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关于知识产权职业与人才培养的想法(续)_永歌_新浪博客

关于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续)

华中科技大学 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  张 勇

 

接上文建言献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学校、学院、我系的现状,对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问题提出如下见解及建议。

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特别是企业及专业服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兼及司法、行政实务人才及教学科研理论人才。这一点是客观的需求、现实的选择,培养方案制订者闭门造车弄出来的那些个条框、规定,注定无助于我们的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发挥我们应该有的专业优势,无助于这个新兴的、而在我系较早创立的学科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培养目标的确定影响着许多相关因素。

关于招收的生源的问题,我主张以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为主,兼及法律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理工背景的以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及代理公司等为主要就业方向,法律背景的以法院、政府以及高校为主要就业方向,外语的也可以进企业、代理公司,特别是从事涉外专利代理、版权、商标方面的工作(在专利代理机构,某些岗位如涉外业务、流程管理等不一定需要理工背景,外语好可能会比较合适或有优势,某些IT企业、媒体企业招聘版权专员,商标代理其实对法律功底和学历要求并不高)。

关于研究生入xxx(入学门槛调控)的问题,要采取一套有效的考试办法及相关措施,吸收多数的理工毕业生及少数的其他专业毕业生来就读。前几届的招生考试专业课中有数学科可供选择,这对理工科的考生是比较有利的,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已经有本校热门工科的本科毕业生考取这边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的想法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知识产权学科专业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本校理工科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及早了解法律、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结合自身情况确定考研目标;并由导师安排在读硕士研究生给予他们更多具体的咨询、指导与帮助,使他们一步步走上知识产权专业和职业道路。我们已经开设有知识产权双学位班,同样要号召更多的理工学生入班学习,更进一步的想法是,能否考虑对学习成绩优异、有志于从事知识产权职业的双学位班学生,保送就读硕士研究生。

关于法律职业、专利职业考试的问题,总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司法考试、专利代理人考试都是为欲进入实务领域的人士提供的门槛和机会,一般来讲这“两证”是实务工作的通行证。进企业、代理公司、律所,法律职业资格、专利代理人资格一般是优先条件,有的是必需条件;现在一些高校招收法学(特别知识产权法)教师,也表示司法考试将予优先考虑,有的甚至明确规定这是必备条件;法院招考特别是发达地区法院招收知识产权法毕业生,很多也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可以说,在同等专业、学历情形下,拥有这两证或其中之一,将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竞争优势。建议在考生参加复试被录取时(每年45月间),各位导师就作出指导性建议,即要求学生准备复习参加当年9月份的司法考试和/10月份的专利代理人考试,还可以安排已通过司法考试或专利代理人考试的在读研究生给他们传授经验、予以关心和帮助。而即便是{zh1}没有通过考试,复习的过程也会让我们进一步增强法律功底或者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方面打好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基础。

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我对此的总体看法是,不必强求一律!当然这涉及到学校及学院统一的政策安排,但我仍要为此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前面的分析和现实的情形看,当今的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必须有较大的改变。大学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较大规模的扩招,国民经济的增长相对趋缓,不少行业人才的相对饱和,使得企事业等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亦有称之为“人才高消费”的),通俗的讲就是以前中专大专生能做的事现在由本科生来做,以前本科生做的事现在由研究生来做,以前引进硕士做教师的高校现在需要博士了(甚至有的独立二级学院、地方三流大学都打出要博士的招牌),这在法学专业方面尤为突出(全国1000多所高校有300多所开设了法律本科专业,毕业生实在太多)。如今的法学类研究生教育已经或主动或被动的转换目标定位——由主要培养研究性人才向主要培养实务型人才过渡,部分重点高校将研究生学制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也可以佐证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及趋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设在管理学院的法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以法学专业能力水平与法学院特别是xx法学院竞争,毫无优势可言。我们要办出特色,我们的毕业生才有出路。我们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只能是主要面向实务部门和岗位。那么学术论文在这里的地位就不能等同与从前了。发表学术论文宗旨在于对本领域的前沿发展有较深研究、认识、理解并作出尽可能的学术上的创新,这一点,与实务部门的要求旨趣大相径庭,后者要求熟悉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并要求具有应用基础知识的实际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的较高能力。或者说,理论研究主要xx法律应当是什么/怎样,偏重立法和制度设计;而实务学习主要xx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怎样,偏重如何应用、操作。显然依法治国的推进需要大量法律应用人才,而只需要一部分人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当然,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有助于锻炼文献检索、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能力特别是文字写作能力,这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但是过分的要求则会舍本求末,让学生的思维沉浸在“理论创新”的追求之中,而忽视了以后职业所亟需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我认为督促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就可以起到发表学术论文的一部分效果。其实在台湾地区某些高校,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生连毕业论文都不用提交,更不用说强制要求发表学术论文了——他们所要求的是撰写专利/知识产权实务文书、撰写专利/知识产权调研报告、制作某行业或某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等实务性内容。当然,对于立志于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研究生来说,学术论文是不可或缺和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将其与实务性人才的要求区分开来。又鉴于前述的法律及专利职业考试对于后者的重要性,我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要发表学术论文(特别是在两年制情形下,后文还有分析),而只将其作为某些奖励(比如年度奖学金)的加分条件,或者作为博士生考试入学的要件之一;而将司法考试或专利代理人考试的通过也列为奖励的因素之一。或者将职业资格考试与发表学术论文作为选择性要求,即通过司法考试等就不需要发表论文。

