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巍巍笔架山——写给父亲》(原创散文)_笔架山人_新浪博客

 


 

锦上添花雨发表于 2009-03-24 09:29:55   文化先锋

 


《巍巍笔架山——写给父亲》                   

              

地处江南山偏高
位居西北势桀傲
头角峥嵘戴大雾
面阔千里对双鬓
端来笔砚写天书
天马行空路不遥
云梯直上叩天门
门内唯见古寺庙
岳公当年奋发处
英雄儿女今胜昔
家国江山无限好
叫我如何不萦绕

 

一、笔架“生烟”
  大雾山与笔架山同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境内,对峙相望,遥相呼应。要往大雾山,必须路过笔架山。
  在一个仲夏潮湿的早上,我随有关部门到大雾山驻军xx采访。车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路的左侧靠山,让人有种紧靠依附的感觉;山的右侧则面临着深谷峭壁,让人看了心生畏惧——大自然在无形中体现着一种法则平衡:你要达到某种高度,就必须面临某种低度的威胁。车辆在迷雾中缓慢行走,犹如一条毛毛虫蠕动爬行在一棵大榕树的树干上。随着高度的攀升,山上的雾渐浓,可视距离不足三米,这让经验丰富的司机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好打开防雾灯小心前行。此时司机正成为行进途中全力以赴的主人公,而坐在车上的我们倒成为旁观者,有了闲暇时间,放松心情朝车窗外面的山谷深处眺望。
  然而,深谷中的树林、远方的村庄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堵在眼前的只有一幕“雾墙”。灰蒙蒙的雾生动飘浮着,蠕动游走着,翻动变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迷宫之中;而雾又把山体包容得如此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让人不晓得车是在山中行,还是在雾中行;有些地方的雾稀薄一点,这时你的面前倒是发现了什么东西,透过雾层中的窗口望去,远方的村庄依稀可辨,清新雅致。在雾气透明而模糊的作用下,你居高临下的感觉被虚幻化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被稀释掉了,顿时倒觉得心无牵挂,体态轻盈,恍惚间如漫步于天上宫阙。

看不清笔架山,就像懵懂初开时看不懂父亲一样。
  然而,在烟雾笼罩的天气,路过笔架山,当一回天上人的感觉真好。

              二、 “仙路”探险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约几位朋友同登心中仰慕已久的笔架山。
  从福厦路涂岭段右拐入山,山路十八弯,在与大雾山的分岔路口处,对面路边的石壁上赫然写着“仙路”两字,并向右边打了个鲜红的箭头符号。原来这里就是通往笔架山的{wy}道路。然而,这本应该让人潇洒前行的“仙路”却让司机心惊胆战了一回。“仙路”约有三公里长,只能容纳一辆小轿车通过,右侧仍然是万丈深渊,由于路面没有铺筑水泥,坑坑洼洼,曲折难行,车技差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误入“仙路”,或则必将招惹麻烦甚至后果不堪设想。“仙路”右拐爬上一个小坡,再往左走上一个小岭,举头就能看见一座山峰耸立眼前。山峰由三座小的山恋自西北往东南依序排列而成,呈“山”字形,形似妇女的发髻,也酷似一个青绿色的笔架台座。据称,当年惠安知县陈永年曾经登临此山顶欣赏风光,把三个峰恋比喻为“文人投笔之架”——这就是“笔架山”名称的由来。

