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的寂乐
我个人并没有把慈悲喜舍这个题目,当成是属于佛教的题目,我认为这个题目,是属于世界所有宗教的题目,甚至可以说,这不只是属于宗教徒的题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题目!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关心人类的出路。人类的前途建筑在人性光明面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就是慈悲喜舍,这真的是人类最美丽的情绪,最美丽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世间和平的动力!   所有的宗教都相信:内在的寂静,是世间和平的开始。所有宗教的圣人,包括耶稣、包括佛陀,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来,跟我来!」跟我来做什么呢?跟我来看:内在的寂静,是世间和平的开始!这个世间内在的寂静,就是慈悲喜舍的「舍」这个字。   最近二十年,我长年住在美国,很喜欢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生命是一种礼物」,这一句话相对于佛教讲的就是:「人身难得」。礼物就是礼物,每一个时刻,都是礼物 ( Every moment is a gift;Every moment is a present!)。如果我们懂得,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礼物,我们就不会觉得我们的生命是理所当然。为什么?佛教讲:无常啊!无常就不是理所当然,因为无常啊!我们现在在这里,明天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啊!我们现在在这里,我们的亲人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啊!这些不知道使我们更加感觉生命是一种礼物,而这种礼物是值得庆祝的,生命是值得庆祝的!「来,跟我来!」跟我来庆祝生命!庆祝生命内在的智能、内在的寂静,它能够带给世间和平,使世间的骚动止息、使世间的不安平静,所以生命是值得庆祝的。   生命是一种邀请,是一种庆祝,庆祝我们有这么好的礼物!庆祝我们能够看到世间的无常,庆祝我们有这种内在的智能,能够对世间一切的苦难感同身受。这是人跟动物非常大的不同,人有这个能耐,能够同时看到世间的苦难,感觉世间的苦难,并且能够因为这个苦难,而相信内在的寂静是世间和平的开始。这是一种来自于对苦的深刻观察,来自于对苦的彻底了解。而苦,是一种空气,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滋养,有如生命所依赖的土壤、空气、水分、阳光,它很平常,却是xx重要。   世间就是我们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与意根)、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所触,有所触就有所取舍,有取舍就有生灭、聚散、起落的引力、压力,这是维持生命不得不有的的引力与压力。世间就是我们的眼睛所见,我们的耳朵所听……我们的身根所触,我们的意根所想。我们人类能够去体会动物所不能体会的东西,动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几乎只跟它的生存下去有关系,为的只是种族繁衍,它每天吃、睡、自我保护多半与传宗接代有关系。而人类看到的就不只是自己这个种族,还包括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如何把生命当成一种礼物?如何来体会生命的境界?如何对待生命中可以「打开我们心量」的苦呢?我们来庆祝、来追求这种内在的智能,把一切都当成是邀请,真的把一切都当成是邀请。这句话是必须加以解释的,例如,我们办喜事、办丧事是一种邀请,我们邀请人家来参加喜宴、丧礼,人家没有义务来,如果人家有义务来,那就不叫邀请!人家没有来,我们会生气那也不叫邀请,那叫强迫!又如我们打电话给人家,人家没有回电话,我们 心情没有不好,那才是邀请。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是不是都能用这样的邀请的态度:我们只是带动,带动世间,人家不让我们带动,我们不会觉得心情不好。如果我们的带动,别人没有兴趣,我们就心情不好,那这不是邀请,这有点强迫的味道,这就是苦恼的根源啊!譬如我们说:今天来大扫除,人家说不要,你就不太高兴,那这个也不是邀请。能不能以一种做什么事都是邀请的心情?好象传法音,也是以一种邀请的心情,我们邀请大家来学习宗教,邀请大家来学习佛法,邀请大家来学习打坐,人家没有兴趣,我们没有心情不好。我们认为什么是好的,我们只是带头去做,别人不跟,我们没有心情不好,那这是一种邀请。   邀请大家一起来庆祝,一起来觉得生命是值得庆祝的。因为我们有这个人类的身体,它真的能够帮助我们   看到世间的苦难,   看到世间的真理,   看到世间和平的希望!   看到内在的寂静是世间和平的开始,   看到世间的苦难是一种空气,   是一种没有办法分你跟我的那一种苦!   看到世间的苦,我们心会软,没有那种绷紧的心、硬梆梆的心,能够真的去接受世间的苦难,而不是逃避世间的苦难。我们能不能把所有世间的苦难,都烙印进我们心田里面去体会?只要我们想到,它就在我们心里,不一定要看到,不一定要听到。我们没有看到、听到、想到,不表示世间的苦难不存在!