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28日_Tir12343_新浪博客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绍兴市,东接宁波,西邻杭州,距上海仅232公里。在大城市环抱下,绍兴有着借助大城市辐射发展自己的机遇,但更多的是在夹缝中提升的挑战——特别是实现人才集聚的挑战。

  令人惊异的是,这座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6万、区位优势难与周边大城市相比的中等城市,却仿佛有着魔力一般,近几年每年都吸引2万多名各类人才加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量一年高于一年。近5年,全市人才总量年均递增10%以上,仅2009年,全市就引进人才3.4万余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65.3万,占人口比例的15%。

  “在绍兴,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清醒地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dy}资源,人才优先战略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首要战略。”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表示。这一认识,推动绍兴区域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智力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9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7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

  引凤来栖

  “绍兴网上大学城”3年“网”进1.5万余人才

  古越之地绍兴,历来名人辈出,蜚声中外。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绍兴一度患上了严重的“人才饥渴症”。统计表明,2002年底,绍兴的人才密度仅为8.05%,不仅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地方经济腾飞所需的人才密度标准,而且也低于当时浙江的平均水平。

  没有人才的支撑,经济腾飞将后继乏力!绍兴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人才资源的战略意义,在全省较早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更加显示了人才问题的紧迫性。

  绍兴从未像这样重视人才资源:《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人才住房补助办法》……几年来,绍兴出台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多达几十个。

  绍兴引才的视野覆盖全国。鉴于本地高校资源稀缺,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绍兴于2007年6月开通了“绍兴网上大学城”——这也是xxxx大型网上人才服务、校企合作平台。

  借助这一平台,绍兴企业拿出十二分的真诚求才。在今年3月的“绍兴网上大学城”省(市)高校引才武汉行中,绍兴一下子拿出了2300多个岗位,很多单位的老总亲临现场,直接与应聘人才“一对一”交流。招聘结果令人惊喜:达成意向5195人次,其中硕士、博士159人。

  3年来,“绍兴网上大学城”已收录了全市2000家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科技项目信息、全国800多家高校的毕业生信息和教育资源信息,已为绍兴“网”进各类人才1.5万余名。

  绍兴引才立足国内,更放眼全球。2002年以来,绍兴已连续举办了七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700多名国内外博士与1300多家绍兴企业对接,共达成合作意向近400项。

  引智,是绍兴引才的又一“法宝”。绍兴企业对国外智力引进的热情很高。近年来,全市企业申报的专家组织项目在30项以上,自主引进项目也在50项以上。申报数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至今已立项实施200多项。

  机敏的绍兴人还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创造性地推出了“柔性引才28法”,灵活运用课题攻关合作、委托开发、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绍兴。为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绍兴最近还推出了“330海外英才计划”,以优厚待遇吸引海外英才来绍兴创业创新。

  展凤之长

  全市千余家企业与300多所高校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关系

  5年前,在天乐集团董事长葛南尧的诚挚邀请下,来自江苏镇江的王青春和他的精英团队“空降”绍兴下辖的嵊州市。5年后,王青春带领他的“青春团队”,把天乐数码从昔日国内同类企业排名40多位带入了国内前三名,近期开发的天乐“迷你”音响还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引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绍兴市人事局局长王水君表示。目前,绍兴已建成区域科创中心、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公共创新平台、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平台的创建和完善,开辟了企业与人才亲密合作的“绿色通道”,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在新昌县,“万丰奥特”博士后工作站已完成课题研究16项,其中5个列入省级和{gjj}项目,1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仅铝合金轻量化项目就可年节约原材料3500万元。

  智力“联姻”,补己之短。近年来,绍兴先后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立了市校全面合作关系,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市校合作专项资金,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去年,绍兴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进行洽谈,在xx人才智力交流、重大技术项目攻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企业也纷纷向高校抛出橄榄枝,全市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人才合作关系。

  “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平台。”绍兴企业家重才爱才,更敢于用才。浙江精工集团引进的清华大学博士陈国栋,3年时间,先后主持参与了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筑巢稳凤

  市区及各县(市)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200余套

  要将外地人才留在绍兴,绍兴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人才需要什么?作为一个二三线城市,绍兴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优越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以真情留住人才上。

