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收、验货标准阿里巴巴longyue147的博客BLOG

的收、验货标准

一)活海鲜
    1、鱼类
    主要品种有桂花鱼、鲈鱼、脆肉鲩、鲩鱼、鲤鱼、鲫鱼、福寿鱼(又名非洲鲫)、大头鱼、生鱼、白鳝、甲鱼、草鱼等淡水鱼及银鲳、石斑、油追等海鱼。
    感观鉴别:神态----在水中游动自如、反应敏捷。
    体态----无伤残、无畸形、无病害。
    体表----鳞片完整无损、表面无异物、无皮下出血现象及红色鱼鳞。
    补遗:
    ① 行动迟缓、反肚、慌乱、狂游的鱼表明已接近死亡或已有病害。
    ② 有红色鱼鳞之鱼:显示鱼受缺氧(多因太过拥挤)所损害,它可能只能有较短寿命,须挑出拒收。
    ③ 甲鱼检验方法:使甲鱼背朝天,能自行翻转、背壳黑青、白肚、裙边肥厚、四肢有力;甲鱼与河蟹、鳝一样,死后会产生有毒物质(组胺),食用后会中毒。如果甲鱼肚皮发红、有伤痕、有针孔不收;甲鱼腿侧面打水鼓起拒收。
    ④ 活鱼送至收货部应立即进行打氧,收货后{dy}时间到部,放入大鱼缸中让其休息;15分钟后,还不能自如游动及翻肚的鱼捞起退回予供应商。
    2、虾类
    主要有河虾(淡水虾)及九节虾(或水虾)。
    感官鉴别----个大均匀、活蹦乱跳(或能活动)。
    补遗:
    ① 河虾生命力较强,离水后尚能成活一段时间,若虾身弯曲、不能活动或虾身发白,表明已死。
    ② 九节虾生命力较弱,不能动弹者表明已死,放养虾的海水中应加入冰块以降低水温,使虾存活期延长。
    河虾不可太大,一般30条一斤,因为河虾头大、肉身小。
    3、蟹类
    主要有(河蟹)及羔蟹、肉蟹、红蟹、花蟹、石蟹等(海蟹)。
    感官鉴别:大闸蟹----青皮、白肚、黄毛、金螯及蟹脚刚劲有力,膘壮肉厚,膏多,堆在地上,能迅速四面爬开。
    海蟹------体肥、甲壳色泽正常,腹部洁白,雌蟹有膏时,头胸甲棘尖,反面透黄色,螯及蟹脚有力。
    补遗:
    ① 检验羔蟹及肉蟹时,除验其以上之感官鉴别外还需留意其草绳(捆蟹螯)是否过粗,要求草绳所占比例小于25%总重。
    ② 不同规格的大闸蟹其规格相差很大,留意其规格很重要。
    足爪舞动慢,不能有力弯曲,带有*臭味的拒收。
    ③ 规格标准:肉蟹----350g~400g/只
    羔蟹----350g~400g/只
    鲜海蟹----250g以上/只
    4、贝类
    主要有花蛤、沙白(双壳贝类)及鲍鱼仔(单壳贝类)。
    感官鉴别:
    双壳贝类----具固有色泽、平时微张口、受惊闭合,斧足与触管伸缩灵活,具固有气味。
    单壳贝类----贝肉收缩自如,用手指抚平后能回缩。
    (二)盐渍海产
    主要售卖产品为海蜇、海带类,而海蜇又分为海蜇头(蜇身口腕部加工的成品)和海蜇皮(上身全部加工的成品)。
    感官鉴别:质地----坚实而具韧性,手指甲掐之可破、脆嫩;
    气味----轻腥气、盐味;
    色泽----有光泽;
    清洁度----无污物和泥浆。
    补遗:
    ① 良质海蜇皮螯张厚薄均匀、自然圆形、中间无破洞、边缘不破裂。
    ② 验收海蜇时,应将产品捞起堆高30cm静置滤水15分钟再称重(原盐渍水应保留以保持海蜇的质量和重量)。
    (三)冰鲜鱼
    冰鲜鱼是指已死但还新鲜,并以碎冰或冰水来保持其鲜度的鱼。
    感官鉴别:皮肤----类、光泽哑色的表面显示其已不新鲜;
    眼睛----饱满明亮、清晰且完整、瞳孔黑、角膜清澈;
    鳃------鲜红色或血红色、含粘液且没有粘泥;
    肛门----内收或平整,不突出,不破肛;
    体外粘液----透明或水白;
    肉质----坚实且富有弹性,轻按下鱼肉后,手指的凹陷处可马上恢复;
    气味----温和的海水味或鲜海藻味,无氯味腐臭味;
    体表----鱼鳞完整、体表无破损。
    补遗:
    ① 鱼体出现破肛现象,大多是自行分解所致而非机性损伤;
    ② 冰鲜鱼有时也会采用盐冻,由于盐温度较低(零度以下),鱼眼会受冻害,瞳孔发白,角膜混浊,基至鱼破损;
    ③ 规格标准:小带鱼----100g左右/条
    带 鱼----180g~220g/条
    小黄鱼----50g左右/条
    小平鱼----70g~100g/条
    平 鱼----200g~250g/条
    马鲛鱼----500g~600g/条
    比目鱼----50g~80g/条
    (四)冰鲜虾
    感官鉴别:有固有的颜色,不发白或发红;
    头胸甲与躯干连接紧密,无断头现象;
    虾身清洁无污物;
    规格标准:对虾----70g~80g/只
    基围虾------21头~25头/500g
    海白虾------80头~90头/500g
    活河虾------26头~30头/500g
    南美虾------31头~35头/500g
    (五)急冻海产
    急冻海产有两种急冻形式,分别是块冻或独立单冻。
    感官鉴别:参照冰鲜鱼感官鉴别,质量略次于冰鲜鱼。
    补遗:
    ① 单冻海产:一般按总重的20%除冰重,但若目测其冰衣较厚,则需蟹冻求其净重;
    ② 块冻海产:由于含冰量大,必须解冻后求其净重。
    ③ 以袋、盒为单位计算的产品不需要除冰,但必须查验规格。
    (六)海产
    海产干货包括鱿鱼、墨鱼、鱼翅、干贝、海米、虾皮、贝尖、虾籽等。
    感官鉴别:干鱿鱼----无盐、干、肉桂色、身长18cm~20cm/只
    干墨鱼----无盐、干、肉桂色、身长10cm~12cm/只
    鱼翅------干、青白色、20cm左右长
    干贝------干、肉桂色、Φ2cm左右
    海米------淡、干、色粉红、有光泽、2cm左右长
    金钩------淡、干、色红、有光泽
    虾皮------淡、干、有光泽、无断足、断头
    贝尖------淡、干、肉桂色
    虾籽------色紫红、淡、干、无沙
    鱼肚------色白、干、Φ5~10cm
    (七)鲜海收货具体标准
    鲜快鱼 200g 鲤鱼 500g
    基围虾 16~20头海白虾 80~90g
    活河虾 21~25g 七星鲈鱼 400~500g
    舟山带鱼 200~280g 红头鱼 100~120g
    辫子鱼 250~270g 梭鱼 300~350g
    鲜鲅鱼 400~450g 鲶鱼 500~530g
    南美虾 20~25g 鲜海蟹 200g
    鲜水斗 50g 鲜红鳟鱼 400~500g
    甲鱼 500~550g 野生甲鱼 500~550g
    桂鱼 600~630g 河鳗 700~750g
    鲫鱼 200~250g 平鱼 200~240g
    武昌鱼 400g 草鱼 500g以上
    xx对虾 8头 活河蟹 100g以上
    鲜黄花鱼 200g以上 黑鱼 500g以上
    肉蟹 350~400g 羔蟹 350~400g
    海蜇丝 380g/袋 小黄鱼 50g
    小平鱼 100~120g 小带鱼 100~150g
   

