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胶卷-曾经的风景线_印后设备_中国印刷机械网

?

?

?

一个国营企业的兴亡?

——上海感光胶片厂消亡记?

文/肖景祥 同志?

韩西雅同志 推荐?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感光工业在全国解放后才刚刚起步,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上海感光胶片厂只走了四十年的路。就早早地消亡,是不是应该消亡值得人们深思。?

一、从无到有?

感光胶片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解放前上海的感光行业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行业,只有一家手工作坊,生产一些很初级的照相纸,产量十分有限。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感光材料根本无法进口。造成市场上商品严峻短缺,海内虽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缺乏技术资料、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靠原来这一家小作坊是{jd1}无法满意上海这个大市场的。?

1958年在全市实行公私合营的大好形势鼓舞下,遵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在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市文教用品工业公司的领导下,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感光材料厂,由原上海纸品复制厂(临潼路170号)为基础,再并入怡新丰、永星、新达等几家生产风景纸的小厂,并把文教公司的试验室和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厂的试验机构和技术力量,建厂初期曾用“上海感光材料厂”为厂名,半年后改用“上海感光胶片厂”为厂名,就这样上海感光材料工业一颗新的萌芽诞生了。?

二、从小到大?

新建立的上海感光胶片厂还是一个小厂,设备相称简陋,进厂的技术人员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都是从事复印纸、风景纸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人才,对感光材料还是很陌生,是一道新的课题,需要重新摸索,要重新学习。所有设备都要根据生产实际边摸索边制造,当时钢材紧缺,就用木材制造木头机器来代替,没有反应锅就用搪瓷桶加手工搅拌来解决,产品配方也是边试验边改进,产品也比较单一,只有黑白照相纸一个品种,这一年是极其艰苦的一年。边建厂、边试验、边生产,当年就生产了黑白照相纸四万盒,产品由上海文化用品采购供应站包销,销售到全国各地,受到照相业的欢迎。当年就上缴税利28.6万元,等于收回了建厂的全部投资,这极大地鼓舞全厂职工和广大技术人员,对研发新品种,扩大新产品,把感光产品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一整套配套设施和生产车间,如建立中央试验室,不断调进各类人才,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并从英国进口一台小型(35公分宽)涂布机,从德国进口一台小型流涎机,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与有关科研研究单位协作,在厂外实行科研、教育、生产单位三结合,在厂内实行领导、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依赖这二个三结合,很多样品是从这二台小机器上试验出来的,随着新产品不断开发投产,先后又建立了大型(1、12米宽)涂布车间、钡底纸车间、片基车间、有机合成车间、包装整理车间等等。由于临潼路场地狭小,又在市郊漕河泾开发了新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60多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性、技术密集型、原材料自主配套能力较强的感光材料专业工厂,发展成一个总厂二个分厂,人数由建厂时的108人至1990年的278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62人,是上海轻工系统科技人员比率{zg}的单位。根据建厂30年统计上缴利润累计33.06亿元,税金5亿元,相称于固定资产原值的51.5倍,曾是上海市的100家利税大户之一。?

三、从单一到多品种?

从1958年建厂初期只有黑白相纸一个品种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十三大类36个品种175个规格,主要产品有胶卷、相纸、电影胶片、医用X光片、特种胶片等,并且有多个品种在全国{lx1},自1979年以来,有42次获得轻工部及上海市的奖励,如胶卷:黑白胶卷起步较早,1958年建厂以后就开始试验,60年xx始大量上市,销量占全国40~50%,还有部分出口,比北京天安门前几家照相馆使用的大部分是上海牌胶卷,普通老百姓到天安门前留个影不容易,胶卷不能出问题,出了问题后果有时难以弥补,使用上海牌胶卷比较放心。上海牌III黑白胶卷,1985年被轻工业部评为质量{dy}名。又如: 1980年5月,代表当时高温快速洗印先进技术的申光II型彩色胶卷,在上海首先研制成功,并申请部级鉴定。在鉴定会上除各级有关领导部门派员出席外,还有新华社、上海冠龙照相馆、上海摄影图片社以及上海摄影界代表一起参加,并到上海植物园作实地拍摄,冲洗结果,反响良好,—致通过了技术鉴定。1982年2月美国现代照相杂志(Morden Photography)刊登了xx摄影师马丁 海森生(Martin Hersonson)的文章,他将申光II型彩色胶卷与西德阿克发和美国柯达的21定彩色胶卷作了对比测定后,写成了评论,文章提到:“最近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进入了C41高温快显的加工工艺行列,从而使摄影家们对所使用的彩色胶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后经继承改进提高,在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再如:油溶性涂塑彩色相纸1980年获上海重大科研成果奖和轻工业部科研成果四等奖;再如:彩色电影正片,1973年在漕河泾新基地建成电影片车间,年产量达到2000万米,1979年形成彩色电影正片系列化,其规格行35毫米,2X16毫米、4X8.75毫米,1983年全国彩色正片评比中获全国{dy}名。医用X光片是xxxx产品,上海产的医用x光片占全国总产量的45%,质量在海内{lx1}。1984年、1989年二次获国家银质奖。再如:特种胶片99片,这是要求很高的航空胶片,是在中科院、国防科工委等国家有关部分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化工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上海感光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厂、天津胶片厂等单位共同协作科研攻关取得的成果,该产品经北京有关单位的测试与试用,均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在一万米口上高空,向下拍摄,地面上建筑物清晰可辨,甚至地上长的庄稼是什么品种也能分辨,这在当时年代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当xxx总理听到这个汇报后,非常高兴,深夜在中南海亲切地接见了参加鉴定会议的代表,给了感光工业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很大鼓舞与鞭策。?