  “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绍兴市市长钱建民说,近几年,绍兴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扶持政策,并大规模建设人才公寓。

  目前,绍兴每年设立4000多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高层次人才来绍兴创业创新,给予“三个一百”政策扶持,即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和不低于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同时,绍兴市高级专家、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企业经营者、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多层次人才评选的开展,也不断加大对优秀创新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

  业内人士分析,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居住消费(即住房消费)比重越低,对人才的吸引力越高。为此,绍兴在2006年就全面启动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外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目前,市区共启动了4个点、1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建设,已投入使用2300余套;各县(市)相继建成公寓1900多套,面积达21.5万平方米。

  除了住有所居,绍兴还积极在引进人员家属安置、子女就学、事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加强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放引进人才教育绿卡,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对柔性引进创新人才,在合作两年以后,视情给予一次性8万—12万元的奖励;建立引进人才定期回访制度,了解引进人才的思想动态和事业发展诉求……绍兴正从多方面入手,竭力为八方人才创造一个舒适、舒心、舒畅的“凤巢”。 

2010年07月28日

  北京街头某房屋中介公司的窗口。
  麦田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巨大的房屋交易市场规模促使房产中介的数量直线增加,也让业内各种“猫腻”不断“创新”。面对如今“声名狼藉”的房地产中介现状,人们呼吁规范化管理与整顿

    

  “您好,听说您有套房子要出租,租出去了吗?……那不好意思,打扰了。”放下电话,刘烨在名单上画了一个叉,这已经是他今天画下的第47个叉。近来,规模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租房市场,迫使这位房屋中介人员急切地寻找房源,“这段时间卖房难做了,不过租房倒是很火爆。”

  和大多数中介一样,刘烨生活的重心都是房屋交易。26岁的他进入这个行业已经3年,他坦言,“这个行当不需要专业,只需要经验;市场也有规范,但更多的是潜规则……”

  房屋中介

  桥梁?鸿沟?无底洞?

  一个贴满租售信息的门脸,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几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业务员,这就是一般人印象中的房屋中介机构。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都能见到这样的中介店面,尤其是大城市的大楼盘,几乎周围都能“养活”一圈房屋中介。

  “在北京,挣扎着大大小小数千家房产经纪人公司,然而,这其中真正具有租赁从业资格的仅有30家。”北京中大恒基呼家楼店经理仇勇一语中的,描述着乱象环生的房屋中介市场。

  据仇勇回忆,房屋中介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2000年左右,在房屋租赁方面,源起自贵州的“房屋银行”业务被引入北京。但由于政策及管理方面未形成有效监督,很快被“做烂”,靠“房屋银行”业务沉淀资金、靠“房屋银行”业务低进高出甚至坑骗看房费等形式充斥市场,为整个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口碑不佳埋下了伏笔。

  十年来,巨大的房屋交易市场规模促使房产中介的数量直线增加,也让业内各种“猫腻”不断“创新”。“高进低租套取租金逃跑已经是老方式了,现在还有一房多卖、假信息钓鱼、利用合同做手脚等各种花样。”刘烨介绍,中介就是通过买卖信息赚钱,于是让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就成了操作手段。这种“不透明”法则,成为各种“猫腻”行为滋生的沃土。

  除了欺诈,中介有时也扮演交易价格推手的角色。北京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接受采访时说,一些中介公司做的不只是居间,而是要求房东将房产全权委托,因为手上有大量的房源,所以可能会出现囤积房源,然后伺机把租房售房价格炒高的情况。

  “有利润时中介才会搭桥,否则就会扮演横亘在需求双方之间的鸿沟。”刘烨用“鸿沟理论”来解释中介的逻辑,“不规范的中介就把鸿沟变成无底洞了。”

  法规落后

  “真规范”与“潜规则”

  下班早的时候,刘烨会“勤奋地”到自己经营的区域转一圈,除了观察打听是否有可供租售的房源,他还会把一些贴在小区里的“个人求租”信息撕掉,贴上自己的信息。

  “我们当然希望信息都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么做也不违法吧?”刘烨说这是业内最基本的“潜规则”了。而类似的“潜规则”还很多,比如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与房东签合同,通过合同里面的“装修权”对房屋进行隔断,然后再群租出去获取更高的回报。

