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
“打虎英雄”的故事——卢新宁
卢新宁女士欣然的接受了”打虎英雄”的称号,借“华南虎事件”在青年学子中间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和进程”,5月8日,距离5月4日并不久,可是距离当年的“五四运动”已是将近百年了。德先生、赛先生,卢女士不要只顾政治,不顾“科学与法治”。
2010年 人民网武汉5月7日电 “今日20时,“人民日报校园行”华中科技大学站正式启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携人民日报一线编辑、记者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与广大学子面对面展开真诚对话。”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在致辞中提到:“大家都知道‘华南虎事件’,‘华南虎事件’出现后,网友评出‘打虎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就是卢新宁同志,评论部主任,一会儿卢新宁还要上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0年
人民网武汉5月8日电 “今日15时,“人民日报校园行”武汉大学站正式启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携人民日报一线编辑、记者走进武汉大学,与广大学子面对面展开真诚对话。”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出席“人民日报校园行”武汉大学站活动并回答武大学子提问。
[学生]:刚才卢主任在介绍的时候说人民日报的政治纸和新闻纸,卢主任所说的舆论表现突出一下,但稍显薄弱一下,在政治纸和新闻纸的平衡上,如何加强新闻纸的表现。这是{dy}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卢主任的私人问题,当时卢主任被谢总提为“打虎英雄”,卢主任,你作为一个“打虎英雄”是否认为周正龙被抓,就是华南虎事件的结点?
[卢新宁]:问题真好,我讲到人民日报不仅是新闻纸,还是政治纸。其实这两个属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咱们都知道有不少是学新闻传播的,在国外讲起新闻来有一个概念叫政治传播,就是说在西方的一些现代社会的治理中间,媒体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用中国话叫政治,用他们的话说叫治理,美国白宫也有很多的应对新闻的策划和重要的会,他们也不是随便丢弃这块的治理工具。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像人民日报和很多报纸和媒体一直看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也许过去强调政治多了一些,从xxx总书记提高舆论传播能力,更加注重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的时候,这是舆论传播的一个趋势,既有重视政治传播的效果,也更要重视新闻传播的效果。这不仅是将来人民日报和很多主流媒体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我们很快把周正龙同志忘掉了,一波三折的“华南虎事件”牵动了这么多人的关注,耗费了这么多的社会成本,不管怎么样,周正龙被绳之以法了,法律也给予了他制裁,我认为这本身是一个进步,很多人把这看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是公民参与,对公信力,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和进程都是一个符号。在今天我们偶尔会想起周正龙,我们可以把他当成过去的总结,也会当成一个新的开始。以后我们会共同努力。谢谢你。
摘录一段:“当初关于“华南虎”的种种质疑之声,虽然激烈,虽然尖锐,甚至不无偏激,但却是“充满希望”的表达,其中饱含着积极期待和信任,今天,公众关于“华南虎”事件将“不了了之”的推断,以及政府将给出一个“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的消极推测,意味着这种热情的消退。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一个莫须有的“华南虎”,并非没事找事;纠缠于虎照的真伪,更非“毫无意义”,追问真相,给出真相,才是保护公众参与热情,捍卫舆论监督权的{zh0}行动,才是真正对全国人民负责。”
摘录一段:当“虎照事件”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动用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当“华南虎事件”在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照片真伪之争,上升到对政府、专家、科研机构等方面诚信的怀疑,让人感到社会信任资源的被消解,我们有理由忧心“虎照事件”弥漫的不信任危机,可能造成的“社会之伤”,不仅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更是对我们这个行进在建设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社会的挑战。
华南虎事件中,被人们反复提及的,是网友们的理性和成熟。正是他们严谨的追寻和持续关注,华南虎的真伪才浮出了水面,华南虎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当网络民意推动“华南虎事件”从科学问题走向公共事件,跌宕起伏的“真假之辨”,终于发展成政府与民意的互动过程。也许这种互动起初非常艰难,此后也时有脱节,但在峰回路转的每个瞬间,我们都能体味互联网上“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时代要求,也能看到保障人民群众表达权、监督权的艰辛努力——这让这场旷日持久的全民关注,不仅只是信息时代的“集体打假”,更是文明社会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