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上人人网,发现一篇题为的文章被许多人转载,于是我立刻去看了下几个IT网站,了解到这是篇来自于《计算机世界》的文章,一经转载被立刻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文章提到腾讯模仿其他网站推出产品和服务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反感乃至围攻,许多反对者认为腾讯这样的做法会扼杀国内互联网的创新。对于这些说法,文章并没有表达明确的观点,只是在回顾历史与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引述了一些正反双方的观点。
那么,腾讯的模仿真的会阻碍创新吗?在我看来,这只是竞争对手攻击腾讯的借口,仔细推敲起来是xx站不住脚的。或许腾讯在模仿的过程中是存在不少问题,但如果要说对创新的影响,在我看来,腾讯不仅没有阻碍国内互联网的创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新。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新是个持续的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靠全新的产品或服务立足的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持续的创新是不可缺少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虽有创新,但企业规模有限,在运营、管理、用户分析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业界巨头,仅靠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无法长期维持,最终都摆脱不了被收购或者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剩下的,像Google、Facebook这些成功者,则都是靠不断的创新始终在自己领域保持{lx1}的地位,并逐步扩张,由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最终转变为互联网巨头。
文中提到的那些受到腾讯威胁,乃至被挤出市场的企业,其失败的根本,就是缺乏持续的创新(当然这里的创新包括对国外创新的模仿,国内真正的创新屈指可数)。以联众为例,在QQ游戏诞生之前,它是国内在线xxxx市场上的霸主;能在这样一个曾经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吸引大量的用户,其成功离不开创新。然而,在垄断市场后,联众停止了创新,既没有发展独有的游戏,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其平台和用户群,提升用户粘性,只是一心想着如何从这些用户身上榨取更多利润。败给QQ游戏,本质上不是因为腾讯的模仿,而是因为自己缺少创新;倘使能够推出几个三国杀这样独创的、有版权又有吸引力的的xxxx,又或者利用平台开发IM、做弹出新闻等,去抢占其他市场,即便无法战胜QQ,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气,联众也不会败退得如此迅速。美团也是如此,腾讯涉足之前,已有上百个差异很小的网站挤在团购这样一个小小的领域中了;没有进一步的创新,即便没有腾讯,美团等网站也难有什么长足的发展。
反观其他在与腾讯竞争中存活下来、甚至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企业,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巨头本身拥有强劲的实力,也从未停止自身的创新和业务拓展;迅雷、暴风影音、开心网、UCWeb等则是加快了创新的步伐,或是不断发布新版本,或是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腾讯不仅没有阻碍创新,反而推动了创新:他们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抵挡住腾讯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领域真正立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腾讯的模仿推动了业界的洗牌:留下的是不断创新者;缺少创新的不是被腾讯击败,而是被自己的停滞所击败。
以用户为核心才是真正的创新
中学政治课本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世界的垄断资本家们为了利益{zd0}化,往往宁愿选择旧的技术,而不应用新的技术;久而久之,这会阻碍创新。可事实上,垄断资本主义最集中的美国恰恰也是当今的世界创新之源,而中国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下,都没有多少真正的创新,到了网络时代依旧如此,这是为何?归根结底,在民用领域,创新应该以用户为本,用户需要的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得不到普遍应用的创新或许有其未来意义,但在当下则并不需要,也没有市场价值。
在互联网领域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不一定是创新者,却一定能够将创新与用户很好地进行结合。校友录问世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Facebook只是在其基础上综合了很多应用,却使得这一应用真正为网民所接受,自己也一跃成为全球互联网业界的焦点。比价网站也是如此,许多垂直网站的报价平台是其雏形,但只有去哪儿这些比价网站真正搭建了一个让用户方便查询到{zx1}价格的平台,既方便了用户,自身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用户来说,创新推广者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创新的推广者,而不是创新者确立了一个新的市场,尽管后者为这个市场的出现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腾讯正是这样一个创新的推广者。QQ出现之前,ICQ和NetMeeting已可以供人们聊天使用,但国内使用IM的人还是极少;OICQ在模仿ICQ基础上做出了和中国网民使用习惯的改进,真正让国人开始习惯于上网聊天。没有腾讯,联众一家独大的在线xxxx有一定发展,但市场规模还较小;QQ游戏发布后,上网斗地主、打xx、玩双升的人数倍增,尽管这与互联网的普及有一定关系,但与QQ这个平台的推动密不可分。类似的还有农场游戏,开心农场将“偷菜引入国内”,也名声在外,但真正将国内中老年人吸引到互联网上来的{zd0}“功臣”却是QQ农场……有了QQ,用户不再需要注册新的账号,只需要点一下按钮,顶多下载一个插件,就可以享受到这些他们需要的应用;同时QQ也极大的扩增了网上聊天、网上xxxx、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市场,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包括后起的创新型企业,也会因为市场的扩大而受益。
就像那篇文章所说的,微软也是一个公认的靠模仿而成功的企业。尽管历史无法假设,我们无法了解没有微软,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怎样,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微软对全球计算机与互联网普及的推动作用是远大于阻碍作用的。微软的模仿的确是冲击了一些创新型企业,比如网景,比如中国市场上的金山;但微软提供的平台却成为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腾讯也是如此,它不擅长创新,却能够将创新推广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其促使市场的扩大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互联网的创新。
中国互联网,有谁不模仿?