  其实十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数次整顿房屋中介行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经纪人管理办法》、《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的管理和规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先天的不足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也越来越明显。目前现状是相对于房地产经纪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其发展速度,并逐步成为制约行业规范化运行、正确均衡发展的瓶颈。”重庆大学副教授杨宇说。

  仅就市场准入制度而言,根据《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的决定》,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需具备几个基本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有固定的服务场所;有规定数量的财产和经费;另外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须有规定数量的房地产经纪人。除此之外,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还须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的一个月内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但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只需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开业。

  管理标准不一致,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也非强制性手段,导致市场中大量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存在,真规范缺乏执行力,也遭遇潜规则的不断挑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房地产中介机构资质审查程序的统一和强制性规定。

  面对如今“声名狼藉”的房地产中介现状,业者也呼吁规范化管理与整顿。仇勇说,“应该提高入行门槛,虽然目前《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很多公司都规定房地产经纪人的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但假学历、无照从业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加强立法

  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是关键

  “通过中介买房租房想做到物美价廉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刘烨直言,“中介接触信息多,速度快,好房源当然自己就先收购了。”但他也承认,这个行业亟待立法规范和管理,“说实话,我也想买房,也租着房,将心比心我也不想挨‘坑’,但中介不被信任现在已经是一种常态。”

  现实状况表明,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政策或法律上的空白造成的。这一方面表现在面对迅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中介活动,立法缺乏前瞻性导致“无法可依”的窘境;另一方面,现有的一些政策或法规严重滞后于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中介活动的实际。

  “进行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立法,首先必须增强可操作性和执行力。要在充分掌握房地产市场及中介活动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北京市聚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通说,“比如大多数房屋租赁纠纷涉及金额较少,可能只有1000元的租金,投诉成本高了,消费者维权的可能性当然就会降低,除非法院能用简易程序或者多样化的处理渠道处理此类案件。”

  同时他还提出,立法还应注意各个层级、各个地方房地产中介市场的统一、衔接和配套。“一是同一层级立法之间的规定要互相衔接,处理好与公司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普通法之间的关系;二是不同层级的立法应当和谐一致,不能冲突;三是各地方的立法或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制统一的原则。”

  “目前,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不仅是缺‘紧箍咒’,也缺念‘紧箍咒’的人。”有专家指出,我国的房地产经纪业急切需要从“游击散漫型”走向职业化、正规化,从“零星分散型”走向社会化、集团化,从“粗放经营型”走向专业化、精细化。

  有人提出房地产经纪机构应该设有保证金,从业人员应有责任保险制度。另外,也有专家提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要积极制订行业规范,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加大自律的力度。

  面对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房屋中介行业的规范化运行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房地产经纪行业也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美国

  美国的房地产经纪监管主要通过立法进行规制,对经纪机构以及经纪人员规定了一定的资格、条件。由于房地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美国的房地产经纪监管主要由各州对房地产经纪资格取得的条件与方式、执照更新、不动产复原基金等制度进行规定。这也是美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征。 

  日本

  日本的房地产经纪监管是通过对整个不动产交易进行规范而实现的,日本于1952年制定的《不动产交易业法》是房地产经纪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律对房地产经纪人的资格认证、经纪机构营业保证金、经纪业务行为规范以及合同形式、佣金制度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发布虚假广告或虚假信息、索取高额报酬等禁止性行为,以及要求经纪人订立书面合同、公开收费标准等限制性行为。

  香港

  我国香港地区采取英美法系传统,房地产经纪活动表现为房屋与土地的代理。香港地区于1997年颁布《地产代理条例》,建立了地产代理监管制度,规定地产代理人(公司)牌照制度、注册制度、佣金制度,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关“地产代理监管局”负责具体制度的执行。

  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不动产经纪业管理条例》是对整个台湾地区房地产经纪行业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文件,建立了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注册、换证等制度并规定了奖惩办法,对房地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管理,具有行政管理特别法性质和专门职业法性质。该条例又规定:如果房地产经纪企业或经纪人员违反有关规定,除受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民事责任;非房地产经纪企业经营中介或代销业务的公司,行政主管机关有权禁止其营业,并处以罚款直至追究该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杜榕整理)