前行不远,是一处较为开阔平坦的山地,靠笔架山的地方还建有一座亭子。经过路上的一惊一乍,你在这里又重新找回了一种安全感,就像一个曾经迷路走失、惊慌失措的孩子重新回到家里,躺在父亲宽阔温暖的胸膛里,可以尽情地放松休息、撒娇享受一番了。
  但是,你绝不要以为这就是笔架山了!
  往北方向走下一个山坡,对面又是一个亭子,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后方的绵延群山和前方的深远谷地。然而,当你回过头来却不见了刚才的笔架山,这里只能看见由笔架山一侧构成的竖面山岭。此时,我禁不住想起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天门”衔笔
  峰回路转,左拐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朝天门”,只见一块巨大石头耸立在路的右边,与左边的山墙搭构形成山门。这“朝天门”古朴xx,好像是存在了几千年,而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是啊,慕然回首,回头再也看不到来时的路。山路蜿蜒曲折,虽然不是羊肠小道,但是总有悬崖峭壁相伴,一路上险象环生。我们也只好一边小心翼翼帮助司机观察地形,一边提醒他开车要尽可能地靠内循山而上,时而盘旋时而颠簸,时而期望时而惶惑,真的已经好久没有心情抬头看到天空了,或许只有这里的“朝天门”三字才能一语双关地道破人生的某种禅机。
  那么,“朝天门”的前面是什么?!
  走进“朝天门”,果然豁然开朗。它的前面再也无路可走,只见一片蓝天,是山崖断落后呈现出的空旷天际。“朝天门”的左侧则是壁立千仞的陡峭山峰,它迫不及待地窜入你的眼睑。高耸入云的山峰与幽远开阔的深谷形成强烈的反差,山的存在割据了天的空间,天的搂抱证明了山的存在;情不自禁地,往右边俯瞰急剧坠落后的开阔山谷,顿时让人有种慌乱得抓不着边际的体验,偏偏在山的脖颈处,还悬空挂着一座寺庙,就像是母亲把包裹婴儿的襁褓系在胸前一样——一切都组合的如此美仑美奂,别有一番洞天。站在这里,你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笔架山一半临山,一半临崖,刚才围着他的背后绕行了大半圈,现在终于来到了他的跟前。此时,我们正处于山的右前侧,笔架山就像是举起手来把我们搂抱在它的右手胳膊里。由于视觉距离太短的缘故,在这里我们仍然看不到如前述三峰组成笔架的形状,只见在山的左上端突兀地长出一块紫褐色的长方形巨石。石的上端尖锐突出,恰似毛笔的未稍或是钢笔的笔尖,惟妙惟肖,像是从天而降。莫大的一根巨笔就这样悬空挂着,又恰到好处地插在笔架山的边沿上,底下则是万丈深渊,巨大的落差彰显着笔的刚劲,在静默中产生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自北向南观望,“朝天门”正与巨大石笔遥相对应着,远远地,就象是把石笔衔在口中一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朝天门”的右后脚下方是一条陡峭的青石板路,可能是通往下面很远的某个村庄。石板路与山体成四十五度角向下倾斜,就像是挂在山边的云梯。此时,有一位老农正挑着一担粮食供应给寺僧和寺庙管理人员。他步履蹒跚地向上攀爬,后面还有一只土黄色的狗紧紧跟随。老农微驼的背影让我想起笃信佛教的父亲,生活的担子虽然压弯了他的腰,但是信仰的力量让他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和从容……

在这人迹罕至、万簌俱寂的高山上,“朝天门”、青石板路、老农、还有那狗,构成了一幅悠远典雅的场景画卷,让人有种返古千年的感觉。

     四、“天桥”飞天
  笔架山主体应该是水晶体花岗岩结构,长年累月风吹雨淋,山顶端的土被剥离得较为严重,山顶的石头裸露得非常厉害,因此块头也显得比较大;而半山腰的石头则块头较小,有的被侵蚀成刀片壮,林立锋利地插在山体上。在山的最顶端,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条石横亘在另外三石搭成的沟壑之间,俨然成为一座“天桥”;四块石头搭构成一个天窗样子的洞口,洞口的里面,却只见天空,洞口下面是一块褶皱如台阶状的石头。“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难道这边就是天上宫阙的入口处?!
再举头仰望,巍巍“天桥”犹如骏马一般在半空中驰骋飞奔。“天桥飞天”,仿佛父亲矫健洒脱的身姿。
  相传这“天桥”乃是当年仙公歇足之石。何氏九仙的母舅范侯公一心向道,然而机缘未到。九仙之一的应天真人有心渡化,带着范侯公驾云南下飞临笔架山,歇足在这“天桥”上,也不禁被此地旖旎秀丽的风光所吸引。应天真人试探问:“舅舅,此处即通仙界,你敢舍身跳下吗?”范侯公朝下一看,下面是万丈悬崖,冷气森然,顿时不寒而栗。应天真人长叹一声,推掌把他推下。谁料范侯公身体轻如羽毛般飘落在地,顿时恍然大悟,自此在“天桥”下破石凿壁,垒石为观,笃志修持,终成正果。
  今天,从笔架山的陡峭程度来看,正面登上“天桥”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当然我们也没有何氏九仙飞临山顶的神功,如果你真的要体会一下当神仙的感觉,那只好从原道绕回,从后山攀爬登上“天桥”。
  “山登绝顶我为峰。”想那时,站在天桥上,如天马行空,环目四顾,一览众山小。