只要我们知道世间的苦难在那里,那世间的苦难就在我们心里面,世间的苦难并不在外面,世间的苦难在我们心里面。因为除非我们不知道,我们既然知道了,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想,世间的苦难还是存在的!如果我们知道世间的苦难,对这个苦难却没有办法去吸收、消化,我们就开始逃避苦难,无法勇敢的面对苦,因此我们的智能就没有办法开展,内在的寂静就没有办法有一个肥沃的土壤来栽培它。内在的寂静是首先需要面对世间的苦难,当我们能够面对世间的苦难,能够去接受、能够去吸收,这个世间的苦难,这个苦就能够冲破我们身心的隔碍、障碍,这是很微妙的!   有很朋友多问:「佛教为什么要谈苦谛?」我的回答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讲苦谛。」朋友说:「世间已经够苦了你们还谈苦?我没有兴趣!」这可能是一个误会,世间的寂静,要从对苦的认识开始。对苦认识的意思不是要去受苦,而是要去认识苦,让苦变成一个沃土!好象我们常说:烦恼即涅盘的那种味道。「烦恼即涅盘」不能照字面上来解释,而是指:烦恼是涅盘很肥沃的土壤。我们不是故意去追求烦恼,而是说已经有的烦恼,已经足够让我们体会涅盘,不须要再去追求新的烦恼,已经有的烦恼,就已经够了!   对所有的烦恼,如果我们都能够如实观察,如实体验,如实知见,我们就能够得到智能,这个就是慈悲喜舍的「舍」,也就是舍心作意。所谓舍心作意就是说:不论发生什么事,就是如实观察,不会很快的下判断:这个事情是好,或这个事情是坏。我最喜欢讲的比喻之一就是:我有一位住永和的朋友,得了鼻咽癌,四十几岁,他不是佛教徒,就只有四个月可以活。他到洛杉矶来找我,问我:「为什么我得鼻咽癌?」他有一个太太三个小孩。我说:「这世界上的癌症有一定的比率,世间有数,有一定的数字。一定会有人得鼻咽癌,一定会有人得前列腺癌,一定会有人得乳癌!」我说:「那刚好你们一家五口,一定要有一人得鼻咽癌,你选择谁?」他说:「我,当然是我!」我说:「那你是英雄!不但是你家庭的英雄,也是世间的英雄。」因为世间的苦难,一定要经过我们的身体来过滤,世间的不净,一定要经过众生的身体来过滤!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过滤器,所有的空气,都经过我们的身体吸进来呼出去,所有的苦难,也都必须经过我们的身体来吸收消化。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呼吸,不是因为我们能够呼吸,是因为世间能够呼吸!因为世间能够呼吸,我们才能够呼吸;世间不呼吸,世间只要{yt}停止呼吸,我们就不能够呼吸!所以当我们在呼气时,是世间在吸气;因为世间吸气了,所以我们才能呼气;当我们在吸气时,是因为世间呼气了,所以我们才能吸气。我们是不能呼气和吸气的!除非世间先呼气,我们才能吸气,除非世间先吸气,我们才能呼气。世间只要停止呼气,我们就停止吸气,世间只要停止吸气,我们就停止呼气,是世间先开始吸气和呼气,我们才能呼气和吸气。所以整个世间的空气,它一定要经过众生的身体来过滤,世间的苦难,以及世间的不净,一定要经过众生的身体来吸收消化。   今天有人得乳癌,有人得鼻咽癌,或有人得前列腺癌,他们都是在承担世间的苦难!今天有地方发生地震,有地方发生水灾,或有地方发生火灾,它也是有一定的数。讲一定的数,不是宿命论,而是说已经发生的事,它会有一定发生的比率。但是这个比率是会变的,会随着人的心而变,会随着人类的努力而变,会随着众生的造作而变。这个数字是会一直变化的,以后是什么不知道,但是过去它会有一个定数。如果我们用统计学或然率来算,它是一定的数字。所以我们这样子来看:今天你得癌症,是世间的苦难在你身上发生,你是英雄!你是菩萨!不要把它看成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就慈悲喜舍的舍心作意来讲,今天我们得了一个重病,或得了一个不治之症,我们不会很快的判断说,我怎么得了癌症?我怎么那么不幸!不一定啊!可能这是好事。也许没有这个癌症,你可能死的更惨,可能死的更快,可能死的更措手不及!你不知道,但是你却在那个时候很快的下判断:那是不好!不一定不好,世间的事情在没有盖棺论定之前,都不知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这样的经验:有很多事情,我们很烦恼、很烦恼,然后却都没有发生,我们白白的烦恼了!所以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你却一直在烦恼,不值得啊!佛教的看法是:已经发生的叫做业障,还没有发生的不叫业障。还没有发生的,你怎么知道呢?还有你得了癌症,你就认为它就不好,你怎么知道它不好?不知道的!所以我最喜欢的,讲了一千次也不会累的故事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丢掉一只老马,他的邻居觉得他怎么那么倒霉!但是他心情很平静,丢掉一只老马,塞翁觉得:好或坏不知道!有{yt}这匹老马带了一群野马回来,邻居来恭喜,塞翁本人还是觉得:好、或坏不知道!有{yt}他儿子去训练这群野马,不小心摔断了腿,邻居又来安慰他,塞翁本人还是觉得:好、或坏不知道!他老是这样的平静。有{yt}政府跟隔邻的国家打仗,每一家都要出一个人去打仗,结果他儿子不用去,邻居又觉得他很幸运!因为古代的打仗是肉搏仗,非死即伤,很凄惨的,断手断脚的一大堆!塞翁依然觉得:好或坏不知道!他这样的平静叫做舍心作意。很多事情真的不必那么快下好坏的判断,因为一下判断,苦恼就生了!因为一下判断,你就没有办法如实观察。   「舍」有很强的如实观察、如实体验的味道。你要如实的观察,才能进一步如实的体验。