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3 09:48:29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电脑上拉一拉曲线,
印刷机里会发生什么……
关键词 四色印刷 CMYK 网点
套准 规线 测控条
电化铝 UV 光膜 哑膜
折叠标记 裁切标记 出血
骑马订 平订 模切压痕线
目录:庞大而精密的印刷机
四色印刷
平版胶印
网点扩大
套准
印后加工
烫印
局部UV
上光和压光
覆膜
凹凸压印(起凸)
折页
装订
裁切
模切压痕
庞大而精密的印刷机
这是三菱对开四色印刷机,它在疯狂地工作着。它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吞入白纸,吐出彩色印刷品,每小时有15000
张纸被它吞吐。这些纸经过4个机组被印上了4种油墨,成了设计师在电脑中调出的彩色。惊人的是,印刷机在每秒种4张纸
的传送速度和长达10米的传送距离中,能把套色误差限制在0.1mm以内,而且,上万张纸的图文位置惊人地一致,印刷后
可以把它们几百张几百张地叠在一起裁切,只要裁刀对准了上面的纸的裁切标记,下面的纸也会被准确地裁切,图文位置的
偏差不会超过1mm,假如需要双面印刷,那么所有这些纸正反面的套准偏差也不会超过1mm。那么这个庞然大物怎么能干
这么精细的活呢?
现在我们绕到了它的后面,一大堆纸码在这里,正准备进入印刷机。它们都被裁成了规定的尺寸,设计师要根据这个尺
寸来设置排版页面的大小,这将在第10课中讨论。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大堆纸是怎么一张张进入印刷机的?看不清楚,进
纸的速度太快了,只让人眼花缭乱。其实,这是一组吸盘和一组吹嘴配合的结果,吸盘把上面的纸吸起来,吹嘴把纸堆上面
吹松,以便吸盘每次只吸住一张纸。机器里还有双张控制器,以保证在每小时上万张纸的连续输送中不卡纸。
纸张的第二站是输纸台,这是进纸口和印刷机组之间的一个倾斜的台面,是纸张定位的关键。定位的部件是前规和侧
规,前规在输纸台的前方(斜面的底部),是一排挡牙,它固定纸张的前边,侧规在输纸台的侧面,是个真空吸附装置,它
固定纸张的侧边,于是纸张被定位了。此后它不再发生滑动,而是紧紧地被滚筒裹着走,它每到达一个机组,相对于压印滚
筒的位置都是确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套准误差可以控制在0.1mm以内。
在纸张的行程中控制它不滑动的是牙排,这是印刷机里成排的机械齿,可以叼住纸张、拖动纸张。在前规前面有牙排,
负责将定位后的纸张传给滚筒;在每个要接触纸张的滚筒上也有牙排,当它叼住纸张时纸张的前端便不能滑动,只能随滚筒
转动,同时纸张被裹在滚筒上;两个滚筒之间交接纸张时,一个滚筒的牙排叼住纸张,另一个滚筒的牙排松开,但有一个短
暂的时间两排牙交错在一起共同叼住纸张,使纸张没有任何机会滑动。在每一张纸上,被牙排叼住的一端叫叼口,相对的另
一端叫拖梢,这是设计师在印前拼版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看印完后的纸张,留空比较多的两端就是叼口和拖梢,空白处有
质量检测信号条。
四色印刷
现在来了解印刷的色彩。我们借印刷工的10倍放大镜来看一看印刷品,在放
大镜下,印刷的颜色实际上是一些小点子,它们叫“网点”。网点对于印刷和平
面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第8课中要专门讨论。
在这个印刷品上总共只有四种颜色的网点:青、品红、黄、黑,它们配出了
千变万化的颜色,这叫“四色印刷”。四色印刷实际上就是用四种油墨配出无限
多的颜色,其中的青色油墨很像绘画中的湖蓝,品红很像玫瑰红,黄色接近中
黄。
除了四色印刷,还有单色印刷、双色印刷、多色印刷,但是,我们所设计的
大多数彩色画册、书刊、海报、宣传单、包装都采用四色印刷。为什么四种油墨
就可以配出无限丰富的色彩?而且为什么用的是这四种油墨,而不是其他的原
色?
