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培训学院:上博客,做教研(转载) - shengge的日志- 网易博客

海南省教育培训学院:上博客,做教研(转载)

2010-07-24 09:01:35 阅读7 评论1 字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校本教研。近年来,教研系统重心下移,力促教研走向校本,但囿于专业支持力量杯水车薪,各级教研室有三个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教研走向校本要求教研队伍迅速做大做强,教研室做不到;
  教研走向校本必须使教研与教学同步,长流水不断线,教研室做不到;
  教研走向校本必须经常性地贴近教师、紧跟课堂,及时回应教学问题,教研室想做但做不到。
  教研吸纳全体教师参与和介入教学全过程是教研走向校本的标志,同时也是教研走向校本的瓶颈。在常规技术条件下,教研全面走向校本的困难难以逾越。
  上博客,做教研,我省开始了数字化教研新探索。2004年秋,我院在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指导下,始建《成长博客》网站。历时一年,全省教研系统、广大教研员和学校师生组成的大批博客群组,活跃在网站上。《成长博客》会员发展到14万余人,文章42万篇,评论近6万个,访问量达700万次。
一、博客助教研走向校本
  1、放大了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的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当看客听众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xx流具有现实可能性。专家、教研员和一线的骨干教师能够全天候面向全省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琼岛上每一位教师,每一个角落的学校都能全天候地与专家、教研员对话,与同行交流,获得他所需要的专业支持。专家答疑、评课和各项指导活动在网络条件下,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多对一。近半年时间统计,我院各学科教研员16人,发博客文章逾6千篇,访问量100多万。省教研员博客半年访问量平均6万多。教研员与教师网上互动交流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常规手段下的教研不可比拟。
  上博客,做教研,大大缓解了我省教研力量不足和课程资源匮乏的困难,拉近了专家与老师的距离,师、生都由此获益,能够及时得到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
  2、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
  网络对定时定点聚集的教研活动的全时空延伸,使有xx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环节。教学问题及时回应,教学资源超前获得。传统的三优评选也成为教师广泛参与的研讨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以前难以持续跟进教学的蛙跳式教研活动,可以长流水不断线与教学同步进行。博客教研方式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资源和经验最为缺乏的新开课程,省技术中心教研组超前教学两周提出教学研究专题,做出安排。组织技术教师与模块教学同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及时在线研究问题,xx校本研训和教师教学反思。一个模块教学结束了,模块全套资源也有了。
  3、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提升了学校的教研文化。
  听中学、做中学,听了的东西做出来,做了的事情说出来是教师日常的学习研究形式。长期以来,教师闭目塞听,缺乏话语权和专业支持等听说做方面的困难,形成了教师独学无友、默默无闻,凭个体经验学习和工作状态。博客对支持教师在听、说、做中学习发挥很大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改变着教师传承性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成长博客网站的写录、分类、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有些教师已开始尝试直接用博客备课、改作业、记录个案、反思教学和讨论问题。教师凭借先进技术建立起来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从制度化走向非制度化。我省洋浦实验学校有教师122人,从200411月底建立博客群组,9个月时间,843篇文章,90%是休息时间写的。上网高峰是晚上8910。部分延伸到凌晨。写博到深夜,写博几十、上百篇的教师在各校本校都大有人在。
  成长博客催人奋发、促人反思,使教研在短短时间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十分令人高兴,也十分耐人寻味。
  4、改变了学校的人际关系,孕育并催生出新的课程文化。
  新课程需要新的课程文化。《成长博客》给予师生新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孕育并催生出新的课程文化。博客是以个人主动参与为特征的网络表达和交流形式,博客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层级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困难,提供了师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环境条件。学校个人博客的广泛汇集,是个人充分的自由表达,是集体智慧共同尽享,是民主平等、宽容悦纳、关心互助的观念的潜移默化,上下层级差距被缩小淡化,咫尺天涯的师生之间有了一座跨时空沟通的桥梁,世界都能听到的声音,自己的愿望、思想与情感都能一视同仁地带给人类的交流时空,同时一视同仁地从人类的交流时空中尽享他人的精神财富。
  现今不少学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天天上课,接受知识,但师爱关怀、情感慰藉、思想交流常常处于饥渴状态。短短一年,在我省博客教研样本学校,人际关系、生存状态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师生交流、学习互动得到延伸,精神充分舒展、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学习问题迅速解决,困惑有人帮助,愉快有人分享,学生有问题和困难能直接找班主任、找校长。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也能坦露心声。每个人因此而不再孤独。特别不少教师将《成长博客》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平台和工具,诸如,学生博客作文、数学博客日记、作业布置和批改评价、班主任工作园地、师生和生生谈心等等。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先进技术让因材施教的古老思想焕发出生机。
  5、发挥教研的xx作用,促进教研的深入。
