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食用菌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价格_meegary_新浪博客

福建:食用菌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价格

福建:食用菌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价格

  2010年7月6日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有栽培食用菌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党支部书记陈传明自豪地说。随着“南菇北移”、“东菇西移”,食用菌产业这些年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福建省内,目前仍有300万人从事食用菌及相关行业,2009年的食用菌鲜品产量近200万吨,产值达86.8亿元。尽管总量仍在增加,效益也在提高,但福建食用菌产业总体上仍然“小散乱”,面临如何做强等问题。

    “全国老大”地位不再,提高产业层次迫在眉睫

    据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局长阮淑珊介绍,目前当地已开发生产36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等20多个菌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009年全县食用菌产值达16.8亿元。

    “食用菌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绍丰介绍,福建全省食用菌产值亿元以上的县市已有21个,产值3亿元以上的有6个。上世纪80年代食用菌代料袋栽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福建食用菌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产量、产值跃居全国{dy}。

    但隐忧也已出现。随着外省产量的扩大,福建由连续20多年的总产量、总产值“全国老大”分别退居去年全国的第三和第二;全省300万从业人口,人均产值计算下来也不到3000元。

    如今,再一次转身,转向何处?姜绍丰说:“数量与质量并重,挖掘发展潜力,提升产业层次。”

    “同样的蘑菇,穿件衣服,取个名字,进了超市,价格就翻了番”

    年初,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邀请福建农林大学黄毅教授对中韩食用菌产业做的对比研究,让各地的食用菌技术站站长们坐立不安。

    2009年食用菌鲜品近200万吨的产量,产值86.8亿元,平均每公斤不过4.34元,出口均价每公斤也不过约1.6美元。原因在于,不论是国内销售还是出口,多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

    提升关键之一是品牌和营销。益升食品公司是福建目前最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菇品世家”品牌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公司董事长张昌标说:“我们注册商标,精心包装,并设计不同袋装规格,满足不同家庭需要,效益自然更高。”

    对于品牌,一些农民感慨:“真想不到,同样的蘑菇,穿件衣服,取个名字,进了超市,价格就翻了番。”目前福建食用菌获xx产品称号14个、xx农产品称号15个。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林远崇说:“要提高食用菌总体竞争实力,必须有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品牌。”

    古田县正在考虑如何延伸产业链,深度开发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阮淑珊认为,现在食用菌只是当蔬菜卖,将来还可以当保健品、药品卖。

    “一家一户”模式落后,工厂化、合作社成新路

    “食用菌的出路在于实现工厂化栽培,打造品牌、确保安全、深度开发,靠现在一家一户为主的模式都难以担负转身重任。”顺昌神农珍稀菇业公司总经理池茂连说,过去“一家一户”开放式生产,对季节、气候依赖性太大,产量、质量不稳定,工厂化生产模拟自然气候,可全天候生产食用菌。

    对于规模化、工厂化的食用菌栽培,陈传明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温、湿、光、气等都由传感器检测,由电脑根据程序设计及时调整控制,保持适合菌菇生长的{zj0}环境,使菌菇的产量、质量保持在{zj0}状态。

    变化正在发生。在顺昌、武平、龙海等县市,工厂化生产产值已占当地食用菌总产值的30%至40%。福建今年还将确立10家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示范企业,扶持企业进行技术集成提升和栽培过程的“环境因子智能控制改造”。

    靠食用菌增收的广大种植户全部转为工厂企业也不现实。福建省找到的对策是,积极引导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福鼎市前岐福昌蘑菇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农民自发成立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扶持农民2600多户、近万人,受扶持农户户均年创收2.2万元。据介绍,类似的合作社,福建全省已成立90家。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福建:食用菌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价格_meegar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