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自查报告_沈北新区传统美德教育_新浪博客

沈北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沈北新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黄家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沈北新区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兴隆台镇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兴隆台镇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精神,根据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对全市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的通知》(沈教督发[2008]7号)要求,区政府就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要求的政府保障、民族教育管理、“三语”教学、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组织各少数民族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检。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然情况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市北部,成立于2006年10月,由蒲河新城和新城子现代副城组成。辖5乡2镇6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0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数29.39万,有朝鲜、锡伯、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沈北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把发展民族教育摆在突出地位,注重发挥民族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构建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和谐沈北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化民族教育改革中抢抓机遇,全面提高民族教育普及水平、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办优质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学校3所,即兴隆台镇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黄家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沈北新区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具体情况是:

1、兴隆台镇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沈北新区兴隆台镇,学校占地面积为33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3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8976平方米,宿舍2791平方米、食堂1860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122人(少数民族教师43人,占教师比例35.54%),学生1206人(其中小学生429人,初中生777人),28个教学班(小学14个教学班,初中14个教学班)。另有幼儿学前班4个,在园幼儿125人。学校有理、化、生、自然实验室各1个,艺术专用教室有音乐、美术、舞蹈、乐器服装室各1个,现代信息技术教室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机室、卫星接收室、播放室各1个,图书馆、阅览室各1个,另外还有锡伯族文化展厅1个。学校以“以人为本,学教和谐,突出锡伯族文化特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理念,以“诚实、乐学、活泼、创新”为校训,依法制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黄家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沈北新区黄家锡伯族乡,学校占地面积为32683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8082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有教师102人(少数民族教师34人,占教师比例33.3%),学生818人(少数民族学生265人,占学生比例32.4%),24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拥有远程教育教室4个,微机室2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各1个,多媒体教室3个,语音室及理、化、生、自然实验室齐全。学校对民族教育共非常重视,把民族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载体,坚持以打造特色品牌、创建{yl}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办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民族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创新。

3、沈北新区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沈北新区兴隆台镇,是我区{wy}一所朝鲜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84平方米。学校有2个微机室,1个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教室、光盘室各1个,美术、音乐、舞蹈教室各1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理、化、生、自然实验室齐全。学校现有教师65人,教学班9个,学生167人,来自我区内道义、尹家、兴隆台、石佛寺等四个乡镇。学校以“诚实、进取、勤奋、敬业”为校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弘扬个性,学有特长”的办学思路和“创民族特色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办社会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自查情况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了少数民族教育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顾瑛任组长,教育局局长、区政府督学室主任、财政局局长、民委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召开相关会议,学习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对全市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的通知》(沈教督发[2008]7号)文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对照《关于对全市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对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要求的政府保障、民族教育管理、“三语”教学、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展开全面认真的自查工作。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拿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解决,使之符合检查的标准。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1、政府重视,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搞好民族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据此,区委、区政府从政策到措施、从经费到科研、从“两基”攻坚到“两免一补”、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改善办学条件到学校管理,对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民族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创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全区各有关部门始终站在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来认识和理解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区政府每年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民族教育工作,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学校调查研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民族教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管理机制,优化资源结构,推动民族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区政府还完善了民族教育工作管理体制,除区教育局有一名副局长具体主管民族教育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还配备了朝文教研员,具体指导中小学朝鲜语文教学工作。为发展锡伯族文化,区政府出资从新疆聘请了两名锡伯族教师,开发锡伯族文化、艺术、历史,收到良好效果。做到民族教育工作从行政领导到业务研究层层有人管,确保了我区民族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民族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少数民族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充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对民族教育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作为民族教育工作重点,同时突出民族学校特点,将民族语文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创造条件,配备教师,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对子女学习本民族语文的要求得到满足。

2、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近些年来,在区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少数民族教育投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中,首先建了三所少数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真正将发展民族教育落到了实处。累计投入资金2,150万元,民族学校校舍建设整体水平远远优于汉族学校,实现了校舍楼房化。二是少数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区政府、教育局非常重视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在民族教育上舍得资金投入,少数民族学校优先享受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及校园的美化、绿化。目前,三所少数民族学校的硬件建设正在不断加强。三是信息技术现代化装备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以“双高普九”为契机,兴隆台学校、黄家学校、朝鲜族族学校的生机比均能达到标准。三所学校“新三室”配套率达{bfb},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随着“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三所少数民族学校添加了光盘播放、卫星接收、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满足了教学需要。

3、抓好根本,加强少数民族学校两个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培训及业务指导,在师校专门设置了民族教研室,定期开展对少民族学校干部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使我区三所少数民族的干部、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从学历上看,三所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平均达到71.34%,远远高于省里50%的标准,中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平均达到63.94%,高于省里60%的标准;从职称上看,我区不断优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在指标上每年都向少数民族学校倾斜,三所学校的高级、中级比例(中学高级比例达到22%,中级比例达到58%;小学中级比例达到81%)均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从编制上看,不断满足少数民族学校教师配备,在人力资源上大力支持,在师资上给予保障,确保学校按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

