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奏强音
--甘肃宁县劳务输出工作纪实
郝洁 张建林 贺柏林 张维东
"通过参加县上举办的'阳光工程'培训,利用学到的建筑技术在新疆多年打拼,才成就了我的今天。"现已成为乌鲁木齐市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骨干的春荣乡农民工韩明军感慨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真正实现"送得去、稳得住、干得好、收入高"的目标,使劳务输出由单纯的体能型向管理型、技术型、特长型转变,宁县提出了以培训促输出、以技能促输出的发展思路。按照全国各地劳务用工市场需求,从农民工意愿出发,本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县上加大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支持力度, 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列支50万元,作为劳务专项经费,使培训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制定出台了《2008-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向相关单位和乡镇下达了培训任务,保证了劳务转移培训工作健康发展。该县建立了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农广校集中培训点、宁县三和劳务职业介绍所和18个乡镇流动培训点为主的技能培训基地,开设了电动缝纫、家政服务、消防保安、民用建筑、餐饮服务、机电操作、花边刺绣等10多个培训班, 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培训工作新格局,通过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使"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康有效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320期,培训务工人员7.8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一批批外出务工者依靠良好的专业技能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外出就业的典范,劳务品牌逐步树立。
为了让全县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宁县通过领导考察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各类培训机构搞对接等有效途径积极开辟劳务基地,努力搭建劳务输出工作平台,不断拓宽输出渠道。
根据劳务用工市场需求,按照发展"北上南下,东进西入,遍及全国"劳务基地新格局的工作思路,县上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对发达城市规模大、效益高、关爱劳务工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县上多次组织到外省区考察劳务项目,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实行订单输出,在巩固原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县乡(镇)劳务工作机构、民间职介机构以及劳务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劳务合作交流活动,使劳务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劳务基地381个,组织输出规模达到5.41万人;积极培育劳务中介机构,目前已发展民间中介机构4家,其中宁县三和劳务职业介绍所与广东省东莞市多家大型xxxx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拓宽了杭州、天津、北京、上海、大连、广东、深圳等地就业市场,成功输转安置万余人外出务工,涉及文员、质检、缝纫、家政、保安、电子装配等工种,务工人均月收入达1100-1500元,劳务总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该县还先后与中土公司劳务部、甘肃建达海外劳务承包有限责任公司等合法劳务中介机构达成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已输转宁县153人在安哥拉、加纳等国家就业,填补了宁县境外劳务输出的空白。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