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电热炉电极的工作原理,故障产生的机理,以及如何预防、提前发现、尽早解决电极故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热炉;电极;电极烧结;断裂
【中图号】TU6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10-01
对铁合金电炉冶炼人员而言,掌握电极及其工作原理是极为重要的。同时熟悉电极的使用,以及电极出现故障之后的应急处理和设备维护检修技术,也必不可少。在电炉冶炼过程中,对电极的故障,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以下,笔者就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一点浅薄体会。
1矿热炉电极工作原理
电极是根据自然界中碳元素的特性而研制与开发出来的。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不同形态的碳的同素异型体。金刚石结晶属等轴晶系,其强度高、硬度大、几乎不导电,导热性能也很差。石墨晶体属六方晶系,碳原子排列成六角型,构成层状结构的平行平面,石墨是电和热的良导体,煤炭和木炭为无定形碳。碳的熔点及升华温度都很高,在常压下,温度即使升高到3 000℃以上也不会熔化。根据碳元素的这些特性,冶金行业开发出了多种优质电极材料。
1.1电极的作用电极是电炉冶炼过程中,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载体,当电极把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炉中时,它就成了制约电炉生产和运行指标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电炉容量,不同的产品品种,不同的工艺方式,人们选用不同的碳质材料作为电炉电热能转换的载体。
1.2电极分类目前使用的电极主要有自焙电极、碳素电极以及石墨电极三大类。自焙电极因其成本低,在矿热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电炉结构不同,自焙电极的电极糊又可分为标准糊和封闭糊。我公司采用的为半封闭炉用自培电极,采用电极标准糊。碳素电极是以低灰分的碳素材料(如低灰分的无烟煤、冶金焦、沥青焦、石油焦等做原料),按一定比例和粒度组成,混合加入粘接剂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搅拌均匀,压制成型,然后在焙烧炉中缓慢制成。碳素电极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可直接安装到电炉上使用。两端加工成螺丝接头,以便于接长。但因为其本身强度差,尽管价格有优势,矿热电炉也很少使用。在精炼电炉上通常使用的是石墨电极。石墨电极中的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型体。它的导电性能比普通的碳素高4倍左右。普通碳素在2 000~2500℃ 的高温下可转化成石墨。石墨电极就是碳素电极经过高温的石墨化炉处理而成; 自焙电极是使无烟煤、焦炭、沥青和焦油,在一定的温度下成糊状物即电极糊。在电炉上用铁皮制的电极壳内装入电极糊,利用电极自身的热量和炉口燃烧热经过熔化,焙烧而形成的。电极糊在冶炼缓慢焙烧过程中,在一定的糊柱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边使用,边成型,边烧结,故省去了压型和焙烧工序,其价格也相对较低。
2电极故障与原因分析
电极的故障原因多种多样,如自焙电极很容易烧结,大部分电极都会出现脱松或脱落,或者炸裂断裂等等。
2.1电极烧结通过热的传导,热辐射,以及电阻热,电极就可能产生烧结。传导热的原理是:自焙电极热端与冷端温度相差悬殊;热端的热量顺电极向上传导,使由上往下移动的电极糊被加热。辐射热造成电极烧结的原理是,电炉炉内温度向上辐射的热量造成电极烧结。不过,封闭电炉基本没有辐射热,电极烧结主要是通过电阻热来完成。所谓电阻热,是电流通过自焙电极本身所产生的电阻热,约占输人电流的3%-5%。电阻热的大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极自身电阻成正比,与时间也成正比。通过改变电极把持方式可以改变电流。组合把持器就是通过直接夹紧筋片的方式,破坏了圆筒电极的集肤效应,使电极的发热电流变大,从而使电极更易烧结。电阻主要由电极糊的材质决定,电阻率高,电极烧结的就快。
2.2电极脱松电极的松脱一般为电极拧紧力量不够,螺纹加工公差不正确,加工精度不够而引起,导致电极在通过强大电流时,因电流的冲击而产生振动,致使电极联结处发生微小的松动,造成电极联结处接触电阻增大,电流的热效应作用明显,致使电极联结处发热氧化,一系列恶性循环后最终导致电极松脱现象的发生。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三相交流电的相序不正确而引起的。
2.3电极炸裂在工业硅冶炼中,母扣炸裂,导致掉块引起的电极断裂约占电极断极事故的50% ~70% ,主要是供电质量不高和超负荷运行引起的,供电质量不高(特别是小水电),电压波动幅度大(额定电压为35 kV的供电线路,电压{zd1}值为30 kV,{zg}值达40.5 kV),致使通过电极的电流忽大忽小,极不稳定,使电极的热平衡状态被破坏,产生集中的局部应力,电极内部的微裂纹在电动力的作用下得到扩展,最终在电极的薄弱处,电极联结处出现母扣炸裂和掉块现象;另外,在工业硅生产中超负荷运行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此时若超出了电极电流承受能力,电极急剧发热膨胀,内应力急剧增加,电极内部的微裂纹迅速增大与扩展,导致电极联结处母扣炸裂和掉块现象的发生。另外,电极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也是导致母扣炸裂、掉块的原因之一。
原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