  6月21日,位于江西省抚州市的抚河在公众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决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次事件与当地政府没有发布预警警报有着一定的关系。这让突发事件应对再次成为热门话题。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当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预警制度进行了规范。在立法过程中,对是否要规定预警制度、预警期是否需要对外宣布,曾经有很多争议。近日,笔者采访了参与此项立法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

  是否要

  建立预警制度?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否要确立预警制度?这在立法过程中是有争议的。有意见认为,我们国家不习惯搞预警制度,因为过去没有预警制度,大多数人不知道预警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觉得人们对预警的认识不够,甚至把预警和应急处置混淆。预警是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在监测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预报。预警是预防、警戒的阶段,是在突发事件真正发生之前的措施,但应急响应之后的处置措施则是突发事件明确发生之后的措施。发布了预警不意味着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也不意味着要采取处置措施,只是要采取防范性措施。预警的目的是让社会公众知道这种危险可能会发生,或者已经开始发生,希望全社会提高警惕,注意到这种危险的可能性。预警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处置措施更为重要,它可以避免大面积、大范围的损害。预警做好了,应急处置、救援的任务也就减轻了。  

  预警期

  是否需要对外宣布?

  采取预警措施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发布预警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为什么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政府应当对公众宣布进入预警期?  

  这在立法中有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过程中仍有争议。当时有人认为一旦宣布进入某种预警级别,特别是高级别的预警,有可能会造成社会恐慌,产生副作用,影响城市其他事业,比如旅游业、城市管理等,所以建议采用“内紧外松”的方式,即:内部采取预警措施,但是不宣布进入预警期。

  我个人认为宣布进入预警期有利有弊。利在于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政府一旦宣布预警期,社会公众就会有危机感、紧迫感,也会采取相应的自我预防措施;弊则在于可能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对城市其他事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认为既然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宣布进入预警期并且发布不同级别警报之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应该宣布进入预警期,而且要明确发布相应的级别警报。这样采取的预警措施才名正言顺,不至于被人们指责为没有法律依据而采取措施。这是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重要制度,应该依法落实。  

  突发事件应对法{zh1}采用了宣布进入预警期的主张,在第四十三条中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胡玥)  

政协委员把脉问诊

2010年07月28日

  7月20日,位于北京建国门桥东南角的四星级凯莱大酒店外搭建起脚手架,准备开拆。该酒店仅“存活”20年。
  人民图片

2010年07月28日

  “规划成至上之法”催生短命建筑。
  朱国芳绘

  □目前城市建筑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即被拆除的比例偏高,平均使用寿命仅30年

  □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

  □建筑短命是GDP崇拜、地方财政对土地过度依赖等根本问题的外在表现

  

  建筑“短命”

  缘于“先天缺陷”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是造成建筑“短命”的原因之一,过低的设计标准乃是“潜伏”在建筑物寿命周期中的“致命基因”。很多时候,一些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因为规划设计等原因被拆除

  百年大计,质量{dy}。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检查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

  可是,一段时间以来,频繁见诸媒体的“短命”建筑仍不绝于耳:大连60栋海景别墅建成14年因新项目面临拆除;江西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被爆破拆除;武汉马湖新村小区400多套入住不足5年的住房面临整体拆除;福建一所投资1500万元的小学只用2年就面临拆迁;扬州刚入住不久的两个小区被政府二次出让土地使用权要拆除重建;仅“存活”了20年的北京四星级凯莱大酒店也将不久于“人世”……难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得出结论,中国的建筑寿命平均只有30年。

  根据我国一些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砖混结构建筑的使用年限为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使用年限为50年,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的耐久年限为100年。合理拆除或搬迁一个房屋的时期分别为30年、50年、80年。

  “国内在技术上xx能做到让建筑寿命与发达国家一样长。”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郭松海认为,建筑短命问题不是书面规定的年限过短,也不在于技术能力达不到。随着建材科技的发展和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耐久性也在不断提高,由原同类环境下房屋合理使用年限50年提高到70年,仅现代技术即可xx达到。经验表明,有的砖混结构建筑几百年也都能安全使用。我们古建筑的辉煌也表现在使用年限很长,如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州石拱桥等。现代建筑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楼已使用51年了,结构还很好。北京的xx建筑也使用近50年,结构仍然很好。