1、青、品红、黄是色料中的三原色,它们不能用别的颜色配出来,但它们可
以配出别的颜色。
2、黑色也是必须的,因为仅仅以三原色配色时,最深也只能得到一种深灰
色,不足以表现很多画面的暗部。而且即使在亮部、中间调也需要一些黑色。从
分色版上看,黑色是整个画面明暗的骨架。
假如我们用绘画颜料配色,可以在调色板上让三原色和黑色混合,让有的颜
料多一些、有的颜料少一些,这样来调出所需的颜色。但是印刷的油墨不是先混
合再印上去,而是直接在纸上混合的,刚才我们已经用放大镜看到,四种油墨的
网点交错排列在一起,每种油墨的网点没有深浅变化,青是同样的青,黄是同样
的黄……那么印刷上让某种油墨多一些、某种油墨少一些,实际上是靠控制网点
的面积,在刚才放大的那个局部,青色的网点占得多,颜色就偏蓝,其中又穿插
着小面积的品红网点、黄色网点和黑色网点,调节这块颜色的明度和纯度。
印刷上用“网点面积覆盖率”来表示油墨的多少,假如青色网点在1平方毫米
的纸上覆盖了0.8平方毫米的面积,这里的青色网点面积覆盖率就是80%。这只是
一个定义,实际上测量网点面积是很难的,印刷工靠比较网点间距与网点直径来
估算网点面积覆盖率,更严格地可以用密度计来测量,这些将在第8课中介绍。各
种油墨的网点面积覆盖率是描述印刷色的xx语言,比如青80%、品红20%、黄
{bfb}、黑10%代表一种深绿色,而这四种油墨以某些比例搭配可以配出中性
灰……但影响印刷色的还有网点的色度,也就是每种油墨以{bfb}印刷时的效果,
这随着油墨品牌、纸张的性能、印刷压力、给墨量等因素而变化,但国家标准对
四色油墨的指标有统一的规定,这样就不会让我们设计的颜色在这个厂和那个厂
印刷的结果差得太远。
四色油墨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与平面设计中的CMYK色值是对应的,比如青
80%、品红20%、黄{bfb}、黑10%,它大致相当于我们在电脑上调出的“C80
M20 Y100 K10”的颜色,反过来说,我们在电脑上调节CMYK色值,等于控制将
来印刷品上四种油墨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不过CMYK色值和网点面积覆盖率并不
是xx相等的,因为在出片、晒版和印刷过程中,由于曝光过度、印刷压力、纸
张吸墨等原因,网点会扩大,网点面积覆盖率会比CMYK色值所计划的大一些,
大多少呢,大概在8-25%之间,在网点面积覆盖率为50%处扩大得最多,在较深
和较浅处扩大得少。设计师校准屏幕的时候已经预测了网点扩大,使每一个
CMYK色值在屏幕上显示的颜色差不多就是它网点扩大以后的颜色,这将在第3课
中介绍。
从CMYK色值,到网点面积覆盖率,是有一些中间环节的。首先,出片时胶
片上的网点是由图像文件打印出来的,网点面积覆盖率很接近CMYK色值(通常
不会超过2%);然后晒版,网点转移到了印版上,现在常用的阳图型PS版一般
没有网点扩大;然后印刷,输墨辊在印版上滚一遍,印版上有网点的地方粘附了
油墨,其余地方排斥油墨,这油墨并不是直接从印版转移到纸上的,而是通过了
橡皮布这种弹性介质,弹性的压力就会引起网点扩大,网点扩大主要发生在印刷这一步。
现在来仔细看看传递网点的介质。
胶片(又叫“菲林”)是透明的薄片,和照相底片相似。印刷用的胶片有两层,
一层是片基,由纤维醋酸酯制成,另一层是感光膜,是在片基上涂以可感光
的微晶体,它感光后形成黑色不透明的网点,而其余部分还是透明的。四色印刷
需要四张胶片,每张胶片是一种油墨所用的,但不论针对那种油墨,胶片上的网
点都是黑色的。这些网点只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肉眼看到的就是透明片基上的
灰色图像。
