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寒冬”迎接“春天”——突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1_心扉心扉的空间 ...

一、温州民营企业在温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温州经济是典型的民营经济,这已经是蜚声中外的。诚然,温州民营经济在整个温州经济的支撑和支柱作用乃至整个中国民营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1、民营经济是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温州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商业文明有着深厚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温州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发展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历经30年,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温州{zd0}的特色和城市的品牌,成为推进温州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最基本的力量。全市现有民营企业14万多家,其中企业集团180多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税收、外贸出口、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市99.5%、95.5%、80%、90%、93%。温州已经成为“中国电器之都”等35个{gjj}生产基地,拥有118个xxxx商标和中国xx产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别由改革开放初的第4位、第7位,上升到现在的第3位。

2、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温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很大。近些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产生了“3个200万”的效应,就是有200万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有200多万外来人在温就业,有20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经商办企业。值得—提的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又给当地创造了成百上千万的就业机会。现在,温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80%以上。温州之所以没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样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3、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从温州的情况,落实“两个大局”思想,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xxx的途径是发展民营经济。

4、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形式

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结合起来,{zd0}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发展欲望,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增强了温州人的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
5、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回顾温州30年的创业创新历程,突出地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灿若星河,从当初微不足道到成为国民经济的补充,并迅速崛起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温州市统计局测算,2007年温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74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0.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二、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

温州目前共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

温州外向型依赖程度达50%,70%温州中小企业都直接或者间接出口。9月份之后,金融危机加剧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动荡,对温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截至9月底,温州市经贸委对全市36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8775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停工、半停工企业数达1461家,占调查企业数的7.8%;倒闭企业304家,占1.6%。停工、半停工和倒闭(含外迁)企业合计达1765家,占9.4%。主要集中在制革、制鞋、服装、眼镜、五金等行业,主要在于受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出口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交会上,温州订单减少了,出口订单下降给企业带来压力,如当地眼镜行业的太阳镜几乎很难生存。原来契约观念强的欧美各国商人开始结算拖延,不履约和不xx履约增加了,爽约达5%至10%,很多企业产生信任危机。

2008年上半年,按照温州民营企业促进会秘书长蒋洁的估算,2008年以来各项不利因素的累积,企业的总成本将增加8%~12%左右。温州市经贸委“2008年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温州全市26个重点工业强镇的23470家企业中,有1486家处于停工或半停工,停工半停工比例达到了6.3%,其中乐清和平阳等部分工业强镇的这一比例在10%左右。

温州民营经济遭遇了怎样强劲的一股寒流?

——“如今企业谈及成本不再是利润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的问题。”一位鞋企老板的心里话也道出了东部鞋企正在面临的生死煎熬。

——“在产业转移的全球背景下,如今,制造业超饱和的东部地区正遭受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难题的考验。”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说出了东部鞋企老板面临的发展瓶颈。

2008年对于温州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所面临的压力是迄今为止{zd0}的一年。

以下,我们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小企业出现出现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从国内环境来讲,宏观调控以来:

1、银根收紧: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取得xx很困难,只得转向民间xx,增加了融资成本,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我国2008年整体的金融政策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对于温州制造企业生存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现在很难在银行贷到款,生产及原料采购的资金链很容易就断了,所以企业的经营更加的谨慎,投资更加的谨慎。很多企业面临银行xx到期的还款期,有些企业只能想办法在民间xx,利息高出银行很多,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期,等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2、原材料上涨:制造业成本不断攀高;《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务成本增加约30%

总体而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由于社保缴纳操作规范,新法对其劳动力成本基本没有影响;高科技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人员少,社保缴纳规范,新法对其劳动力成本也没有形成上涨压力;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新法会明显增加其劳动力成本,使这类企业的工资成本额外上涨10%~20%左右。

   新法也将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温州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中,此前并没有给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因此,2008年新法的实施,为员工缴纳社保将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劳资纠纷的潜在风险剧增,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因此受到影响,接着也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扩展计划。

3、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温州市民营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某企业塑料制品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684万元,出口退税率从原先的11%下调至5%,企业将损失461万元的退税收入。企业出口成本随之增加,出口价格提高,这样相应地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可能就会面临丧失订单、丢掉市场的风险。综合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风险。

同时,温州的外贸型民营企业而言,温州的多数企业出口产品如成品鞋、服装等,仍然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等问题,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简单加工贸易类型,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同时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面。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存在着总体数量大但单个规模小的特征,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价格协调机制,因此,出口议价能力并未随总量不断增大而提高,成本的上升很难通过价格的提高来进行转嫁,直接就导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不能通过价格提高来转移,而会直接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加。

4、“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增加企业的成本

从区域经济条件来讲:温州要素资源紧缺,土地、能源(水、电)紧缺,土地价格(工业用地)已达每亩200万以上,所以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温州长期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靠“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来竞争;温州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产品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外部环境一变化,利润空间即被侵吞。

(二)、从国际环境来讲,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低迷,造成外贸订单直线下降,平均外贸订单约减少30%;外商违约现象严重,爽约率约10%左右;外商“逃账”、“赖账”现象严重,很多企业xx无法收回,约200亿xx被拖欠;国际贸易争端增加,外商转嫁危机。像俄罗斯以“灰色清关”为名,扣押了温州10多亿美金的温州货物(主要是鞋类),造成约70多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三)、从企业内部来讲:部分企业产品不适路,没有核心产品;部份企业盲目多种经营,盲目扩大规模;部份企业经营不善。自主创新的步伐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滞后。

三、面对严峻的形式,温州中小民营业企业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政府和企业将怎样携手打一场攻坚战,平稳经济,再创辉煌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创新,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市场创新,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加快推进发展模式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发展平台创新,增强要素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 ——摘自温州2008年1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科技创新暨工业转型升级大会讲话。

在我看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面对如此“寒流”,恐怕大家首先要准备的应该是强大的信心支撑。某企业家如是说:当前企业一定要树立起应对危机的信心,还应建立“危机办”,提高危机处置能力。目前我省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是:资金链断裂和订单减少。在这些危机面前,企业要保持稳定发展,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心,以及冷静、坦然面对市场变化的心态。在这次大的寒流面前,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凡是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遭遇的影响将比较大;而科技含量高、品牌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受影响较小,产业链上、中游企业受影响相对会较小,开拓国内市场较早的企业所受影响也相对较小。

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寒冬”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一)、企业自身御寒

1、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转换,产品结构重新调整

温州民企应尽快完成整合和提升。温州民企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尽快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企业股权结构转型,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并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常青。温州目前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转型的历史时期。

就目前应急的方式主要是提前加大了中低端产品的开发力度牢牢抓紧中低层消费者,延伸研发和销售上下游产业链、创建品牌上做功课。温州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多年发展形成的,千万不要认为它是转型升级的“包袱”,而要把它作为继续前进的基础和起点。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换代,使之焕发新的生机。

2、企业文化转型治理

大部份温州民企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文化的扩大,xx依附老板个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从高效灵活然而稍带私密的运作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民企老板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政府搭建平台,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创造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体制环境。民企老板缺乏的是哲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襟怀和政治家的眼光。说得更明白是一种文化素养、一种理性思维、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基本的道德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哲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济“软实力”,不能让文化成为企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相伴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和带动了企业品牌的传播,影响着企业机制的不断上升和创新。



郑重声明:资讯 【xx“寒冬”迎接“春天”——突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1_心扉心扉的空间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