  “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本身不过硬所造成的建筑短命现象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实。这需要加强建筑监督。”全国政协委员安纯人等痛陈城市建筑“短命”原因:目前,我国建筑材料仍以传统材料为主,材料部件缺乏统一标准,性能低,通用性、耐久性差,施工多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使得建筑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一位从事多年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的业内人士说,建筑工程里使用材料不同工程质量也有所不同,使用寿命长短也不同。有些人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主要体现在水泥和建材上,水泥有的标号不够,不达标必然导致建筑“豆腐渣”。为此,政协委员呼吁严查工程腐败问题,加快推行建筑工程质量险。

  “我们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 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峰认为,从实质上遏止中国建筑的“英年早逝”,就要切实改变一些地方“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zh1}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的做法,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

  建筑“短命”

  折射“政绩崇拜”

  网友在网上将建筑“夭折”戏称为“拆一次就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GDP”。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旧城改造,实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形象工程使然

  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频频上马,唯政绩论的倾向屡受非议。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大拆大建,政绩工程和开发商的商业利益相结合,造成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刘志峰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

  从GDP来看,拆新建新、大拆大建本身可以增加GDP,GDP的增加又可以带来官员政绩。一些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道路挖了建、建了挖问题,也是根源于此。而且,建筑高速周转,还能带来大量的钢材和水泥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过剩产能。

  “拆新建新带来的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郭松海委员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在一个个新城崛起的同时,旧城改造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的原有房屋被拆除,名为旧城改造,实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形象工程在作怪。有的将拆完房子的土地再进行高价拍卖,获得高额收益;有的将拆完的土地盖所谓“全国{zg}的楼”,盖大酒店……名为提升城市形象,实际让百姓利益受损,如变相提高了城市的房价等。当前,房地产市场火爆,但繁荣背后,一些地方对建筑质量的监管、监理、后续管理并没有跟上,以至频出漏洞。2009年中国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楼裂裂”等建筑质量问题为人们敲响警钟。

  此外,郭松海委员还建议改进当前的审批办法。审批制度需要改进,审批权要集中,审批过程要公开。对于较高较大较新的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拆除,“拆与不拆,不能听‘领导人’和‘开发商’的。”郭松海说, 谁提议拆除、谁申请拆除、谁批准拆除,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由具体的责任人在当地媒体上公开说明拆除的必要性和拆除方案,接受社会监督。而对原有闲置房屋,可予以出租或转让、置换;对于国有房屋,有些需要由政府出面协调,比如,原来的大学搬走后,可协商转让给中小学使用;原来的党政机关搬走后,转让给基层的党政群机构;有些空置的办公楼甚至可改为商务楼或廉租房。

  建筑“短命”

  呼唤“低碳样本”

  新建建筑99%以上属高碳建筑,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建筑垃圾已占垃圾总量的30%—40%。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低碳建筑样本。时代呼唤“自然美、生态美、生活美”于一体的节能环保建筑

  “‘短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相背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如一些地区配制混凝土的黄砂现已十分紧张,挖掘砂石严重损毁河床,给一些水利工程带来重大安全隐患。”郭松海委员说。

  “人类进入21世纪,资源的匮乏初见端倪,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陈清华、安纯人委员认为,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是节约资源的重要领域,但是必须要有政策和相应法律支持做保证,如果能提高40%的使用年限,以2006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例,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约234.14亿元,使用年限增长20年共节约资金约4682.86亿元。

  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建筑垃圾4亿多吨。拆除房屋不仅形成大量建筑垃圾需要空间堆放,从而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拆建的各种建材、设施,它们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虽然拆除和重建以及建材生产的过程都创造了GDP,但实际财富的增加,往往不抵资源的消耗。看到好端端的一栋栋矗立楼房被夷为平地,人们深感惋惜。

