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告的二十七大误区_光子_新浪博客
误区二十一: 一粒屎坏了一锅粥
消费者选择、判断一个产品的依据远远超出产品本身,广告、包装、海报、折页,任何一样消费者可以接触到东西最终都会成为评估的依据,除非你根本就没有勾起他的兴趣。这就是品牌时代的市场特征。作为广告公司最痛心的是:当你竭尽全力为这个品牌,这个企业整出一套完整的品牌推广系统,无论广告调性与设计品位都有了很好的保证。企业那边突然心血来潮,偶然整了个小广告,没有任何品质感的广告,就仿佛一个露着尾巴的绅士,真让人苦笑不得。他还不以为然,觉得那是自己的事,花自己的钱还不行吗?
做了100件好事,再做了1件坏事,就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丢掉原本的声誉。忠贞了几十年,偶然一次出轨就可以毁掉坚持了一辈子的忠贞两个字。所有的广告都是高品位的,偶尔,来一两个差劲的广告,你说行还是不行?
真的,不要小看一个广告,一粒老鼠屎可以坏了一锅粥,品牌经营也是同样的道理。
千万小心,不要让一个随心所欲的小动作拖了市场的后腿哦!阻碍成功的因素已经够多了,不要再人为地制造品牌营销的短木板。

误区二十二:1则广告放进2个以上的想法
专业的广告人都知道,一次说透一件事情、一个道理已是相当不简单。光是把一个点、一个信息注入消费者的心脑,已经足够把创作人员折磨得够呛。但,我们那可爱又可恨的客户,竟然要求在一则广告、一条片子里放进那么多内容,这个那个,一样都少不得丢。哎,恨不得把家谱都放进入。
从AE、AD到CD,轮流与客户辩论,可是他很难说服,他似乎更愿意相信他自己,通过拉锯式的“交涉”,互相迁就让步,结果广告片就多出一些不协调的东西,不仅抢占了时间、而且使得广告主张变得模糊不清。
说的越多,受众就会记得越少。那些客户指定追加的内容,多多少少会削弱广告的效果,我们事先就知道。客户当时不听,最冤的是,事后广告效果不好,责任全部要你来承担。客户他一定会把这笔帐记在广告公司头上,而不是质问他自己。
企图在1则广告里放进2个以上的想法,是非常可怕的。欲速而不达,这种不恰当的野心,只会延误成功的到来。试想一个课堂有2个的老师同时讲话,甚至是3个以上的老师同时讲话,会是什么结果?
我们在不断呼吁提升中国广告水平,其实广告作品的水准受很多广告人自身原因之外的“环境因素”的制约,广告{dy}线的裁判——广告主专业水准的提高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误区二十三:不好意思做俗广告
前不久,2002年xx恶俗广告和xx恶俗广告语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的作品又在其中,这已经是连续两年拿这个奖。好在连续两年我们又有作品同时获得xx优秀广告和xx优秀广告语,这让我很得意,一不留神我们在俗与雅之间已经行走自如了。
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俗广告存在,并且叶茂中这厮也乐在其中呢?
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文化层次不一,收入层次不一,也就造成了消费阶层的分化。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不仅收入低而且也不是文化人,对广告的理解力很弱,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在智商极高的评委眼里能得大奖的广告作品在市场上却很失败的原因。
最典型的例子,同样是xx产品,御苁蓉不管是产品包装还是广告创作都比汇仁肾宝要强,但御苁蓉为什么会失败?
御苁蓉的广告用一支塑料水枪东指西指{zh1}滴下两滴来暗喻男性某些方面的问题,创意不可谓不好,获奖也是自然的。问题大多数人看不懂,没有受刺激,农民以为是卖水枪的广告。
汇仁肾宝则是一女子依偎男人旁边,肩一耸:“吃了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农民说这我明白。该广告制作水平一般,透着一股俗劲,但就是这个俗劲让汇仁肾宝赚翻了天。
相信没有企业和广告人真的愿意做俗广告,谁都想让自己显得有文化。但问题是这世界俗人多还是雅士多?
