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_wzzblog_新浪博客

章编号:1005-2216(2010)03-0184-04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515
电子信箱:jieru@163·com
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
陈春林
摘要:该文就动脉灌注化疗(动脉化疗)在妇科恶
性肿瘤中的应用历史、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
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的两
个阶段,系统地总结了动脉化疗的用药原则及后
续xx原则,并指出动脉化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
研究方向。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志码:C
Abstract:Thispapernotonlydescribedtheapplica-
tionhistory,basicresearchandclinicalresearchof
arterialchemotherapyforgynecologicmalignant
tumorbutalsodividedthephaseintotwostages.The
systematicsummaryassociatedwiththeprincipleof
medicationandsuccessivetreatmentsareintroduced.
Atthesametime,theissuesaboutarterialchemo-
therapyandtheresearchdirectionareposing.
Keywords:gynecologicmalignanttumor;arterial
chemotherapy
  随着新的化疗xx成功研制、新化疗方案的出现以及
化疗方法的改进,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xx中的作用和地
位越来越重要。其中动脉灌注化疗(动脉化疗)也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在临床中应用的范围

和病种等方面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进一步
研究和认识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动脉化疗的变迁
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过程经历了不同的
阶段,我们姑且将其分为探讨摸索阶段和临床应用xx阶
段。探讨摸索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Cromer等
首先将动脉化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的xx,取得了一定的
临床疗效,开辟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新途径,但在当时由
于化疗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并未引起人们太大的关
注。1964年日本学者Fujwara等{dy}个系统地研究了妇科
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引起人们对动脉化疗的xx并
导致动脉化疗研究的热潮。同年日本的腾原幸郎等首先将
动脉灌注化疗泵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持续动脉灌注化疗。该
阶段的特点有二:(1)术式为经外科手术放置导管入腹主
动脉或髂内动脉。(2)xx的方式为单纯灌注化疗。在临
床上主要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xx癌或外阴癌的姑息性
xx,xx主要选择氮芥类。由于导管固定于腹部易于移
动和脱落,并且还存在栓塞或感染等因素不易管理,限制了
其多疗程应用,使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未能
得到广泛的开展。
到1967年,随着现代介入放射学概念的提出,尤其是
新的导管和DSA(数字显影血管造影)设备的研制成功,新
的xx方法和xx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使妇科恶性肿瘤的
动脉化疗由外科手术方式发展为经皮穿刺的微创置管方
式,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方便了动脉化疗的应用,同
时也为动脉化疗向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更精细、更准确的
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方便性,我们称
之为临床应用xx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有三:一为手术方
式的改变(微创化),二为动脉栓塞概念的引入,三为新的
有效化疗xx的出现。虽然在操作技术上更为方便和安
全,但该阶段的早期,动脉xx还是主要应用于晚期肿瘤病
例的姑息xx,如中晚期宫颈癌难治性出血的动脉栓塞治
疗、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的姑息xx、其他妇科恶性肿瘤
盆底复发而又无法手术等患者的xx,总之,该阶段的早期
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xx中还是处于一个辅助xx
阶段,不能在妇科恶性肿瘤的xx中占有一席之地。直至
1982年Feri提出的新辅助化疗以及新的、有效的化疗xx
的出现,对推进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起到了
决定性的作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概念的提出和实施为中晚