(二)强化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民族教研教改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我区始终把“科研兴校”作为提高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措施,三所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研究之风浓厚。今年4月24日,辽宁省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沈北新区朝鲜族学校召开,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各地区的认可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族教育教研教改活动的全面开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广大朝鲜族教师的头脑中确立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民主气氛、创新气氛越来越浓,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积极开展“双语”、“三语”教学。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三所少数民族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积极开展“双语”、“三语”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兴隆和黄家锡伯族学校在办学中,正确处理锡伯族语、汉语和外语的关系。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计算机课程,外语和计算机的开课率基本上达到了{bfb},除锡伯族语课外,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朝鲜族学校始终坚持以母语教学为主的办学思路,在学好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同时,搞好“双语”、“三语”教学。小学1—2年级实行“双语”教学,在基本掌握好母语基础上, 3—9年级实行“三语”教学。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了英语和日语课程,汉语课用汉语文授课,外语课用外语授课,其它学科均用朝鲜语授课,加强了朝鲜语文教学正确处理朝鲜语、汉语和外语的关系,并保证了学好朝鲜语和汉语的同时,又学好了一门外语。

3、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常规教学工作,每学期初都对民族学校常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朝鲜族教研员还经常深入民族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各校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教育。由于素质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朝鲜族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德育示范学校”、“区小学行为规范先进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单位”、“市开展校园体育锻炼先进单位”、“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先进集体”、“辽宁省农村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沈阳市手拉手学校先进单位”。2004年在沈阳市朝鲜族文化馆举行的《金刚大学敲金钟》大奖赛中该校荣获了优秀组织奖。黄家锡伯族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农村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沈阳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实验基地校,同时民族艺术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锡伯族特色舞蹈队演绎的舞蹈《打猎归来》获得了省电视台“金虎奖”,《心爱的飞特那》、《红色畅想》、《彩虹高挂》等民族舞蹈多次代表沈北新区参加“西迁节”、中小学生艺术节、省市区电视台联欢晚会演出,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校书法小组、绘画小组的同学的作品在历次活动及比赛中均获奖,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得到社会的肯定。兴隆台锡伯族学校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民族舞蹈艺术,学校成立了“慕客登”少儿舞蹈队,由来自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肖昌、文兰老师任教,先后排练了百伦舞、蝴蝶舞、快乐的节日、托起明天的太阳等等舞蹈。蝴蝶舞上了2003 年沈阳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2006年参加了沈阳市少数民族学校文艺调演,乐器与舞蹈《快乐的锡伯少年》荣获二等奖。学校舞蹈队每年参加区艺术节演出均获一等奖。由肖昌老师创作,沈北新区选送的锡伯族原生态歌舞《喜利妈妈的传说》继获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调演金奖之后,又代表辽宁省参加了11月5日在苏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并喜获“丰收杯”,同时该节目也被辽宁电视台定为2009年春晚节目。几年来,在民族舞蹈方面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对民族乐器鹿头琴进行挖掘和拯救,选拔了16名优秀学生组成鹿头琴演奏乐队,在 2006年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电视选拔活动、辽宁赛区“风采秀”选拔赛中荣获少年组鹿头琴专业三等奖。2006年参加“爱国者”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电视选拔活动中,荣获全国少年组器乐专业三等奖。锡伯族是马背民族、射箭民族,从发扬民族体育项目出发,兴隆台学校从江苏聘请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江苏省射箭队教练高德昌(锡伯族,原籍新疆)任学校射箭课教师,在辽宁省创下了中小学开射箭课的先例。在今年9月12日-15日辽宁省体育局举办的“奕时代杯”射箭比赛中,代表沈阳市获乙组女子团体双轮全能{gj},并向省射击箭队输送一名队员。在锡伯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传播工作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锡伯族的发展史,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人的坚韧不拨,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锡伯族的灿烂文化,从而树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以激励他们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巩固繁荣昌盛再建功勋,也为民族事业的发展再谱新篇。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区的少数民族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少数民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个别科目的教师仍存在缺口。

2、对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民族校本教材印制、装修文化交流中心和维护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

3、民族学校的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特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在彰显民族学校特色方面还不突出。

4、本区朝鲜族生源正急剧减少,将会给办学带来不利影响。

下一步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继续坚持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2、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民族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按照我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培训,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全面提高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4、以锡伯族学校为基地,努力传承民族文化。要通过弘扬锡伯族优秀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要以兴隆台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基地,整体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彰显民族特色,创建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绘制一张新区教育和新区文化建设的对外展示名片。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沈北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自查报告_沈北新区传统美德教育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