屏幕加法混色
(2)减法混色(Subtractive Mixing):
当红、黄、蓝三种基本的原色,两个两个混合或三个混合在一起将产生图所示的结果。
L = 黑色
L – Y = M + C = B
L – M = Y + C = G
L – C = Y + M = R
当一个物体其颜色的显现,可用加法混色及减法混色原理来解释。
1.3 光源与物体及观察者之关系
一个自行发光的物体,能被人感觉到它的颜色存在,必须有三个条件. (產生色彩的三要素):
物体(Object)
光源(Light Source)
观察者(Observer) (人/儀器)
对此三要素,简述如下:
(1)光源:我们经常发现,两块色样在某一种光源下(例如:日光)可视为对色,但如果移到其他光源下(例如:灯炮),其颜色却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各种光源的能量不同,以及此两块色样所使用的色料不尽相同所造成.日光一直是很方便且被人乐用的光源,但是由于受天侯、地点、时间等因素所影响,因此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陆续订定了几种主要的光源,用来作为色彩控制上的标准光源。
几种主要的标准光源
(2) 物体(Object):
不透明非金属物(Opaque Non-Metals)
不透明金属物((Opaque Metals)
半透明物(Translucent)
透明物(Transparent)
当光源照射其上时,所产生的现象,亦可归为四种情形:
反射(Reflection)
透射(Transmission)
吸收(Absorption)
散射(Scating Diffusing)
(3) 观察者(Observer):
在人的视觉系统构造中有三种不同的刺激中心(Centres Ofstimulution)能分别感受出红、绿、蓝等三种光量,再送至大脑组合成颜色感觉。为了将色彩数据化,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经过无数的实验与统计而订定了人眼对红绿蓝之刺激量,CIE曾两度订定标准观察者:
1.4 色的表示法:
(1) 色的三属性:(可构成一色立体)
色相(Hue)
明度(Lightness)
彩度(Chroma Stauration)
(2)反射率 (Spectral Reflectance):
利用分光仪可将分析转换成数字,对不透明物体可籍着量度其反射率而评定其产色,不同颜色有不同的反射率.
(3) 三激值 (Trisimulus Values):
由物体大的反射率(R%)光源的能量(E),以及人眼的三原色刺泪量(2。或10。标准观察者)等三个要件,可将物体之颜色,模拟人眼之感受计算出其红色、绿色、蓝色各有多少量,而将颜色给予科学数据化,此红、绿、蓝等三个量,我们称之为三激值,相同颜色其三激值必然相同,而反射率不同之两色样其三值在某些光源下有可能相同,但在另外某些光源下却又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常发生问题的原因。
(4)色度坐标:
前述色的三属性、三激值等,很明显的颜色可利用三度空间来定出其位置,此称为色度坐标。
(5) 色差(Color Difference)
稍有差异之两个颜色,描述在任何色度坐标中,它的位置一定是不同的,若分别讨论个色度坐标轴(即色相轴、彩度轴、明度轴)之位置差则可分别计算得到色相差、彩度差、明度差。
1.6 色变(Metamerism)
两种不同反射率的物体,照理说颜色是不一样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某种光源下),它们的颜色都是相同,而移至另一种光源下,颜色却不同.此情形称为色变,其原因解释如下:
三激值可代表一颜色,其计算可由反射率积分而得,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不同反射率曲线,亦可算出不同或相似的三激值,而使人观起来是同样颜色,此种现象是常发生的,而一直都没有解决,但是今天色彩控制仪器化,对比可轻易解决使争执降至{zd1}.
1.7分光仪(Spcetrophotometer)
(1)分光仪系用于将颜色数据化的仪器,其结构包含五个部分:
光源(Light Source)
色样及测色几何装置(Optical Head)
分光器(Mono Chromator)
侦测器(Detector)
数据显示装置(Data Display)
(2)色彩控制用仪器应具备之条件:
双光束(Double Beam)
高稳定度
由400nm~700nm全部光谱量度结构,如此才可振示色变因素或其它功用,此种色彩控制仪器,不能xx发挥功用,僅可作简单教学训练用.应具有紫外线(UV)照明系统,适合荧光测色,应具有镜面(Specular)选择测色装置.多次平均测色能力.对环境要求不严格,适合于现场工业生产用.
第二章 配色步骤
一、配色步骤
1、色料的选择。(不同的材质选择不同的色料)
色料能改变物体色彩的材料。 色光分为彩色色料和非彩色色料
PC(315、111)不耐高温的色料不能用。
2、选择适合的相溶色料,如分散性、力度、升华点、耐光性、耐热性的要求等色料选择。
3、色料的分类:染料和颜料。
染料:溶于普通溶剂,鲜艳,透明性好,着色力高,分散性好等性能较好。
颜料:分有颜料机和无机颜料。
有机颜料:色泽鲜艳,分散性好,耐光,耐老化性。 (609. 302.含铅超标)
无机颜料:耐高温,耐光,耐化学溶剂,稳定性好,浓度低,价格低。
4、无机:钙粉,硫酸钡,钛白粉,不能用于透明色中。
原因:因为粒径不同,颗粒比较粗,碳黑除外,耐迁移性佳。(214Y)
5、染料:8840、8850、8360,着色力强,分散性好,鲜艳,不可用于软胶,耐迁移性差。(TPR、TPU、PP)
6、黑色打不黑时,可适量加5%--10%左右AC或AS。
其中: AS : AC = 11.5 : 6.5
7、迁移:就是互渗、互染。指着色塑料制品经若干日发,表面发生浮色现象,若用布摖拭,可使其沾染上表面颜色,这种现象是由于某些颜料有亲油性而溶入增塑剂造成的,增塑剂一旦挥发,表面就发生浮色.
