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时代,图书工作室如何做大做强?_大师教辅_百度空间
书香两岸封面.jpg
2010年6月5日工作室经营人聚会照片.jpg

夹缝时代图书工作室如何做大做强?

                                                         文/张振忠

遍地开花的图书工作室,是中国出版业的一道独特景观。图书工作室,这个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事物,已经在争议和夹缝中走过了曲折的30多年,成为了中国书业最重要的内容源头,为推动中国书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包括出版业界内的人,仍然并不清楚“图书工作室”的概念,还经常将他们跟“民营出版商”相混淆。

图书工作室和民营出版商根本就是两码事。民营出版商多数以“文化公司”或“书刊发行公司”的形式出现,其主要工作在图书的印刷和发行环节上,实际上相当于民营的出版社。

而图书工作室主要是为出版社或民营出版商提供选题组稿和编撰服务,可以说是内容生产商,是出版社或民营出版商的上游环节。如果说“民营出版商”相当于出版社的话,也可以说“图书工作室”相当于出版社的编辑部。

图书工作室其实就是由作者自发组成的写作小团队,工作流程是先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需求确定选题,接着收集材料进行写作,然后将制作的内容授权或出售给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从而取得稿费报酬。

图书工作室规模一般很小,小的三五人,一般十几二十几个人,也有极个别的大工作室发展到了几十人,甚至百人以上的超大队伍。图书工作室不是企业,90%以上都是“自然人”,还大多是“家庭作坊”的形式。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图书工作室大约在五千家左右,仅北京就有三千多家。现在国内80%畅销书背后都活动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经和出版社、民营出版商形成血乳交融、盘根错节的共生关系,已形成了一股可以影响中国书业未来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股结构松散但是对于中国书业举足轻重的编辑策划力量,却常年遭到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的双重积压,一直徘徊在出版“食物链”的{zd2}层,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如何改变图书工作室的劣势地位?如何弥补自身的严重缺陷和致命问题,进行内在的升级?怎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做大做强?不仅关系这他们的出路,从长远的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图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内页1.jpg


我认为,在夹缝时代图书工作室要生存和发展,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明确定位,制定长期战略,立足品牌打造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图书工作室的经营更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工作室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为了生存下去,不问客户要求什么内容,一律来单就接。这样短视的做法,无异于在自掘坟墓。

图书工作室的经营人,应该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自己的长处出发,对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明确的定位,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这样在一个方向上或者专属领域里来耕耘,不仅能让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使工作室能够在自己的专属上精耕细作,策划出更高质量的图书,拉开和其他竞争者的距离,并能让工作室累积形成自己的专业和品牌优势,从而在专属市场树立龙头位置和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

我的开智书坊定位在家庭教育领域,是目前国内{wy}一家专业、专注、专一从事家教类图书策划和创作的工作室。自2006年创立以来,已经出版了100多个家教品种,《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等多种图书长期占据国内各大畅销榜。很多合作者都是从市场或者销售数据得知我的名字,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有时候同仁请教我做起来的秘诀,我总是笑着告诉他们:定位决定成败,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专属领域,并踏踏实实地长线来经营。

2、进行团队建设,留住优秀人才,打造优质团队

工作室不是出版社,也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没能力为员工提供三险,也无法保障编辑的未来。所以,就造成了工作室不能长期留住人才的窘境。大部分工作室的人员年流动量在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0%以上。人员流动太大,是所有图书工作室经营人最xx的一个问题。

为了留住优秀的人才,图书工作室经营人必须采取一定的办法。我认为这应该这样做:一是采用合理工资体制,保证员工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平衡;二是创建平等、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三是为员工提供培训,提供个人能力增长的机会;四是经营者要提高个人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住追随你的人才。

3、提升策划能力,生产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化内容

出版业的核心资源就是选题资源,也就是挖掘和开发选题资源的能力。可以说,谁掌握了较高的选题策划能力,谁就掌握了出版的主动权。提升策划能力,除了纯属掌握策划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认识、把握图书的商品属性,长期培养市场的感觉和眼光,去从市场需求中找选题,并针对受众群体来量身打造图书。

拿我最近的一批文本实验
性选题来说,就是这种适应市场新变化的产物。我发现这两年家教读者群已经发生了悄然更移,已经变成了80后人群。这个群体在阅读上呈现出个性化、娱乐化和体验化的特征,而传统的家教书都是呆板的说教性的。能不能把家教书也变成具有阅读快感的书呢?于是,沿着这个思路,顺着市场的这个变化,我开发了这批故事的,以创造快乐阅读体验的家教图书。

内页2.jpg

4、整合资源,巧借外力迅速增强自身实力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资源整合时代,谁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谁就能借助外力迅速壮大和崛起。就图书工作室而言,可以拿自己优秀的创意能力、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灵活的机制等优势来换取自己紧缺的资金、推广、通路等资源,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挂靠、股份合作等方式将自己延伸进印制,发行等环节,从而谋取更大利益

5、尽快企业化,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科学、规范经营

身份问题是制约图书工作室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图书工作室规模一般很小,小的三五人,一般十几二十几个人,也有极个别的大工作室发展到了几十人,甚至百人以上的超大队伍。图书工作室不是企业,90%以上都是自然人,还大多是家庭作坊的形式。

正是这种模糊的身份,才造成工作室不被出版社重视,不被作者信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zh0}办法,莫过于去进行工商注册。

同时,注册对工作室还具有很多好处:{dy},有利于推动图书工作室的企业化改制,推动工作室提升管理水平,引进科学、规范的经营理念和方法。第二,使图书工作室具有了法人资格。对内来说,能为员工上保险,有利于员工稳定。对外来说,可以以企业的身份展开对外合作,个人的利益和权益将受到法律更有力的保护。企业化和管理经营的正规化,将是图书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必然之路。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指出:一个书业的大竞争的时代正在来临。这个大竞争时代将是一个书业再度洗牌的时期的到来。在这种大形势下,图书工作室跟其他任何出版单位一样,都不得不寻找自己新的定位和价值,不得不在新一拨的书业的变革中寻找新的成长点。

图书工作室能否真正做大做强,外界的条件和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却在于他们自身。可以说图书工作室的命运,xx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xx决定于他们怎么想和如何做。

图书工作室是书业的源头活水,中国出版业能否跳出同质化严重的泥潭,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他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国书业打造良好的上游第—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出版改制如火如荼的进行,整个行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资源的整合,目前为止,盘踞中华大地南北的几大“巨鳄”已经悄然成型。另外,随着数字出版对传统纸媒的凶猛吞噬,传统出版的版图在迅速缩小,许多中小型民营出版商生存维艰,乃至倒闭消失。

对图书工作室来说,如果以前是“夹缝时代”,那么现在就是“凶猛时代”。

在“夹缝时代”,还有片刻清静和苟安的机会,而在面前的这个“凶猛时代”,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拼出一条血路。因为,拼不出来,就得“死”。



郑重声明:资讯 【夹缝时代,图书工作室如何做大做强?_大师教辅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