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说茶”之--
由“正山小种”到“立顿红茶”
人到中年,爱茶入痴。由饮而品,由品而赏,渐渐成为凡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癖好”,自以为算是“雅癖”,更得朋友同好抬爱,于是在金陵爱茶人中,稍得浮名。
前些时日,恰逢端午,小长假3天不短不长,本拟茶楼会友,雅叙寻茶赏茶之新得,不意接到南京市有关部门通知,为让国际友人感受中华民俗文化之精髓,特组织“洋太太”观赏团,游夫子庙
,包粽子,观云锦织造,品中国茶道。这{zh1}一项任务,竟要由我担当。荣幸之余,不免惴惴。站在琳琅满目的茶罐之前,待客用茶实在让我破费思量。名声遐迩的有龙井、普洱,地方特色的有碧螺春,雨花,流行时尚的有铁观音、乌龙茶,其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短短时间,如何让“洋太太”们领略中国茶艺精华,确是难题。
原本没有注意到红茶,内心世界总隐约觉得红茶过于“世界”而不够中国,但眼光扫去,注目到“正山小种”,不由得心中窃喜,自以为得其所哉,难题迎刃而解。倘说洋人爱喝红茶,便以为红茶自然“洋产”,实在是大错特错。当中国的时尚人士也醉心于“下午茶”的品评,于花园草坪手持玻璃茶杯,就着西点甜品,透出一股子悠闲劲小资味时刻,其实也不过是若干袋“立顿”的袋泡茶加点方糖的功劳。想那英国本也不产茶叶,早在清代单就瓷器、丝绸、茶叶三项的出口,就让中国赢得大额贸易顺差,以至于大英帝国不得不用xx来“平衡贸易”,{zh1}竟至坚船利炮直接闯入中国掠夺干脆。不知何时也为何故,“立顿红茶”竟而成为代表时尚的舶来品,跻身于中国“xx人群”之中,显现某种优雅做派,实在令人费解。
由此当然得说说“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诞生于明末清初,产于
“世界双世遗产地”中国{gjj}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有桂圆汤味。独特的品质特征,优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加工工艺,使正山小种一诞生便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其时,正值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不久,其贸易目标大概也就是冲着中国茶叶来的吧。我今天就用这种红茶“祖宗”来招待“洋太太”们,倒不是想听几声她们的惊叹和赞美,而是有感于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之滞后。“正山小种”曾经几近湮灭,近年虽然获得恢复,营运也颇为成功,但知者甚少,普及更是谈不上。国产茶叶或是遍地“碧螺春”叫人不辨真伪,或是故作稀罕叫价金贵;或是街巷马路担挑xx,或是刻意xx让人望而却步。这样的现状无形中“成就”了“立顿红茶”培养出的“品茶”姿态,于中国茶文化的普及与弘扬,于自身茶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哪能有半点助益?
“立顿红茶”之后又有“立顿绿茶”,洋品牌的侵入实在是“攻势凶猛”;数十上百种中国茶叶至今还没有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品牌,这对于我们这个茶叶大国,茶艺源头的国度来说,那就是被别人“国际化”了,倘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中国茶叶茶艺何时才能去“国际化”别人呢!
应《现代快报》之邀,每周在《品·食周刊》茗边茶叙写一以茶悟世的短文,侧重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介绍,
本文全文刊登在2010年7月14日的《现代快报》的A35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