观察和体验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现在打坐,身体会痛,我看到痛,这叫观察。什么叫体验?我的名字叫做痛,痛就是我,这是体验。我在看世间,这叫观察﹔我就是世间、世间就是我,这叫体验。有观察、有体验,叫知见。「见」是指体验。「知」则是从体验里面锻炼出来的叫知,知是智能的「智」。所以我们如实的观察,如实的体验,如实的知见,这就是慈悲喜舍的「舍」。   然后再回到悲心来,悲心是说我们看到了世间的苦难,让这个苦难在我们的身体上、心理上「xx」。苦难竟然可以xx我们的身心!如何xx?首先,我们要如实的观察,因为通常苦难一发生,我们{dy}个直觉的本能反应就是抗拒、就是不要!就让这个苦像针灸的针刺进来,它会引起酸胀麻,但我们只是静静的去体会、去观察,没有抗拒。如果抗拒,这个针可能刺不进去,可能要很用力才刺进去,那个针就可能断针,也可能歪掉了。但是如果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我们以一个不知道这个是好或是坏的态度,我们只是如实的观察,去接受、去感受这世间的苦难,让这个苦难来冲破我们本能的抗拒,发现苦反而可以打开我们的心,叫开心、叫喜心作意,慈悲喜舍的「喜」,这很微妙的!   「喜」这个字的意思是,看到当下都是{zh0}的。譬如,你现在的坐姿就是你现在{zh0}的姿势,不然你不会这样坐的。每一个人的{zh0}都是没办法比较的。你不能说我现在比过去好,我现在比过去不好,这样比较是没有用的。你只能跟你现在比较,你现在所选择的姿势都是你{zh0}的姿势,等一下你可能会选择别的姿势。你现在的心情也是你{zh0}的心情,因为你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心情就是{zh0}的心情!不要跟过去比,不要跟一年前比,不要跟未来比。因为未来你不知道,跟过去比没有意义,你只能跟你现在比,这叫当下。看见当下,不能更好就是{zh0},你会微笑出来,你会有一种会心的微笑!你会觉得这个微笑是通诸佛菩萨,通两千五百年来的圣弟子,通世间一切的圣者,叫喜心作意。随时随地能喜心作意就会有一种满足感,现在不能更好就是{zh0}!这一句话好象催眠一样就把你催眠进去了:不能更好就是{zh0}!常常带着这种心情面对一切的境界,就会常常有欢喜。   人的心都是随着自己所抓的一个相在转,就是所谓的「心随相转」。有一次去台南,经过台南市区,看到一个广告板上面写着:「心随境转,没有什么放不下」。刚看到时愣了一下,因为佛教一般不这样讲,佛教传统上说:心不随境转,这一个广告板却是:心随境转,没有什么放不下。嗯……,这是什么意思呢?…咦……,很好耶!心随境转,只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自然心情愉快,没有什么放不下!很有道理!在修行来讲,这个境就是相。相是一种记忆,是你内心留下来的图案、图片,它很重要。有很多儿时的美丽记忆,我们一想起那个相,内心都会微笑!不论是是妈妈的微笑,或是相处得很好的邻居、朋友,光是想到就愉快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相。相不只是过去的回忆,还包括你现前所叫出来的相或图片,或者是在走路时听到的一段旋律,都叫做相。它可以是眼睛所摄取的相,可以是耳根所摄取的相,也可以是鼻根所摄取的相。我们的心都是随相在转,想到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微笑起来,想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眉毛可能就皱起来,这都是相。   现在再讲一个相:有一个人上断头台,当时有很多民众围观,脸上露出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害怕、冷漠、茫然、幸灾乐祸…刚好有一个xx,抱着一个婴儿,婴儿天真的微笑着。那个死刑犯运气真好,就在被断头的那一剎那,眼睛瞥见了婴儿天真的微笑而跟着发出会心的微笑!真好!能这样死真好!这就是相!他在那剎那间取了一个天真无邪的相,那一种很简单的活着,很简单的呼吸就很满足的相。就在那剎那他瞥见了那个微笑,婴儿那亮亮的眼眸,那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xx浸泡在自己的当下里面的那种感觉,那种感觉就传染过来,就在死刑犯断头之前的那个剎那,他吸收了那个笑,就在那个时候,在那一剎那他什么都忘了,只有那个相,没有死在恐惧、怨恨里!死已经很惨了,不要又死在恐惧里面,不要死在怨恨里面!这就是相的好处,心随相转。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们却会因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到的而烦恼、或愉快。「相」是会骗人的!所以在修行里面,如何去摄取一个相,以及如何去守护那个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相是对人的成见那就是我们苦恼的根源,那什么是没有成见?没有成见就是所有宗教最喜欢讲的: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因为这个不认识很真好,谁也不欠谁,一切恩怨情仇一笔勾消!世间最可怕的就是:记得人家欠我!你一直记得人家欠你,你就不会快乐。{zh0}是我不欠人,人不欠我,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这种感觉真好,这样才能重新开始!因为过去种种你还是有很多不满意,那就让过去通通死掉,一切都重新开始,让我们重新开始认识,用我们还没有被污染的心,重新开始。