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会去整存零弯道超车要结束战国时代-刘克丽-ZOL博客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到底有多少企业?我问了好多人,好多行业专家、媒体人等不是答不上来,就是提供了不同的、甚至不着边的数字。很少上网搜索的我,自己搜了好久也没搜出来,后来助理在中国汽车网上搜到了中国汽车企业名录,粗数了一下竞然有1202家,真是中国汽车的战国时代!如果整车厂占了二分之一,整车厂也有600家,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数字,在全球汽车转向电动化的弯道超车的以后所剩下的时间窗口里,1202家汽车企业肯定要开始并线,结束中国汽车企业的战国时代。

 

汽车企业产量10年翻10倍

 

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两位专家在2001年发表的一本专著上介绍说,当时中国汽车企业有118家,比当时欧、美、日汽车企业的综合还多,而年总产量都不比欧、美、日的汽车企业一家多。年产量超过1万辆的只有21家。10年过去了,中国汽车企业平均年常量是多少呢?从去年1300万辆的市场来看,如进口、合资、国产各占三分之一市场来说,中国本地产汽车800-900万辆,分布在600(如1202家汽车厂商有一半为整车厂)多家厂商,每家平均年产销量为10-15万辆左右。

有趣的是,和10年前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平均年产销量从不到万辆上升了10倍,然而不同的是,10年前95%以上的汽车是商用、客用汽车,如今有一半以上为家用轿车。

5-10年内买不起房子的人占多数,这些人群的{zd0}家庭消费就是价格10-15万左右的汽车了,这个需求谁也不能忽视,需求造就了上千家汽车企业。

 

没有量就没有质更没有价格

 

有人认为,年产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才可能造就{dy}流的企业,因为没有批量也就不可能有汽车的质量,那么丰田年产几百万辆还不是出质量问题?这是怎么回事?我在3月23日《召回的教训是对供货商质量管理》中说的很清楚了。

只有零配件大批量的采购也可能让整车价格下降,当前,中国国内汽车价格偏低的原因仅仅停留在了劳动力便宜的层面上,而随着中国社会劳动力年龄的老龄化劳动成本会加大,中国汽车会渐渐失去劳动力价格优势。所以,一个汽车企业只有大批量、超大批量量产,才能采购到低价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控制系统部件,才有价格上的竞争力。

可以这样认为,汽车整机厂商只是汽车组装厂,一部汽车的成本分为设计成本(有部分设计还是采取外包式的)、零部件成本、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水电资源成本、品牌成本(市场宣传成本)。201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我采访了36家厂商,对年生产能力而不是产量做了调查,平均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我认为绝大部分企业在夸大这个数字)。而美国通用汽车年产量2008年为815万辆,丰田汽车为923万辆,2009前三个月德国大众产量为440万辆。德国大众曾经许下诺言,到2018年他们的产量将达千万辆!美国、日本、德国三个汽车大国的汽车企业数量总和不到20家!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用目前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来底消进口汽车的设计、零部件、市场宣传成本,这个搏击局面中国汽车厂商能撑多久呢?特别在从我们提出电动汽车的变道超车时间表上来说,仅有7年的时间。

 

总拿上亿汽车用户来说事儿

 

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说中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亿,就算有2亿家庭,中国私有轿车市场刚刚开发了不到十分之一,这些家庭在多长时间需要多少,汽车企业?谁也不可能说得清楚,也许这种需求正在电动车弯道超车的7年窗口时间里呢。

不管是否在弯道超车时间窗口里,还是在什么时间表里,中国汽车企业的战国时代是最正常不过的了。我却认为,战国时代是什么时代?是弱肉强食的竞争,上不了量必亡。

尤其是中国2亿家庭汽车准消费者一旦明白了电动汽车是换代的必然,又解决了加电站和电动汽车的鸡蛋门问题,中小汽车厂商消亡速度还会加快。

还有,中国汽车企业的出生,虽然源于地域化的地税收入,但是,每一部车从出生起,全国汽车消费者就很少对汽车按地域化的采购,这是件很奇怪的事,但这又是不奇怪的事,因为中上万家家4S点在全国分布,使汽车企业地域化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结束语

 

世界{dy}大汽车市场,必然造就世界前五大汽车厂商!尤其是在换代电动汽车的弯道并线上,可以预言,10年内中国汽车企业90%会消亡,造就年产量500万辆的汽车厂商。而目前万家4S店的数量会5倍增长,服务于汽车后市场,而技术人才结构,将从机械工程师为主变成以电子系统工程师为主导的结构。

中国汽车弯道超车,实在给我们的机会太多。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网友评论:阅读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汽车企业会去整存零弯道超车要结束战国时代-刘克丽-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