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世博,展现人类未来生活(多图)

科技世博,展现人类未来生活(多图)

2010-06-30 14:45:49 阅读0 评论0 字号:

  科技发明与创新是世博会最厚重的内涵之一,这是贯穿于世博会近160年历程的主线。然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在不断赋予它全新内涵。1851年5月1日,{dy}届伦敦世博会召开时,32岁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惊叹:“多么大,多么荣耀,多么让人感动。每一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工业文明辉煌时期,世博会大多展示人类借科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无限欲望和信心。




  《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局部——中国馆

  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开幕式,叶凯士天文台用北半球最明亮大角星牧夫座α光线转化的电信号,开启了展区万盏华灯、千尺喷泉。而这是芝加哥上一次主办世博的1893年,从牧夫座α大角星“发出”的星光。另一个“恰好40年”的故事是:{dy}部IMAX电影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首映,到今天IMAX版《阿凡达》一票难求。“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前进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聪明才智的发展。”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这样说。



  
芝加哥世博会行政宫

  最近几届世博,人类的姿态渐渐变得谦恭、平实起来,过去“一面倒”式的高歌猛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真实的两难处境——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艰难探索、城市化浪潮与低碳化努力相互依存的复杂博弈。

  这种微妙变化,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初露端倪,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进一步强调;而到2010年的今天,科技重新回归最初的工具属性,人类将用其开创低碳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并不是简单地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而是世博会作为人类科学理念提升和文明发展重要驿站的明证。

 


 汇聚高科技的世博轴

  从这个角度看,2010年的世博会其实是给了我们一张畅想未来的巨幅画布,科技是画笔,想象力是颜料,世博会展现的新奇图面很可能就是20年后我们真实的生活形态。

  上汽—通用汽车馆中,2030年的交通让人向往。到那时上海拥有5层立体交通网络,车联网、自动驾驶,小孩、盲人也能开车出门。新能源汽车“叶子”身上的三大环保技术,能将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为电能,实现不可思议的“负排放”。而20年后的停车场,竟然是“挂壁式”的——汽车可以通过建筑外墙上的轨道,直接爬上自家阳台。

  
卢森堡馆

  “亦小亦美”的卢森堡馆,带来不用刷保护漆也能抗腐蚀的“耐侯钢”。芬兰馆“冰壶”外墙用木塑复合环保材料制成,可回收再利用。瑞士馆外部一个个“红点”内,分别嵌入了敏化太阳能电池制成的发光元件,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通过与发光二极管相连,最终又还原成一闪一闪的光芒;放弃了空调机,藤条遮蔽下的西班牙馆照得进阳光,却感觉不到炎热??

  上海世博园区内洗手间的卫生纸和擦手纸,是从废旧牛奶包装盒中提取的高质量纤维,经回收xx加工后制成,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自由森林”;园区不少区域的地面,采用渗水设计,不仅不会造成积水,还能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

  纵观世博会近160年的发展轨迹,每一届成功的世博会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从最初各类商品的陈列,到代表各国科技发明成果、创新理念的展示,再到运用科技、文化与艺术手段关注和演绎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同主题,世博会几乎就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在上海世博园5.28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有着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科技世博,展现人类未来生活(多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