因为一切的过去心可能已被污染了,如果没被污染我们今天就解脱了!我们今天就是耶稣,我们今天就是佛陀了!正因为还不是,就表示我们过去还不够好,那何妨让它过去,真的过去,让它真的死掉,让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开始!以前的你,我不认识,现在的你,我要重新认识。以前我的过滤器要换掉,如饮用水的过滤器,经过一些时间就要换掉。   我们都有一种过滤器,就叫相。我们用什么东西来过滤事情?我们用慈悲喜舍来过滤事情,看人、看事情就不一样。凡事都用慈悲喜舍来看,我们就看到世间的苦难。今天一个人对我们不好,是因为他心情不好。如果一个人很快乐,他不可能对人家不好,如果一个人很不快乐,他很难对人家好!所以对人家好是自然的流露,对人家不好也是自然的流露。花开,你叫花不开,花也会难过!你正在微笑,遇到一个你很不喜欢的人,你怕微笑会让他误会,你那个微笑一缩,就会有点难过!所以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笑,是因为我们心情愉快。我们今天之所以对人家好,不是有目的的,是因为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快乐就自然的会把快乐的种子散播出去,要你不散播出去你都觉得难过,要你不对人家好你都觉得难过!   所以我们今天对人家好没有求什么,只是因为我们很快乐!你不分享这个快乐,就会觉得这个快乐的国土不能扩大,所以我们对人家好,是要扩大快乐的国土。因为人是活在这个世间,不可能只是活在自己两脚踩的地方而已。我们活在我们看得到、听得到、以及想得到的地方。今天我们很快乐,只要想到一个人对我们很不快乐,我们就会受到感染。所以我们对人家好,是为了对自己好!我们快乐,就没有办法不对人家好;我们不快乐,就很难对人家好。所以都不是故意的,都是没有办法!我们若有办法一定会对人家好的,而那是没有目的的,如果有,你也不会很快乐的。所以一切都是无所求,像我们一开始讲的:生命是一种邀请,修行是一种邀请,认识真理也是一种邀请。生命是值得庆祝的,我们对待一切人都用邀请的态度,跟弟弟、妹妹讲话是邀请,跟爸爸、妈妈讲话是邀请,邀请什么?   邀请大家一起来见内在的寂静,   邀请大家一起来见内在的寂静是快乐的开始,   邀请大家一起来见:内在的寂静是世间和平的开始!   如果我们用悲心作意来看事情的话,那我们看事情都看到世间的苦难,看到每一个境,都是世间的结束。看到每一个人都是他对世间的解释,他对全世间的解释,每一种东西都是他的解释。事实上,世间就是无常,就是这样而已,只是你对无常的解释是什么而已。佛教的看法是:世间就是无常、就是苦、就是无我!不论是花花绿绿、形形色色,都没有办法离开无常、苦、无我。我们今天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快乐也好,不快乐也好;愤怒也好,微笑也好,都是面对无常时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如果我们懂得去看,去观察世间的无常苦,我们会发现,苦是一种空气,苦不是你的、我的,苦就在世间里面,就像空气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空气,每一个人都是我的空气,我们跟着世间在呼吸。而这空气会传染,一再传染。你微笑会传染,你打呵欠会传染,你起瞋心会传染,你起慈悲心会传染,什么东西都会传染。这种精神的感染,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什么样的精神是世间最美的感染?什么是人类最美丽的情绪?让我们一起来深思。看看是不是人类最美丽的情绪就是慈悲喜舍?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情绪我们才能够见到苦的实相?才能够见到每一个人都在反应世间,才能够见到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他对世间的解释?一个人对人家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世间对他很好,一个人对人家不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世间对他不好。这世间对他好或不好,都是他的解释,是不是真的好或真的不好,都不一定,那是他的取相。他取了一个相,他有一个镜头,他戴了一个有色的眼镜在看世间。他觉得世间对他很好,他就对人家好,他觉得世间对他不好,他也不想对人家好。他觉得世间对他不好,他还对人家好,那很不公平!他很自然的就起这样一个念头。世间到底对我们好不好,是我们的解释,那个就是「相」。我们觉得世间对我们真好,我们就很愉快,我们觉得世间对我们很不好,我们就很难愉快。这个好或者不好都是一种「相」,都是一种过滤器,我们的心情都是经过这个过滤器在过滤,经过这个相来过滤。   比如说:你常常想到一个很美好的相,你会心情很愉快。每个人都活在相里面,活在我们对在世间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的解释里面,你很难超出这个范围。所以小飞侠潘彼得,他如果遇到困难,遇到人家的攻击,他想飞的时候,要有一个很快乐的想法!这是{zd0}的挑战!你有没有办法在遇到苦难的时候,有一个很快乐的想法?这是决定性的,这就是相。你有没有办法,在人家对你展开无情迫害的时候,在人家对你很不好的时候,在人家批评你、威胁你的时候,甚至在人家要杀你的时候,你仍然能够有一个快乐的想法在心里面出现吗?这是要练的,要练习的!这就是相,心随相转。就像那个断头台的死刑犯,他就是运气这么好,就在那个时候,就在人家要杀他的时候,他起了一个快乐的想法,这不容易啊!