 

水产的损耗控制方法
    生鲜营运的{zd0}敌人是损耗。如何有效控制损耗也就成为生鲜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水产部损耗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从水产品的验收→鲜度处理→加工处理→陈列销售,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损耗,要想有效控制水产品的损耗发生,就必须在各个加工处理环节中严格加以控制。
    1、水产品的重量:验收鲜活水产品时务必将水和周转箱的重量扣除,扣水标准为水珠不能从鱼捞中成线滴下为准;验收冰鲜(冻)水产品时同样要扣除水份(冰)的重量,其扣冰重量较难拟定。因为不同的冷冻水产品有不同的含冰量,建议事先将同类商品自然解冻来测试其含冰量。
    2、水产品的品质与规格:因为水产品因鱼体规格的大小不同,其价格的差异性也相当大,因此验收时,务必详细核对订单上描述的规格。
    3、鲜度管理与加工处理:水产品的鲜度管理与加工处理,在第五章及附件二中有详细介绍,良好的鲜度管理与专业的加工处理均可降低损耗。
    4、销售与报废:鲜度下降的降价与*变质丢弃是造成损耗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鲜度稍有些下降的商品,没有变质的可以通过细加工处理成另一种商品出售,例如:做成配菜、丸类等,来减少损耗。
    5、水产品报废标准:
    1)冰鲜鱼:鱼体的表面褪色无光泽,且腹面色泽渐变红色,鱼鳞易脱落,眼球塌陷,角膜混浊,眼腔被血水浸润,肉质软化,鱼鳃呈咖啡色或灰白色,并有混浊粘液出现,有刺激性的恶臭味,在消化酶素作用下,使腹部膨胀破裂或变软,内脏有明显的分解现象,随着出水时间的增长,腥味与氨臭味增加,*味加重。
    2)蟹类:蟹脚下垂,易脱落,蟹壳皱理不清,体重减轻且带有*臭味。
    3)虾类:虾体失地去原有光泽,肉质变软,甲壳与虾体分离,头脚易脱落,发生腐臭味。
    4)软体类:色泽变暗,膨胀破裂或变软凹下,内脏黏液不清,有异味。
    5)类:贝壳易张开、变轻,相碰时发出响声。
    6、过期水产品的处理:快过期的水产品可以与厂商直辖市降价销售,也可引用试吃、叫卖的方式尽快销售完毕;已过期的水产品,可争取与供应商协调换或退货。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水产品的收、验货标准阿里巴巴longyue147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