  对教师教研的深度xx,包括对课改难题的探讨,教学问题的深究,育人规律的探索,实践经验的总结,都需要过程,需要连续,需要专家与教师多次互动交流。寻常蛙跳式教研活动,不能与教学同步,没有广泛参与和过程连续,难以对教学行为追踪指导,因此很难深入。网络教研能与教学同步、专家与教师经常性在线接触,具备对教学深度xx的基本条件。教研员用博客做课题,做到及时交流、追踪问题、定期话题、在线研讨、共建资源、共享成果、跟进管理、多元评价,保证了课题实验可持续深入开展。我省区域教研,聚合到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指导的CERSP教育平台后,鱼得水。为深度xx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区域网站与专业网站代表着相互需要,相互补充的教育人群,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网络实现。尽管二者相得益彰的结合形式还在探讨之中,但二类网站的共存和结合将日显其意义。所谓集市,有方为。只要充分发挥CERSP“集大成、集大市的优势,专业网站将得以扎根实践而本固枝荣,区域教研将获得深度xx而摆脱浅尝辄止。
  6、改变了教师成长环境,创造了骨干和榜样脱颖而出的公平机会。
课改需要榜样也造就榜样,造就和发挥榜样作用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和提升榜样,二是宣传和展示榜样。成长博客已经是关注和提升、宣传和展示榜样的好平台。《成长博客》给每个教师公平的机会。谁勤奋、谁努力、谁的教研能力强、教研成果大,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博客上活跃着一大批学校,一大批老师和学生。这批教师的名字和他们做的工作,他们进行的探索,不径自走,传遍全省的中小学。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博客内容表达的特殊性和使用的无差异性,取得博客资源的平等性和博客方式的普适性,使城乡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化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有效途径。我省文昌市烟墩小学,一个村小,29个老师,月平均工资700元,学校一年全部经费4万元。学校买了两台电脑,在校长的号召下,老教师借钱给青年老师买电脑,青年教师给老教师下载信息。看博写博,反思教学非常活跃。校长说:许多老师每天晚上二个小时上网。从网站中学到很多东西。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有大的变化,心态好了。办了网站,老师感到骄傲。能够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化,进步的愿望更逼切。
  7、改变了学校课程和教研管理的粗疏,增强课程和教研管理的执行力。
  成长博客的平等开放、记录详实及时、归类查阅便捷、反馈评价客观透明,用于管理课程和教研,使管理全面、精细、及时、便捷、民主、透明。
  我院用博客管理教研工作。从计划到实施到总结评价,全部工作网上见、天天见,提高了工作推进的执行力和自觉性。
  学校利用博客的问卷对话和工作学习记录,落实常规管理和民主管理。教师教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网上一目了然。
  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是普通高中两个新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我们专门为这两门课程建设了博客网站,既为两门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服务,也为两门课程的落实提供全息管理。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综合实践活动怎么从花瓶课程变成全体学生获得的常规课程。其二,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体验的课程,需要通过管理过程控制和实现课程目标。然而,对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过程管理及评价因工作量太大而难以落实。因此,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的功能定位,除了提供资源外,主要的是利用网站对这门课程实行全程、全员和全面的建构式评价,对这门课程实行全覆盖、无遗漏的追踪管理。按照省里下达的课程管理文件要求,各高中学校,每学期初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计划(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计划),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各环节的材料,包括研究性学习的选定课题、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实施记录、研究性学习评价、课题总结、成果展示交流等全套资源,与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地传送到我院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http://prac.cersp.com)。网站将对各校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建立电子档案,作为课程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材料。这两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将列入对学校的整体评价。
  如果学校有需求,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从确立选课题到撰写课题计划,从资料搜集到研究方法指导,从资料整理到课题总结,都可以在我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网站上进行全过程的跟进指导和评价。
  从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可以全景式地了解海南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情况,也可以深入具体地了解某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情况。对海口市网上抽样检查,进入高中新课程{dy}个高一年级学生共研究性学习课题近600个,结题报告和各类经验性文章八百多篇。过程记录、学生体会文章和参与式评价丰富多彩。
  我省2007年高考新方案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高考报考条件和大学录取的重要参与。我们又开始了用博客技术改造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探索。

网络教研不是网站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网络教研需要硬件条件、新的教研方式,学会网络技术,而比这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观念、状态和结构的改变。