期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xx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空间,
以局部晚期的宫颈癌为例,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部分
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或通过多种xx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适
应证主要为:(1)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包
括手术前或放疗前)。(2)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难治性
出血的止血。(3)部分难治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的化疗等。
主要方法分为:(1)单纯性动脉化疗。(2)动脉化疗加栓塞。

(3)动脉栓塞化疗。主要方式为:(1)一次性动脉化
疗。(2)持续性动脉化疗等。
2 动脉化疗的基础研究
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动脉化疗在基础研究方面还
是非常薄弱的。日本、中国等国家关于妇科恶性肿瘤动脉
化疗的基础研究相对深入,而美国、英国等国相对薄弱。关
于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在宫颈癌方
面进行较多,主要集中于:动脉化疗后癌组织病理学的变
化、动脉化疗xx临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动脉化疗后
机体xxx的变化等。xxxx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是
指导用药的关键,而目前动脉化疗的用药依据还是参考静
脉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固然有相
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动脉化疗中所用xx药
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动脉化疗基
础研究的热点。Carlson等[1]最早开展顺铂动脉化疗的动
物(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应用顺铂做动脉灌注化疗
可获较高的xx浓度,从而为动脉灌注化疗可使局部组织
xx浓度升高学说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Hecquet等[2]
(1987年)进行了最早的临床研究,其选择9例宫颈癌患者
作顺铂动静脉灌注化疗,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进行前
瞻性研究,于灌注后24、48h及第2次化疗前取宫颈癌组
织,并取外周血检测铂(Pt)离子浓度,结果认为从临床药代
动力学的角度动脉化疗的疗效较静脉化疗差。Vennin
等[3]于1989年重复了上述实验,得出相似结论并认为癌
组织内Pt离子的差异主要与肿瘤的变异性有关,而与用药
途径无关。此方面的研究国内更为深入。陈春林等[4]
(1995年)首次在临床研究中证实动脉灌注化疗癌组织内
的xxxx浓度较静脉灌注化疗高,从而支持动脉灌注化
疗可使局部组织xx浓度升高学说。并提出动脉化疗的四
项用药原则[5]:(1)xxxx必须对该肿瘤具有确切的疗
效。(2)该xx对癌细胞的杀伤是以原型起作用的。(3)
该xx的xx效果是浓度依赖型。(4)xx作用快而强,
能迅速杀死癌细胞。其在随后系列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发现:(1)在用xx法方面:动脉栓塞化疗优于动脉单纯
灌注化疗优于静脉化疗。(2)在用药途径方面:(髂内或子
宫)动脉栓塞化疗优于(髂内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优于腹
壁下动脉插管化疗优于静脉化疗,髂内动脉与子宫动脉等
效。(3)用药剂量方面:在动脉化疗中随着xx剂量的升
高,癌组织内的xxxx随着升高。(4)在动脉栓塞化疗
中新鲜明胶海绵颗粒不具备xx缓释作用[6]。而后将上
述研究应用于宫颈癌的术前动脉化疗获得可喜的疗效,通
过总结临床经验,提出动脉化疗后续xx的基本原则:(1)
“见好就收”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点是在动脉化疗后,经
评估已经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需及时给予手术xx,而不
需为取得更好的效果继续化疗。(2)动脉化疗后再次xx
的间隔时间:单纯动脉灌注后如具备手术机会应在化疗后
2周左右的时间选择手术xx,如果需再次化疗以不超过3周为好[7]。

动脉化疗栓塞如具备手术机会应在动脉化疗
栓塞后2周左右的时间选择手术xx,如果需再次化疗以
不超过4周为好。
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后机体xxx方面的研究如
下。曾北蓝等在对比子宫颈癌患者动静脉化疗后血浆中
CD3、CD4、CD8的动态变化中发现,动脉化疗对患者xxx
的损伤明显小于静脉化疗。陈莉婷等[8-9]研究动脉化疗前
后宫颈癌组织局部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发现:在动脉化疗
前宫颈癌组织局部呈免疫麻痹状态,在动脉化疗后7d宫颈
癌组织局部的免疫麻痹获得解除、局部免疫能力增强并持
续至动脉化疗后14d,作者认为从宫颈癌组织局部免疫学
指标变化的角度,动脉化疗后7~14d是手术的{zj0}时机,
该研究结果为宫颈癌动脉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了基
础理论依据。
3 动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关于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文献较
多,主要集中在中晚期宫颈癌,难治性绒癌也有部分文献,