在印刷之前,工人会用密度计和放大镜检查胶片,尽管输出中心对此已经严
格把关,但印刷厂还是会再检查一遍。密度计用来检查胶片上的透明部分和黑色
网点的密度是否达标,直观上这可以理解为片基有多透明、网点有多黑。放大镜
用来检查网点面积覆盖率和网点形状,特别是边上的灰梯尺,这是一系列由5%、
10%、20%……90%、{bfb}的网点构成的参考色块,如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网点
面积覆盖率与此相差超过了5%,胶片就不能用,而且每个网点要圆润饱满、无毛
刺、无虚边、网点的中心不能发白。这也是设计师印前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在从
输出中心拿到胶片时就要检查,不要把问题留到印刷厂,那就耽误事了。
然后每一张胶片用来晒一个版,四色印刷需要四个版。之所以说“晒”,是
因为要用紫外线给印版曝光。印版通常是涂布了感光层的氧化锌版(PS版)。在
晒版车间,工人把胶片和印版叠在一起,放入晒版机,抽光空气,使它们牢牢地
贴在一起。胶片上的网点是黑色不透明的,紫外线不能透过这些网点,印版上相
应的地方不曝光,而其余地方曝光,感光层变成可溶于碱性液体的化合物。然
后,用碱性液体冲洗印版,空白部分的感光层被洗掉了,网点留在了印版上。
制成的印版,网点分布和在菲林上一样(用肉眼看,图文和菲林上一样),
只是带有浅浅的绿色,这种颜色不重要,因为将来在印刷机里,它会吸附油墨。
只是网点部分吸附油墨,而空白部分不会,因为未曝光的感光层是是亲油的,曝
光后经碱性液体冲洗而露出氧化锌版基的空白部分是亲水憎墨的。
对印版也做了仔细的检查。阴图型PS版上的网点可能会比胶片上的大一些,
但阳图型PS版(目前胶印最常用的印版)网点反而会缩小,控制网点还原的能
力,是能否完成xx印刷的一个重要因素。印版上还要避免缺笔断划、污点等,
如果出现,就要修版,用专用的修补液描出缺失的细节,或者用掺有硅石粉的能
够溶解感光层的除脏液洗掉污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把印版装上印刷机。
这以后,输水系统会把润版液涂在印版上,印版上的网点不沾水,空白部分
被均匀地涂了一层水膜,然后,输墨系统把油墨涂在印版上,网点吸附油墨,空
白部分斥墨,这样,油墨就按照图文的形状分布在印版上。
油墨并不是直接从印版转移到纸张上,而要通过橡皮布这个媒介。我们经常
在粗糙的特种纸上看见图文仍然被清晰地印刷,这就是因为有橡皮布这种柔软的
媒介把油墨按压到纸张的纹理中。这个技巧看起来简单,但人类却经过了900年才
发现它。自从有活字印刷以来人们始终让坚硬的印版和纸张直接接触,缺笔断划
是常见的,直到1904年,美国人I. W.Rubel偶然发现了橡皮布的作用。当时在他
的压印滚筒上裹着一层橡皮布,这本来是用来垫纸的,他并没有想到用它传递油
墨,但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供纸,橡皮布沾染了印版上的油墨,他又恰好忘了擦橡
皮布,于是,在后来送进的纸张的正反两面都出现了印迹,而且他惊奇地发现,
反面的印迹更清晰,这是由橡皮布转移上去的。
在印刷机中,印版、橡皮布都裹在滚筒上,纸张也通过滚筒来传递,当这些
滚筒对碾时,印版上的油墨(图文)转移到橡皮布上,又从橡皮布转移到纸张
上。而且,四色印刷要印四种油墨,每种油墨是在一个机组中印刷的,因此,每
个机组内有三个滚筒——印版滚筒、橡皮布滚筒和压印滚筒,还有很多输墨辊和
传纸滚筒。
平版胶印
我们所参观的是平版胶印,这是许多种印刷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我们设计的画册、海报、杂志、书刊、包装……大都
