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_曦莱的地儿~_百度空间

【转自爱宜都网】

{dy}章 总则
  1.1 为实现宜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文件发布);
  1.2.4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2.5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2.6 《宜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1.2.7 《宜都市枝城镇总体规划》(2002-2020);
  1.2.8 《宜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2.9 《宜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3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5~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2020年。
  1.4 规划指导思想
  以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宜都市“十一五”计划纲要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目标;把握城市发展机遇,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及功能布局,保证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5 规划修编重点
  1.5.1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再造发展动力系统,培育宜都未来作为中等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5.2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5.3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整合用地布局结构,确定更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1.5.4 突出滨江城市特色,构筑人居佳境,营建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1.5.5 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标准的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
  1.6 本规划地域名词界定及注释
  1.6.1 市域:指按行政区划确定的宜都市所辖范围,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
  1.6.2 城市规划区: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在宜都市行政区划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轮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由宜都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两片组成:东南片范围包括:陆城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全部;枝城镇的解放、大同、洋溪三个社区居委会及楼子河、梁家畈、洋津畈、白水港、环城、沿江、阳合岭、龙王台、三板湖、洋溪等十个村;姚家店乡的刘家咀、莲花堰、姚家店、枫香树等四个村;西北片范围包括:高坝洲镇的青林寺、宋山冲、白鸭垴、天平山等四个村;五眼泉乡的石门村;红花套镇的鄢家沱、南桥等两个村。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221.5平方公里。
  1.6.3 城市建设区:指城市规划区内已连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同于“城区”。
  1.7 本规划是指导宜都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1.8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及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制定宜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文本中楷体粗黑斜体表示),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内容。
  1.9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1.1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坚持以产品为龙头,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骨干企业集团,着力打造“4+2”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医药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和纺织、机械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集中。同时形成沿江工业走廊。
  2.1.2 实施农业稳市战略
  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保护和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2.1.3 实施旅游活市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业,使其成为与工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主导产业。构建以江河干流为主体,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旅游、宗教旅游等为特色的区域性旅游产业带。力争使旅游业成为宜都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1.4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dy}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结合,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1.5 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突出宜都经济区位优势,以城区建设为重点,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精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加快重点城镇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拓展城市骨架,扩大投资空间;以增强信息、物资流通能力为重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培育优势产业,提高集镇信息物资流通辐射能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村社会安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1.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环保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2.2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重点
  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加强{dy}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
  2.2.1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坚持用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2.2 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进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水平为突破口,培植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壮大医药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和培植xx产品。
  2.2.3 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市第三产业要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新兴行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建立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综合型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3 区域经济布局