你能吗?你不能老是叫一个xx抱一个婴儿在你旁边吧!那怎么办?你要会取相啊!   所以我们打坐的人,都知道打坐有时会昏沉 (佛教看昏沉如地牢,有如活在黑漆漆的地牢里面),为什么打坐会昏沉?因为你看不到世间光明面,看不到太阳。所以一个会昏沉的人,平常修光明想、日轮观修得很好的时候,在昏沉之前,日轮会自动现前。那个太阳就这么把他内心的黑暗照亮了,把乌云吹散了!这也是相,这相要靠平常去摄取,要常常去看太阳。我们世间到处都是太阳,到处看得到,不要说:看日落很困难!你只要看到像太阳的就可以了,不一定要真的太阳。所谓光明想,就是那个东西看起来像太阳就够了。例如,有些灯,看起来非常像太阳。{zh0}的光明想,是看起来又样像太阳又像月亮的。当然我们一生中都看过几次那个月亮,很大很亮很像太阳的月亮。还有一种日正当中的太阳,在有一点乌云的时候,看起来真像月亮!还有一种看起来最像的是:当太阳光照射在大理石地上,所看到的大理石的反光,非常像月亮,而且又不刺眼。   所谓的取相就是一直盯着它看,眼睛睁着。所有的相都有很特别的吸引力,眼睛不容易闭,那个叫相。你看到相时,会觉得那是一种引力,一直把你的眼根拉过去,你不是故意要把那个镜头拉进来,是它一直把你拉过去。取相就是这样,镜头本身有一个很大的引力。我们先来试眼睛睁开不闭,看能支持多久?再去看太阳,你会发觉那眼睛不容易闭。你盯着地上的太阳看,你眼睛不容易闭,它已经自然在取相,不自觉的在取相。你不必很用力、不必很刻意的,你{wy}要做的是眼睛睁开,眼睛让它吸引,让那个相吸引。连续看二十分钟,每天看二十分钟,然后过一阵子,你打坐时光明想就会现前,你就不容易昏沉,很奇妙的!这只有你去做了以后,你才会知道,不是那么困难,这就是心随相转。   常常去看到当下,看到过去已经死掉,看到现在不能更好就是{zh0},一直抱着这种心情,来过每一个时刻,才会知道生命是一种礼物!每一个时刻,都是一种礼物,很值得珍惜,很值得庆祝,因为你一死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人家会怕死?因为一死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个礼物,时时把世间的苦难放在心上,如果我们看事情都看到世间人没有选择,看到世间人在受苦,看到他之所以快乐是他觉得世间对他很好,他之所以不快乐是他觉得世间对他不好,这样叫看到苦。   每一个眼睛看都看到苦,每一个耳朵听都听到苦……每一个六根触境都触到苦,那我们会觉得这个苦,是不分彼此的。苦,就像空气一样进进出出,你会有一种无碍的感觉,你不会觉得爱到就是碍到。当你觉得这个苦遍一切处的时候,这叫「生相」。真的看到苦就会悲心遍一切处,内心心量就空无边起来,觉得我就是无量无边的空间,心很自然的变大,这是很微妙的事情!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悲的时候,悲本身就变成像太阳的相,很有吸引力,一直把你吸引过去,不用刻意,你只是稍微起个头。好象我稍微起个头,去看太阳,而太阳在大理石上反射出来的相,就把我吸引过去。   当我们去注意这个悲心的时候,当我们去注意全世间所发生的苦难的时候,我们的心会被吸引过去,这是很奇妙的!这是人性自然的流露。你走到那里,看到的是那些图像(相),听到的也是那些图像(相),因为你整个心都被充满,这叫「遍一切处」,就修禅定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你觉得你的心在那个时候不会容下任何其它的东西,没有任何杂念,你的心只有太阳的相,只有无量的悲心。那你在悲心作意时,你的内心世界只有悲心,没有别的东西。这个悲心就很容易把我们带进三摩地的世界,带进禅定的世界,这叫「依相入定」,这是很微妙的!   依这个无所不在的相,你看到世间的苦难无所不在,我们的悲心也无所不在。什么叫无所不在?你走到那里,想到的都是它,都是那个东西、那个图片、那个影像、那个声音、那个苦难,那个世间没有选择,没有选择的苦啊!人有选择他不会对人家不好的,因为没有选择才对人家不好!你说一个xx不眨眼的人,他内心没有紧绷,只是冷漠,没有苦吗?   冷漠就是苦啊!   心静不下来就是苦!   你叫他打坐看看,他有没有办法打坐?一个人没有办法打坐就是苦啊!一个人没有办法静下来一个小时就是苦啊!一个人没有办法静下来七天七夜就是苦啊!你有办法吗?宗教很讲究这个,你有办法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做连续七天七夜吗?只要你没有办法就是苦!你有没有办法在沙漠迷路四十天,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只要你没有办法就是苦!苦就在你心里面,你走到那里它都没有离开你的,只要你没有办法面对苦难,面对很大很大的苦难,而不起一丝一毫的烦恼,你就在苦海里面!你说你现在不在苦海,那你还是在苦海里面,只是你没去想它而已。那个相就在你心里面,表示你还是有烦恼,你还没有解脱!一个解脱者在沙漠迷路四十天没有水喝,没有食物可以吃,他的心情是很平静的。   只要我们还有面对苦难的那种恐惧,那都是不够快乐的。这个不够快乐,这个有烦恼,也是因为相而生的,因为我们心随相转,因为我们对世间所作的解释,因为世间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解释的,我们所要的。比如说: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水库,远远地看,水库的水面很平很平像大地一样,一个学生就问我说:「老师,你看到什么?」我当时想:我在想这个镜头能不能做讲课的材料,还没想到你就问了!他说他看到很寂静的世界。我当场没有回答他,如果他再问,我会说:「你看到你自己的欲望!」