是采用平版胶印的。“平版”,是说印版是平坦的,网点并没有凸起或凹陷,之所以在上墨时只有网点吸墨而空白部分不受
影响,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一样,网点亲油憎水,空白部分亲水憎油。“胶印”,不是说印刷在胶面上,而是指印版和
纸张之间有橡皮布这个传递油墨的媒介,橡皮布的主要成分是橡胶,所以这种方式叫胶印。
除了平版胶印,还有一些印刷方式。
凸版印刷:印版上的网点凸出,上墨时自然地比空白部分优先接触油墨。凸版印刷的优点是墨色浓厚,色调鲜艳,印纹
清晰有力,缺点是网点的形状保持得不好,大网点易糊版,小网点易丢失,甚至10%的网点都可能印不出来(在平版胶印
中,最多5%的网点印不出来)。凸版印刷不适合精致的、大面积的印刷品。它通常用于信封信纸、名片、请柬、公务表
格、教科书、纸箱纸盒、塑料或金属标牌、餐巾纸、卫生纸等。
凹版印刷:印版上的网点凹陷,要印的颜色越暗,凹陷越深。印刷时,版面先涂上油墨再用墨刀刮去空白部分的油墨。
由于可以通过网点凹陷的深度来控制油墨的厚度,凹版印刷比平版印刷能达到更丰富的色彩层次,而且凹版的使用次数比平
版多得多,适合大批量印刷。但是凹版的成本相当高,一般的印刷品不必用它。它通常用于印刷钞票、邮票、有价证券、大
批量的包装和画册等。
孔版印刷:印版上的网点是孔眼,能透过油墨。在孔版印刷中最常见的是丝网印刷,这号称“{wn}印刷”,因为它可以
印刷几乎所有材料——纸张、塑料、金属、皮革、玻璃、陶瓷、木材等等,以及任意形状的表面——平面、圆柱面、圆锥
面、球面、不规则的表面等。它的墨层很厚,特别适合某些需要厚度才能出效果的特种油墨——弹性油墨、发泡油墨、皱纹
油墨、冰花油墨、水晶油墨、立体光栅油墨等等。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印刷的面积不受限制,很多巨幅海报就是用丝网印刷
的。丝网印刷的缺点是印刷精度不够高,小网点易丢,大网点易并,而且印刷速度慢。关于丝网印刷,在附录中有详细介绍。
网点扩大
在正式印刷之前有一个阶段是试印刷,叫“过版”,目的是检查输纸、传纸、收纸的情况,印刷品是否清洁、是否偏
色、是否严格套准,如果不行就进行调节。在每一批印刷品里总有几十到几百张纸用于过版,这些纸叫过版纸,不像正式印
刷时用的纸那么好,背面可能会透出油墨,但也占一定的成本,在成本核算中它们叫“加放”,印一万张和印一千张的加放
量是差不多的,所以,印得少,单张成本高。
刚开始过版,印张上的颜色很离谱,常常会严重地偏红、偏蓝或发黑,这主要是因为网点扩大值没有控制好。网点扩大
是印刷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主要发生在从印版到橡皮布、从橡皮布到承印物这两个环节。印版上的一个网点,当它粘上油墨
并紧紧地压在有弹性的橡皮布上时,转移到橡皮布上的墨点会更大,然后橡皮布又把更大的墨点压到纸张上,这就好像盖章
的时候印迹会比章上雕出来的线条粗一些。当某种油墨的网点扩大超过了其他油墨时,印刷品的颜色就会偏向这种油墨的颜
色。网点扩大超过一定限度还会引起糊版,就是暗部的颜色糊成一片,分不清层次。
印刷工时不时从运转着的印刷机中抽出一张样品,放在标准光源下检查。如果有打样的话,以打样的颜色为准。另外,
印刷品边缘的质量检测信号条也是需要检查的,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这里的网点是否正常。印刷工可以通过调节印刷压力、每
种油墨的给墨量来控制网点扩大的程度,从而纠正画面的偏色。
设计师也要考虑网点扩大的问题。在校准屏幕的时候,Photoshop的“CMYK设置”中就预测了每一种油墨的网点扩
