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河北省玉田县仓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网_ ...

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旨在满足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农家书屋工程,在短短5年时间里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推广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24万多个,覆盖40%以上的行政村。甘肃省共建成农家书屋10460个,覆盖了全省60%左右的行政村。这项惠及乡村和农民的文化民生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建设思路,在村以下构建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自助图书阅读空间。就当下已经显现的建设效果来看,不仅在逐步解决一些地方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不断满足和丰富乡村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在保障和实现农民公民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文化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农民科技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和增强乡村发展能力的孵化器;它“润物细无声”般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推进并引导着乡村和谐文化风气的养成,改变着乡村的村风民俗,可以说是乡村文明的助推器;它构筑并丰富着乡村公共生活的内容,润滑着干群关系、改善着村民关系,是乡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实施,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使农家书屋这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载体得以又好又快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农家书屋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切实解决乡村文化贫困和信息贫困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也就是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其中对农家书屋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隐忧也是存在的。鉴于建国几十年来国家先后多次投资建设的乡村文化站(室)和图书阅览室由于没有构建有效的管理、资金投入等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成为“空壳化”的教训,基层干部和群众在欣喜之余多担忧农家书屋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因此,农家书屋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工程实施伊始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一个敏感的焦点话题。由此可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工程的长效机制构建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是甘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追求的目标。

以人为本的“六个结合”与多元化建设:农家书屋扎根乡村的必然缘由

乡村和农民急需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精神文化产品,急需农家书屋这样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因地制宜与多元化的建设原则,坚持农家书屋建设与乡村公共生活、与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和农民的文化趣味、与乡村新兴的各种农合组织等社群、与乡村的生产需要和生产实际、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等“结合”,提供农民真正急需的精神文化资源和交流娱乐空间,农家书屋才能实现建得起、见实效、受欢迎、可持续的目标。

     甘肃省的“农家书屋”建设在实践“六个结合”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坚持农家书屋建设与乡村公共生活的紧密结合。书屋建在人口居住集中、离学校较近的乡村公共生活空间,有的与学校图书室结合、有的建在村委会、有的建在科技示范户、有的建在小卖店、有的建在新农村居民点、有的建在农家乐、有的建在基层信息服务点、有的建在文化大院、有的建在人口密集处的农户家中等,以方便群众借阅和开展活动,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建设格局。从甘肃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针对临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而绝大多数群众有宗教信仰的习惯的情况,探索将书屋建设与这些地区信教群众去清真寺参加xx的公共生活相结合。2009年,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经过与省民委、省宗教局和临夏州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在广河县三甲集镇陈家清真寺建起了全省{sg}寺院农家书屋,按照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精心选配了适合当地群众需求的各类图书,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这一举措,为农家书屋进入乡村的宗教活动场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二)坚持书屋建设与乡村公共空间的结合。以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为突破口,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的原则,积极整合利用学校图书室、村文化室、文化示范户等现有资源,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目前开展的图书进村下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村书库工程”、“农村图书室援建项目”、“党员之家”等与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投入。

     (三)坚持书屋建设与乡村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和农民的文化趣味紧密结合。使书屋建设既适应特定的乡村民俗、文化传统以及乡村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又遵循基本的建设标准和统一规划要求,兼顾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针对地域文化特征和农民的文化趣味设置特色书籍、开展特色活动。在乡土文化如剪纸、绘画、刺绣等氛围浓郁的乡村,书屋多配置书画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在秦腔、花儿等地方戏剧和民歌盛行的地区,加配戏剧演唱和民歌等相关资料。

     (四)坚持书屋建设与乡村的生产需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着眼农民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力求适应和满足乡村各个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在蔬菜种植区的书屋,加大设置蔬菜种植和加工类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在养殖业发达的地方多配牲畜、家禽、渔业养殖方面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了适合不同地域的《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实现差异化配书。针对甘肃省东西狭长的地域特征、土地与气候差异大等特点,把全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理区域,根据地域性差异配置农业科技类出版物;针对甘肃省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专门设置了藏族和回族地区出版物配置目录,更加突出了配置内容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五)在书屋运行与乡村新兴的各种农合组织等社群结合方面,甘肃各地都在探索将书屋运行与活跃在乡村的种植协会、养殖协会、演艺协会、农工商贸组织等结合的方式与途径,利用农合组织开展培训等活动。白银市率先成立了农民读书协会,组织群众在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庆阳等地的演艺协会利用各种传统节庆在书屋开展演艺和猜谜活动。

     (六)坚持书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相结合。针对农业和科技部门开展的大规模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程和培训,从而使这一活动延伸到农家书屋,使书屋成为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程和乡村培训的终端和基层课堂。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农民与专家的互动机制等。根据各地信息反馈情况,先后组织出版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读本》、《农牧民书屋丛书》等50个品种的服务“三农”图书,并根据乡村和农民新的文化需求,于2008年启动了“甘肃省农家书屋文库”出版工程。