越不鲜艳的颜色,耐光性就越好。
二、塑胶成型温度
1、在200。C以下称为软胶。
2、在200 。C以上至238 。C以下称为中性塑胶。
3、在240 。C以上称为硬体胶。
三、彩色的概念
1、 彩色是无处不在的,物体的色彩和光是分不开的,是一种光磁波。
人眼可观察到的光叫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400-700nm。
2、色料都有一定的饱和度,不同的色料都有不同的饱和度。
四、   模糊度
白粉,如R103、TC-30,模糊值高,显示有底色。
钙粉,Ca粉,模糊值低,无底色。
硫酸钡,BaSO4,模糊值低,无底色。
R103=3g相当于Ca粉100g+BaSO4=100g
BaSO4>Ca粉>白粉
黄 蓝
染料:可以燃烧,有油溶、油液。
颜料:不可以燃烧,但可以碳化。
五、   着色剂的性能
1、 配色人员应对着色剂(颜料、染料)的各项性能,如着色力、色光、分散性、耐热温度等指标了如指掌,还需对其在塑胶中的性能一清二楚,如耐热非常好的酞青红因氧化等原因不能用于某些ABS镉系不能用于PVC共用等。
六、   选用的颜料应尽量少
1、 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越少越好,简言之,如果能用二 拼色能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因为选择三种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带入补色。
2、人们常把红、黄、蓝称作三原色,两种原色相拼为间色。
3、什么是配色?
用着色剂加入材料,改变其本身的颜色,配成所需要的颜色,用颜料或染料加入塑胶来改变原色,配成所需要的颜色。
4、色彩的三要素:光、物体、人/仪器。
5、 产生色彩的三要素:色相(色调H)、彩度(饱和度C)、明暗度(L)。
6、 配特白色,底色带蓝(TC-30)。
7、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吸收和反射可见光而形成的。
PH=7 中性(盐性)
PH>7 碱性
PH<7 酸性
七、   光与色
1、光与色的概念
人眼能看到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存在,颜色都是光的作用,在物体表面后发生反映,再刺激人的眼睛,而产生的不同的光,产生不同的刺激,人们得到不同颜色感觉,物体可以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称为发光或称为光源。
2、有机、 无机、染料的区别:
无机 有机 染料
耐热 好 中 差
耐光 好 中 差
耐迁移 好 中 差
着色力 小 中 大
色彩 不鲜艳 鲜艳 鲜艳
密度 3.0-5.0 1.5-2.0 1.3-2.0
分散性 差 中 好
化学稳定性 强 中 差
有机溶剂
中溶解情况 不溶 难溶或不溶 溶解
染料:可以燃烧,有油溶、油液。
颜料:不可以燃烧,但可以碳化。
第三章 着色剂
一、着色剂的光学现象。
当光作用着色塑料制品时,一部分光从表面反射,能引起光泽的感觉,另一部分光经折射和透射进入塑料内部,光遇到颜料颗粒后会再次引起反射,折射和透射。
二、颜料混合:如用紫色和柠檬黄不能得到明亮的橄榄绿色,若用柠檬黄与橙色得到色调明快的橄榄绿色。
1、加入钛白粉使颜料色调发生变化很大,同样碳黑粒径大小加入钛白粉后,粒径小的碳黑呈棕光,但加入钛白粉后呈黄色调灰色,粒子径大的碳黑呈蓝色调但加入钛白粉后呈蓝色调灰色,很多颜料加入钛白粉后它的耐老度变差,耐热温度降低.
2、特黑,塑料制品的配制,碳黑粒径小(880),底色调为棕光,碳黑粒径大(865),底色调为蓝光,这是因为炭黑着色时,黑度主要基于对光的吸收,因此在特定浓度碳黑,粒子径越小,则光吸收程度越高,光反射越弱,黑度越高。
无论如何碳黑总带有一些黄光,如果在用蓝雕色的基础上再用紫色或红色雕色,其配制的黑色的乌黑度为更黑。
3、珠光颜料是利用其光干涉原理,因此,不能与钛白粉一类配伍,一般分为银白系列、幻彩系列、金色系列、金属系列。
4、群青及镉系颜料着色的塑料制品不宜接触酸,铬黄则不宜接触碱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色彩知识阿里巴巴szjcsjyl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