连你外在所看到的寂静,都只是你欲望的投射,那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比较好的看待事情的方式是:不论你看到什么,都看到无常。你看到那个平静如镜的湖面,你一样看到无常,一样看到有依靠、有所依啊!人只要有依靠,就没有办法不随着依靠转,有依不得不随所依转,我们依一个宁静的相,我们就不得不随一个宁静的相转,就是这个意思。有依就有苦啊!   慈悲喜舍的「舍」意思是:我们整个注意力都在看无常。无常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如果我们整个注意力都在看无常,意思是: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我们的不能在一起。我们看到我们的在一起,是为了我们不在一起时,能够留下一个很不错的相,留下一个美好的相。那我们的不在一起,是为了锻炼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相,为了在一起的时候,不管任何的冲突,那一个美好的相都能现形,就不容易有冲突。所以在一起是为了不在一起,如果在一起是为了怕不能在一起,那个在一起就不是很愉快的在一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若是为了怕分开,那个在一起就不是很愉快的在一起。我们的在一起是为了不在一起的时候,而你还能够活在我的心中。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取相,所以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好好的死亡。如果我们活着是很怕死,那我们就不能活得很愉快。死是为了好好的活着,活着是为了好好的死。如果我们活着很担心死,就没有办法很自在的活着。   同样的,我们一切的静止不动、一切的打坐,是为了动,一切的动是为了静。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不必说话,如果说话是为了说话,那就说个不停,那很累!所以要说话是为了不必说话。动是为了静,静是为了动。醒过来是为了晚上能够好好睡觉,好好睡觉是为了明天能够好好的醒过来。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无常观念!我们看到无常,我们整个注意力在无常,那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珍惜我们的在一起,我们分开的时候,我们会珍惜我们的分开。我们会把每一个时刻,不管在一起或分开都很珍惜!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礼物,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来看世间诸法实相,邀请我们下一次再见面的时候,我们有更好的礼物互相分享。所以在一起是为了不必在一起,不在一起是为了在一起啊!直到在一起或不在一起都一样,这叫自在啊!所以,来是为了去,去是为了来,直到来来去去就是不来不去,不来不去就是来来去去!所以我们的静是为了动,动是为了静,直到有{yt}静就是动,动就是静,动动静静中有个不动不静,那就是自在!那就是如来!那就是见本来面目!那就是圣人!那就是解脱!   我们注意力都在无常的时候,我们人会变得比较有精神,不会昏沉,不容易散乱,注意力会更有一个焦点,更知道要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整个六根触,眼睛看、耳朵听,看到的都是无常,听到的都是无常,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那种感觉有如踩在土壤上,走在溪涧中,每天都沐浴在阳光下。每天都感觉有如在风中走路,在地水火风中走路,觉得自己跟整个大自然在一起,不管在室内、室外。整个注意力是无常就不会抓,就不会去抓过去、抓未来,甚至连现在都不会抓,因为现在也是在生生灭灭。   你感觉在一起的时候,就感觉已经在分开了,然后对那种聚散有一种坦然,有一种接受,有一种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照样要如实观察,我都可以去体验。不是我在看聚,不是我在看散,而是我就是聚,我就是散,我跟聚散没有分别。这样看不再是我在看世间,而是我就是世间,世间就是我,我跟世间形成一个不二的关系。我是世间,不再有一个「我」去看世间,不是我变成大我,而是「我」融入世间了,融入就是无我,无我才能说我是世间。当我们说我是世间时,就不会再起一个「我」的念头,那个「我」跟世间还是有一个挂碍,还是有一个间隔的。所以当我们说我就是世间,世间就是我的时候,不是说还有一个「我」在看世间,是不再有一个「我」跟世间的对待关系了,所以也没有一个所谓的大我。在语言逻辑的表达上面,不得不说我就是世间,世间就是我。   好象我们在打坐,盘腿坐久了就有一点痛,你说我在看痛,痛在生灭,痛像一个心脏在收缩膨胀,你一直看,看到{zh1},我就是痛,痛就是我,一下子痛就消失了,很奇妙的!因为我跟痛不再有距离了,之所以会痛是因为我跟痛有距离,因为痛不是我,我不是痛,所以我在痛!感觉你在痛是因为痛是一个对象,痛是一个所缘才会觉得痛。当你觉得痛就是我,我就是痛的时候,我就是世间,世间就是我,「我」破掉了!至少在那个时候「我」破掉了,这是当下无我的体验,是一时心解脱的无我体验。你本来在痛,因为你很专注的在看痛,看到说没有一个「我」在看痛,而变成痛就是我,我就是痛,痛就消失了,这是一种无我的体验。