  “2004年,我在德国曾考察过‘三升房’,印象很深。”刘志峰委员说。据他介绍,德国一家能源公司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将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改造成为典型的被动式节能住宅,通过对门窗、外围护结构、设备设施等的改造,每平方米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了3升,仅是过去能耗的15%。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1/7,舒适性也大大提高,很值得我们借鉴。

  “让建筑延年,就得走绿色低碳之路。”刘志峰认为,城市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及其使用,交通只居其次。构建百年住宅首先要树立两个方面的理念:一是提高住宅(建筑)使用寿命是{zd0}的节约;二是要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在生产方式转变上,关键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推行低碳建筑、绿色建筑。

  一些委员还指出,解决建筑短命,往往不在于节约意识、建筑质量的不断重申,而需要在根本的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有变革。他们建议在保护城市建筑方面,好好借鉴上海世博会,好好学习国外的经验。比如,英国1967年颁发《城市文明法》,其名称直译是“有关市民舒适、愉悦的法律。”即把保护历史街区当成使市民精神愉悦、心情舒适的必要条件。保护工作必须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各层次计划的组成部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摒弃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大拆大建的“激进式改造”方式,使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相协调。

  □从“温饱经济”发展到“富民经济”,这个历史任务非常艰巨。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当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之时,就是富民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之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已占我国GDP总量的55%以上,吸纳城镇就业的80%以上,现在已经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的所有制结构。正是这样的所有制结构,使我们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xxxx的变化。形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奋发氛围,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所有制的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仍然要坚持这种结构,并且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民营经济要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有条件的、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要进入垄断行业,增强垄断行业的竞争能力,这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二是民营企业要积极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金融危机后的新经济增长点,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到重要的位置,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三是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到国际市场上,将国际资源、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为我所用;四是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培育自己的人才、研发队伍和科研体系,这样才能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五是转变经营模式,通过转变商业模式、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向利润空间的xx延伸。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企业所面临情况不同,不可能一样,也不能盲从。

  当前中国已经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屹立于世界,今年,我们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进出口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dy},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24000亿美元,但是在我们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还应该头脑清醒:一个巨大数字如果除以13亿很可能只是一个小数字。以人均水平计算,我们国家很多指标仍然偏低。所以,我们还必须努力,必须不停地发展,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是让老百姓富起来,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还要让我们的人民富裕,这是我们今后改革发展的重点。

  民营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

  民营经济不仅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还应该是解决如何富民的问题。可以设想,如果吸纳了80%新增就业的民营经济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能创造温饱型的就业,那就不能完成新时期历史发展的要求。

  要从“温饱经济”发展到“富民经济”,这个历史任务非常艰巨。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当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之时,就是富民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之时。只要按照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各级政府都能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广大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努力下,通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富民的使命和机遇已经落到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肩上,民营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责任,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的员工,为了中国百姓的富裕,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最近中央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我们国家在人才方面一个重要的短腿就是缺少大批优秀企业家,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培育出大批的优秀企业家群体,希望再经过若干年,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世界跨国公司的行列,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成为世界上xx的企业家。

  (节选自作者在7月8日召开的“2010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活动上的讲话)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综合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景卫、驻美国记者管克江和驻韩国记者莽九晨报道:针对酒后驾驶,很多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都规定了严厉的惩罚、预防措施。近期,针对酒后驾驶高发势头,一些国家修改法规,加大惩处力度。

  新西兰

  加大对20岁以下和反复酒驾司机打击力度

  新西兰政府日前修改交通法,拟对因酒后驾驶和危险驾驶致人死亡者实施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修改后的交通法加大了对20岁以下司机和有醉驾前科司机的打击力度,规定这两类司机的非醉驾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为零。此外,有关部门还打算在有醉驾前科者的车上安装“防醉驾”装置,这样驾驶人员在饮酒后将无法启动汽车发动机。

  根据统计,新西兰每发生3起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就有1起与驾驶员饮酒有关。目前,新西兰社会上有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要求把酒驾标准从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降为大于或等于50毫克。

  美国

  醉驾记录的车主必须使用黄底红字的特殊牌照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名男子7月23日因酒后驾驶撞死一名行人,被判处15年监禁。不过,15年徒刑在美国醉酒驾驶的审判记录中不算最重的。2008年得克萨斯州一名司机因累计10次醉酒驾驶被判无期徒刑。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统计,美国2006年共有1.79万人死于同酒后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0%。

