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投资热情高 利益诱惑越大泡沫越严重_阿波罗_新浪博客

  6月末,华谊兄弟的xx影院开业。几天后,星美国际宣告了约12亿港元的影院收购计划。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有关影院投资的重磅xx不断抛出,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各方财神也纷纷拥向院线。

  影院的诱惑

  在不断被刷新的票房奇迹面前,尤其是在中国电影票房连续5年年增长30%的激励下,似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对影院投资的诱惑,黎锋也不例外。这个有着20年从业经历、曾策划电影《英雄》营销的业界大腕,今年3月以北京网尚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尚)董事长的身份,正式进军影院投资领域。

  “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就近30亿,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135%。我保守地估计,不到20年,中国电影票房就会达到10万亿,甚至30万亿。”黎锋很自信地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银幕总数是5000多块,而实际的市场容量可达20万块,其中网尚希望占据10万块。

  黎锋的底气来自两方面:一是财力雄厚,其新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0亿元,采取独立开设多厅影院、影院加盟、参股运营三种方式同步拓展院线市场;二是网尚主做二、三级市场,推广“主流电影 自主点播”的数字电影院线,有别于目前的传统影院的放映设备和方式,而更像是台湾电影院线“视听馆”的模式。

  黎锋说,建一个非主流影片渠道很有必要,比如一些艺术电影、乡村电影很难在普通影院与国内外大片争排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多数影片目前15到30天就必须下线,而网尚未来可做二轮放映渠道,一部好影片可能会放上3-5年。近期,网尚已在北京东西南北四个郊区各建了一座影院,到2010年底,将吸收加盟影院100-120家。

  想在年轻导演和非商业影片的放映渠道上做文章的还有成龙。

  今年2月,一座投资6000万、占地15000平方米、号称目前中国{zd0}的电影院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附近开业。包括17个厅共3500个座位,以及地毯、墙壁,处处可见成龙元素。而这只是成龙在国内投资的15家影城之一;有消息称,未来3年,他还将在全国修建100家影城。

  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标杆意义的华谊兄弟也于今年6月正式进入影院项目。华谊在此前表示,计划投入超募资金1.3亿元于影院投资,2010年计划开业6-8家。已开业的xx华谊兄弟影院——重庆百联上海城影院拥有xxxx全3D放映厅。

  “上市公司发展院线,其抗风险度会更高。”新影联院线副总裁高军表示,很多已上市和计划上市的影视公司主要依赖制片、明星经纪,但导演的创造状态、明星流动等不确定因素很大,而影院在产业链中处于“出口”,现金流和回报率相对稳定。

  在投资影院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的同时,原有的巨头也在近期加紧了扩张和整合的步伐。在香港上市的国内xx影院运营商星美国际在6月末的公告中称,将向大股东覃辉收购内地的12家电影院,涉及资金约12亿港元。不久前,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集团刚被星美购入囊中,而此次收购完成后,星美国际将成为内地拥有最多影院的上市公司。

  高军说,目前国内院线的{dy}阵营已经明晰,由6家年票房超过5亿元的院线构成,而今年它们的业绩将更可观。其中,纯民营的万达院线今年有望达到16亿元的票房收入。这些公司在业界很被羡慕,因为占据了渠道优势就意味着能为上游投资开路,直接关系到影片投资的回报。

  投资方的热情

  中国院线的一路高歌,银行是必不可少的助推者。

  其中,北京银行算得上是{zd0}胆的探路者。“从2007年年底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到现在,我们已经做成了800多笔、130亿规模的项目,其中支撑电影各环节的有63笔,涉及40多部影片。”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徐毛毛告诉本报记者,对于国内的前六大院线,北京银行一直“很感兴趣”。截止到目前,北京银行已与万达院线达成4个亿的合作,向中影数字放映设备投资2个亿,投资时代今典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1个亿。

  “电影产业不容易拿到VC的钱,更多的公司是从银行那里获得了{dy}桶金,主要融资方式是版权融资、资产抵押、个人连带责任等。”高军说。据悉,北京银行和华谊兄弟合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华谊将14部超过450集电视剧项目打包进行版权质押,从而在无专业担保公司的情况下成为电视剧业界{dy}家获得版权质押融资xx的民营影视公司。同时,华谊兄弟承诺将北京银行作为其电视剧业务的{dj2}合作银行和其上市募集资金归集行,而北京银行也对华谊追加“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的附加限定以规避风险。

  据了解,华谊这块肥肉最初的意向投资方并非北京银行,而是招商证券投资银行。该企业董事周晋峰说,创业板开通前,苦于没有通道,无奈将华谊转至他人,现在很后悔。但如今招商证券对于有成熟盈利模式,尤其是连锁影院的投资热情很高。

  更多的投资方都开始了积极行动。高军说,新影联一年前就开始与6家投资机构开始了接触,其中不乏摩根士丹利、华平基金这样的大腕。“目前谈得{zh0}的是渤海基金,我们希望能做成中国院线{dy}股。”

  热情涌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今年政策的风向标有了明确信号。4月8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培育保险市场、实施文化产权评估交易等具体举措,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就在今年,中国工商银行决定每年为北京文化创意企业xx设立10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授信累计审批额度达7.52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仅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xx余额就达217.4亿元,累计投放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9%和162.4%。目前,中影集团、华谊、保利博纳、光线传媒等都与银行展开了不同额度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影院投资。

  院线投资的另一股力量来自煤老板以及江浙民企老板。在本报3月份的报道中,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总监程光燕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她每天都会接到一两个想投资影院的咨询电话,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老板们都在急切地寻找影院投资项目。短短数月内,各种规模的影院已在江浙的小城镇里横空出世。(具体内容见本报报道《热钱涌向二三线城市影院 集体高烧加大风险》)

  正在吹大的泡沫

  “煤老板盖影院的热情很高,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但目前的市场泡沫在增长,一铲子挖下去并不一定都是商机,也许是巨大的风险。”高军告诉记者,如今影院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往单座位的投资额是1.2万,今年已经达到1.5万以上,未来会涨到2万以上。而影院的xxxx周期通常为5年,因为5年后需要对影院设备进行更新,意味着要进行第二轮投资;如果不能在此期间收回成本,就肯定是亏本买卖。

  在北京慈文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小勇看来,一线城市的影院市场泡沫更大。“大家需要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城市观影人数不可能再增多,市场{wy}的可增长点在于既有观众看电影的次数多了。仅北京就有65家影院,排映空间不足。”

  刘小勇介绍,影院和地产商无外乎两种分账模式:纯租金或是租金加票房分账。而如今一线城市不断上涨的地价压力使得靠影院赚钱已几乎不可能。

  成气候的影院也感到了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烦恼,开始寻求创新来规避风险。短短3年就跻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大地院线就自己研制了一套管理平台,售票、小卖部、广告、增值业务全部联网,还将企业内部的办公、财政、物流、人力资源等也集成在一起。这样一来,网上售票份额不断上涨,已占到售票总额的30%,院线甚至可以分析出小卖部营业额增加的原因,人员的调配也有据可依。该公司政策应用部经理张笑宇说:“未来影院可放映足球赛、音乐会、庆典等,这些都是需要抓住的新增长点。”

  而千家同放一部片的现象是更大的隐忧。刘小勇表示,院线的细分化势在必行,比如划分出艺术院线和商业院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曾表示,目前院线的竞争基本上都是片源的竞争,拿到好片的{dj2}上映权,就是院线安身立命的法宝。中影也将在未来尝试“单线供片”,也就是所谓的院线垄断片源,某些影片只能在某条院线上映。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影院投资热情高 利益诱惑越大泡沫越严重_阿波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