广告公司的小白领坐在象牙塔里给农民写广告能卖才奇怪。既然这个产品是卖给俗人的,雅士看了嗤之以鼻又有何妨。
我们服务过的客户和作品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恶俗广告xx,我引以为耻又引以为荣,耻是我们为了帮客户赚钱,连这般俗招都想得出,实在不是有文化的人该做的,荣是客户赚了钱,连声贺谢。
广告是“找对人说对话”,如果你的产品目前还不是卖给文化人的,而是卖给俗人的,你不妨找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在做能卖货的俗广告方面我们实在是太有心得了。
先不说广告,先说一个人。
赵本山,中国最xx的喜剧演员,农民出身,演的小品包括自导自演的《刘老根》都给亿万中国人带去了欢乐,以至现在观众还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因为要等他的小品。哪天没他了,春节晚会也就不要办了。
但人们还是会觉得他俗,一边说他俗,一边享受着他的俗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如果拿一个人来比,姜文,同样是中国{zyx}的演员,不俗,但广告身价,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赵本山的身价可能要超过姜文几倍。因为对大多数俗人来讲,赵本山的影响力在中国无人可比。
在有人批评这些俗广告的时候,都摆出一副专家的面孔,如果这些批评来自广告行业外面的人我是觉得可以理解的,比方说北京大学的教授批评送礼就送脑白金、柒牌让女人心动的男人我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数批评来自广告界我就觉得奇怪了。那些自作聪明的家伙在把脑白金和柒牌广告骂得体无完肤的时候,一定会觉得这些企业家和广告创作者简直是蠢死了。但结果脑白金让史玉柱赚得心花都开放了,而柒牌更是在二三线城市卖得火爆根本来不及生产,而不得不把60%的产品拿去外加工。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不能打动你,并不代表不能打动别人,更何况这个广告谁也不能否认,它在世界杯期间抢了你的眼球,让你愤愤不平的记住了它,更让多少消费者掏出了钱包。如果它不俗,你能注意到它吗?
“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口号从早到晚的强灌给消费者,那些老头老太太,一边抱怨脑白金的广告干扰了他们看电视剧,他们会说这个脑白金的广告我是最烦了。但当有人送给他们脑白金的时候,他们又会乐得屁颠屁颠:哦,这就是电视上天天广告的那个脑白金啊!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应该是广告的常识,但偏偏有人总想给广告做一个定位,好象只有高雅的画面和说辞才是好广告。你去看看那些好笑的让人喷饭的手机段子,有几个是高雅的。
我承认广告有两个目的,一是促销产品,二是提升品牌形象,俗广告某种程度上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伤害,但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叶茂中这厮建议当然是先把熊掌拿到,鱼以后再钓。如果销量都没有,要形象还有屁用。

误区二十四:重创意,轻叫卖
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
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平时不刷牙。
面对这个绝大多数,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那些缺乏创意和美感的叫卖式广告在国内屡战屡胜。
从表面看,中国大众是一个习惯含蓄式表达方式的族群,但内心却渴望直白大声的沟通和交流。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琼瑶阿姨的长篇肥皂剧“还珠格格”——我称之为叫卖式的电视剧。你可以骂它幼稚、没内涵,情节夸张离奇,对白直接浅白,简直不象人说的话;但它硬是红遍大江南北,抓了多少人的心、赚了无数的眼泪,更是赚了大把的钞票。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为什么疯狂全国,就因为它是叫卖式的英语教学,当然他的钱也没少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广告就是沟通,你的广告首先要让人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白居易的诗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全赖他的一个好习惯:每写一首诗都要先念给邻里老妪听,直到她能听得懂为止。
叫卖广告的特点是旁白多、字幕多,典型的是脑白金和哈药的某些广告。金嗓子喉宝只一句:保护嗓子请选用金嗓子喉宝,就让它卖得热火朝天。
且不论它们的好坏,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将产品的特点说得很清楚。看这些广告你不用动脑子,坐在那儿经它一顿猛灌,立马儿就明白。就算你坐在马桶上,也会被自动捕获(因为叫卖式的广告还兼有广播广告的特点,只听不看也能明白)。
而有些广告,看完你一头雾水,甚至不知道它卖的是什么;更有些标榜创意的广告,看上去很美,但抓住你的是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段,{zh1}却连品牌名都没让人记住,更别提卖产品了。
创意,是让广告人眼热心跳的两个字眼。我们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几个xx的创意以飨自己和大众。多年营销和广告做下来,我们所接触和服务过的很多客户清楚地表示,有创意的广告有些我们也喜欢、也看得懂,但叫卖更直接、更能见效益。所以,如果我们的广告创意不能立竿见影地替客户解决问题,我们宁可叫卖。