这里虽没有“近天都”的高峻,但却有“接海偶”的雄阔,只见笔架山的背下部与涂岭群山连接,远处东海浪涌,颠连直接沧溟;眼前悬崖深不见底,山谷落差高达数丈,崇山峻岭在脚下伏首称臣,山恋绵延不绝向西铺展,直至正前方的惠安县地界;极目远眺可望至洛江区马甲一带,与双鬓山遥然呼应,地貌造势形成弧环广阔空间,习习山风裹挟着松涛阵响而来,浑如天簌之音,朵朵白云悠游万里碧空而去,心胸顿时开阔xx,一切尘嚣俗气尽随轻烟飞逝,让人不知置身于何处。当然,此时此境之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愫,或许,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会勾起你的伤感之情,还有苏东坡《赤壁斌》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同样会让你怅然若失。

        五、悬寺“浮舟”
  如果你嫌麻烦不折回原路登上“天桥”,那么就继续从“朝天门”向左拐进入笔架寺。经过寺廊爬上寺的石阶,你就能神奇般地从寺中冒出来,登上寺前的小砖埕。
  站在砖埕上,你等于是站在了笔架山的胸前,可以从正面放眼向前方眺望了。要说站在寺前平台远眺与站在“天桥”上远眺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是高度的区别,就象是乘着电梯顺着山顶降低了一个楼层。虽然高度低了一层,视觉也变得狭窄起来,但你回身可以更真切地观赏到左边那根横空出世的“巨笔”,可以细细揣摩放置身旁的摩崖石刻和明清文物构件,可以惊喜地发现山坡上布列着的奇石怪阵;当你凭栏远眺,只见前方群山迤逦,远村近树尽收眼底,田园庄稼彩绸般亮丽精致,苍松翠柏逐风排浪,青翠山岗“更加郁郁葱葱”。在这里,你不免要再发一番“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了!   
  扶着平台的围栏向低处一看,才发现自己连同笔架寺原来是被一堵陡峭的护墙托举着。作为大雾山千百年来形影不离的铁杆“伙伴”,笔架山也常年多雾,每当云翳雾霭蒸腾弥漫之际,苍桑的笔架寺宛若一艘古老帆船依崖悬浮在半空中。此时此刻,寺中的人则有幸与诸佛一道,能够酣畅淋漓地品味一番当神仙的快乐与逍遥了。在脚底下,坚实的砌坡石墙横腰把山体拦截,硬是创造出一块平坦的小地盘,上面就建筑着笔架寺。
  笔架寺的前身据说就是范侯公修炼的道观,而后来寺前的这堵依崖构筑的鹿砦护墙,则是传说与御使张岳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家住山脚下的张岳因家贫被人污辱。{yt},他半夜路过笔架山,被风雨所阻借宿笔架寺,放倒一尊菩萨雕像作为枕头,和衣睡卧在神龛之侧。更深时忽闻唤声:“张大人,劳烦你抬起头让小神翻翻身。”张岳惊醒,心生诧异,便暗暗发誓如能出人头地必当重修笔架寺。此后,他离群索居隐居寺中,矢志苦读,25岁时果然高中进士,官任中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之事,后任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使,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张岳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刚正清廉,政绩出众,深得百姓爱戴,逝后朝廷下诏赠太子少保官衔,谥号襄惠。张岳高中为官后曾回乡还愿,重修笔架寺,并修筑了寺脚下的这道护墙,为笔架寺增添了一段佳话。
  笔架山右后方的山谷间,正是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邱二娘举义旗起兵的地方。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年巾帼英雄的勃勃英姿,大义凛然;然而,笔架寺内张岳“贫贱不能移”的故事,肯定赋予过她坚贞不屈的精神境界,笔架山上奇磷怪石的险要地势,肯定给过她有力的支撑与掩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对于笔架山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古迹,附近村庄的人都能说出一个故事,道出一段传说。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也经常讲起这些故事和传说。自我从小到大,父亲的心中就有一座山,山中蕴藏着无数的珍宝和神奇的故事,今天,我终于有幸来到这座梦境中的山!
                  
