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天价古董 神秘茶膏迷倒皇帝_不会游泳的鱼_新浪博客
【导语】: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又被人以85万元的高价收购。是什么样的神秘工艺造就了这样每克高达万元的“古董饮品”…
  【关键词】:茶膏 国内人文

  冒险进贡

  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穿越茶马古道,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它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后,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喜怒无常的雍正皇帝会怎样对待这个礼物呢?

  冒险的进贡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清皇室召集了中国{zh0}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茶膏的历史

  最早在唐时,茶膏就已经出现了。

  陆羽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之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唐代的制茶工艺与今天不同,以蒸青饼茶为主,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日本倒是保留了较多的唐茶工艺,如今到处流行的“抹茶蛋糕”,其实也就是捣过之后的茶末,即“末茶”。{yt},当陆羽在熬制私家“茶膏”时,发现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极其相似。于是,破天荒地{dy}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记录在《茶经》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dy}个茶膏的发现者。

  到了宋朝,风雅的宋人更是将茶膏发扬光大。宋是中国古代市民生活气息最浓厚的一朝,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平民贩夫,皆爱在宴席中饮用,因此酒、茶及饮食,在宋代均有极大发展。中国古代三百多个皇帝中{wy}写茶书的人----宋徽宗,提出一个鉴别茶膏的方法:茶饼的外表如人的面目,茶饼表面含的膏状物质,如果较稀的话,会出现很多皱纹。如果表面含的膏状物质较多、较厚,则膏会粘稠,其表面的纹理不明显,质地坚实。宋时的茶人已经成功地将茶叶与茶汁分离,又将茶汁还原为另一种稠状物质,即茶膏。

 


  在明代,废除了茶饼的上贡,因此茶膏的工艺,到此失传。幸运的是,云南僻处边疆,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藏地的饮茶习俗与内地不同,他们更喜欢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对大锅熬膏情有独钟。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间,其熬制出的茶膏xx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然后我们就看到文章开头的{dy}段,雍正七年,茶膏成为贡品,清朝皇室开始流行茶膏。秘制技艺

  为了解开茶膏的制作秘密,我们深入茶马古道中的的六座普洱茶名山,遍访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老茶人。一个清晨,在山色如黛,云蒸雾绕的易武山半山腰,遇到一个当地的采茶老人,他把民间熬制茶膏的土方向我们娓娓道来:300斤泉水,加100斤上等的生普洱茶。经过五道工序,可以熬制出15斤左右的茶膏。

  当年,他们先将茶和泉水置于大铁锅里,中火熬煮,待全部茶汁煮出来后,捞出茶叶。用细纱布反复过滤茶汁,滤去细渣。再猛火熬制,尽量让水分蒸发。然后移到中号的铜锅中,中火熬煮。待茶汁变稠后,再移到小号铜锅中,小火熬煮,一边熬一边用打磨精致的竹片匀速搅拌,动作太快,茶膏会迅速变干,动作如果太慢,茶膏又会变糊。熬好的茶膏,移出小铜锅,要趁热倒进模子,形成规格统一的块状,待整体凝固后,用竹器贮存起来。

  但这种土法制作的茶膏与皇宫“御制”茶膏却是千差万别。

  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制作则要精细和讲究得多。从乾隆开始,茶膏由“贡茶院”专司熬制,并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据《茶记》中记载:“茶膏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在长达200多年间,茶膏作为皇室专用,史上有“八色贡品”之说,雍正、乾隆、嘉庆也都嗜饮茶膏。上等的茶叶自不用说,连用的木炭都要求是三百年以上的花梨木,这样恒温熬制,保证了茶膏的品质。清朝宫廷茶膏有186道工序和72天的加工周期,使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茶黄素以及游离氨基酸达到平衡,最终使得普洱茶膏的口感、色泽{zj0},健康成分更容易吸收。做工极为精细、严格。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为了选料更精细,或者防范茶中投毒,竟在御茶房之外建了“清水房”,对云南上贡的普洱茶进行“检验—解块—漂洗—检验”。在正式压榨前对原料进行检测和“预处理”。然后将其移到御茶房正式压榨,所有的制作都是在常温下进行,没有任何高温的过程,使产出的“普洱茶膏”品质更佳,一跃成为宫廷御品。

  由于宫廷对普洱茶膏选料极精,要求极严,这也造成产量极少,且从未在外界流通。但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却作为国礼{dy}次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茶膏从此销声匿迹。

 


 

  天价收藏

  在一次xx的拍卖会上,一块鲁迅收藏的茶膏,仅重3克,竟拍出了12000元的天价,每克达4000元。鲁迅收藏的这批茶膏共有39块,全是清室贡品,外包装是雕满龙纹的木盒子,里面用绘有龙纹的金色绸缎作衬。每块茶膏规格、形状都相同,长宽均为4厘米,高约半厘米。在拍卖现场,这块小小的茶膏备受追捧,观众为了一睹茶膏真容,嗅嗅它的香味,竟然将它挤裂了一角。

  关于茶膏的珍贵,有人概括:茶膏是“生在山里,死在梦里,埋在缸里,活在杯里,饮在口里,爽在心里,记在脑里,功在体里”。18世纪的清朝学人赵学敏的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他先说“黑如漆”的茶膏,醒酒{dy}。又说绿色的茶膏醒酒效果更好。可知茶膏不止一种颜色。

  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又被人以85万元的高价收购!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清朝光绪年间留存下来的极少量的普洱茶贡品——茶膏,被现今的普洱茶界视为国宝。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可以喝的天价古董 神秘茶膏迷倒皇帝_不会游泳的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