当然,叶茂中这厮并不喜欢纯叫卖式的广告,甚至可以说是反对,但从叫卖式广告中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却不容置疑。
所以“叫卖+创意”的广告,便成了我们现阶段作业的方向。
海王金樽《送礼篇》刚播出的时候,许多人惊讶又不无失望地说:想不到叶茂中这厮也做出这种叫卖广告来。
当时“送礼就送脑白金“正喊得铺天盖地振聋发聩,全国人民都快激起公愤了,海王金樽想打礼品市场,不叫卖根本连声音都听不到。当然,单纯叫卖也是比不过脑白金的,所以我们得有点新意,所以就有了“送礼送新(心)意――想送新意,想对心意”。
最近我们创作的海王牛初乳《练功篇》也是一支蛮叫卖的广告,只不过这次叫卖的是武打小明星释小龙。漂亮的一招一式中精神地传递出海王牛初乳让孩子强身健体的讯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人之初,喝母乳,今天就喝海王牛初乳”更是喊得如雷贯耳,不久就让海王牛初乳在市场上迅速强健起来。4月15日广告片一出来,就以世界杯宣传片特约播出的形式播出。仅一个月,全国各地的招商活动就圆满成功,回款已有几千万元,海王工业城的生产和供货都跟不上了。

误区二十五:重30秒,轻15秒
在中国做影视广告,最重要的版本是15秒,做好15秒比30秒更重要。
比如说海王银得菲《生日篇》等系列,我们全部做的是15秒,表现非常单纯,如果我们刻意去营造一个氛围、一群人忙忙碌碌为另一个人准备生日晚会,而这个人一个喷嚏杀了大家的兴致。加上诸如此类的处理,15秒的内容用30秒来演,我以为这样效果一定会更棒。把“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的系列广告片都拍成30秒,当然可以。但问题是值不值?如果不值,这些播放费算不算是一个损失。如果15秒就能说清的创意与主张却用30秒去演,那么是不是不够尊重客户的费用,尽管这些费用被间接浪费的。
但广告公司有时候也会热衷于做30秒,甚至专门做一个60秒的导演版给客户看。为什么,因为交单时,客户看15秒一晃而过,觉得不过瘾。
如果看60秒和30秒时觉得很满足,广告公司交活也就容易通过,即使在媒体上投放的是15秒 ,客户也会在心里说,广告公司做的60秒、30秒还是很棒的,可惜我们没那么多钱去投放。
经常有导演讲,唉,那个15秒效果不好,你要看我的30秒,可问题在于客户播的全是15秒。
所以我经常讲,在中国做广告,15秒更重要。
叶茂中这厮选导演,看得最多的是他的15秒,很少看30秒。至于导演版(经常是45秒或60秒)更是一看而过,为什么,就是因为15秒最能看出导演在把握广告方面的真正功力。

误区二十六:30秒套剪15秒
一般来说,客户均会要求广告公司在制作电视广告片时,同时完成30秒、15秒和5秒,而在实际投放时,则以15秒为主,30秒基本不被使用。
这是中国企业与广告公司合作过程很常见的一个误区,在媒介上大量播出往往都是15秒,而制作是重点都放在30秒,即使定的时段几乎全是15秒,也会要求30秒、15秒套剪。单独做15秒与同时做30秒和15秒,制作费用差不多,咋一听,似乎得了大便宜。其实不然。
30秒套剪15秒是很危险的,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浪费。30秒可以讲故事,15秒讲故事就显仓促,没有渲染气氛的时间。说得严重一点,30秒和15秒的创作思路是不一样的。30秒说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套剪15秒后,往往什么都说不明白。
15秒并不是不能讲故事,而是它讲故事的方式与30秒不同,而且15秒创意要求更直接、更单纯。30秒套剪15秒的操作概念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30秒的结构和15秒的结构很难xx一致, 但目前基本上广告公司还是套剪,这就造成了30秒结构完整,表现充分,而15秒就觉得仓促,表现乏力。
尤其低成本制作 ,拍摄时间只有{yt},这也逼得导演不可能为30秒、15秒拍摄两个方案。最终为30秒而30秒,牺牲的是15秒,而15秒又是最终投放量{zd0}的版本,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有时广告公司会提出能不能就只做15秒,精力和时间更为集中,结构与表现更为完善。但客户有时会觉得是一个损失,既然花了银子,不如30秒也一块做了,毕竟有些地方台播放费低,30秒效果更好。
我谈这个话题,有人会说叶茂中这厮有病,这也值得一谈吗?见谅,见谅,相信这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认为不算是小问题。
所以叶茂中这厮在客户面前,越来越坚决地反对30秒套剪15秒。
中央电视台前一段时间刚播了一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中央二频道形象广告片,60秒的版本效果非常棒,画面很美,情绪酝酿充分。之后又看到这支广告片的30秒、15秒版本,感觉立马弱了,情绪根本没被调动起来。
大红鹰{zx1}的一支广告片要表现飞机在蓝天划出V字形来演绎其核心概念:胜利之鹰。从表现角度讲,我们规划15秒便足够了。但是客户还是希望我们做一支30秒的片子。{zh1}我们xx改变了这支广告片的制作方案,增加了许多飞机运行的轨迹,甚至添加了故事: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背景的飞机聚集到天空划出壮观的V字形――天空,我的舞台――在天空这个大舞台上来一场胜利之鹰的大演出。客户审片时激动不已,我们也乘势请求客户能多投放30秒的版本,以保证这令人兴奋的效果。

误区二十七:提供服务的广告公司越多越好
很多企业总是认为: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广告公司越多当然越好,因为可以整合社会资源集思广益嘛!