              六、恩泽百川
  登临笔架山,步移景换,每换一个视觉你都会有惊喜的发现,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心情。
  虽然你很难登上山顶的“天桥”,但笔架山会让你从背后直到跟前{zd0}范围地绕行触摸到他的身体。当然,他还大方地把你搂抱在胸前,让你来一回荡气回肠,来一回胆战心惊。深秋时节,在那草木不算茂盛的山顶,在巉岩陡崖的缝隙中间,有几簇不知名的鲜艳红花正尽情地绽放着。虽然你只能远观它,但是在由灰褐构成的主体颜色中,它显得如此地招人惹眼,热情烂漫,就像为即将出嫁的新娘头上插上一件漂亮的饰物。点缀山间的小小红花,让看似庄严肃穆的笔架山倍添生机和活力。笔架山山高石奇景胜,然却路遥崖险壁峭。正因为此,他才能远离尘世间的奢糜和浮华,{zd0}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生态;正因为此,他才能最有资格率先得到上天的沐浴与洗礼,保持清新洒脱的飘逸神韵,傲然独立于这群山之上。笔架山聚天地之灵气,他把美丽凝固在空中,笔架山夺鬼斧之神工,他用剖开的胸膛雕琢景致,尚且如此,他还敞开宽广的胸怀让你尽情饱览,流连忘返。
  当你缓过神来,或许你突然会发现笔架山似乎少了点什么!?
  是的,笔架山上缺少的是水。水对于一座山来说太重要了,水是山的魂灵,水是山的使者,人们常说:“山高水更高”、“山不转水转”。那么,笔架山的水到底去了哪里呢?
  笔架山海拨781米,是泉港及惠安两地的{zg}峰之一。在笔架山的周边,有凌溪、陈田和泗洲水库等大大小小的十来个水库依偎着,而仅在泉港境内,就有坝头溪、龙马溪等十几条大小溪流汇流入海——原来,由于山峰高挺,笔架山上的水毫无保留地倾泄到他下面的山岭中间,由于地势峭拔,笔架山的水顺着他凿开的胸膛大方地恩赐给了脚下的水库和溪流。雄壮的笔架山把崇山峻岭降服于脚下,而又含精吐乳地涵养滋润山岳,恩泽百川;他把水库和溪流灌注成翡翠和玉带,镶嵌佩带在群山大地之间;他把水库和溪流给养的丰满饱和,滋养着泉、惠大地上的百万民众。
  山脚下黄田村的村民介绍说,在很早以前,笔架山山顶上原本有五座小的山峰罗列组合构成“笔架”形状。后来,在暮雨晨霜的长期侵蚀和剥夺下,山体逐渐被风化荒毁,现在只剩下三座小的山恋,“笔架”结构的形状也比老早缩小了一大半。无情岁月让笔架山也苍老削瘦了许多。
笔架山父亲般的坦荡胸怀再次让人感动。

               七、梦萦笔架
  “山川钟灵秀。”难能可贵的是,笔架山还把水的灵气给了山脚下的人们,他是“地杰人灵”说法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证。
  在泉港、惠安一带,人们从来都是把笔架山当成激励自己成材或是鞭策后人奋发读书的精神象征。在惠安某地有座与笔架山遥相峙立的山峰,人们习惯把它称为“文笔峰”。笔架屹立,文笔犀利,奇石为砚,大地为纸,还有那横卧在山间的大小水库,无形中成为一个个“墨池”——你看,这是一幅多么xx、玄妙而又神秘的堪舆图。在堪舆人士看来,这里当然更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正因为此,民间历来都有“笔架风水隔周期出仕人”的说法,从古时张岳,到当时陈伯达,富于想象的人们都能找到它看似合理的逻辑外套。更有玄者说,古代时,惠安县衙因背向笔架山而建,每当县官审判官司、批阅文件之后,就必须把朱笔朝着笔架山的方向往后搁置,让毛笔恰好“架”在后面的山上,否则这县官也就当不稳了。
  故事也好,传说也罢。无论如何,笔架山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源泉,给我们带来不尽的遐想和快乐;毫无疑问,笔架山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滋养着脚底下的黎民百姓,他父亲般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纪念。当然,他也是泉、惠境内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
  他让人魂牵梦萦。
  雄哉,笔架山,父亲般意气风发的笔架山!
  伟哉,笔架山,父亲般宽容博大的笔架山!

 

郑重声明:资讯 【【转】《巍巍笔架山——写给父亲》(原创散文)_笔架山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