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明:利空因素终将抑制铜市后期上涨幅度-期货中国网
您当前的位置: >> >>

    时间:2010-08-03 14:08:16    来源:中天期货     作者: 谢晓明
 

7月支撑铜价大幅上行的利多因素为:国内股市止跌上涨、美元走势疲软、宏观经济趋于稳定和铜库存持续下降。在资金涌入股市和铜市的背景下,潜在利空因素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淡季市场则似乎视而不见,但笔者认为这些利空因素终将抑制铜市后期上涨幅度。
 
  结合技术面来看,伦铜在7340美元一带将遇到前期密集阻力位,加上已经走出九连阳,技术上短期有调整的需要。后期走势有两种可能,一是进行小幅调整后突破7340美元阻力位,然后借势继续冲击7610美元一带,此种走势需非常强劲的买盘和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才可成功;二是遇7340美元阻力后大幅回调至60日均线6700美元一带,蓄势再挑战7340美元阻力位。与此相对应,沪铜主力1011合约也将面临57200前期高点的压力,如小幅调整后突破则有望涨至59000元一带;如遇阻力回落则回调至54000一带,蓄势再挑战57200元。

进入7月,金属市场表现出众,其中以铜表现最为抢眼,呈现波段震荡上扬行情。沪铜主力1011合约不仅跳空突破54000元强阻力位,更创出近两个月新高,{zg}曾至56490元,最终收于56280元,较上月上涨4460元,涨幅为8.61%。
 
  伦铜本月表现与沪铜一致,连续突破了6800美元、7000美元两个阻力位,创出新高7314.5美元,最终收于7300美元,较上月上涨780美元,涨幅为11.96%。伦铜走势依旧强于内盘,加上人民币小幅升值,使沪伦铜比值在{zh1}一周回落至7.8左右,进口套利空间xx消失,部分贸易商甚至进行了反向套利行为。
 
  7月支撑铜价大幅上行的利多因素为:国内股市止跌上涨、美元走势疲软、宏观经济趋于稳定和铜库存持续下降。在资金涌入股市和铜市的背景下,潜在利空因素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淡季市场则似乎视而不见,但笔者认为这些利空因素终将抑制铜市后期上涨幅度。
 
  宏观形势分析
 
  1、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延续
 
  自3月份以来,国内经济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见下图)。6月份,除工业增加值继续回落以外,发电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PMI等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均继续回落,在笔者跟踪的16个包括工业增加值、消费者信心、新增xx等重要经济衡量指标群中,6月份显示经济处于环比增长的指标仅有3个,分别为出口金额、社会零售总额和消费者信心指数。
 
  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无疑十分抢眼,但鉴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原因,今年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更有可能下降而不是上升。进入9月份后,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消费旺盛的带动下,社会零售总额有望出现明显增长,但8月份恐怕与7月份数据差距不大。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辆马车投资,在新增xx发放量保持较低水平的情况,恐怕将继续下滑。按央行计划,下半年的新增额度将在3万亿左右,月均约5000亿,而上半年月均新增xx额为7700亿元。比较之下,下半年信贷给予投资的支持可谓大幅减少。因此,下半年投资增长速度也将低于上半年同比值。三驾马车中,占比{zd0}的两驾下半年跑动速度将变慢,如政府无其它刺激经济的重大措施出台,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将延续。
 
  2、欧洲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虽然经过欧债危机,欧盟各国均实施财政紧缩计划,但从{zx1}的经济数据来看,欧洲经济并没有市场想象中的那么疲软。欧盟委员会7月29日的数据显示,7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升幅超过预期,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主要受德国数据相当乐观以及工业部门信心状况改善推动。7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1.3,超过了长期平均水平100;工业信心指数从-6升至-4,超过经济学家预期的-5;7月份商业景气指数从0.40升至0.66,创2008年3月份以来{zg}水平;7月份消费者信心从前月的-17回升至-14,服务业信心指数从-4升至-6。虽然6月欧元区PMI指数仍旧较上月的55.80下滑0.2,但该数据的发布滞后于经济现状,预计7月份PMI指数将高于6月的55.60。
 
  3、美国经济复苏疲软
 
  5、6月份美国经济表现疲软。在笔者跟踪的13个包括失业率、制造业景气指数、房屋销售等重要经济衡量指标中,5月份表现优于4月份的指标为6个,6月份则下降至4个,而3、4月份均有10个指标表现优于上月。从这些指标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处于强劲复苏后的增长缓慢期。7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率初值为2.4%,低于一季度的3.7%;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1.6%,低于一季度1.9%。
 