大,这是为了让每个CMYK色值在屏幕上的显示与将来的印刷品一致。如果这一步做得不好,将来的印刷品就会严重偏色。
要知道,Photoshop里没有做好的,用印刷机很难弥补,假如降低印青的压力,背景中的灰墙就会异样地发红,加大印红的
压力,蓝色的天空又变成紫色了,树丛的暗部还会糊成一片。关于校准屏幕和调整颜色,我们会有专门的课程来介绍。
套准
另外还要考虑套准的问题,就是用两种以上的油墨来印刷一个色块时,油墨
能不能准确地叠加。我们在低档印刷品上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套不准。在这些字上,四色油墨本来应该是xx重叠的,但它们错位
了。
颜色是整版整版地印刷的,如果错位,就是大面积的错位。有两种情况:
一,整版错位,印到某一种颜色的时候,它整体上都套不准前面印的颜色,这常
常是由于印版在滚筒上没有安好或者纸张没有到达规定的位置;二,某个地方套
得很准(特别是靠近叼口处),而越是远离那个位置越套不准,这通常是由于纸
张在印刷的过程中变形了。
人们发明了“规线”,来检查套准与否。它是印在页面四角的角线或每一边
中央的十字线,它以页面中所需的各色油墨皆按{zd0}比例叠印而成,对四色印刷
来说,就是“C100 M100 Y100 K100”的线条。只要有油墨套不准,规线上就会
出现重影,说明页面中也有问题。
规线又常常用来标记裁切或折叠的位置。胶片、印版上也有相同的规线。在
理想的情况下,四色的规线应该是xx重叠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套色难免有误
差,问题是是否超过人眼所能容忍的限度,当两种油墨的错位多于0.1mm时,一
般人就能觉察出来。印刷工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校正,比如登上机台,打开机盖,
拧印版滚筒上的定位旋钮,可能还有很多事要做,因为套不准的原因很复杂。也
许只是一个螺钉的松动就会影响套准。纸张碰到前规时翘起来而前规的压舌无法
将它压平、两个前规的连线与叼口不平行、前规或侧规在接触纸张处磨出了凹
槽、递纸过程中某个部件迟缓或过快、牙排上的弹簧老化引起叼力不均匀、开闭
牙的时间与滚筒的旋转配合不好、牙齿磨损长短不一、印版或橡皮布松动、纸张
与橡皮布剥离时张力过大使纸张起翘、润版液过多使纸张吸水变形、给墨量过大
使纸张变形、印刷压力过大使纸张变形、纸张本身的纤维组织和涂布质量不好易
变形……很多原因都会影响套准。但是,现代的四色平版胶印可以让纸张在经过
四个机组、四种油墨、几十个滚筒之后仍然把套准的误差控制在0.1mm的范围之
内。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来看纸张在印刷机中要走的路:
如果把某一色的印版在滚筒上的位置挪一挪,它和其他颜色就套不准了;
如果印版发生了变形,也套不准;
滚筒的位置或轴向发生了偏移,也套不准;
橡皮布可塑性比较大,如果它在印刷的过程中变薄,也套不准;
如果一张纸被某一个滚筒叼住的位置和别的纸不一样,印迹就会有偏差;
如果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变形,印迹也会有偏差。
由于机械设计上的原因,印版滚筒、橡皮布滚筒和压印滚筒的旋转首先能够
匹配的是它们的角速度,要让油墨在它们之间平稳地传递,就必须让线速度也匹
配,这要求它们的直径能够匹配——几乎是相等的,只是考虑到材料特性,有一
些微差。如果某一个滚筒的直径偏离了设计的要求,它就会影响套准。
当其他构件与三滚筒的运转速度不匹配时,也影响套准。
……
印版和橡皮布的定位相对容易一些。印版裹在滚筒上,用板夹、销和孔固
定,还有旋钮可以调节它相对于滚筒表面的位置和角度,当发生套不准的情况