文中有一个次提到了这样一件事:今年三月李彦宏曾问马化腾,“腾讯凭什么做搜索?”{dy}次看到这个消息,我就觉得很好笑,因为马化腾可以立即反问:百度凭什么做IM?马云也可以问李彦宏:百度凭什么做电子商务?
文中同样提到新浪总编陈彤对腾讯的四处插足非常不满,公开发微博指责;可事实上,新浪也曾试图插足IM领域,所收购的朗玛UC相比当时的网易泡泡,抄袭QQ的痕迹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新浪也曾花下血本去做营销,最终却依旧惨败给腾讯。如今腾讯网凭借新闻弹出窗口以及和各地方网站的合作,流量上早已超过新浪,广告收入上也直逼后者,陈彤发出如此抱怨,凸显了他们的无奈。
中国的互联网本身就是以模仿为基础的,无论是模仿国外还是国内互相模仿,总之成功的企业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模仿而来的,原创的东西少之又少。只是,同样是模仿,也有成功和失败。腾讯总体上可以说是个成功者,但也有不成功的地方,比如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下载工具、浏览器等,说不上失败,但至少还没有取得成功。同样,百度、新浪、搜狐、网易、阿里巴巴等也都是如此,最初的成功是基于模仿,但在不断地模仿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如果说腾讯是这些巨头当中的佼佼者,甚至可能成为巨头们围剿的对象,那只能说,腾讯是这些企业中最懂模仿的。微软的成功源于它最懂软件业;Google的成功在于它最懂互联网;那么腾讯呢?它最懂得的,正是中国的互联网。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于腾讯模仿的指责,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盈利模式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
如果说腾讯xx没有创新,那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它尽管没有推出什么纯粹原创的产品或服务,但它的创新带给中国互联网,甚至全球IT产业的贡献,不亚于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因为它找到了全新的盈利模式。
《电脑报》上的一篇文章曾说,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自己鲜明的盈利渠道:新浪的网络广告、百度的搜索广告和竞价排名、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易和盛大的网络游戏……而腾讯却没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盈利模式。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腾讯也有很鲜明的盈利模式,那就是免费平台上的增值服务。
在腾讯之前,软件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是泾渭分明的:软件靠标价出售盈利,而网站则主要靠广告盈利。于是网络软件便陷入了尴尬:收费不符合互联网的免费原则,不容易为用户所接受,无法培养用户群;免费则又没有合适的方式登载广告,无法取得广告收入。于是,网络软件即便能够有不错的发展,最终也难免被软件或网站企业所挤出市场,就像Netscape这样。
增值服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互联网领域,通过一个免费的网络软件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腾讯是{dy}家成功的企业,这一创新不仅是腾讯在互联网泡沫中存活下来,并日益壮大成为世界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也为网络软件企业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腾讯的确模仿了迅雷和暴风音影的产品,但这些企业又何尝不是在模仿腾讯的盈利模式呢?至少360的周鸿祎已经承认是腾讯的模式让他在业界沉浮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一个明确的发展道路。
这一模式对于互联网的影响,那就是让大多数普通用户可以免费享受到有保障的软件和服务;对于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这可谓是决定性的,因为免费是互联网的重要属性之一,而中国网民更是可谓xx没有付费的习惯。
可以说,这样的盈利模式,是网络软件迄今为止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尽管不能说是xx由腾讯提出的,但称之为“腾讯模式”也不为过。
当然,腾讯自己也确实有很多问题,包括对于创新的阻碍,例如在LINUX平台上开发了个半成品的QQ,即打击了开源软件,又没能给用户带来一个好的体验。此外,真正威胁腾讯的不是大家的围剿,而是云计算:如果越辣越多的人抛弃桌面软件,选择网络平台,对腾讯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尽管WebQQ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QQ,但将如此众多的软件移植到互联网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并不是要为腾讯说话,只是借此发挥,阐述一下我对国内互联网创新的一点看法。总结一句话:无论是创新还是模仿,只有关注用户的需求,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持久的成功。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