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烧酒
昨天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也就开始了民间所说上的“大伏”,在上海奉贤庄行镇,当地百姓历来有伏天吃羊肉、喝烧酒的习俗。不是历来有夏日饮食清淡为主的说法,这个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机,为什么要吃羊肉烧酒呢?一方面当然是庄行羊肉的品质好,香气四溢,无膻腥味;而且很有滋补作用,当此大伏天,在火辣的日头之下,香喷喷的羊肉,热辣辣的烈酒,就如同重庆人夏天挥着扇子吃火锅一样,享受的就是这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酣畅淋漓和“发汗xx”的快意。
7月22日在庄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伏羊节”的研讨会。
“羊肉烧酒”,很有意思的民俗话题。羊为六畜之一,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在《三字经•训诂》中,对“此六畜,人所饲”有精辟的评述。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羊在古代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羊又是{dy}祭品,当然会受到男女老少的叩拜,羊更有“跪乳之恩”,尊其为上品,乃顺理成章之事。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 ‘鱼’、‘羊’为‘鲜’。”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流行于河北南部。每年农历六月或七月间,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羊,原先是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此俗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沉香劈开华山救出生母后,要杀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从而留下了送羊之风俗。另外,民间以每月初六、初九为羊日,青海藏民此日禁止抓羊。山东、湖北、江西则有谚语:“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除了秋冬春三季吃羊肉外,伏天吃羊肉烧酒更盛。入夏,正值农家米白酒新酿成,品尝羊肉烧酒已成为一种岁时习俗。平时客人往来,羊肉是必备佳肴。农家每逢岁时节日,必要宰杀一两只自家饲养的山羊做菜肴。羊肉烧酒即为当地人进补的补品,更成为当地民间传说的重要题材。
在民国初年就声名远扬的庄行羊肉烧酒,已成功申报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有“伏天吃羊,健康xx”、“伏羊一碗汤,不用开xx”的民谚。据说,庄行的羊肉烧酒在民国初年已有盛名,如今夏天吃伏羊已然成为一道夏日风景,本地居民往往切上一份羊肉、羊脚或羊肝,端上一壶白酒上席,招待贵宾。采用全散放形式养殖的庄行草山羊,肉质结实,加之{zc}的宰杀工艺,既保证羊肉干净卫生,又{zd0}限度地保留了羊肉本身的鲜美。三伏天人体内存有积热,此时吃羊肉,再加上喝烧酒,吃后全身大汗淋漓,能驱散五脏的积热,释放体内毒素,是很好的养生之法。
2010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