关于学制2年或3年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实行以两年为主的弹性学制是基本可行的、符合形势的。在研究生被录取之后、入学之前,导师就可以为他们分析当前及以后的就业形势,强调要定位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要求其自学或复习法律课程(鉴于多数学生是跨专业考取,法学底子薄)和备考职业考试,或者开始参与到导师的项目课题中来(对于有志于教学科研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入学前的几个月时间。要求入学后尽快进入状态,紧凑的安排学习和工作、生活时间。{dy}学期在上课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选题报告,第三学期(1011月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随后求职找工作至第四学期结束。关于论文发表前文已述,作为可选项,学术、科研有兴趣和志向的学生可以要求自己在参与导师课题的同时发表论文(主要是第二至三学期),对于多数要参加实务工作的同学来说,就可要求其参加专业实习(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或由导师、师兄姐推荐);还没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同学也可以继续复习备考。由开学进入选题至答辩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要求每一个学xx表一篇核心刊物论文,恐怕不是很现实,因为研究生越来越多而学术期刊资源相对越来越有限,审稿期限一般是半年以上,发表的难度很大,这就进一步印证上文的关于不必强求一律发表论文的观点。可以看出,我的倾向性意见是对于研究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不能强求一致,而应该因人施教,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

关于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方面,在以往的好的经验基础上,突出特色,突出优势,更加重视和充实实务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现有的专业类课程包括法理学、民法总论、民事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专题,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合同法等专业课专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审查、专利战略、国际技术转让法、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行政法等实务专业课程,公司法、法学前沿等任选课,还包括针对跨专业学生的本科类课程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和法理学,这一套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了。在此基础上,我有一些进一步的建议。比如,对跨专业学生切实落实三门本科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这是研究生课程的根基,不能不牢;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审查扩展为《知识产权代理与审查实务》(或称为《知识产权实务操作教程》),并适当增加课时,课程内容除主要包括专利的申请、审查外,还涵盖商标的注册、审查,作品(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版权登记,及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设计布图的申请、注册等内容,这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实务知识及能力掌握范围;同样,专利战略也可以扩展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除了前述好处外,这也是企业现实的要求——要从整体上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全面内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议增加一门《知识产权诉讼》,因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涵括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种诉讼方式,现实的知识产权纠纷日渐其多,且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与一般的各类诉讼有一定的差异,相关司法解释也逐步健全起来,学生xx有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必要;建议增加几门有关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领域前沿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比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如关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艺的保护正是热点之一;再比如《电子商务法》或《网络知识产权法》,当今发展最迅猛的IT领域内,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问题层出不穷,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特别是对以后想从事版权方面工作的学生来说;再比如《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这可以说是在专利文献及其应用教程的基础上的扩充,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或了解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信息的检索、利用、情报分析(如专利地图制作)、软件应用、网站开发等重要技能,为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建议如有可能的话开设《知识产权英语》,内容涵盖知识产权法律实务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英语(如技术贸易、价值评估等),在研究生入学统一英语集训和公共英语的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该知识产权领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另外建议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工商管理学科的某些课程,特别是技术创新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对于以后在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关于教学方法特别是实务知识与能力的加强方面,应将教师讲授与互动交流结合起来,将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在作业方面注重实务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选题,协力完成某一调查、研究或分析报告,这方面专利战略的 余翔教授的做法值得推荐;本系的导师定期不定期的邀请学术界、实务届的专家人士前来讲学、交流,也确实是不错的做法,建议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考虑与知识产权实务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些校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知识产权律师及代理人、知识产权法官等)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轮流回校与导师及师弟师妹们交流工作经验心得,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专业的校友会/校友录;还可以考虑邀请校友或当地实务界人士来讲授部分课时,比如关于专利代理、文献撰写、知识产权管理之类的课程,毕竟专职教师在这方面缺少历练;要特别提出的是专业实习,以前似乎多数只是走过场,在现在的情势下是该充分重视起来了,特别是对以后从事实务的同学来说。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到相关的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代理公司、律所、法院实习。主要的时间是第二学期之后的暑假及第三学期之初(当然{dy}学期入学之前也可以考虑)。对于立志科研教学的同学,平时参与导师的课题,也可以算作是实习了,另外,也可以考虑在高校兼职做法学老师(也希望有导师的推荐)。

结语: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走向何方

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变革,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屠龙之术的“壮士”、“烈士”“圣斗士”(网络流传用语,讽指“博士”之后的学位)决不应该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终究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终究是要从一份最普通的工作做起,去实现我们所谓的宏伟的人生蓝图(如果还有的话)。缺少就业意识灌输、缺少就业导向指引的教育终归是失败的,就算某位名人和“xx”宣称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也不会改变已经或将要发生的事实。

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已经异化,许是中国人太多了的缘故罢,不用理会这个,我们只要明白,“研究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就业形势下,已不再xx是从事所谓“研究”工作的。特别是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产权是法学、社会科学门类中{zj1}有实践性特质的学科专业,知识产权职业是与市场竞争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之一,我们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就应以此为出发点,以培养大批的能创造、保护、应用、管理、经营知识产权的实务人才为主要目标。纲举目张,我们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生源要求、课程设置、学习年限、培养方式手段、职业考试等等方面都要进行反思和革新。特别是要求主要招收理工科的生源,增加完善实务课程的设置,注重实务课程的教学,重视业务实习,取消学术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鼓励法律/知识产权职业资格考试等等,应该成为我们的知识产权学科专业下一步规划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知识产权专业/方向的学子们生逢其时,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好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成长为市场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四年前】关于知识产权职业与人才培养的想法(续)_永歌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