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深圳本地"4大系"解析:125家公司的重组大棋局 深投系往往采用国际招标的模式或资产置换的模式,而国资委系具备向外扩张的能力 深圳股重组到底按照什么逻辑来进行? 除了前面所述的行业及资源属性的可能,最现实的选择路径是以系统资源加以整合。而在政府主导的整合秩序中,国有资产的整合是实质性的重组题材。 本次理财周报{dj2}全面梳理深圳国有资产的四大流派。 深圳四大系溯源 深圳国资本地股,其股东多半是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国资委,二者旗下控股的公司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本质不同。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后,管理着深圳市大部分国有企业。 由于工作量较大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在1996年分离为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即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建设控股公司和深圳市商贸控股公司,其下属的国有资产也根据不同的管理目的分散到这三家资产管理公司。 2004年深圳市国资委正式成立,为了便于管理又将这三家资产经营公司重新组建成现在的深圳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来这三家管理公司的资产,处于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一些在其行业内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由深圳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一般竞争性行业内的和一些要退出的企业由新组建的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管理。 因此,深投系和国资委系,前者在资产重组中往往采用国际招标的模式或资产置换的模式,而后者则具备向外扩张的能力。 这是其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上,与深圳本地股相对的是外地股,又称驻深系。从政府主导资产并购重组的角度来看,是否具备国企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驻深系被划分为国企类和非国企类。 深投系:还有两家等待处理 在84家公司中,深纺织和深深房属于"深投系",其大股东是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深投持股深深房64.8%,持股深纺织60.6%。 深投旗下的主要全资、控股企业有21家,主要参股企业有5家,经营范围广泛,初步形成经营资源向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的战略格局。 实际上,因为主要管理一般性行业内和一些推出的企业,随着国企改革的推动,"深投系"的规模在逐步缩小。此前,深能源、盐田港(000088)、深圳机场(000089)、赛格三星(000068)、深发展等均属于深投系,经过引进国有、外资、民营xxxx进行重组,深投逐步退出,其覆盖的公司范围是在逐步缩小。 "深投系"一向是并购重组的热点,观察"深投系"几年来的变化,不难发现其并购重组的一些方式。 首先,国际招标的模式,即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开放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深发展、赛格三星等。这些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强,资产质量高,经营业绩优良,财务状况良好,而且主导产业突出、有长远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其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比重过高,因此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使得上市公司股权主体多元化和分散化。 其次,资产置换模式。对于ST中华、ST石化、ST威达等持续亏损的企业,整体上要走国有股权退出之路,通过"腾壳",将市属现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如报业、广电、自来水、燃气、公交、物流、高新科技区开发等领域内的优质资产进行整合后,整体置换注入,迅速实现"借壳上市"。 虽然此前深纺织就优质资产的注入作出了澄清,但是"深投系"旗下的两家公司仍被预期注入优质资产。此前有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府正着手处理手上的"壳"资源,联系此前深圳加快引进央企进行资产整合的消息。 除了控股上市公司外,深投所属的全资、控股企业还包括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公司、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通产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非上市公司。 截至2007年12月底,深投旗下的控股公司并表企业总资产1004.51亿元,2007年度利润总额133.68亿元。 国资系:强势整合期待 深圳市国资委成立于2004年7月30日,甫一现身便将地铁、机场、盐田港集团以及能源、公交、水务、燃气等首批16家重要市属企业的国有产权揽入怀中。 相比于深投,深圳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是处于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一些在其行业内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其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有农产品(000061)、深深宝、深长城(000042)、深振业和深天健(000090)等,其全资、控股的企业包括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赛格集团有限公司等,通过这些公司,深圳国资委间接控股深圳机场、盐田港、深赛格、深圳能源(000027)等上市公司。 此外,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其他公司还包括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等。 这里仅将国资委直接控股的上市简单分类为建筑系和商贸系。 建筑类:三家地产商的去留 建筑系主要包括深长城、深振业和深天健等三家上市公司。 其中深长城是深圳市国资委直接控股的老牌房地产公司,2005年公司成功剥离亏损严重的施工业务后,房地产开发成为深长城的主业,形成了立足深圳,辐射上海、成都、大连、东莞等多个城市的发展格局。 从1997年以来,深长城的股本就没有扩张过,也没有从资本市场融过资。