四、从兴到亡?

感光材料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精细工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记录材料,而且又是大量消耗材料,它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用途相称广泛,诸如电脑运用,高能物理,生物工程,激光红外,海洋开发,森林资源,军事xx,导弹卫星,天文气象,地理勘察,地震预测,医疗诊断,工业探伤,机械运动,资料储存,电影电视,宣传艺术以及生活娱乐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在生产技术方面,国际上的科学技术进步很快,电脑技术都用于生产设备上,产品都向涂层薄,高温快速洗印方而发展。海内的几家胶片厂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大家已看到这一点,随着市场的改革开放,进口商品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改变落后面貌,纷纷采取措施,改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在市场竞争上有一席之地,海内有的工厂采取与外国公司合作,走中外合资的道路,上海感光厂怎么办?经反复研究,采取与众不同的道路,用聘请外国公司退休专家当顾问,依赖自己的力量与海内科学研究单位结合,搞攻关的办法来改变落后而貌,方案经上级批准后,列为上海市十四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之一。在漕河泾地区再新建一个涂布车间,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左右,主厂房2.6万平方米,投资2亿多元,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一个全新的车间基本建成,涂布车速从原来的8~10米/分,提高到60~100米/分,涂层从原来浸涂式两层一次提高到六层一次挤压涂布新工艺,配方也作了多次试验改进,并涂出了一些样品,这个项目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成功的,厂房建设速度很快,机器设备制造及部分进口仪表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六层一次挤压涂布咀,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也攻了下来。在工艺配方方面经专家讲课,依赖感光厂自己的技术力量,及有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的协作配合,经过多次试验,不断改进,在新的涂布机上涂出了一些样品,基本上达到或接近国际上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要大量投入生产,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与改进,只要继承努力,依赖上海市的技术协作力量,xx可以取得成功。一旦取得成功,那是xx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竞争力的一个品种,这就明确的发出一个信号,在市场竞争中,上海感光厂可能成为一支生力军,就以柯达公司的彩色胶卷为例:在美国本土上要卖3美元一卷,到中国卖2美元左右一卷,而上海牌彩色胶卷只要人民币10元左右一卷即可。就在这个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的时候,接到上级部门一个通知说,美国柯达公司出资2100万美金,买断上海感光胶片厂的生产权,即不要一平方米厂房,不要任何一台设备,不要任何一个人,只要把彩色胶片生产停掉即可,同时也不能与其他国家合资、合作再生产其他品牌的彩色胶片。这对上海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当时上海感光厂眼看新车间即将建成,其他产品还在生产,市场上还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还能维持的情况下,广大职工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纷纷上访,造成群访事件。?

上海感光胶片厂收了这2100万美金,卖掉了二个权利,一个是彩色胶片的生产权,另一个是不能与其他国家合资,合作生产其他品牌彩色胶片的权利,这好比是“卖身钱”,意味着上海感光胶片厂的必然灭亡。看着上海感光胶片厂发展起来的老干部、老工人、老技术人员都感到非常痛心,含泪离开了工厂,有丧权辱国之心痛,有一种无法承受的耻辱感。?

美国柯达公司要买断上海感光胶片厂生产权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你垮台,要你让出市场。当时上海牌的产品质量虽然没有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但在海内市场上还有相称的影响,还有一定的竞争力,部分产品还出口香港地区和东南亚、非洲等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上海厂停产后,就铲除掉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只拦路虎,一块绊脚石。{zh1}的结果是柯达公司的愿望实现了,上海厂的生产停掉了,上海牌的感光材料已在市场上全部消失,新投资的2亿多元全部泡了汤,所有机器设备包括一台新添置的大型涂布机,二台大型流涎机以及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当废铜烂铁卖掉了,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包括新建的涂布车间九层楼高,xx按照新工艺生产要求,大部分都是恒温恒湿、防尘要求很高的新厂房也一起炸平。2000多名职工全部下岗或失业,失业者按每一年工龄补贴1300元,与企业买断,以后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变成社会上失业人员,260多亩土地使用权卖给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建起了一批新的住宅,上海感光胶片厂漕河泾新基地就这样消亡得无影无踪。—个新建起来的工厂,而且还有发展前途的工厂,就这样垮了,对上海来说一个感光材料行业就这样垮了。可惜呀!可悲呀!!!?

萧景祥?

2006年5月

?


郑重声明:资讯 【国产胶卷-曾经的风景线_印后设备_中国印刷机械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