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都在无常,就很容易有精神,所以看事情要一直注意无常,无常的意思就是聚散、生灭、起起落落的一种现象。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灭了,灭的时候也已经在生了。收缩的时候在膨胀,膨胀的时候也在收缩。它上去就会下来,上去就会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就会消失。所以你看到一切事情,你不会因为发生什么事,就引起你的烦恼,因为它会消失。你为了它的发生而苦恼,那它的消失你要怎么办?它迟早都要消失,没有一件事情会永远存在的,它都要消失的,而且它发生时已经消失了,你到底是要烦恼它的发生,还是烦恼它的消失?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在慈心,我们整个人生的方向就明显起来。这个慈心的意思就是无所求。对人无所求、对人好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时内心会放一种很特别的光明,尤其在打坐时会更明显的感觉到。这慈心会放光,因为你对人都无所求,所以你修慈心,就很容易入色界的禅定,很容易入三禅、四禅。如果你修悲心,就很容易入空无边处,修喜心就很容易入识无边处,修舍心很容易入无所有处。什么叫无所有处?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感觉,什么都没有的感觉真好!识无边处的感觉就是心识无量无边。空无边处的世界就是我跟空无边处的世界没有分开的感觉。无色界的世界都是在讲心量的无量无边。   慈心作意是我们对待一切事情都是一种邀请,没有求、没有期待,我们只是带动,用我们的悲心来带动。因为我们的悲心是在一切六根触见苦,而慈心是一切身口意都是为了少苦离苦,在每一个动都是为了少苦离苦,这每一句话都是类似口诀、类似心法。我们每一个注意力都是这样看待事情:   我们的眼睛看,是不是在看无常苦?   我们的耳朵听,是不是在听无常苦?   我们的鼻根嗅,是不是在嗅无常苦?   我们的舌头尝,是不是在尝无常苦?   我们的身根触,是不是在触无常苦?   我们的意根触,是不是在想到无常苦?   如果是的话,那悲心就会遍处。当我们看到了苦,我们就无所求。当我们看到了苦,会觉得它只是一种境界,只是一个相,它是世间的结束,是一切过去的结束。它是一个境,境就是世间已经结束,然后面对这一个已经结束的世间,面对已经发生的过去,xx的接受叫悲心。然后面对这个悲心,我开始起心动念叫世间的开始。我们的起心动念能否为世间少苦离苦?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慈悲喜舍吗?   什么是世间?这「世间」两字是宗教的术语,所有宗教都是这样使用,不只是佛教这样用。不要一听到基督教讲末法时代就以为真的是末法时代,每个时代的基督教徒都讲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也不能照字面上来解释,末法时代的意思叫「无常」,这两个字就解释了末法时代。每个时代都是末法时代,因为每个时代都很无常,每天都是末法时代,因为每天都是无常。是用这样的心、这样的态度去面对末法,如何面对末法,就是如何面对无常,这是不一不异的东西。所以基督教讲的东西我xx能接受,那个接受,当然不一定跟他们的解释一样。每个人对基督教、对xx的解释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对佛教、对佛经的解释都不一样。那个解释就是一种取相,看你怎样去了解这个事情。天主教有天主教的解释,基督教有基督教的解释,而且基督教每个教会对xx又有不同的解释。   所有的解释都是在帮助我们学习,都是想提醒我们:要用无所求的态度去接受世间,接受已经发生的世间!我们没有想要改变过去,就像我们没有想要改变别人一样,我们{wy}能改变的是自己。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不能改变,我们不是要改变,是要开心,因为心不开就没办法改变。如果心开了,如实地去面对世间、观察世间,如实地去体验世间,如实地去看无常,如实地去体验无常,自然心开啊!开心的时候自然就会觉悟,你自然就会改变。所以不要改变别人,也不用改变自己,{wy}要做的是开心!{wy}要做的是对世间苦,对世间的无常苦,不要抗拒!要如实的去观察、去体会,让世间的无常苦像一波一波的潮汐,像一种推拿,推拿我们身体上、精神上每一个障碍!每一个对世间无常苦的抗拒啊!推拿每一个我们对世间无常苦的抓取!   当我们能以这样子的心,尤其是以一种无所求的心来接受,零抗拒地接受过去、接受别人,我们的心就很容易出现光明相,太阳是外在世界的光明相,慈心是内在世界的光明相。打坐时慈心现前就不容易昏沉。这种慈心现前,有如你放眼全世间,所看到、所听到的无不是慈心,这叫做慈心遍一切处。一切的事情都是想出来的,你怎么想,世间就是什么。你如果有办法在打坐的时候,那个「想」自动现前,昏沉就会大为消减。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飞侠潘彼得,需要在极度困难的时候,照样能有一个很快乐的想法,这样你就可以飞起来,你就可以离开苦难。试问我们有没有办法在我们苦难的时候,照样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慈悲喜舍是一个很好的日常生活的切入的角度,真的非常好!这个东西只有亲身去体验,你才知道它好的不得了!它会把我们整个人转变了!它可以改变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我们整个人因为慈悲喜舍的熏陶,整个人改变了!