时,印刷工通常是先动印版。对橡皮布来说,主要的要求是绷紧。各个滚筒的直
径,则由包衬材料的厚度来控制,这在开机前应该凭经验控制好。滚筒的位置和
轴向也是可调的。最复杂的是纸张的定位,因为它是走着的,还要走过许多部
件,它只能被这些部件带动,不能相对于这些部件滑动,否则就无法控制它印每
一色时的位置。
在10米的传送距离中,纸张的滑动不能多于0.1mm,因为套准的误差不能超
过0.1mm。
看起来很笨重的印刷机,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
从前规和侧规给纸张定位,到纸张离开印刷机,在印刷机内每一个要接触纸
张的部件上,都有牙排叼住纸张。{dy}组牙排在前规的前边,它要纸时前规下
降,它叼住纸的前沿,然后侧规松开,牙排把纸传给压印滚筒,压印滚筒并不是
简单的圆柱,上面也有牙排,它叼住纸张,旋转,把纸裹在自己身上。
当两组牙排交接纸张时,有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二者是同时叼住纸张的,使
纸张没有机会发生任何滑动。在这一瞬间,两排牙向同一个方向运动而且线速度
相等。当第二组牙排确实稳稳地叼住纸张后,{dy}组牙排才松开。纸张在压印滚
筒与传纸滚筒之间交接,也是通过牙对牙的方式。
牙对牙有着惊人的默契。比如前规前面的牙排与压印滚筒上的牙排之间,当
前者叼住纸张时,纸张是静止的,牙排也必须暂时静止,这{zd0}限度地保证叼纸
位置的准确无误,然后纸张该运动了,为了把纸传给压印滚筒,这组牙排开始作
加速运动,当它靠近压印滚筒上的牙排时,就要交接纸张了,两排牙的线速度必
须一致,以免把纸张撕裂。对牙排运动的xx控制,竟是由一个古典的部件来完
成的——凸轮。凸轮仅仅凭表面曲率的变化,就让牙排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加
速、有时以特定的匀速运动。
此外,前规的挡纸和让纸、侧规的吸纸和放纸、滚筒和收纸牙排之间的交
接,以及输纸系统中那些吸嘴、吹嘴的配合……都是由精巧的机械系统控制的。
可能正是由于印刷机的庞大,能够容纳一些古典的凸轮、连杆、牙排……才使它
比小巧的打印机更xx。这些并未求助于信息时代技术的连动装置,真让人对19
世纪的工业文明油然而生敬意。当然设计师没必要知道每一个螺钉是怎么支配这
一切的,只要知道每个滚筒上有一排钢牙,它们传递纸张就像老猫把耗子喂给小
猫一样,两只猫都咬住了猎物,猎物就不会从它们嘴里跑掉。
过版达到要求之后,就开始正式印刷,换用合同上规定的纸,一口气印完。
出纸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令人担心会不会油墨未干而让纸张粘连。这在正
常的印刷条件下是不会发生的,收纸系统会在油墨上喷一层透明的粉,使其速
干。但如果给墨量太大就容易发生粘连,还会引起纸张变形等问题。这就是为什
么在Photoshop里要控制油墨总量,要对彩色成分进行灰成分替代。
如果是双面印刷,这批纸还要再一次进入印刷机。印完以后,两面的内容应
该对齐,就是说,假如这是书,正面的页码应该和背面的页码对齐,假如这是单
页印刷品,也绝不能出现这一面刚好裁净时,那一面却偏了。这就要求两面的规
线以及设计师自己画出来的参考线xx对齐,对着光看时,两面的参考线是重叠
的。设计师在做文件时,应该养成按印刷业的规范来画参考线的习惯,并且利用
排版软件中的数值面板,而不是凭感觉画一条线。也许还要印专色,可能是在四
色之前印,也可能是在之后,可能是单独上印刷机,也可能是用五色、六色或八
色印刷机在印四色的同时印专色。但有一条是共同的:专色版和四色版的十字
线、裁切线是xx一致的。这些将在以后的课程中详细讨论。
印后加工
