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鳕鱼已处于崩溃边缘

原作者:
来源
译者

经历了几天周折,考察队员终于修好了多管沉积物采样器,沉积物采样组又开始作业了。我们则继续横穿白令海。<o</o

捕捞工作组情绪高涨。因为我们正沿着NP样线(努尼瓦克岛-普利比罗夫岛)行驶,去年他们在这条线路上逮到的鳕鱼比其他线路都要多。<o</o

“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们还没见到几条鳕鱼。”阿拉斯加大学的博士生Elizabeth Siddon告诉我。 Siddon的科研课题是研究鳕鱼数量下降的原因。她用逮到的鳕鱼作为样本,研究环境可变性包括盐度、温度、浮游动物丰度对白令海海域鳕鱼群落的影响。影响鳕鱼幼仔数量的因素是什么?导致鳕鱼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o</o

科学家们将白令海划分为三片海域:近岸海域、中部海域和外海海域,三片海域都落在大陆架上。中部海域在洋底有一段很长的水域被称为“冷池”常年在零下摄氏二度以下。在寒冷的年份,这条水域还会向南延伸,逼迫很多海洋生物离开这片水域。<o</o

2008年冬季海冰面积创30年{zg},上升趋势直持续到2009年和2010年。海冰融化后会形成大面积的“冷池”,而寒潮的发生会大大降低“多个开/闭幕式网和环境采样系统”对鳕鱼幼仔的捕捞数量。<o</o

20002005年间,白令海海域持续罕见高温。温度的剧烈波动为验证“振动控制假说”一个专用于研究白令海海域复杂食物链的学术框架提供了很好的场景。假说框架是为了弄清驱动鳕鱼产量的因素,还可被用来预测很多其他海洋生物从深海无脊椎生物到海鸟的数量。<o</o

该框架的工作原理是:在寒冷的年份,充足的日光刺激了融冰边缘藻类的生长,海冰因而融化较晚。融冰层盐度较低,藻类因此生长茂盛。然而,以藻类为生的浮游动物在温度极低的水域里根本没法存活,藻类便自由的生长、死亡,沉入洋底。浮游动物数量的稀少限制了饵料鱼如微小生物以及鳕鱼幼仔的数量。总体而言,还是低温造成了鳕鱼产量因缺少食物来源而下降这便是自下而上的食物链效果。较冷的温度有利于海底生物的生长,如在白令海北部海域便打捞上来大量鳖和雪蟹。白令海的洋底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物种,有海蛇尾、多毛类蠕虫、双壳类生物、海参等。<o</o

在暖和的年份,天空尚黑,海冰已开始融化。冬天的风暴席卷海洋,滞后了藻类的生长。待到春天,顶层变暖,温度,而非盐度,将藻类的生长分层。后期长成的藻类成为浮游动物的美食,浮游动物群落繁荣起来。食物链上层的捕食动物,像大一些的鱼和捕鱼为生的海鸟,数量也多了起来。但温暖的年份持续不了几年,食物链又摆荡回来。鳕鱼数量越来越多,成年鳕鱼开始捕食自己的幼仔。鳕鱼数量的变化又开始对食物链施加自上而下的影响。“振动控制假说”预测到当海洋温度再度下降的时候,人们便能总结出食物链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变化规律。<o</o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暖潮带来了白令海海域鳕鱼的极度昌盛,也促进了捕捞业的发展。而今对于鳕鱼数量的下降,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鳕鱼又回到了食物链自下而上的规律上去,在和比目鱼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也可能是过度捕捞造成了其数量的下降虽然阿拉斯加的渔夫向来以其捕捞是维持生物的可持续发展而著称的。<o</o

Siddon的努力也许能解答这些问题。她还研究生物能学,观察脂肪储备如何帮助鳕鱼幼仔过冬。事实上,最近生物能学上的科研数据已经让“振动控制假说”的提出人 George Hunt 改变了他最初的理论;新的论文已提交待审。<o</o

郑重声明:资讯 【白令海:鳕鱼已处于崩溃边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