因为世间都是我们所见的,世间都是我们的解释。当我们解释世间是用慈悲喜舍来解释的时候,我们的世界是无碍的、是光明的,是欢喜无量,是无量欢喜的!{yt}到晚都很欢喜,因为每一个时刻你都收到礼物,都收到一个你还没有死的礼物!这个还没有死是值得庆祝的,你还有一口气是值得好好的庆祝、好好的珍惜啊!当你不能呼吸的时候,这一切都谈不上了!   我们要能够看世间就看到无常苦,看到空。看到境界不必一个刺激,一个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那叫没有空啊!刺激跟反应之间有无量的空,然后我们所有的反应,都经过一个无量的空。动物是一个刺激、一个反应,牠的反应几乎可以预测的。人性,你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如果你有办法可以被预测,那你也是动物。譬如:我讲一句批评你的话,你就生气,那你跟动物有什么两样?一个刺激、一个反应,我几乎可以预测你的反应!我毁谤你,你就生气,我批评你,你就不舒服,那就是一个刺激、一个反应,那就是动物啊!人就不一样了,一个人批评你、中伤你、毁谤你,你一点都不用生气,无碍啊!你在他中伤你、毁谤你的时候,照样取一个慈悲的念头。你只要有办法这样做,心中是非常寂静自在的,而且你会因为这个境界,让你对真理的体验更加深刻。如果人家不中伤你,你就不知道你的慈悲心,竟然可以用在这个时候!你会因为这样生出更大的信心来!对佛法、对真理,生出更大的信心,那是非常宝贵的资粮。   我们在面临一切境界,都把它当成邀请,都把它当成庆祝,都把它当成礼物,都把它当成无常,都不把它当成理所当然!没有一个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对我们好不是理所当然,那是一种礼物!朋友对我们好不是理所当然,那是一种礼物,要珍惜礼物啊!我们今天还活着不是理所当然,今天还能呼吸不是理所当然,那是一种礼物啊!那是世间给我们的{zh0}的礼物,世间对我们还很好,真的!世间不呼吸,我们就停止呼吸了!世间只要停止呼吸,我们就停止呼吸,我们是{jd1}没有能力自己呼吸的。是因为世间在呼气,我们才能吸气,是因为世间要吸气,我们才能呼气。要不然你能够在水里呼吸吗?因为水没有呼气,所以你没有办法吸气啊!水没有吸气,你就没有办法呼气,你是不能自己呼吸的。你能够在外层空间吸气和呼气吗?外层空间不呼气,你能吸气吗?外层空间不吸气,你能呼气吗?不能!因为它在呼气吸气,我们才能吸气呼气,因为世间对我们还不错,我们才能呼吸,当世间生病的时候,就有人要生病。同样的道理,如果世间没有病,我们就不会生病。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世间,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世间,   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的父母,   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的世间,   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的朋友,   那我们的心自然就心花朵朵开!没有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无常。我们看事情能正见苦,就会有悲心;能正见空,就会有慈心;能正见当下,就欢喜无量;能正见无常,就念念不住。所谓念,就是如实的观察,观察现在就是念,然后一直看着现在发生什么,我就是吸气,现在发生什么,我就是呼气。不管发生什么,我就是吸气,去感觉现在;不管它发生什么,我就是呼气,去感觉现在。去感觉就是去接受:每一个现在都值得吸收和消化的,每一个现在都可以推拿我们的身心。我们很多人在遇到境界的时候,常觉得境界是一种压迫,事实上,所有的境界都是一拉一推,都是一个拉入推出的东西。你有没有看到痛苦是一种收缩膨胀的现象?你有没有看到欲望是一种收缩膨胀的现象?你有没有看到所有的境界,都在生灭起落,都在拉入推出,都可以推拿我们的身心?同样的,我们的呼吸也可以推拿天地,天地又会反过来推拿我们的身心,这是非常微妙的,非常奇妙的解脱心法!当你发现这种很奇妙的呼吸,你开始看到吸气是一种收缩,呼气是一种膨胀,吸气是一种拉入,呼气是一种推出,这个拉入推出叫推拿。然后我们能够很正面的、无条件的对待每一个触境。   无条件的正面对待每一个触境,就欢喜无量,这叫喜心作意。然后我们开始用呼吸推拿境界,一个人对我们不好,我们用呼吸来推拿他的对我们不好,然后慢慢的会发现他的对我们不好,随着呼吸慢慢的消失,力量慢慢的减弱,然后那个境界又会回向,回向来推拿我们,这叫回向。前面那叫随喜,随喜就是无条件的正面对待每一个触境,不管它好或者不好,都当成一种提醒,正面的去对待这一个触境。也就是在我们有欢喜心之后,静下来用呼吸推拿,用拉入推出,用看生灭、看无常的方式来对待,会感觉到这个境界反过来推拿我们,不再是我们在推拿境界。我们能够推拿的世间太有限了,但是世间能够推拿我们的太无量了!所以到{zh1},感觉不是我们在呼吸,是世间在吸呼,是世间在我的身体吸呼,所以呼吸是很无我的。一切的痛苦,不是我在痛苦,是世间在痛苦;一切的快乐,不是我在快乐,是世间在快乐。世间快乐,你没有办法不快乐!世间痛苦,你没有办法不痛苦!世间在呼吸,你没有办法不呼吸!这就是我们讲的慈悲喜舍的解脱心法。真的从此契入,真的看到——   每一株草都是忘忧草!   每一棵树都是菩提树!   每一个众生都是世界的中心!


郑重声明:资讯 【慈悲喜舍的寂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