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0 23:56:23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饮食调养的原则,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与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饮食指南》{dy}条提出的“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不谋而合。这也是当今全世界营养学家公认的科学饮食营养的原则。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xx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xx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必须强调多种食物组成饮食,才能达到平衡饮食和合理营养的要求。我国饮食中传统的“八宝粥”、“什锦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饮食原则。 我国基础食物分5大类 中国营养学会将我国的基础食物分为5大类。第1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食物纤维及B族维生素,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第2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第3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第4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食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第5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建议每天摄食近20种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谷类和薯类食物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水果蔬菜以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为主;同类食物也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比如肉类就不能代替鱼类,虽然两者都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但是一般肉类含脂肪较多,而鱼类相对较少,且对人类更加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较肉类多。所以在每日的饮食组成中应包括这5大类食物,并且每类食物也要经常变换花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多样化。我们建议每天摄入15~20种食物,这是保证食物多样性,保证合理饮食,可以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如能做到这一点,就不需要在正常饮食之外再补充其他的营养保健品。 谷类是传统饮食主体 “饭为百味之本”,无论是古代《黄帝内经》,或现代中国、美国和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饮食指南,都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五谷为养”,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主体,在饮食宝塔的结构中,粮谷类是排在最基底部的,占饮食供应总重量的40%左右,谷类中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形式为淀粉)含量可达70%以上。淀粉经烹调后容易消化吸收,是机体最理想而又经济的能量来源。其次是蔬菜水果类,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矿物质及食物纤维和部分能量,应占饮食中的30%左右;第三层是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是人体中主要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占饮食重量20%左右。但此类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肥肉、内脏,所以食用时应加以限量。奶类所含营养素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最宜为人体所吸收。最顶层是油、盐、糖,中国成年人通过混合饮食每天摄取约50克的脂肪就能满足基本需要,扣除从畜禽肉、奶制品等食物中摄取的脂肪,摄入纯油脂类只需25克左右。 经常吃些粗粮杂粮 以谷类为主,我们还要注意粮食粗细合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属细粮,是我们主要的谷类来源,注意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食物纤维,大部分在加工过程中流失。粗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如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不同品种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高粱含脂肪酸高,还有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粗粮中的食物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清理肠管,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可降低胆固醇水平,防治肠癌和糖尿病等。麦麸里富含的维生素B1,为糖类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可维持神经、心肌的活动机能,调节胃肠蠕动,促进生长发育。 动物性食物与“富贵病”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饮食的模式接近发达国家,这种“西方化”“富裕型”的饮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食物纤维过低,容易导致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文明病”“富贵病”,也易引起肠癌和乳腺癌等疾病。因此饮食指南里提出“谷类为主”,也是为了给居民一个提醒,生活改善了,物质丰富了,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正确,吃得健康!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个很有远见的科学饮食观,是我们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我们应保持和发扬这个良好传统。配餐时,主食做到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即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鸡鱼肉蛋奶每天都吃,再加上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就能有效地减少因物质文明发达而可能出现的各种“富裕型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