  但美国{zx1}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整体经济状况有可能优于6月。首先,7月申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由6月底的46.65万人下降至7月底45.25万人;续请失业金人数也从6月底的468.1万人下降至456.5万人。其次,7月30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为62.3,上月该数值为59.1。但总的来看,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更为强劲的经济刺激政策,第三季度经济仍将保持疲软,难以再现一季度的亮丽景象。
 
  供需基本面分析
 
  1、全球精炼铜少量过剩,铜精矿供应不足
 
  全球精炼铜呈现少量过剩局面。国际铜业研究组织{zx1}月报中称,2010年1-4月,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为67,000吨,但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供应过剩约30,000吨;2009年同期全球铜市则供应过剩74,000吨。全球金属统计局7月21日表示,2010年前5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73,000吨;2009年同期全球铜市为短缺56,200吨。
 
  另一方面,铜冶炼产能增长速度高于铜精矿增长速度,铜精矿供不应求,铜冶炼加工费从去年以来呈现直接下滑趋势,去年TC/RC为每吨63.5美元/每磅6.35美分,今年1月份的谈判价格为每吨46美元/每磅46美分,而日本冶炼厂最近与矿山达成的加工费预计为40美元/吨及4美分/磅,或者39美元/吨及3.9美分/磅,为至少2001年以来的{zd1}位。
 
  7月22日,必和必拓生产报告显示,因澳洲Olympic Dam铜矿主提升井故障維修以及秘鲁Antamina铜矿等矿石品质滑落的影响,该公司铜产量年减11%成为107.52万吨。必和必拓是世界前三大铜生产商,其减产可能会使今年铜过剩的局面改变为供求基本平稳甚至短缺。
 
  2、七八月消费淡季,下游开工率下滑
 
  夏季为铜消费的传统淡季。最近一周的不xx调查显示,铜杆线企业的开工率下滑为75.7%,主要原因是铜杆的下游企业电缆和漆包线均进入了淡季;企业的原料库存占用铜量比为15.2%,低于6月的16.8%,受订单下滑影响,企业在原料采购上持谨慎态度;企业对下月订单多数持平稳的观点。铜管企业的开工率相比上月及去年同期均下滑,仅为74.2%。
 
  9、10月为汽车销售旺季,如果汽车企业对汽车销售信心十足则有可能在8月底进行原材料的大量备货,对铜价形成利好。但6月底汽车库存已高至128.69万辆,几乎等于一个月的汽车销量,周转周期则由原先的41天增加到6月份的55天。因此铜很有可能再现旺季不旺的情形,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慢的背景下。
 
  3、现货大幅升水转为小幅贴水,交投情况一般
 
  随着期市铜价上涨至56000元以上,铜现货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7月30日,长江现货市场1#铜均价为56250元,较主力收盘价56280元贴水30元/吨。7月初,国内铜现货对期货价格升水1000元以上,因现货趋紧。期货铜涨至55000元后,下游消费商对消费淡季下的高价并不看好,追涨者较少,导致厂商及贸易商只能以平水价或者贴水价出售。贸易商出货意愿较高,但下游缺乏热情使现货成交一般。
 
  4、上交所及伦铜库存继续下降,xx后期是否转变
 
  7月份上交所铜库存继续下降,7月初库存量为124558吨,7月底降为104507吨,减少20051吨;期间曾有近9000吨流入,但除此之外库存日益下降。伦敦交易所7月底库存为413500吨,较月初下降35925吨,降幅为8%;库存量下降最多的是亚洲仓库,欧洲及美国仓库均少量下降。值得注意的是,7月30日,上交所库存增加50吨;伦敦交易所库存则连续两天增加,7月29日增加100吨,30日增加1975吨。铜库存已经持续下降了近半年,淡季之下是否能继续保持流出状态值得重点xx。
 
  结论
 
  结合技术面来看,伦铜在7340美元一带将遇到前期密集阻力位,加上已经走出九连阳,技术上短期有调整的需要。后期走势有两种可能,一是进行小幅调整后突破7340美元阻力位,然后借势继续冲击7610美元一带,此种走势需非常强劲的买盘和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才可成功;二是遇7340美元阻力后大幅回调至60日均线6700美元一带,蓄势再挑战7340美元阻力位。
 
  与此相对应,沪铜主力1011合约也将面临57200前期高点的压力,如小幅调整后突破则有望涨至59000元一带;如遇阻力回落则回调至54000一带,蓄势再挑战57200元。


  •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期货中国”的文章均为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期货中国网同意0571-85803285,并注明出处
  • 郑重声明:资讯 【谢晓明:利空因素终将抑制铜市后期上涨幅度-期货中国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