  1、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观念。
  网络教研是有上网电脑就可以做的事情。相当多的学校已经没有问题。比硬件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实践使我们认识,下列观念对于网络教研的开展至关重要。
  ? 资源观念。需要认识教师资源、时间资源、对称性教学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得和用好这些资源,上网是{dy}选择。对网络教研就舍得投入,放开使用。实践证明,认识对头了,网络教研在贫困地区和学校同样可以搞起来了。
  ? 教研观念。网络教研,是对日常教研的包含、放大和创新改造。是加速教研走向校本的途径。这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不能按两件事思维和工作模式去做。教研室主流或常规教研应该是与主流的常规的教学同步跟进的教研。看来只有在网络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网站归网站,教研归教研,两张皮,不是网络教研,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常规教研。
  ? 合作观。合作高于竞争,共享集体智慧,是互联网的精神和优势。互联网上的竞争不是各自拥有的力量或资源的竞争,而是各自运用力量或资源方式的竞争;不是相互争利的画地为牢的排他性竞争,而是充分让利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联手合作竞争。在我省网络教研小学比初中好,初中比高中好,为什么?高中校资源相互封锁。一张卷子,一点资料,总以为有奇货可居。不拆除区域、校际壁垒,网络教研之路很难延伸。
  ? 服务观。教研就是服务,为师生、为教学服务。所谓教研重心下移,不是指向活动时空,而是指向实践目标,指向民主、平等、服务。网络教研,是利用互联网为师生服务,专家教师都是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是实践问题的探索者。我们上博客,做教研,是因为对网络的主动参与是博客的特征。教师成为主体,人人参与体验,共建共享,网络教研才有源头活水,才能长盛不衰。
  ? 共建观。共建才体现主体,参与才获得提高。网络教研仅仅被看成上网找找资源,发发文章是不够的。借用一个比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站授人以渔,并授人于渔场。每个人要参与,去体验去感悟。这是博客的优势。教师反思要从多角度获得帮助,同时在帮助别人多角度反思中自己跟进获得提高。
  2、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状态;
  新的技术要有新的方法。但网络教研的实践使我们感到,比方法更重要更难解决的是状态。象学习和对待其它新生事物一样,推进网络教研,首先要愿意去做,敢于尝试,方法总是可以创造出来。我省网络教研目前情况是,有些重点中学不如一般中学,乡村比城市做得更好。很显然,这不是方法的差距,而是状态的差距。对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人,对一个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对什么教研都是无动于衷的。网络教研在我省若干条件较差的学校能做到的,城市不能说做不到。城市学校做不到,不是网络教研本身问题,恰恰是精神状态问题。
  3、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结构。
  网络教研较之传统教研在系统性、技术性、预见性、协调性、合作性、互动性、反馈性都加强了,教学教研有了网络这个技术中介后,各方面关系结构,活动结构都发生变化,因此,网络教研需要对教研的组织、网络、计划、内容、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形成数字化教研配套体系。
  (1)组织结构;我省教研组织结构,以省教研院牵头建立区域学科教研中心组。高中由省中心组覆盖全省;义务教育以省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市县学区建立中心组的以点带面的网络教研的组织推进结构。
  (2)网站结构;依托由专业网站、区域教研和成长博客组成的CERSP平台,采取同步互动的博客结构建立全省区域教研网络。每一个合作区域、或每一个合作项目,都可作为一个群组。群组有共同的话题,其资源和交流又不局限在群组狭隘的范围内。能够充分的包容和共建共享。现在全省,是以教研培训院为一个大群组,面向全省。这个群组一直延伸到市县、学区、学校和科组与专题。一直到个人的博客。形成一个既有统一互助,又有个性特色的群组。每个地方、学校和教师既有专门的空间讨论自己的问题,又能非常方便及时地了解这以外的教研情况。参与到整体教研中来,获得区域之外,区域之上的专业支持。
  (3)计划结构。博客介入教研,教研计划从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及其制订计划的流程都发生了变化。
  从以往先定活动后订计划,到先有教研任务计划再定教研活动;
  从以往一个文本计划,到任务内容、活动项目与网络支持相配套的计划;
  从以往计划由单科决定和执行到需要各方面整合制订与协调执行;
  从以往单一活动式内容结构到网络服务式内容结构计划。网络栏目是教研活动的载体,依教研需要而定,栏目内容反映和服务于教研活动需要。
  (4)活动结构。基于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教研,不再是为活动而活动,要带动活动前后的校本教研和方便全员参与。要改变蛙跳式活动安排,增加网络支持内容和优化持续教研流程。下面是技术课程与教学同步的网络教研流程:
研教流程:模块集中规划——分工备课 ——上课听课—— 讨论问题———总结评比
网站支持:模块资源共  备课资源  案例/听课/反思每月在线话题 网上评比整理
     建计划上网  上网共享  网上互动交流 博客及时交流 完成专题成果
  (5)评价结构:网络教研使教研工作评价走向全面、全程、开放和建构。
  一是评价指标系统化。从目标任务定位到重点工作安排,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到成果项目的评价。比如,技术课程要解决教学同步指导和资源服务同时,组织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重点工作和成果体现在:第1、同步教学资源质量和时效;第2、教学问题的收集与解决;第3、教师参与教研的数量和程度;第4、本学期模块教学全套教学资源的整理。第5、通用技术课的案例积累和优秀教师成长。第6、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完善意见;第7、教师队伍建设及政策方案咨询等。评价要围绕上述工作设定目标,提供经费,实施评价。
  二是评价过程工作化。网络教研使教研评价与教研工作过程合一。工作完成了,评价的内容在网络上都有了。
  三是评价手段网络化:过程、成果网络记录呈现,用网络开放评比,在网上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

(全国新课程网络教研第二次工作会议材料)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海南省教育培训学院:上博客,做教研(转载) - shengge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