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州呼研所学术交流会-胸外科医生李辉-搜狐博客

北京-广州呼研所学术交流会

      2010年7月16日,由王辰院长带队,我们一行20余人到广州参加“北京-广州呼研所学术交流会”。交流会的目的是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学科发展。

      

        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长分别致辞。            

        北京呼研所和广州呼研所互赠礼品。  

      

        交流会上,6位专家分别代表两家研究所做了学术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交流会后对参观了广州呼研所。     

      

        参观重症监护室。      

      

        组织交流讨论。

      

        我参观了该院的微创外科培训中心。

 

附1:广州呼研所简介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简称呼研所)始建于1979年,位于美丽的珠江岸边,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所。秉承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在广东省科技厅、卫生厅、广州医学院等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专注于呼吸疾病的研究,坚持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锐意进取,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呼吸病学专业基地,是xxxx学科、广东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内科学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所学科梯队合理,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级18人,副教授级22人,中级职称31人。有{gjj}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级优秀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2名。

    研究所拥有先进的科研、教学、医疗设施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0万元,拥有独立的基础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研究方向为突发性呼吸系统传染病、xx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四个领域。在长期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xx、COPD、重症监护、肺炎、慢性咳嗽、微创胸外科手术、肺移植手术等临床诊疗特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全所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较早确立了广东SARS的病原,总结了"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措施,牵头制定了相关指南;率先提出"将危重SARS患者集中到有良好救治条件的地方"战略,并主动承担救治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任务,取得高xx率、低死亡率的成绩;率先倡导国际间科学协作,积极组织和推进全国大协作,发挥了重要的学术辐射作用,成为抗击SARS战场的"中流砥柱"。因工作突出,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5年,研究所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流感/禽流感、肺癌、xx等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双方对临床与基础融合带来的学科交叉所产生优势互补,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前景的共同认可,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期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呼研所将全力以赴,为建设成"规模适度、竞争力强、成为国内呼吸病系的学术研究中心、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国家队的胸怀和业绩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附2:北京呼研所简介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6月,挂靠于。八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500余篇论文,主编或参编专著22部,培养了大量年轻的呼吸病学专业人才。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呼吸病防治研究基地。

  科研获奖情况

  近四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五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局级科研成果奖36项;获国家专利二项。

  发表论文情况

  近四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编写、出版专著情况

  近四年,编写学术专著22部,其中主编13部。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共约40项,其中在研课题10余项。

  社会效益

  呼吸所已与全国142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及平台会诊。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已连续14年设在我所,成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中心。每年招收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60余人,25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余名呼吸病专业人才。

  组织构成

  呼吸内科共有医护人员101人,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医生占90%,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总床位94张,其中普通病房84张,重症监护病床6张,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和xx病床4张。设有呼吸生理实验室、呼吸内镜诊疗室、呼吸康复诊疗中心等。平均每年收治病人1500例左右,xx好转率达86%,床位使用率93.5%,平均住院时间为18天左右。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教学工作,已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

  胸外科床位总数为34张,术后监护病床4张。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员齐备。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开展了全部普胸手术,疾病诊断率、手术成功率及病人存活率均达到全市{yl}水平。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气管疾病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胸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辅助化学xx,达到了满意的疗效,每年可完成300余例普胸手术,承担着北京市东部地区的各种胸部外伤的抢救工作。胸外科开展微创手术近十年,胸腔镜手术已完成肺大泡切除、纵隔及食管病变切除等手术几百例,达到创伤小、痛苦少、术后xxx、住院时间短等满意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外科xx是我科的特色项目,开展xx肺气肿的新方法—肺减容术(LVRS),不论在手术例数上还是科研方面均保持全国{lx1}地位,使肺气肿晚期患者1年生存率从51%提高到89%,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给中晚期肺气肿患者带了光明与福音。

  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教育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1984年全国50万15岁以上人群吸烟情况调查,是世界上规模很大的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空白,为制定我国的控烟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工作多次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表彰并两次被授予奖状、奖牌。

  呼吸基础实验室设有病理生理研究室、血液研究室、分子医学研究室、细胞免疫研究室、生化研究室等,是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大型科研实验基地。多年来,在院士、教授的带领下,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的工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xx、肺间质纤维化、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吸烟与肺损伤等肺部疾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中华科技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协助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其科研论文。 

郑重声明:资讯 【北京-广州呼研所学术交流会-胸外科医生李辉-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