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国学:文言文是通古知今的钥匙_网闻博报小社员_新浪博客
“国学”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精神本根是什么?怎样才能重新感悟“大道国学”的真谛?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人心灵深处{zd0}的迷惘与困惑。特别是自1840年以来,复兴“国学”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也是最终实现中国复兴的精神追求。中国一日不富强兴旺至鼎盛,复兴“国学”的使命就一日未功成。《大唐秦饼记》曰:“时论中华复兴,则言必称汉唐,何哉?实乃宋元以降,中国未曾复有汉唐之盛象也。千年回望,盛世长安,商贾云集,万国来朝,风光无限中华之巅。可叹自{df}转衰,一衰再衰,直至xx炮火八国狼烟。所谓西风东渐崇洋媚外,所谓复兴国学食古不化,皆为民族救亡图存困惑苦斗之心路也。”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再到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乃至“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已经以铁的事实验证了中国走“全盘西化”道路的失败。而自1840年以来的民族危难与百年忧患,更是以鲜血和眼泪惨痛地见证了“孔孟之道”儒家文化的腐朽与罪恶。但处于精神迷惘的中国人,却总还是在儒家文化体系的经史子集“酱缸”里复兴“国学”。这样的“全盘西化”与复兴“国学”的拉锯,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绵延不绝的文化祸根,并给中国社会酿成了双重文化灾难且遗害至今。

    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经年积弊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隐患,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转型,迫使我们必须将眼光转回国内并投向西部。中国复兴,梦回盛唐长安,也促使我们进而上溯至汉唐以前,直至翻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屏障,拨开中国盛衰的千年迷雾,从而真正开始一场“大道国学”的文化寻根之旅。

    作为《日出西边/风动中国》人文探秘系列丛书《商道无极说》之续篇,本文将继续释解《大道无极说》。

    前面《大道国学:道理决定命运》一文,以文言文方式的表述内容,可能给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与理解造成了不便。其实作者本人的基础专业教育背景为理工科,并非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人士,只是在问道寻理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学习着文言文知识,至今也不过是初学水平。而以文言文的初学水平公开发文章,难免会使受众感到有酸腐卖弄之嫌,更会让中文专业水平人士耻笑,这都是早先预料之中的事。那么,作者明知如此而强为之,又何苦来着?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明道知理,并将自己收获的心得,同时传达给社会公众。

    今天,人们已普遍意识到,宇宙自然生态大系统循环运行之易理大道,是我们现代人在遭遇经济危机、文化道德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时,已经不得不回头去反思和探寻的自然法则法理。而就在这时,我们似乎才猛然发现,原来中国人竟是离这个易理大道之门最近的幸运一族。原来早在距今大约万年以前,中国人的老祖宗“三皇之首”伏羲,就已将此宇宙奥秘表达为一个形象的阴阳双鱼图。接着,轩辕黄帝以文释解承传,圣哲老子又继续布道传播。于是,中国后世便有了太极八卦图、《易经》、《道德经》及“黄老之说”。可以说,这是人类文明的最重大发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传国之宝。

    遗憾的是,自公元前135年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之古代书写记录的竹木和印刷纸张不易保存,易理大道“黄老之说”的原始版本几已无存。而此后两千年以来流传后世的“黄老之说”相关经典文献,在文本内容上,被历代朝野以“孔子之术”的“正统”理念进行修编修撰,甚至是蓄意误读误解误导都自在难免。这便给后世人探研习传易理大道“黄老之说”,造成了巨大的文化隐患和陷阱。就像现在,我们又不得不回过头来,继续去探寻易理大道的真谛。可从那开始呢?若从现代人翻译解释的,万千种白话文文本中入门,这真的靠谱吗?能靠得住吗?显然不能保准。那么,怎么办呢?最准确最可靠最直接,也是最笨的办法,就只能是尽可能地寻根溯源到最早的古文献版本。这样,不学文言文能行吗?当然也很难,但总比外国人的难度要小得多吧。

    继承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汲取智慧营养,信古而不惟古,最根本的还是要直接透过原著文字,去领悟其思想灵感。并进而对照世界古今之变,通解宇宙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大道易理。就是这样,在不断进行古文献查阅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对文言文原著的词句语义翻译理解的学习中,作者逐渐体会到了中国古汉语的独特魅力。文言文形意音韵的典雅优美,亦如中国古诗词之美,绝不是其它语言表达方式所能够替代的,包括我们自己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正如大道国学经典的古文献,往往富含哲理奥义,其原文原义,一旦翻译成白话文,就往往会丧失本来的语义和韵味。这种诗情画意的艺术美感暂且不论,仅从实用角度的思想表达来讲,同样一段文字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语境和语义。因此,即使是中国人,甚至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人士,对几千年前的古文语句,也会出现不同的翻译解释和理解。可见,无论是出于有意或无意,古文经典的信息随时间流传衰减或变异,都是难免的。

    所以,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表述和应用国学大道的原理,采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或许也更符合其韵味。当然,作者也绝无复古之意,也并不提倡大众都学习和使用文言文。只是为了说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和弘扬,如果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更不易被古人或今人有意或无意地误导。而就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来讲,自然还是用现代汉语大白话最为方便。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大道国学:文言文是通古知今的钥匙_网闻博报小社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