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与环境

骄傲的尴尬     也许,从一连串的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大胆地宣称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前所未有地发展壮大,甚至可以说是飞跃。

  据来自于中国太阳能协会的{zx1}数据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MW,比去年同期的300MW增长近3倍。而2007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仅为4000MW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仅2007年产量就超过世界产量的1/4

  但是,光伏产业的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似乎仍然逃不开中国工业发展的尴尬模式,光伏“大国”没有荣光。

     来自于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数据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需求总量仅为20MW,也就意味着约1160MW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而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2007年,国内实际生产总量才不足1000吨。

按每生产1MW太阳能电池需要消耗13吨多晶硅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共消耗多晶硅15340吨多晶硅,这就表明仅2007年一年,中国多晶硅的生产缺口就达14340吨,而这一部分就xx依赖于进口。

这还不是国内光伏产业尴尬的全部,更多问题隐藏在喧嚣的背后。一方面,国内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硅矿资源,但企业仅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然后作为工业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极其低廉的价格卖到国外,工业技术极为简单,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不xx统计,国内具有年产工业级硅90万~120万吨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内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进口多晶硅时,却没有与国际大厂进行谈判的能力,只能在国际自由市场进行采购,而经过国外企业将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却早以身价百倍,目前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的天价,且还常常“有价无货”。这两出一进,道尽国内光伏产业的无奈现状。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zd0}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95%的原材料需要进口,95%的太阳能电池则是出口。”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无奈地说。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被称为是{zd0}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今后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

中国的光伏产业表面喧嚣波澜,但“中国正在以牺牲国内的环境和能源为代价,为他人做嫁衣,在这场新能源的战役之中,国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太阳能这种新能源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孟宪淦说。

那么,国内的光伏产业还能被冠之为“中国的产业”吗?

     无奈的“中国特色” 整个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其中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是重中之重。有人说,光伏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因为现在大部分光伏电池都是用多晶硅制造的,而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就是工业硅不断提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能耗高,而且排出的尾气和废料对环境污染严重。

“其实这是大家对光伏产业的一种片面认识,这只是一种无奈的‘中国特色’。” 孟宪淦表示。

目前世界上生产多晶硅的方法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床法三种方法。目前国内已经有产出的5家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

浙江大学硅材料xxxx实验室杨德仁教授表示,西门子法是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于1954年发明的,又称三氯氢硅氢还原法,是广泛采用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国际上生产高纯多晶硅的主要大公司都采用该技术。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其实目前国外的很多多晶硅的生产企业已经解决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问题。”孟宪淦说,改良西门子法的原理很简单,也xx被国内的一些企业所掌握,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步骤和工艺技术,比如尾气和废料的循环利用、减低能耗等等技术国内却被全面封锁,所以只能靠国内企业自己摸索研究。

近年来,为降低高纯硅的生产成本,HemlockTokyamaWacker等企业都在研发新型反应器、汽沉积法、流态化床法等新设备和新工艺, 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国内的高纯硅生产基本上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采用俄罗斯技术,且尚未突破还原炉加压还原等核心技术,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美国Hemlock、日本三菱公司的还原炉为50对棒,加压操作,单炉产量可达到5t。中国{zd0}的还原炉是洛阳中硅的12对棒还原炉,常压操作,单炉产量1.3t,每生产1kg高纯硅所消耗工业硅为1.8kg、氢气消耗约1.8m3、电耗约300度,成本约40美元以上,与国外一般水平相比,分别高出约50%、80%、70%和6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处长周篁指出。

此外,周篁表示,高纯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四氯化硅、盐酸、氢气等,这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决定着高纯硅材料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国外公司都建有先进的副产物回收系统,可实现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并依托化工厂综合利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高纯石英和光纤预制棒等。

     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产生量{zd0}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对安全和环境危害很大。按目前国内{zh0}控制水平,生产1000吨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00吨。

  周认为,国内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均是单独建厂,必须依靠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回收副产物,加之还原炉系统设备、氢化系统设备、大型特殊气体压缩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满足不了连续稳定生产的工艺要求,副产物难以全部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制造成本高于依托化工厂建设的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

  而除了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这一特色外,另一个中国特色则表现在了太阳能电池的“代工”上。

熟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人对于“代工”一词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国内的纺织服装还是汽车工业,这一个尴尬的词语似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其他行业所经历的路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孟宪淦一语中的,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且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竞争力,这就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所赚取的都只是牺牲国内能源和人力所换取到的微薄的‘代工费’。”

据国务院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MW

截止到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仅仅约为100MW,而仅2007年国内一年的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就能满足国内今后十几年需求的2/3还多。孟认为从这一供需比例来看,国内太阳能市场太过狭小,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代工模式很难发生改变。

  2007年,光伏行业却在资本市场上搅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漩涡。

投资集结号      虽然国内光伏行业问题严重,但是进入2007年,光伏行业却在资本市场上搅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漩涡。

联合证券分析显示,当多晶硅价格为每公斤300美元时,投资者的资产收益率高达136.53%,净资产收益率将达409.59%当价格为200美元时,两项财务指标分别为81.28%和243.84%。

  当投资者若不仅不违反法律,而且受到国家鼓励、地方扶持、市场推崇且利润惊人时,多晶硅项目蜂拥而上,似乎是不需要过多的理由去解释了想要在光伏行业上狠赚一笔的,还有更多公司和企业,而不少地方政府也把投资多晶硅建设当作是地方一号工程。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倡议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把快速拉高GDP的希望寄托在了多晶硅上。

 四川省一位曾经反对引进多晶硅投资项目的地方官员表示,当时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其高污染高耗能与当地的经济建设规划不符。但是,当他刚一拒绝,便有其他多个地方的蜂拥而来,并很快敲定该投资项目。

 面对或将带来的高污染和高耗能,一位地方官员发问:“饿死好,还是毒死好?”

  从个人到公司,再到地方政府,这些无惧牺牲的勇士们吹响了向光伏行业。



郑重声明:资讯 【光伏与环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