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妙用_一凡_新浪博客

早上读新闻,读到这题目的“我把美国想得太好了,能不去留学{zh0}就别去”,现在对网上的文章的来源颇多疑虑,文章标记为源于《成都商报》的记者。在商报的网页上东瞧西看,没有发现这文章,或许因为没有注册,无法多查,谷歌了一下,发现这文章是这位记者写在商报部落格里的博克。文章的原稿在这。

文章读后,对这位受访者和记者的兴趣大增。至于美国的教育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就是专家学者也各持己见,一个老头的结论自然无法左右最近新闻里近二十万的中国学生放弃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就学,原因许多,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那老先生的“能不去留学,{zh0}就别去”的结论,大家看法有异也是正常的。可是对这文中的几个数字如何得来确颇有疑问,不知这记者或是被访问者如何得来。

1,十万美元年薪,一家三口,每月无节余?因为“租房2400,加上水电费近3000”,那芝城没有十万一年收入的家庭,不是全要喝西北风了?十万年薪,一家三口月无节余,只是生活态度,不是一种“必然”。如何就成为一种某地生活水平“高”的标竿呢?这{jd1}算是一种有意误导的新闻写法。

2,“吃了一顿牛排,牛排65美元,加上停车费17美元、小费10美元,一顿饭花了近170美元,人民币1000多。”“一个盒饭8美元,一盒方便面5美元,是很贵的了。美国人一般都吃汉堡,也需要5美元。”一般汉堡套餐五元左右,是正常价,不属于“贵”之类,吃汉堡的不分富穷,套餐基本就是这价,光吃汉堡,推销时99美分也可吃到一个,汉堡店是美国速食文化的产物,五元左右的套餐(汉堡,薯条,饮料)属于大众价格。同样开在中国的美式快餐店,其价格和美国的价格持平,用人民币结算,如以中国普通小吃店的价格比,那才真叫“够贵”的,可就我所知,国内汉堡及其它西式快餐店店是处处人满为患,可以因此而推论说大多数中国人都属于“有钱人”才导致这类店人满为患么?但是这个儿子颇孝顺,不知带老先生去什么餐馆吃了要另付17元停车费的牛排。连“钱都只能勉强应付生活”了,还舍得如此xx?或许只是为了让老爸“开眼界”?芝加哥地区的普通牛排馆,除非开在金融中心等特别地段,一般餐馆都有自己的停车场,就是开在大厦里的餐馆,只要餐馆在停车卡上盖章,停车费一般都是免收的。真要开了个餐馆,还如此收停车费,除非这餐馆在当地有红得发紫的知名度,可卖65元一客的牛排的餐馆,恐怕“高级”也有限度了,为了吃那65元一客的牛排,还要另付17美元的停车费?这牛排店不知何名,老先生应该把英文名记下,可增加文章的“真实性”。而有机会,国内旅游的同胞们也可一享这种有名的牛排。(自然停车费是要记在旅游费里的。)(谷哥了一下,芝加哥有名的牛排馆一般价格45元左右一客加上小费,也就是65元吧。()(说明这也是大众价格,不然那来这许多餐馆都是如此?)

3。“在美国生不起病,医疗费也很贵。一个小感冒,挂号费就是200美元,如果挂专家号,需要800美元。补个牙齿需要5000美元,你敢去补吗?如果你生个大病,那更是治不起。”美国的医疗费用确实很高,假如去普通正当的诊所看感冒,虽然没有保险,要收200元的可能性不可能是普遍现象。补个牙5000美元?不知是指补什么样的牙?如指最普通的简单补牙,这就属于夸大其词了。至于什么“专家号”这可是中国特有的玩艺,美国普通医院或诊所,可没有什么挂“专家”号的服务,而专科医生,无非就是专门从事某专科的医生而已。

如果没有保险,去医院急诊的话,或许5000千元可能不够,不过,医院急诊室是{jd1}不敢先收钱再救命。可要一般自行前往的病人在急诊室外等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因此出人命的故事也不是没有。急诊室里的医生行动迟缓,麻木不仁是和全世界各地的急诊室没有分别的。他儿子有十万年薪的工作,应当有保险,一般看病付个十元,二十元左右的诊疗费而已,其他由保险公司支付,他儿子不必再付分文。
“儿子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自己回国的要求。)儿子告诉他,他在美国生活的很好,虽然收入不高,但活得很自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国外的空气好得多,我至少可以多活几年,国内的空气污染太厉害了,人事关系太复杂了,我不习惯那样的环境。’”这种无人不知的“理由”的理由,与其说是这老先生儿子说的话,不如说是这记者自己的话了。

