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会展:在欧洲,以德国为主的一种会展经营模式,其以场馆出租、自办展会、展览设计搭建、住宿餐饮等xxx服务的会展经营形式,在会展业也有称“欧式会展”。
美式会展:在美国,以场馆出租,会展的主办,或是展览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都由各自独立经营的个体来完成,它们互不相干,但是在一场展会中,各公司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一种经营模式。
当我国会展专家还在讨论“德式会展”和“美式会展”哪一种模式更为适合我国会展发展时,我国众多的会展场馆已经在“德式会展”的模式xx下越走越远。 自办展增加谁护主办者利益 在旧有体制的时候,我国大多老的场馆都有主办展会的资格。据不xx统计,在2002年我国各场馆主办的展会占国内展会的30%左右,2003年还有所上升,在一些中小城市,许多会展场馆的自办展会更是占到60%-70%的比重。 会展场馆在经营场馆出租的时候,因为场馆的出租率不高,发展多项经营,自办展会来弥补一些收入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在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相对欠缺,主办单位的展会数量还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无形中助推了会展场馆在自办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自办展会的不断增加,利益的牵扯,一些主办单位的利益越来越成为会展业揪心的话题。场馆作为场地的拥有者,对展会而言,相对主办方拥有{jd1}的主动权,主办方就成了相对的弱势群体。2002年年中,北京一家知名场馆在一场绿色建材展会的主办争夺中,以没有场地为由,把一家民营企业举办了多年的展会顺利地收入自己的囊中。更有甚者,2003年4月,笔者在西安听到一家民营企业说,在自己多年成功举办的服装服饰展会中,因当地政府其中一个部门的插手,不得不易地举办,与自己同类型的展会同唱对台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会展场馆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就承诺自办展会不与外来办展重复。上海国际展览中心自办的展会,比如乐器展、特种花卉展,都是特意与所有外来展会避免重复而选择的。广州对外出口商品交易会馆,在这些方面做得更为周到,对于所有外来办展不仅自己办展不许有冲突,而且对于知名展会的档期,还杜绝同类的展会在这一时期的选择,真正做到了对知名展会品牌的保护。 恶性竞争场馆得不偿失 我国众多会展场馆大多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带有一定政府背景色彩的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会展经济热”在全国的不断升温,一些带着城市标志性建筑风格,并带有政府形象工程的会展场馆的兴建,更是为我国会展业的激烈竞争加了一把火。2003年,众多城市都出现了主管会展的市长,更是上演了由市长带队进京推广,与各协会主办联姻拉展会一说。许多手里拥有大型展会的协会在过去的一年里不知走了多少城市,尝了多少城市的特产。 场馆一旦修建完成,它所面对的将不再是风光无限的日子,也就进入了冷酷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个队伍在工作,有一队人马要培训,有人要吃饭,过了三年的“蜜月”期,场馆每年还要面对大量的维修费用。这些是不可能都向政府要。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场馆都将会被推入市场的大潮中,没有了经济效益,谁来为场馆说话? 在西方国家的会展场馆,在经营上,有多种模式,其经济收入的来源也是多渠道的。在我国,政府投资兴建场馆的初衷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色彩。一些中小城市对会展场馆,特别是老场馆并没有提出经济效益的指标。但更多的会展场馆还是被从最初的社会效益角度提升到自主生存,进而到追求经济效益的立场上。作为场馆的经营者,在自然而然中就想到了多种经营的路上来。尽管这些年来,我国会展在重复办展、多头办展的一片声讨中也出现了办展亏本的情况,但更多的还是有经济效益。 作为场馆的经营者,发展自办展会,弥补在场馆空置时期的使用,增加一些经济效益自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然而,如果出现会展场馆与主办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会展场馆作为城市窗口这一角色的形象必将大大受损,这将使得会展场馆得不偿失。 不办展场馆出路何在 发展自办展是不是成为会展场馆强有力的手段?离开这一手段,会展场馆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手段来为场馆创收? 在此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有关联合国的故事来。一个美国地产富商,取得了纽约的一片地皮的开发权,做些什么?还是经营些什么?他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点子,后来他听说,联合国正为要建一个场所犯愁。他就自告奋勇把自己拥有的土地的一部分无偿奉送给联合国总部作为建设使用。数年后,联合国周边的地皮价格翻了数倍,这一美国地产富商也因此成了身家增长数倍的富商。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会展场馆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广交会”开幕的日子,广州的所有大小宾馆都是人满为患,展会效应可见一斑。笔者认为,会展场馆如果不自办展会,其从会展模式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没有选择,仅从场馆的特色经营出发,发展多种服务,是xx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生路来的,如果能够在众多的同类型场馆中另类发展,或许还能够独树一帜。 (文章来源:《中外会展》田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