  醉酒驾驶在美国常常被重罪起诉。虽然每个州法律不同,但警方对醉酒驾驶司机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将其戴上xx逮捕,并以醉酒驾驶罪起诉。没有导致人员伤亡的初犯者处罚较轻,交纳罚款、重上驾校或从事社区劳动就可以过关,但屡犯或造成人员伤亡者,麻烦就大了。

  美国政府采取三方面政策打击醉酒驾驶:在交通要道安置警示标识并增派警力巡逻;从严处理对醉酒驾驶者的诉讼;抽查酒驾行为,干预酗酒问题。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认为,21—34岁的驾驶员和有前科者是醉酒驾驶的高危人群,所以,政府的预防重点针对这一人群展开。

  美国各个州都有各自打击酒后驾驶的法律。大约一半的州要求醉酒驾驶者在车里安装酒精气敏点火自锁装置。俄亥俄州的法律规定,有醉酒驾驶记录的车主必须使用黄底红字的特殊牌照。

  韩国

  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0万韩元以下罚款

  近年来,韩国政府对《道路交通法》中有关“禁止醉酒驾车”的条文进行了数次修改,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在2009年10月起实行的新条文中,“酒后驾驶及拒绝酒精检测”的处罚规定由此前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0万韩元(1美元约合1182韩元)罚款,提高至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0万韩元以下罚款。

  韩国打击醉酒驾车的严厉程度从最近宣判的一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今年4月7日,韩国冬奥会短道速滑队教练崔光福酒后驾车,并在小区内与出租车发生追尾。韩国法院于7月中旬做出判决,判处崔光福有期徒刑1年,缓期两年执行,并罚崔光福做80个小时的社会义工。

2010年07月28日

  7月26日,古巴民众在圣克拉拉市出席古巴“七·二六”起义57周年纪念庆典。当天,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马查多发表讲话,表示古巴将“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必要的改革。
  新华社发

  7月26日,在古巴“七·二六”起义57周年纪念活动上,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何塞·马查多发表讲话,表示古巴将“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必要的改革。此前,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强调,古巴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必须是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有计划、逐步地展开。

  2007年,在“七·二六”起义54周年纪念仪式上,劳尔·卡斯特罗向古巴民众发出了结构性全面改革的信号。此后,劳尔·卡斯特罗政府先后启动了打破平均工资制度、重新分配国有闲置土地、解除冗余禁令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此后3年里,古巴民众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全球经济衰退和美国长期封锁的大背景下,古巴国内经济改革还遭遇粮食和电力短缺等因素的困扰,为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改革进程,古巴政府多次呼吁民众“开源节流”、合理分配资源,并在农业战略部门加大投入,以扩大粮食生产。

  今年4月,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将“精兵简政”作为未来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机关已经收到“精简政府行政编制”的中央命令。目前,古巴全国就业人口约500万,根据计划,未来5年,古巴政府将逐步削减100万个工作编制,首都哈瓦那明年将精简10万个行政编制。此外,古巴正加大实施“下岗再就业”计划,鼓励民众自主创业、就业,以全面推动劳动力市场的重组改革。

  在住房改革问题上,古巴政府也加快了步伐。5月初,古巴住房审批管理机构正式批准向个人发放自建住房许可的方案,允许符合条件的居民在获得许可后自建住房,改变了过去住房由政府提供的单一局面,打开了古巴住房短缺问题的“死结”。此外,古巴政府还加大电信产业的投入和建设,大幅降低了手机的开通和通信费用,极大刺激了该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古巴手机用户数量已突破百万大关。

  西班牙媒体{zx1}披露,古巴已敲定一项新的“未来五年改革计划”。该计划将着眼于下放中央权力、扩大民众“下岗再就业”、建立城乡服务合作社及工业加工合作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民众期待已久的内容,并将于8月1日召开的新一届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进行表决。

  有分析认为,“未来五年改革计划”将为古巴经济扭转当前外部不利局面,实现“结构改革”扫清体制上的障碍,有助于古巴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

  (本报墨西哥城7月27日电)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7月28日_Tir12343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