其实不然。踏踏实实地选择一家合拍的广告公司提供年度服务更有价值。
综合广告代理的年度服务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认为,广告创作的年度服务更值得企业重视。
我们常常说一个大创意应该具有衍生性,可以无限地延伸,就象金霸王的小兔子一会儿敲鼓,一会儿赛船,一会儿又踢足球,虽然不知道下一次小兔子又会玩什么新花样,但我们知道,坚持到{zh1}的肯定是金霸王。然后大家都说:哇!这个小兔子真了不起!金霸王的创意真了不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金霸王的小兔子忽然哪{yt}变成了一个小天使,或是小金刚,乒乒乓乓地乱撞了一通墙,仍是精气神十足地以示能量之强大,金霸王会是什么样?
所以,我要说,最了不起的应该是金霸王!
一个策略,或是一个创意能够被坚持这么多年,真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企业与广告公司的坚持,才最终成就了一个大策略、大创意。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年度服务作为广告公司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被国内企业所接受。
年度服务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企业有一个长期跟踪贴身服务的广告公司来进行品牌的维护和推广,从专业上更能有效地保障品牌的成长,另一方面,有年度客户,广告公司也稳定地埋头进行创作,互相之间都有一个安全感。从而保证创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并渐入佳境。
问题是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甚至相当多的大中企业仍然是东一棒西一锤地与广告公司在合作,结果策略得不到坚持,广告调性无法统一,往往事倍功半。一个策略或创意别说坚持几十年了,能坚持一年的都不多。结果导致品牌不断地变脸,{zh1}企业累,广告公司累,品牌累,消费者看着累。而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呢?始终是青果子,永远来不及成熟。
1999年我们开始圣象品牌的年度服务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一方面圣象成了地板行业的{dy}品牌,销售喜人;一方面我们的创作获得了中国xx营销案例奖,广告片《踢踏舞篇》获得中国xx影视广告片奖。但因企业内部的种种原因,我们的创作仅仅坚持了一年就中止。其后的一年多里,圣象经历过太多的广告尝试,也实施过各种各样的策略与创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一年多后的今天,圣象重新与我们合作时,圣象的品牌形象已经大不如前,重整的工作比当初原创时更难!
海王是我们2000年过渡到2001年年度服务的客户之一,海王的广告创作也曾经几度遭遇质疑,但不管怎样的困境,我们一直坚持着,客户也一直坚持着,下半年的时候,我们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市场的回报。到了2002年,我们与海王的合作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而海王银得菲、海王银杏叶片和海王金樽的广告策略与创意也得以继续执行。客户又将海王牛初乳的创作交给我们。与此同时,市场也在{yt}天地回馈着海王。这就是年度服务所能保证的。
但年度服务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一般说来,年度服务的满意度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告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标准与感受往往频位不对。再者,相处愈近,磨擦也就愈多。所以年度服务更需要双方的理解与支持,不要因为一两件事而全盘否定。
另外年度服务的量化问题也困扰着广告公司和客户。年度服务以年费来计算服务,有人会认为很难计算劳动量。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一个品牌某一产品一年的创作量还是可以估算的。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广告公司与客户约定,此一年创作全部交由广告公司负责,但费用则是根据具体项目来收。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启发。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广告的二十七大误区_光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