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深长城的发展xx依赖于自身的积累,没有体现良好的成长性,但是因为资产质量优良,深长城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性。 深振业是二线龙头地产公司,初步实现一定的全国化,具有非万科类公司的典型特征。而深天健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深圳,2008年增长乏力。 这类公司主业不突出,成长性不足,但却是较干净的壳,不需xxxx务重组。当实施一定规模的资产置换、转换做强主业之后,它们有望焕发生机,恢复再融资能力。 深圳主要资产资源与上市公司结构关系示意图 商贸类:农产品会整合深深宝吗? 商贸系下有农产品、深深宝二家上市公司,其中农产品持股深深宝29.5%。 农产品1989年成立并开发了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7年上市后,借助国资背景和政府力量,先后进行了20次收购和新建市场,低成本整合了业内大批资产质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 农产品目前已在各地拥有实体和虚拟市场20家,年交易额达800多亿元,在市场规模、成交额等各指标上均远超其他农批市场。 从整体角度,农产品目前共有三项主营业务,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生产养殖和市场配套服务。 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毛利率高且稳定的业务,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贡献了该公司50%以上的收入,80%以上的毛利额和300%以上的净利润额。 整体而言,该公司有望成为国内农批市场的{jd1}龙头,并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壮大主业的同时,拥有重组兼并的实力。 区属系:创新投将扮演何种角色 根据目前的资料,区属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宝安(000009)(旧名深宝安)、*ST深泰(旧名深信泰丰)、深赤湾、金地集团(600383)等公司。其中,中国宝安的第二大股东为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T深泰的第三大股东为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地集团{dy}大股东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深赤湾隶属于南山区开发集团。 其中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是宝安区政府投资设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至2008年12月31日止,该公司及所属15家独资、控股、参股企业总资产55.7亿元,国有净资产35.4亿元;对外投资参股企业17家,其中,持有上市公司宝安集团7.2%和深信泰丰10.43%股权。所属企业行业涉及供水、公交、旅游、食品、物业租赁、贸易等。 除去两家上市公司,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企业包括区供销社、海上田园、薪宝公司、资兴源、宝安外经、宝安粮食、寰通公司、园艺园等13家公司,参股的企业包括宝安水务、西部公汽、宝安外贸、华南工贸、深梅友谊五家公司。 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成立1983年11月29日,注册资本10500万元,是深圳市福田区政府{wy}一家全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总资产近28亿元,净资产24亿元。 该公司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创投基金管理、科技创意园区的开发、商业物业的经营和管理等业务。拥有深圳福田科技创意产业园、深圳市福田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参控股企业。 其中,深圳创新投和福田创新投的风投角色需要留意,尤其是前者,这家国内xx的大型风投集团旗下有诸多待上市资产,这些资产与深圳股尤其是壳资源之间会否发生故事,将是未来的一道悬念。 驻深系:大公司的大动作 驻深系的公司是相对于深圳本地国资公司而言的,对于这些公司,深圳市政府不能指挥其如何重组。与前面的思路类似,根据公司的主要股东进行划分,简单分为央企和民企两类。 央企类:央企整合地方 落户在深圳、具有央企背景的公司很多,例如招商系中的招商地产(000024)、招商银行(600036),此外还有中粮地产(000031)、华侨城集团、中国平安(601318)、中航系以及既像央企又大不同的万科等。 这些公司的大股东都是背景雄厚的央企。例如,招商地产和招商银行同属招商系,其控股股东招商局旗下的上市公司已达29家之多,几乎涵盖了招商局集团的核心产业布局,并为招商局核心产业的整合和扩张提供了一个xx的平台。类似的还有中航地产(000043)。 华侨城的大股东是华侨城集团,华侨城集团成立于1985年11月11日,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之一,拥有房地产、酒店开发经营、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三核心主业,截至2009年中总资产额逾400亿元。 华侨城集团旗下除了华侨城上市公司外,还拥有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康佳集团、深圳市华侨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华侨城有限公司、深圳特区华侨城水电公司、深圳华侨城医院、OCT当代艺术中心等下属企业。 这些有着央企背景的公司,因为自身实力强,有着比较强的兼并重组的意愿和能力。比如本报上周{dj2}披露中国平安拟收购深发展的信息,就是一个佐证。此前,媒体就传出深圳要引入央企进行整合的消息。 "从今年初开始,深圳先后与电子信息集团、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圳资深产业整合与企业并购研究员刘国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深圳引进央企整合,是深圳战略转型的开始,深圳的产业基础和央企的资源互补性极高。" 民企类:服务业之战 深圳的民营企业发达也为世人共知。在电子、电器、IT通信及其他众多服务业,都有出众的公司。代表公司很多,如中兴通讯(000063),和未上市的明星公司华为,其他如拓日新能(002218)、拓邦电子(002139)、远望谷(002161)等都具有强势的成长性。 值得注意的,在电子电器领域,深圳的确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趋势,ST大通、ST科健、ST深泰、ST赛格等等公司,均在产业升级中居于尾后,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在阐释深圳近年的衰落,也蕴含着重组的逻辑。(.徐.清 .凌.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