  规划确定宜都市区域经济布局以城镇和交通干线为依托,按照区域和资源优势,实行梯度开发,有针对性地发展沿江、山区二类经济区,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经济新格局。
  2.3.1 城区是全市经济的龙头,要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巩固提高现有工业基础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建成全市政治、经济、商贸、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中心,带动宜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沿江地区(范围包括城区、高坝洲、红花套及其行政区域)要充分发挥“两江”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形成沿江经济特色要依托清江,大力发展库区水产养殖和旅游业,建设湖北省清江名优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依托百里民营经济走廊,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依托枝城化工建材工业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成区域工业经济群。
  2.3.2 山区(范围包括沿江地区以外的全部地域)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品。重点抓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力开发和培育茶叶生产品种和规模,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及家禽养殖。坚持扶贫与开发并重,重点开发和利用林特、矿产、水电和旅游资源,走农工商一体化道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4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现状(2003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目标值 增长率(%) 目标值 增长率(%) 目标值 增长率(%)
  总人口(万人) 37.7   40.5 1.0 43.0 0.6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1   100 13.5 215 8.0
  一产业(%) 14   10   6
  二产业(%) 55   58   60
  三产业(%) 31   32   34
  工业总产值(亿元) 63.2   140 12.0 300 8.0
  农业总产值(亿元) 9.5   13 5.0 20 4.0
  人口城镇化水平(%) 42   50   70
  2.5 市域总人口
  宜都市市域总人口预测表
  规划期限 总人口(万人) 综合增长率(‰)
  现状(2003年) 37.7
  近期(2010年) 40.5 10.0
  远期(2020年) 43.0 6.0
  2.6 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50%
  远期(2020年):70%
  2.7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
  合理布局市域城镇网络体系,突出重点,有序发展。
  突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积极培育片区重点镇,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建立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的城镇体系结构。
  2.8 城镇产业配置
  2.8.1 沿江城镇发展区
  城区发展区:范围包括陆城镇、枝城镇的全部及姚家店乡部分。该区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职能上以综合中心为主,经济发展以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等一类工业布局为主,三产业宜以商贸流通,人文历史文化题材的旅游业为主,城市用地发展以向南为宜,在空间布局上为枝、陆两城进一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红花套高坝洲发展区:范围包括红花套和高坝洲、五眼泉乡的全部。该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是今后快速发展的核心地带。应结合三峡旅游圈和高坝洲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
  2.8.2 西南部中低山农林特产发展区
  潘家湾聂家河发展区:该区地处市域西南部,鸦来省道沿线和长阳、五峰、宜都三县市交界处,属窗口型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区内富锌食品资源独特,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今后的发展主要靠政策的支持以及鸦来公路改造升级工程的提前完成。
  王家畈松木坪发展区:该区地处市域中南部,境内多低山,农、林、牧、蔬菜四大农业产品兼备。今后的发展应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特色化、经营集约化”的原则,突出抓好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茶叶为主的林果特产业,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2.9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确定以中心城区为主体,沿江沿路中心镇为重点,以沿江一线为{dy}经济发展轴,以鸦来公路、陆渔公路为第二经济发展轴的点轴式布局,构成市域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2.10 城镇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表
  城镇等级 个数 名   称
  一级 1 陆城城区及枝城城区
  二级 1 红花套
  三级 7 聂家河、高坝洲
  王家畈、松木坪、潘家湾
  五眼泉、姚家店
  2.11 城镇职能规模
  市域城镇职能规模一览表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规模(万人) 城镇职能
  一级 陆城 16.0 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西南经济区副中心。
  枝城 7.0 宜都市水陆枢纽,以建材、化工工业为主的工业中心
  二级 红花套 3.0 市域北部重要门户和鄂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
  三级 聂家河 0.5 全市林、牧、特、菜产品基地。
  高坝洲 0.5 以为高新农业服务及其产品销售加工为主。
  王家畈 0.5 全市重要的林、牧、特、菜产品基地。
  松木坪 0.5 市域南大门及工矿镇,以建材、煤炭、采掘为主。
  潘家湾 0.3 市域西南部窗口型城镇和少数民族自治地,适宜发展富锌食品和旅游业。
  五眼泉 0.3 全市林、牧、特、菜产品基地。
  姚家店 0.3 城郊型小城镇。
  2.12 为保证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宜都市域内所有的山体、植被、水面均应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
  2.13 宜都市域内历史文化遗迹及旅游景区、景点均应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天龙湾风景区、宋山森林公园、奥陶纪地质公园等风景保护区必须严格控制开发,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严禁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2.1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于各乡、镇、场。必须严格控制基本农田改变用途,xxxx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应按法定程序规定严格审批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建设。
  2.15 必须控制宜都市域内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的建设规模,并注重保护和改善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
  2.16 严格划定宜都市域内各地区的水源保护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内,不得设置排污口。
  2.17 宜都市域内的村镇规划,应按《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执行。
  2.18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18.1 公路
  以城区为中心,以沪蓉高速公路、宜湘高速公路、双宜高速公路与四条省道(雅澧、鸦来、红东、古周公路)和鸦来复线为轴线,市镇(乡)公路为骨干,形成市域内外联系便捷的公路网。
  沪蓉高速公路从市域北部通过,规划双宜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相连接。规划宜湘高速公路从市域西部通过,向北接沪蓉高速公路,向南至湖南澧县。规划新建长江南岸翻坝公路,起点红花套,止点三峡茅坪,接规划宜湘高速公路。