“王先生仔细给记者分析了儿子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他说,一是儿子觉得在美国没有挣到钱,如果回国,会很没有面子。另外就是他已经彻底美国化了。“他每天要喝咖啡,吃西餐,交流都是英语,儿子他总觉得在美国很自由,我跟他已经没有共同语言”。十年就“彻底美国化”了?而所谓的彻底美国化的具体表现就在“喝咖啡,吃西餐,交流都是英语”上?许多读者大概想不到“美国化”是如此地简单吧。把“赚钱”和“面子”联系的如此顺当,那可和“美国化”的思维有点距离。与其说这是美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如说是标准的中国思维。不过读后还颇有点糊涂了,不知是不是当“彻底的美国化”后,反而更加可以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市俗了?十万年薪可不是和没有“赚到钱”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根据美国政府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有2005年有博士学位的平均年薪是79401美元,家庭收入是96830 美元,而不计种族分类的话,中等的美国家庭收入是42362一年。可见这位先生的儿子的年收入超过普通美国人家庭的水平一倍有余。算不算得上没“赚”到钱,那看他如何比吧。美国国家统计局网上有详细的统计资料。()这儿子给老爸分析也太"详细"了点,来来去去就这么使人迷惑的两条不成理由的理由?

“‘美国教育虽然好,但国内的学生能够不去留学,{zh0}就不要去,现在国内发展得这么好,学生们在国内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机会。’王先生告诉记者,一是美国的失业情况很严重,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失业率已经达到10%左右。而是即使找到工作,也没有好工作,收入一般也只有5、6万美元,这点工资在美国根本不算啥。但如果在国内,大学毕业也能领到月薪2-3000元左右,在国内可以生活得不错。”这结论不知比不比的上标准的所谓“五毛党”的夜郎类言论了:西方月亮虽圆但是天朝的比那还要圆,天朝此间独好!

 

文章中没有列出受访者的真实姓名,这种访问的真实性如何,无法证实。如此其价值可想而知。

 

读完这“新闻”后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记者都这么写访谈文章的话,没有“新闻”未必是件坏事。多了这种记者所写的"新闻",可{jd1}是件坏事。新闻的真实性在一个讲究和谐的社会里,其真实性的非常不重要是人人皆知,或许为达到配合社会和谐的目的,“委屈”事实是一种无可奈何必要。但在一个信息流通的世界里,靠“想”而出来的新闻,其欺骗性能持续多久呢?慌话说了千篇而成真理的时代早已成过去,如果还不醒过来,那离地覆还有多远的距离,我想大家是心知肚明了了。

幸运的是,中国用良心良知写新闻的记者是很多的,他们才是值得依赖,值得民众信任的。

 

2010 6 10

2010 7 17

 

Median income levels
Households Persons, age 25 or older with earnings Household income by race
All households Dual earner
households
Per household
member
Males Females Both sexes Asian White,
non-hispanic
Hispanic Black
$46,326 $67,348 $23,535 $39,403 $26,507 $32,140 $57,518 $48,977 $34,241 $30,134
Median personal income by
Measure Some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graduate Some college
Persons, age 25+ w/ earnings $20,321 $26,505 $31,054 $35,009 $49,303 $43,143 $52,390 $82,473 $70,853
Male, age 25+ w/ earnings $24,192 $32,085 $39,150 $42,382 $60,493 $52,265 $67,123 $100,000 $78,324
Female, age 25+ w/ earnings $15,073 $21,117 $25,185 $29,510 $40,483 $36,532 $45,730 $66,055 $54,666
Persons, age 25+, employed full-time $25,039 $31,539 $37,135 $40,588 $56,078 $50,944 $61,273 $100,000 $79,401
Household $22,718 $36,835 $45,854 $51,970 $73,446 $68,728 $78,541 $100,000 $96,830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Bottom 10% Bottom 20% Bottom 25% Middle 33% Middle 20% Top 25% Top 20% Top 5% Top 1.5% Top 1%
$0 to $10,500 $0 to $18,500 $0 to $22,500 $30,000 to $62,500 $35,000 to $55,000 $77,500 and up $92,000 and up $167,000 and up $250,000 and up $350,000 and up
Source: US Census Bureau, 2006; income statistics for the year 2005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想”的妙用_一凡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