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之我见(3)
【转载文章】作者说对于气泡学说有人认为有重要意义,有人持否定观念认为气泡无规律可循,因此气泡并不具备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但指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作者详尽的介绍了一些古陶瓷釉中气泡的现象,但是他强调是“用肉眼观察”可以看到,一般薄釉瓷器无明显气泡,宋定无气泡、黑釉看不见气泡,南宋龙泉气泡密集,粉青由于釉色纯正气泡没有梅子青明显--------。这些描述说明作者的确用微观设备观察过,但绝不是“用肉眼”,因为作者把未成熟的二次莫来石当做气泡来看,更不了解气泡生成的原因,所以根本无法找到规律,作者观察气泡的目的主要是判断烧成温度,因为明代以前的窑炉温度较低因此在没有人作伪的情况下气泡的确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重要参考,薄釉瓷器不是看不到而是必须使用偏光显微仪才能看到,宋定不是没有未成熟的二次莫来石,而是因为定窑使用煤柴混烧温度高,只要加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是可以看到,黑釉的确看不到,但是如果从釉层断面观察还是可以看到,南宋龙泉釉中二次莫来石颗粒的确很大,原因是烧成温度低,釉料加工粗糙,真正的气泡基本不存在,真正气泡密集的绝大多数是现代仿品,粉青二次莫来石没有梅子青明显的原因是其釉料加工淘洗较细。作者说古代与现代窑炉不同因此现代仿品一般大小均匀,在分布上缺乏层次感,而古代瓷器则大小不同,有层次感。虽然二次莫来石的现象作者说的很对,但莫来石生成的原因却大错特错,其形状的大小、形状不同,有无层次感并非是因为窑温造成的,而是釉料加工方法不同造成的。
古陶瓷釉料加工无论使用水椎还是使用石碾,都是依靠冲击粉碎釉料,无论淘洗如何细致,莫来石的大小、形状、层次感都不会发生变化,在瓷器釉中都可以观察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层次感的未成熟二次莫来石,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气泡。现代瓷器釉料基本都是使用球磨机加工,釉料颗粒均匀,烧成后二次莫来石均匀无层次感,使用气窑后温度达到1320度莫来石颗粒更加微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