  拓宽改造红东公路,城区南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控制,北段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规划古周公路(318国道替代线)、雅澧公路、鸦来公路、鸦来复线(后段与陆渔公路重合)和县道后高公路、王松公路达到二级标准。
  联系主要城镇的公路如陆龙公路、望毛公路等均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其他市镇(乡)公路达到四级标准,同时实现行政村通车率达到{bfb}。
  2.18.2 铁路
  改建枝城火车站,增加股道,新辟站前广场,完善铁路配套设施。提高铁路的客货运通过能力。规划在市域西侧设置焦柳铁路和宜万铁路连接线,以方便其间联系。
  水运
  枝城港口将逐步建设成为公用码头与货运码头、客运与货运、内贸运输与外贸运输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红花套港区规划为服务于鄂西、川东地区,承担钢铁、矿石、煤炭、建材、件杂等货物运输中转的综合性港区,货物吞吐量和旅客到发量建设规模分别为468万吨/年和10万人次/年,其吞吐量需按2000-3000万吨考虑;枝城港区规划为与城市发展相配套,承担旅游客运及件杂货吞吐为主,兼顾矿建等货物中转的港区;石鼓港区是枝城港口群体的重心,规划为水铁中转煤炭、化肥、建材为主,发展件杂、集装箱及外贸、仓储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枢纽港区,港区(枝城港区和石鼓港区)建设规模为1102万吨/年和70万人次/年。为了解决陆城城区港口的污染问题,其港口需迁到孙家河,按1000万吨考虑。
  整治疏浚清江航道,使其达到五级航道300吨级的通航标准。随着清江开发,改造陆城港,形成年80万吨吞吐能力;规划年吞吐能力50万吨,客运年旅客量70万人次的高坝洲库区旅游客运码头;开发高坝洲库区清江沿线客货运码头。
  2.18.4 航空
  陆城距宜昌黄龙寺三峡机场仅23公里,规划的宜湘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相接,使宜都至三峡机场的交通更快捷更便利,可充分利用三峡机场的航空优势,加强对外交通联系,为全市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19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2.19.1 给水工程
  水量预测:
  陆城及枝城城区取综合用水量指标550升/人•日,需水量12.65万吨/日;红花套取综合用水指标350升/人•日,需水量1.05万吨/日;聂家河、高坝洲、王家畈、松木坪、潘家湾、五眼泉、姚家店取综合用水指标280升/人•日,需水量0.81万吨/日;城镇供水普及率按{bfb}计,总需水量14.51万吨/日。
  水源选择:
  规划就近以长江、清江、渔洋河及水库为供水水源,在各二、三级城镇建一座自来水供水站。各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划定为水源保护区。
  2.19.2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
  规划均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污水量计算:
  城区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日产污水7.23万吨/日,其它的二、三级城镇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5%计,日产污水1.1万吨/日。
  污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在陆城和枝城各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bfb},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2.2万吨/日;规划在红花套建一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率80%,规模为0.5万吨/日;规划在其它的三级城镇各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污水综合处理率60%,总规模为0.3万吨/日。
  2.19.3 供电规划
  宜都市负荷预测表
  单位:电量:亿千瓦时 电力:万千瓦
  年限
  项目 现状(2003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电量 8.5 107.6 115.2
  电力   153.7 164.6
  电源及电网规划
  规划新建一座装容为1200MW的热电厂和电厂升压站。同时将楼子河、郭家岗二座220 KV变电站分别增容至2×150MVA、2×120MVA。
  近期新建清江、楼子河二二座110KV变电站,其主变装容各为2×31.5MVA、2×50MVA。
  规划将滨江110KV变电站1#主变增容50MVA,并将曾岗35KV变电站升压至110 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20MVA。
  远期新建钢铁厂110KV变电站一座,主变装容为2×20MVA,并将望佛山35KV变电站升压至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20MVA,规划中笔110 KV变电站、阳合岭110 KV变电站、青湖110 KV变电站、清江110 KV变电站分别增容至2×50MVA、2×50MVA、2×50MVA、2×31.5MVA。
  新建三回220KV线路(电厂升压站——郭(家)岗,电厂升压站——东阳光热电厂、楼(子河)——东阳光热电厂),九回110KV线路(清(江)——临(江)、清(江)——滨(江)、滨(江)——楼(子河一)、楼(子河二)——楼(子河)、郭(家岗)——钢(厂)、郭(家岗)——曾(岗)、曾(岗)——清(江)、清(江)——望(佛山)、望(佛山)——阳(合岭)),届时宜都市市域电网将形成“郭家岗220KV变——电厂升压站——东阳光热电厂——楼子河220KV变——高坝洲水电站”一个220KV环网,以楼子河220 KV变电站为中心的“青湖110KV变——茶园110KV变——阳合岭110KV变”、“清江110KV变——滨江110KV变——楼子河二110KV变——阳合岭110KV变——望佛山110KV变”、“临江110KV变——清江110KV变——阳合岭110KV变——望佛山110KV变、以楼子河、郭家岗二座220 KV变电站为中心的“曾岗110 KV变——清江110 KV变——望佛山110KV变——阳合岭110KV变——楼子河二110KV变——滨江110KV变——中笔110 KV变”四个110KV环网。
  2.19.4 电信规划
  2020年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万门,其中市话16万门,农话5万门。全市电话普及率为42部/百人,其中城区电话普及率为60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
  规划新建长途二级干线东环(枝江-枝城-红花套-宜昌-枝江)和全市农村光环中继线路。
  2.19.5 邮政规划
  分期建成8个电子化支局。
  远期改建原邮件处理中心。
  2.19.6 燃气工程
  干线规划走向:
  宜都市用气均来自红花套门站,市域内输气干管沿红东公路顺长江延伸。
  管道接口预留及设施定点:
  规划在红花套、高坝洲、姚家店及洋溪各预留{yt}然气接口,并配建高——中压区域调压站,二、三级城镇的气化率按60%确定。
  2.19.7 环卫工程
  垃圾处理场规划选址在五眼泉乡吴家湾,规划采用卫生填埋方式,日处理规模230吨/日。
  2.20 市域旅游网络规划
  2.20.1 总体发展方向
  逐步把宜都市建设为与长江三峡观光旅游产品互补、以清江天龙湾的综合开发为轴线、集山水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2.20.2 发展目标
  将宜都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生态特色的花园式旅游城市,使之成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湖北省xx的休闲度假胜地。完善服务功能,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宜都市的主导产业。
  2.20.3 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做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相协调。
  产业协调发展原则:宜都市旅游业在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位上日趋重要,市一、二、三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宜都市旅游业必须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产生{zd0}经济效益。
  特色原则:天龙湾及宋山风景区已成为宜都市旅游鲜明特色的一部分,必须强化特色并丰富其文化层次和内涵。
  整体优化和有利开发原则: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进行优化排序,有利于实现集中开发,逐步到位的旅游开发模式。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旅游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是有效保护的主要途径。
  2.20.4 总体布局
  形成以清江天龙湾生态旅游开发为主轴,以梁山宗教文化、荆门山三国文化和陆城综合旅游开发并驾齐驱的风景旅游区格局。
  



郑重声明:资讯 【湖北省宜都市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_曦莱的地儿~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