其他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少见。但综观文献绝大多数
为回顾性的分析,目前尚缺乏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
验文章。仅以最近的文献为例,在宫颈癌中,目前动脉化疗
的主要目的是使局部晚期的宫颈癌降期以利手术的完成。
在国内:2009年徐丽萍等[10]对35例ⅠB2~ⅡB期宫颈癌
患者行动脉化疗,31例完成1个疗程,4例完成2个疗程,
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为88·57%。刘伏香
等[11]将143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
照组:观察组86例,采用术前动脉化疗、手术及放射综合治
疗;对照组57例,采用手术及放射综合xx;对比研究xx
前后癌灶局部情况、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的生存率;
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可明显缩小肿瘤的体
积,使患者临床分期及癌细胞的分级逆转;观察组术中出血
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3·0%和
87·7%(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和63·2%
(P<0·05)。作者认为术前动脉化疗能为宫颈癌患者进行
根治手术创造条件,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分期的xx方法,能
够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何文容等[12]对52例巨块型宫
颈癌分别行术前静脉化疗及动脉灌注及栓塞化疗,比较其
xx后再手术率情况;结果显示静脉化疗组手术率
62·5%,介入xx组手术率67·5%,两组xx手术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在快速止血方面介入xx优于静脉化疗
(P<0·05)。
国外宫颈癌的动脉化疗主要应用于日本。1998年日
本学者Noguchi等[13]报道了动脉化疗联合放射与单纯放疗
xx晚期巨大宫颈癌的效果,在23例实施动脉化疗联合单
纯放疗的患者中,11例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宫颈癌患者中的
9例(82%)局部xx缓解,该9例病人的3年生存率和5
年生存率均为72%,19例以单纯放疗xx为主的病人的缓
解率为58%,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58%;

该研究结果提示动脉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Ⅲ期宫颈
癌患者的预后。2004年日本学者探讨在经皮盆腔体外灌
注化疗的条件(percutaneouspelvicperfusionwithextracorpo-
realchemofiltration,PPPEC)下,行高剂量动脉内灌注化疗
xx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情况。23例未
行xx的ⅢA~ⅣA期宫颈癌病人,使用高剂量(140~
250mg/m2)顺铂单纯灌注或者高剂量卡铂加丝裂霉素C
(7mg/m2)加博来霉素(7mg/m2)加5-氟尿嘧啶
(700mg/m2)联合进行经皮盆腔体外灌注化疗2次,xx
间隔为2周;在PPPEC使肿瘤降期后,18例病人接受根治
性手术,剩余的5例接受放疗;第2次PPPEC后,肿瘤平均
体积减少率和缓解率分别为76%和87%;组织学缓解为
96%,肿瘤的降级率达到83%;手术xx率达到89%;5年
肿瘤无进展存活率为47%,5年生存率为74%。作者认为
在经皮盆腔体外高剂量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的降低肿瘤分
期,有利于后续的放疗,同时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2009年Terai等[14]报道了使用自发研制的4腔
2囊导管行新辅助化疗xx局部晚期宫颈癌的xx潜能:
60例ⅡB~ⅣA期的宫颈鳞癌病人行动脉内新辅助化疗
(顺铂60~70mg/m21d,丝裂霉素C10~20mg/m21d,盐
酸盐酸吡柔比星10~20mg/m21d),2疗程,间隔21d;60例
病人中,22例xx缓解(缓解率为36·7%),包括12例病理
学上xx缓解(20%),36例病人部分缓解(60·0%),仅有
2例(3·3%)病人没有任何改变;10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0
年生存率在ⅢB期宫颈癌患者中均达90·9%,在Ⅲ期病人
中分别为66·0%和70·7%;作者认为高浓度的铂浓度对原
发病的疗效和提高长期无进展生存和总的生存率有益。
虽然目前缺乏动脉化疗对宫颈癌研究的循证医学资
料,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
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动脉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
的实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4 动脉化疗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多数的回顾性文献证明对妇科恶性肿瘤实施动脉化疗
是有效的,而且较静脉化疗更为有效。部分文献认为动脉
化疗与静脉化疗的疗效等同,还有的研究认为动脉化疗具
有促进肿瘤远处转移的作用,但以上的研究均不是按照严
格的随机对照方法完成,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这是存在的
问题之一。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关于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
