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工厂的人生轨迹

       学徒工

新学员学习班结束前,厂劳资科宣布了学员工作分配方案,除了3名女学员分到选纸车间属于熟练工,其余21名男女学员都作为学徒工分配到各车间,其中电气车间3名;制浆车间6名;抄纸车间12名。德才被分到抄纸车间。

每个车间都派了专人到学习班迎接分配给自己车间的学员。

到车间仍然要对新学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抄纸车间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发生操作人员手指被机器轧伤、轧断的安全事故。最让大家引以为戒的是,一位老抄纸工在压光机传递纸头时,竟然用脚代替手,结果脚被卷进压光机的轧辊里,半只脚被轧碎,留下终身的残疾和遗憾。

抄纸车间的工作属于流水作业,员工分成甲、乙、丙三班,实行每日三班倒工作制。抄纸车间按工序划分为成浆部、湿纸部、干纸部,成浆单独设立甲、乙、丙三班,湿、干纸部设立抄纸甲、乙、丙三班。德才和庆、贤、娟31女共4人,被安排在甲班跟班学徒。庆在成浆部;贤、娟在湿纸部;德才在干纸部。

班组的安全教育主要贯穿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由班长和师傅随时在生产操作时点拨指教,讲明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安全问题。德才从进厂上班伊始,就深刻的感受到工厂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极为重视,经过厂、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从而提高了自己安全生产的意识。

抄纸甲班有6名工人,班长王师傅,副班长许师傅,外加刘、徐、马、王4位师傅。

德才的师傅是徐,原凌川酒厂的职工,后调入纸厂。

徐师傅高中文化,在班组算是文化人,人送外号“小诸葛”。中上等个,白净脸,五官端正,非常健谈,知识面很广,为人随和,外观给人以文质彬彬的气质。意外的是他特能喝酒,按他的说法,从酒厂出来的人,个个都有半斤八两的酒量,天天围着酒缸转,“品酒”是工作内容之一,不会喝酒的人都会品成“酒仙”。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人造纸是通过手工从纸浆水里捞出来的。现今造纸用机器替代了人的手工操作程序,只是工艺更科学先进,但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缺少的。棉、木纤维浓度在百分之几的水溶液(按生产纸张品种可以调配),源源不断地从纸浆箱流淌到匀速运行的铜网上,绝大部分水从铜网孔流走,纤维沉留在铜网上形成一层乳状纤维薄膜,并随着铜网在托辊上前行,靠水的自然重力,行进过程中不断脱去纤维薄膜内含的水份,纸膜初步成形。运行6米多的距离,铜网从木制的真空抽子上滑过,在真空负压作用下,使纤维内含的水进一步被吸走,通过真空抽子后纸膜基本形成。而后,基本成形的湿纸膜脱离铜网,被传送到同步运行的毛布上,再经过第二次真空抽子脱水,{zh1}毛布带着湿纸膜通过压榨辊将湿纸膜的纤维紧紧地压实在一起,从压榨辊出来的才是具有一定拉力xx成形的湿纸。

湿纸再经过烘干、压光、复卷、切割,就是我们常用的纸张。

德才所在的干纸部,将湿纸烘干所用的热源,采取工业蒸汽通入烘缸加热缸体,从而使辅着在缸体表面的湿纸受热,导致水份蒸发,湿纸变成干纸。烘干设备是上海良工制造的24个直径1.4米,长2米的圆柱形烘缸,通过机器支架整齐的安装成上下两层,上层烘缸位于地面以上,下层烘缸位于地面以下的地沟槽内。所有的烘缸分为前后两组,每个烘缸都由0.5公分厚的大布连接起来,由主动缸辊带动旋转。

进入烘缸的湿纸,被每个烘缸加热后逐渐脱去水分,从{zh1}一个烘缸出来的纸,基本达到纸张的水分含量要求,否则,就要根据实测得到的纸张水分含量数据,提高或降低烘缸的温度。有经验的抄纸工,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纸张水分是否合格。

经过烘干的纸张,再由操作工人手动传递到垂直叠摞的8个压光辊组成的压光机,把纸张的两面压轧得十分平滑。

{zh1},纸张在复卷机复卷成一个个1米左右粗的纸辊,等待分切。

干纸部的操作工的职责,首先是完成湿纸在烘缸、压光机、复卷机间的牵引传递,车速{zg}时可达到每秒140米,要求操作人员手脚马略、反映机敏。对德才来说,有篮球、足球场上的灵活身手,传递纸头并不算难事;其次是控制连接烘缸的大布,不能跑偏,只要勤观察,调整好导向辊,大布随烘缸运行是十分稳定的;最重要的是调解进入烘缸的蒸汽压力以控制烘缸表面的温度,把湿纸烘干。这一环节大有学问,也是抄纸工的技术关键,必须根据不同品种的纸张、不同纸张的克重、不同的车速进行调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凭借实践经验。调整不好,就会造成纸张烘不干或过干,导致纸张断头。既影响产量又浪费能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是德才学徒期间重点要学习和掌握的技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德才毕竟是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再加上平时养成了勤学好问、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对自己所在学徒岗位的技术和技能,理解和掌握的很快,没有多长时间,在师傅的指点下,就能独立操作了。

为了掌握大布的调整技能,在生产稳定运行时,经师傅允许,德才开始摸索大布运行调解方法。首先,根据运动力学原理,在调整辊当前位置做上记号,然后尝试把大布向运行方向左侧移动,变动调整辊的位置,记下调整辊移动的距离,并观察大布向左侧移动的速度及到达极限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再将调整辊向相反方向调解到对称的位置,使大布向运行方向右侧移动。同样观察大布向右侧移动的速度及到达极限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反复操作几个回合,每个回合都要改变调整辊的移动距离,每次完成后都认真记录,并根据记录从理论结合实际认真总结,逐渐掌握了大布调解的运行规律,具备了用最短的时间随心所欲的调解大布在不同位置稳定运行的能力。师傅对徒弟的认真钻研的精神十分赞许,对调整大布的技能给以肯定。

至于烘缸温度的调整,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调整不好会直接影响生产。起初,德才都是跟着师傅,看师傅如何操作,顶多按师傅的指示打开或关闭一下蒸汽闸门,以调节进气压力,从来不敢擅自操作。即便如此,德才对师傅的每一次操作,都会仔细琢磨,并注意积累蒸汽压力与烘缸表面温度的对应关系。在一年多的生产实践中,德才深深的体验到蒸汽压力、烘缸温度、纸张品种、纸张水分、运行车速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约束,也看出了其中的一些门道,但仅靠一般理论是难以掌握的,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摸索出规律,在生产中得以应用。由于后来调离了抄纸车间,这方面的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掌握。

上班不久,德才渐渐发觉,每到交接班后,原本很稳定的生产线总要出现一些小故障,不是纸张发生断头,就是纸张克重发生变化。德才的内心不免产生阴影,似乎觉得上一班交班的人在那里做了手脚。这种想法在心里嘀咕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忍不住还是请教自己的师傅。徐师傅听后,严肃的对德才讲,这样的想法,想归想,没有根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来的。后来德才听师傅讲,车间以前曾经发生过交接班前故意设置故障,当事人被查出后,降职降薪不说,还以破坏生产论处,差一点丢了饭碗。

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班长跑前跑后的,德才也弄不懂他做何操作调整,班组人员都要跟着忙乎一阵子,生产线才能重新恢复稳定。

在班上,德才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上夜班,在岗从来没有打过瞌睡;班上有点脏活累活,不用师傅们吱绘就抢着干完了。由于表现突出,除了受到班组的好评外,还在车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国营工厂的人生轨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