投入机制的可持续性:农家书屋工程不竭的生命源泉

农家书屋要获得长期良性运转,就要坚持政府投入、社会捐赠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投入机制的可持续性。农家书屋的建设不但要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而且要通过激励捐助、税收减免、冠名等机制引导来鼓励社会力量、对口扶贫单位、工商企业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才能有效解决书屋新建、新书补充和管理人员补贴等资金问题。在解决管理人员劳务费用、书屋内容资源的不断更新方面,甘肃各地都在逐步探索公益性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推动相结合的途径。①社会公益和市场机制结合制。在书屋内开设与文化相关的经营活动,如图书租赁与代销业务、图书报刊销售、文化用品销售等,并实行农家书屋经营图书报刊免税,从而有效解决内容资源的更新和管理人员费用。②“以文养文”的文化产业推动制。利用书屋发展乡土民俗文化产业和实用技术培训,甘肃庆阳西峰区肖金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通过举办书画、香包刺绣培训班实现“以文养文”,为各地农家书屋探索“以文养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利用乡土民俗产业和乡土旅游来推动书屋发展的路子,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③出版物发行网点延伸制。构建、延伸乡村出版物发行市场和网点,使之与农家书屋相结合,形成出版物免费借阅体系的构建与乡村发行网点建设的配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家书屋新书的补充和管理人员费用问题。对条件成熟的农家书屋,可以实行“一屋两用、租售结合”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又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一补贴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是农家书屋实现良性发展的又一种长效机制的探索。④图书轮转制。甘肃省在县域内相近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中,不同书屋等值配置内容相异的出版物,通过书屋间定期图书流转、交换机制,有效地缓解了图书更新的经费压力。为了解决一些农家书屋图书品种比较少、图书更换周期长的问题,在兰州、金昌、张掖等市州率先配备了农家书屋“图书流动交换车”,定期在书屋与书屋之间、图书馆与书屋之间流动交换图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品种少、更换不及时的问题。⑤基金与会员制。各地在社会捐助的基础上探索设立农家书屋发展基金,用于出版物更新和管理人员的劳务费用等。⑥乡村集体经济后续支持制。在乡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采取乡村集体经济投入以解决农家书屋图书补充和管理员费用的问题。⑦“公办民助”与“民办公助”相结合制。设在经营点的农家书屋,因吸引人气、带动经营效益从而激励店主(同时也是书屋管理者)主动补充新的书籍、报刊以增强书屋的吸引力,形成农家书屋自我发育的良性循环,这是“公办民助”式;另一种形式是“民办公助”式,就是积极支持乡村各种人士自己创办类似书屋,政府部门以补充图书、奖励补贴的办法给予支持、引导,并纳入农家书屋的管理、评比,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等扶持。⑧将“城乡学生手拉手——捐赠一本课外书”给乡村学生的活动延伸到农家书屋,鼓励城市学生给所在地农家书屋捐一本课外书等。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的省份之一,甘肃农家书屋建设将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方面继续做出不懈的探索,努力使这项惠民工程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系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组织领导、政策推动和科学管理: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国家文化工程,政策推动和统一的组织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工程规划、资金投入还是工程实施中的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八部委下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不仅省市县三级成立相应的协调领导小组,而且在省局设立专门的农家书屋建设办公室,统一协调全省的农家书屋建设。先后下发省直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部署和规划全省的农家书屋建设。

     资金投入方面,在中央财政资金向西部倾斜的政策推动下,初步构建了省、市(州)、县(区)、乡(镇)各级财政按一定比例投入、社会各界捐助支持的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形成了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协作共建机制。2005年工程启动之初,省财政即划拨200万元的建设经费。2008年,省政府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之一。2008年和2009年,省财政共配套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并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与此同时,各市(州)、县(区)、乡(镇)2年之内共计配套建设资金4300万元。不断探索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书屋图书配置执行公开透明的统一采购与配送招投标制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与安全。

     在管理方面,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省、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根据不同分工履行各自管理职责。在书屋的管理与运行上,形成了包括书屋日常管理、图书借阅、书屋管理人员职责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与制度,各项管理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途径与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农家书屋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总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科学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年度建设任务的完成以及书屋的良性运行。

坚持书屋的长效运行与“六项功能”的拓展:农家书屋生命力恒久之所在

农家书屋工程在质询和怀疑声中迅速发展,它使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居安思危,并非是一件坏事。围绕其又好又快发展和永葆其恒久的生命力,柳斌杰署长提出,农家书屋建设中不但要解决好“建”的问题,而且要与“管”、“用”、“活”相得益彰、互相结合,要不断探索这一长效机制的构建。

     除管理以外,“用好”与“活起来”这两个问题非常关键。只有不断拓展书屋的各种功能,农家书屋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得到{zd0}的发挥,书屋才能更好地扎根乡村。甘肃省在这方面已经探索出不少经验,各地书屋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香农家”的读书活动。许多地方的群众以书屋为载体,自发组织有奖读书、讲谈书报、交流读书心得、实用科技讲座、书法比赛、社火、秦腔、地方曲艺表演、灯谜晚会等文艺活动,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成为一个“文化训练场”,让读书学习、娱乐活动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乐趣,让书屋在帮助农民致富和丰富农民生活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全省各地立足实际,着力拓展农家书屋的“六项功能”,不断提升书屋的文化影响力:一是拓展书屋的学习增智功能。通过各种手段努力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先进文化的场所;二是拓展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充分发挥书屋各类书籍与报刊信息资源的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不断提高农家书屋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能力;三是拓展书屋的交流、聚会功能。说到底,书屋不仅是读书学习的空间,而且是乡村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和聚会空间,就像传统乡村中的“场坝”、“戏台”,村中的“大槐树下”一样。因此,各地根据农时特点和当地实际,以寻找群众的空闲时间并努力适应和方便农民群众来书屋交流聚会为总的原则,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书屋规定的借阅时间,努力把农家书屋真正建成“书屋在农家”和“农民自己的书屋”。四是拓展农家书屋的基层阵地功能。依托农家书屋,结合“三下乡”等活动,努力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学习先进理论的阵地。五是拓展书屋的培训基地功能。不定期邀请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医疗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积极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开展农民培训、教育,着力塑造现代新型农民。六是拓展书屋的文化娱乐功能。以拓展书屋的文化娱乐功能为着力点,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艺活动、文艺晚会,激发农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的热情和文化自觉,有效提升了书屋的文化影响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郑重声明:资讯 【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河北省玉田县仓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网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