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淘汰的化学胶片相机
要说起来文化革命开始前夕大概也就是1966年春天吧国家色经济恢复得差不多了人民的生活虽还不富裕,但已不再挨饿了,我的同学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几个同学开始带照相机到学校玩,记的有3、4种,一种是用120胶卷的6cmX9cm
折叠式,很老旧的德国货,我到北京去时还借用过,一种是双镜头和我后来买的海鸥像机一样,6cmX6cm,或6cmX4.5cm两用,
120胶卷,还有一种是用135胶卷的似乎是苏联货,好像还有人的相机用127胶卷我没玩过,后来下乡、当兵没怎么玩了,我复员后结婚前后单位的相机还属于精密光学仪器一般是专人保管不对外借的,当时AY地委宣传部有一部海鸥120照相机保管相机的干事看了我照的一些照片,认为比他照的技术高所以允许我借相机使用不像别人用相机都是他亲自去拍照而相机绝不离身。
限于经济买不起相机虽然可借相机毕竟很不便,儿子上二、三年级时的学校组织兴趣小组他说想参加小记者组希望给他买一架照相机,刚好大概到了1985年安阳市百货公司进了一批海鸥相机海鸥相机,当时家庭经济刚有好转就买了一台海鸥相机似乎型号是4B:
在这款相机已普遍作为古董出卖收藏了说明书
老式的相机要想曝光准确{zh0}借助测光表,哪怕是简易的:
大概1995年前后彩色胶卷已经普及朋友到深圳花百十元给捎了个傻瓜相机,当时这个相机在郑州要400元,一年后M-900不带照片打印日期的同样品牌的相机在郑州卖100元,又过了大概一年在我们这里的照相馆M-900D卖100元还附带富士胶卷一个5号(AA)电池两节相送。
在光线好时这款TOMO
M-900D成像相当出色,携带极其方便,单位编写了一本书所用的照片都是出自这部相机,可惜2001年秋去黄山途径九华山游玩时淋雨,虽然照片质量没有下降但无论何时表示光线不足的指示灯恒亮让人不爽就淘汰了他换了一部奥林巴斯防水的相机
这部奥林巴斯相机μ
200M
是2002年秋买的当时数码相机就要开始普及化学胶卷相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儿子建议我买数码相机(当时家里还有相机可用不过比较笨点),我当时还不摸电脑,总觉得数码相机不方便,记得当时到了一个照相机专卖店,看到这款相机防雨溅、大变焦,虽合意价格高点标2700元,第二次带着钱(想2000元拿下)端详相机时店老板发话询问是否想要,我说太贵,店老板减到2000元,我说家里还有相机不急着买,他说真想要1500拿走,我觉得怪沾光的,就掏钱买了,用是很好用,可惜没用几天(总共用了2年)就被数码相机给顶替淘汰了。
这部美能达最贵性能指标{zg},也是出力最少的,因为他大而且笨重,仅在单位有大型活动时出过一点力,我平时很少使用,虽然自动化程度(傻瓜化)高但限于底片冲洗条件照片也没看出比百十元的TOMA的照片质量强多少
2005年之后我彻底改用数码相机了,这几款相机弃之不忍留之无用就只好长眠储物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