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类观下的黄酒企业崛起之道
黄酒也称为米酒(rice
黄酒推广:走在白酒的屁股后
国内酒类市场,特别是白酒领域,是一个屡屡产生奇迹的市场。在酒企和策划公司的合力下,白酒企业主打历史牌、文化牌、产地牌等各种概念,品牌更迭迅速,素有“三年喝倒一个品牌”的说法。近几年不少企业认为黄酒的消费时机已到,以古越龙山在央视一掷千金的广告轰炸为先锋,纷纷上位推广。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主要品牌的广告推广策略:
古越龙山:由陈宝国代言,广告语为“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主打文化牌,试图打动xx消费人群,打造中xx黄酒形象;
会稽山:“会稽山,始于1743年,绍兴人爱喝的绍兴黄酒”的品牌定位,推出xx有别于传统黄酒形象的新品“纯正绍兴酒”,主打产地概念和历史牌,向消费者传达其黄酒鼻祖地位;
即墨老酒:“中国黄酒——天下一绝;即墨老酒——黄酒北宗”。广告语中虽提及了黄酒的特点,但其重点还在于传达即墨老酒的产地牌和xx地位。
通过以上几家主要黄酒企业的广告语不难看出,白酒营销中的历史牌、文化牌和产地牌等衍生于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一系列推广诉求,也成为诸多黄酒企业不约而同而的促销法宝。并且在终端推广中,黄酒企业也纷纷借用在白酒推广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操作手法,如盘中盘模式、酒店买断和产品高中低档组合等。
必须承认,白酒行业的历史牌、文化牌和产地牌等等广告诉求结合盘中盘模式、酒店买断等终端推广策略,在实践中确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白酒企业的辉煌。但嫁接于黄酒行业后,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招式并没有产生令人鼓舞的市场效应——2009年全国黄酒的整体销售额约80亿元,尚不及一家规模白酒企业的销售额。其中仅浙江市场就约占全国黄酒销售的50%,而在北京市场,黄酒三强——塔牌、古越龙山和会稽山整体销售额尚不足一个亿,在整体的酒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
可以说,黄酒的全国复兴之路走的极其坎坷,远远未见胜利的曙光。
大品类观下的黄酒剖析
在白酒企业中屡屡创造市场奇迹的各式宣传和推广策略,为什么嫁接到黄酒市场就失去法力了呢?
让我们换个角度,从品类视角来重新认识一下黄酒。
所谓品类,是指消费者心智中对多种事物、多种商品或多个品牌背后某种共同属性或资源的集中认同,这种认同集合在一起形成品类。类似于生物学中的纲、目、科等的科学分类方式(如华南虎、东北虎都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的类别),品类也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阶梯分布。以品类的观点通俗一点来说,在我们心目中,老虎和狮子、豹、狼等一起归于“猛兽”这一较大的品类(反过来,猛兽这个大品类下,又分为老虎、狮子、狼等各个小品类),它们具有凶猛、食肉、利爪、锐齿等共同的属性;在老虎的品类下更进一步分化,按照属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等更小的品类。
如此,用品类的观点让我们给黄酒来进行归类,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酒与白酒、啤酒等一起,属于酒类这一大的品类。而古越龙山、会稽山、即墨老酒等品牌,集合起来形成酒的大品类下黄酒这样一个细分品类。在逻辑上,我们称上一层级的品类为下一层级品类的母品类,同理,下一层级为子品类。如酒为白酒、啤酒等的母品类,黄酒为酒的一个子品类。明确了黄酒的品类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来模拟一个消费者喝酒的场景,看看消费者的思维逻辑:当消费者在酒店落座的时候,他有几种酒水的选择——喝酒、喝饮料或者喝现泡的茶水——在此层面上,酒(品类)、饮料(品类)、茶水(品类)形成了(品类)竞争关系;当他确定喝酒的时候,下一步面临白酒、啤酒或黄酒等的选择——在此层面上,白酒、啤酒或黄酒间形成了品类竞争关系;在消费者选择黄酒这一品类后,又会有绍兴黄酒、海派黄酒或北方黄酒等更小的品类的竞争。到{zh1},消费者可能选择了绍兴黄酒系列的古越龙山牌黄酒来消费。
图2展示了消费者选择古越龙山牌黄酒的典型思维逻辑。
图2
从消费者落座到{zh1}选择古越龙山牌黄酒这样一个过程也许非常短暂,显性化的是他选择了古越龙山牌黄酒,但背后隐形的思维逻辑告诉我们:品牌(古越龙山牌)的背后是品类(黄酒品类),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明辨敌我关系
从上文模拟的消费者思维逻辑可以看出,在消费者选择古越龙山品牌的黄酒之前,存在着酒水饮料的选择,白酒、啤酒或黄酒的选择,以及黄酒品类内的区域品类选择等至少三个层级屏障。其中每一层屏障,都是品类竞争的表现。幸运的是,由于黄酒与白酒、啤酒等一起构成了酒这个母品类,因此,在饮料、酒和茶水等这一层级的品类竞争上,黄酒得益于母品类酒的整体属性,可以轻松突破此层屏障,从而进入白酒、啤酒和黄酒之间同层级品类的竞争。只有黄酒同层级品类中成功突围,才面临古越龙山或会稽山的品牌的选择。
至此,再回头看一下开篇所列主要黄酒品牌的推广策略,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黄酒企业之痛:黄酒作为一个品类,尚未形成与白酒、啤酒甚至葡萄酒产生同层级竞争的力量。大河无水小河干,各黄酒品牌企业只是在黄酒这个小品类内相互搏杀,争夺份量甚小的一块蛋糕。
行文至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黄酒企业的突围之道,首先在于与白酒、啤酒等的品类之争,而不是黄酒企业的品牌内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里的皮即黄酒品类,毛即某个单一的黄酒品牌。
借用xxx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所说的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就黄酒企业而言,白酒、啤酒等其他酒类才是真正的、应该共同对付的敌人。而黄酒企业之间,首先应当是朋友,形成对其他酒类的统一战线,才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