电化铝除了有传统金、银箔的光泽外,还有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富丽堂皇,
流光溢彩,甚至可以在各种底色上做出类似于皮革、纺织品、木材的凹凸纹路。
它装饰印刷品的效果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烫金和烫银。而且电化铝可以和各
种各样的材料结合,我们在书籍封面、请柬、证书、贺卡、烟酒包装、各种玻璃
器皿、家用电器、建筑装饰用品、文化用品、礼品、服装、鞋帽、箱包、车辆上
处处可以看见电化铝。
电化铝有全面烫印的,也有局部烫印的。如果是局部烫印,就需要金属模
板,模板上有凹凸,凸起部分就是要烫印的图案的形状。对设计师来说,需要为
电化铝烫印提供图样,或者出一张胶片供印刷厂制版参考,这实际上是一种专色
制作方法,而且是专色中比较简单的,在第16课中介绍。
局部UV
UV是ultroviolet(紫外线)的缩写,在印刷业中它专指一系列可以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的特种油墨,这些油墨往往有特
殊的光泽和肌理,有镜面油墨、磨砂油墨、发泡油墨、皱纹油墨、锤纹油墨、彩砂油墨、雪花油墨、冰花油墨、珠光油墨、
水晶油墨、镭射油墨等等,印刷品上点缀这些油墨可突出关键的文字和图案,可活跃版面,可丰富表面质感,这称为局部
UV。现代书籍就常常在封面使用局部UV,此外它在礼品、包装、广告、挂历、塑料制品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UV油墨实
际上是一种专色,无论它怎样绚丽,设计师只要按照一般的专色制作方法为它出一张胶片,印刷厂即可依样制版,并在四色
印刷之后将这种油墨印在所需的部位。
上光和压光
在印刷品表面整个涂一层无色透明的特种油墨,叫上光,这种透明的油墨叫上光油,它干燥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了一层
均匀的薄膜,改善印刷品的光泽,保护色层不磨损、不受潮发霉、不易沾脏。大多数上光油让印刷品更光亮,也有一些上光
油可产生毛玻璃那样的特殊效果。
压光是上光的进一步操作,是在上光油干燥后用不锈钢滚筒压出镜面般的光泽,比单纯的上光还要光亮。
上光和压光是在印完四色之后,在起凸、折叠、裁切、模切压痕等工艺之前进行的,因为上光油必须与印刷色紧密地结
合,没有任何气泡、砂眼和缝隙,而且非常均匀地涂布。印刷业又常常将上光和压光简称为UV,因为常用的上光油是采用
紫外线固化的,相对于局部UV而言,这是整体UV。比如一个手提袋,它如果要上光的话不仅在图文部分上光,而且在白纸
部分包括向内折叠的白边上也是上光的,所以它印完四色之后首先上光,然后再模切、折叠、粘贴成形。
在海报、宣传页、日历、明信片、xx牌等印刷品上也常常进行上光和压光处理,另外在硬质材料上烫金、烫银或进行
电化铝烫印后,也可涂一层上光油来防止箔层脱落。不过上光的膜层不像局部UV那么厚,它通常用于比较平滑的表面,比
如铜版纸、卡纸适合上光,表面粗糙的纸却会把上光油吸掉,除非反复上光,不过这对特种纸来说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因为
上光油的光泽会冲淡特种纸本身的肌理的魅力。
上光油有时会让印刷品的颜色发生变化,因为它对油墨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人物图像对此尤其敏感,上光以后,鲜艳的
颜色可能会变灰,深色可能会变浅,而人们对肤色的变化是很挑剔的,所以这种画面{zh0}使用覆膜来代替上光。
另外,上光和压光后的印刷品会变脆,如果这种印刷品需要折叠,就要小心了。厚纸本来就容易折裂,再上光、压光,