中xx选择方面的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经临床药代动力
学研究证实可以应用于动脉化疗中的xx还是非常少的,
目前仅有卡铂和顺铂两种,其他的xx要么是凭经验用药、
要么是以静脉化疗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资料为依据。第三是
关于动脉化疗{zj0}用药剂量的研究,动脉化疗的{zd0}特点
是xx的首过效应,其用药的剂量与癌组织内xx剂量的
相互关系还没有xx阐明,是否存在xx吸收饱和度的问
题一直未能解决,目前的剂量还是参考静脉化疗的标准,这
显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第四是关于动脉化疗与动脉栓塞相结合的

xx机制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动脉化疗不仅
仅可以灌注化疗xx,其另外一个功能是可以对靶血管进
行栓塞,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以达到{zd0}的效果是我们
要研究的问题。此外,带药微球的研制以及xx缓释的问
题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但无论存在多少未明的问
题,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xx中已经展示了其有效、
优势的一面,是一个极具前途的方法,相信其在妇科恶性肿
瘤的综合xx中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CarlsonJAJr,LitterstCL,GreenbergRA,eta.lPlatinumtissue
concentrationsfollowingintra-arterialandintravenouscis-diam-
minedichloroplatinumIIinNewZealandwhiterabbits[J].AmJ
ObstetGynecol,1984,148(3):313-317·
[2] HecquetB,VenninP,FournierC,eta.lEvaluationofthe
pharmacologicalbenefitanddeterminationoftheinfluencingfac-
torsofintra-arterial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administration
inpatientswithuterinecervicalcancer[J].CancerRes,1987,
47(22):6134-6137·
[3] VenninP,HecquetB,PoissonnierB,eta.lComparativestudy
ofintravenousandintra-arterialcis-Platinumonintratumoralplat-
inumtissueconcentrationincarcinomaofthecervix[J].Gynecol
Onco,l1989,32(2):180-183·
[4] 陈春林,谭道彩,梁立治.动、静脉灌注化疗子宫颈癌组织药
物浓度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298-300·
[5] 陈春林.妇科恶性肿瘤动脉xx的基础研究进展[J].实用
妇产科杂志,2005,21(4):203-205·
[6] 陈春林,刘佩鸣,孙明晖.不同途径盆腔动脉灌注化疗组织
血浆中铂浓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
14(6):357-358·
[7] 陈春林,谭道彩,梁立治.介入疗法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
的初步探讨(附14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
(S1):9-11·
[8] 陈莉婷,陈春林,刘萍,等.介入xx前后宫颈癌组织局部肿
瘤细胞Th1/Th2类因子表达动态变化的研究[J].现代妇产
科进展,2008,17(7):522-524·
[9] 陈莉婷,陈春林,刘萍.介入xx前后宫颈癌组织局部Fas/
FasL系统动态变化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
(8):472-474·
[10] 徐丽萍,邵华江.35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xx
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5):296-297·
[11] 刘伏香,李华淑,莫朝霞,等.术前介入xx对ⅠB2~ⅡB
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0):
1165-1167·
[12] 何文容,凌晟荣,易村犍,等.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和介入
xx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
4335-4336·
[13] NoguchiM,MurataR,SagohT,eta.l[Intraarterialchemo-
therapycombinedwithradiationtherapyforadvancedcancerof
theuterinecervix[J].GanToKagakuRyoho,1998,25(9):
1314-1317·[14] TeraiY,KanemuraM,SasakiH,eta.lLong-termfollow-upof
neoadjuvantintraarterialchemotherapyusinganoriginalfour-lu-
mendouble-balloon(4L-DB)catheterforlocallyadvancedu-
terinecervicalcancer[J].IntJClinOnco,l2009,14(1):56-
62·
(2009-12-02收稿)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_wzzblog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