就更难折了。书的封面要折,纸盒要折,手提袋要折……如果它们是用200克/平方米以上的厚纸来做的,还是覆膜好。
上光油可以是手工喷刷的,也可以是机械涂布的,机械的方式又分两种,一种是用印刷机把上光油当成一种专色来印刷
(在四色和其他的专色印完之后),另一种是用专用的上光机来涂布。因为上光油是整版涂布的,所以设计师不需要专门为
它做文件,只要对印刷厂提出要求就行了。
覆膜
在纸制品上裱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就是覆膜。具体来说,像书籍的封面、纸盒的外表面这些容易磨损的部位,如果需
要保护膜,就在印刷之后、折叠和裁切之前给它裱一层,这层膜必须很透明,有很好的韧性,质地均匀,没有砂眼气泡,表
面很平整,它通常是聚丙烯材料做成的,它还预涂了热塑性高分子粘合剂以便和纸张结合,印刷厂用热压滚筒把它牢牢地贴
在纸上。这样一来,纸的表面有了更好的光泽,质地更厚实,而且印在上面的颜色受到了保护。我们在前面看到,上光也有
同样的作用,但厚纸上光后会变脆,覆膜后却变得柔韧耐折。
我们每个人回家以后可以检查一下家里的纸制品,有哪些仅仅是纸,有哪些是上过光的,有哪些是裱了一层塑料膜的,
把它们对着光看就可以看出来。上光的东西很少,可能整个家里都找不到一件;既不用上光也不用覆膜的东西最多,比如信
封、信纸、打印纸、笔记本和书籍的内页、票据、报纸、名片、电脑学校的招生广告、商场的促销单、纯净水纸杯、烟盒鞋盒、
装冰箱的大纸箱……在书架上我们看见特种纸做的封面也没有膜,因为特种纸需要让人感受它的肌理,不过这样一来
就容易留下我们的手印,老书也常常没有膜,因为那时候对书籍装帧不讲究,能看就行,这些书保存到现在已经污渍斑斑、
颜色剥落、边角磨损;但是当今的铜版纸封面一般都要覆膜,xx的纸盒和手提袋、产品说明书和企业宣传册的封面、挂
历、服装上的商标……也要覆膜。你会发现膜有两种,一种是光亮如镜的,一种是不太反光的,它们分别叫“光膜”和“哑
膜”。光膜最透明,对墨色几乎没有影响,但它的反光有时不太讨人喜欢,比如手提袋覆了光膜以后亮闪闪的,装了东西以
后稍有变形就会显得很软、很低档,挂历也不适用光膜,因为它干扰了视线,不过在精装书封面、硬纸盒等平整的表面上,
光亮如镜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哑膜的质感厚实稳重,一般认为它比光膜xx,它的价格也贵些,但它像上光油那样会影响墨
色,非常挑剔的颜色,比如人物的肤色、稍微偏一些都不行的企业标准色,是不宜使用哑膜的。 、
凹凸压印(起凸)
在该印的颜色印完之后,在上光或覆膜也做完之后,如果印刷品的某些部分需要浮雕效果,就进行凹凸压印,这是一种
类似于盖钢印的工艺,它有一个凹的模具和一个凸的模具,它们的凹凸面是榫合的,把它们垫在纸的两面,对齐,加压,必
要时还要加热,就让图样在纸上鼓起来了。
这个图样由设计师提供,印刷厂的工人根据它来腐蚀金属板,做出凹的模具,再往里灌石膏或高分子材料,做成凸的模
具。设计师提供图样{zh0}的办法就是出一张胶片,这张胶片是和四色片同时出的,上面的规线和四色片的规线xx对齐,起
凸的部位被填充成黑色,当把它和四色胶片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图样恰好落在它应该落的位置,比如四色片上有一行大字,
这些大字应该起凸,那么起凸片上就有相同的一行黑字。这实际上是一种专色手法,假如把起凸的胶片制成PS版,xx可
以拿来做局部UV。但是起凸不像局部UV那么xx,局部UV可以用于很小的字,起凸却只能用于大字、粗线条和简单图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