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战术- 刘耀峰Frank的日志- 网易博客

战略与战术

2010-07-15 08:39:16 阅读8 评论0 字号:

 

战略与战术

战略的重要性

1.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一般来说,战略是一个整体架构,通常比较宏观。而战术是一种方法、手段,比较微观。跟打仗的道理一样,打仗要有战略,就是所谓的宏观架构,可是这中间有许多小的战术,有一些方法和手段。美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战争,美国靠什么取胜?在战略上它希望能获得盟国的支持,至少联合国的安全理事会不能对它投反对票,这是一个大战略,所以中国、英国、法国,甚至俄罗斯的态度对它就比较重要,这是战略。具体到战争本身,它的战略里包含是由空中对付阿富汗,还是由海湾封锁阿富汗,或以陆军来占领阿富汗?这本身也是一个大的战略。至于从什么地方进去,或者用什么方法先占领什么山头,这是一个战术问题,它缩小到一个方法手段,是一个比较微观的层次。

 

2.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推演到市场行销,也是一样的逻辑。做一个市场行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它本身是一个大战略,然后再考虑一些具体的小的战术。有不少企业战术和战略不分,结果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市场里,{yt}到晚想它的战术问题,在一个应该考虑的比较简单的方法与工具里,它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战略框架,这就是战略与战术没分清楚。当然,战术是不能脱离战略的,战术要依附在战略上。战略与战术要有先后的顺序,通常讲,战略要先定,没有大的框架,没有宏观的想法,就开始去进行小的战术,很可能会失去一些依据,甚至会导致战略与战术相违背,战略不但白做了,还会浪费精力。

 

【案例】

肯德基进入北京市场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说肯德基在中国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它可能会伤害到中国现有的餐饮市场,它很可能改变中国人的饮食观念,甚至改变餐饮的一些渠道。不过肯德基自己说,“我们不是可怕的肯德基(因为前面有人写过一本书,叫做《可怕的麦当劳》),我们是善良的肯德基”。这句话怎么解释?其实这是它的战略问题。肯德基从来就没有认为,他们出来卖肯德基,别的餐饮店就不得不被迫统统关门,相反的,肯德基还花了不少钱来教育、训练和栽培现有的餐饮业。在北京,肯德基就花了不少钱来培训其它的餐饮业。肯德基这样认为,如果大家都只吃炸鸡、汉堡、薯条,而没有其它的选择,这样是不是太寂寞、无聊,也太枯燥了。应发扬快餐文化,有人要吃米饭,有人要吃面食,任你选择,重要的是要把快餐市场卓有成效地做起来。所以肯德基宁愿花钱去教育其它的中国餐饮业,共同促成一个快餐市场,这其实是肯德基的战略。因为这个大战略关系到它的格局,关系到未来肯德基在中国怎么发展。这就是怎么做大的战略,至于如何、在哪里、用什么题材等进行教育,或是从哪几家开始教育,这牵扯到战术问题。有这个大框架,就是共存共荣,这是肯德基的一种想法。

韩国三星能有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和格局,基本上源于他们的战略。三星最早是替别人打工,做些有关微波炉的加工,后来做电子产品,现在他们定位很清楚,必须在亚洲成为一颗新星,做一家创新型的企业,所以韩国三星毅然决然地投向了高科技。不过三四年前他们还不是这种情形,刚刚崭露头角时,他们就在韩国总部开了一个会,由他们的董事长带头研究如何突破原来的瓶颈。{zh1}决定每个人发誓,写下一个宣言,三四年后如果三星还不能做出业绩来,这批人统统下去。三星的战略是凡事要创新。三星最近的口号就是三星数字世界,一切都是数字化。既然把自己叫做数字化,三星就把数字化当做一个重要的战略来指导它的电子发展,它在电子科技方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不断地创新,终于把三星手机做出来了,在电子业里一直站在IT的前面。

二三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三星,这几年来突飞猛进,三星手机何以能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就能位居世界前三名呢?这是因为:①它把自己定位为高科技;②真正地发展高科技;③把这种高科技实用化、商业化在它的商品上。这是它的大战略框架,这个战略框架一经确定,整个三星就朝这条路上不断地向前飞速发展。美国标准普尔公司2002年评选世界IT公司100强,韩国三星电子一鸣惊人,跃登榜首宝座。

 

【案例】

韩国汽车业目标锁定全球第三。全世界生产汽车{dy}名是美国通用,第二名是日本丰田,第三名是日本尼桑,第四名是美国福特。美国和日本名列世界前两名,以汽车公司来讲,前面四名是美国和日本包办,韩国如果把目标定为前三名,那就只能输给美国的通用和日本的丰田,如果以国家来讲,那就是美国和日本以外它必须是第三大汽车王国了。韩国人把时间定在2010年,要使韩国发展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强国。

从战略的观点来看,韩国人如果要把他的汽车推成世界第三强,它在战略上要注意到以下几点。①解决它的原料问题;②解决它的技术问题;③解决它的市场问题。这三点如果不能解决,它很难变成世界第三大汽车工业国家。因为:①韩国本身有一定的钢铁规模,但能否够在原料和零组件中奠定汽车工业基础,是个问题;②韩国汽车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不能跟欧美、日本并驾齐驱,技术上必须突破这个瓶颈;③世界各国对韩国汽车的想法、定位,能否容忍或接受它成为第三个汽车大国,或是它的汽车被称为第三种选择,但不管怎样,它们的目标的确真的定出来了。

提起白色家电,中国人想必都不会陌生,韩国LG也在做白色家电,而且把它的目标指向中国。LG这家公司在前几年也有一些瓶颈和不太如意的事情,这几年来,它的战略是把目标锁定中国。它把未来赌注统统都压在中国,从1993年以来就开始慢慢的在中国投资,很快地就超过了15亿美元,建立了39家子公司,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地扩大,它的空调、微波炉、电脑显示器和洗衣机在世界上仍然排前十名。现在它认为它的一切、它的未来、它最终的赌注就压在中国。它的战略是LG的白色家电要打赢海外战。

而韩国人如果想在中国卖电冰箱,它{jd1}不会忘记中国有家公司叫做海尔。让人们来看看韩国LG的电冰箱。如果电冰箱的档次做得太xx,这台电冰箱是不会有人买的;电冰箱的档次如果做得太低,国内就会有很多同行跟它竞争,所以它就会把档次做到中高价位和中高等级,太贵了没人要,太便宜了竞争者太多。韩国LG电冰箱的特点要具备容量大,品质好,外观新,而且价钱还要合理,才可以打入中高阶层的社会,至少它得把自己定位成这样,才能打入电冰箱的市场。这是它的框架,也就是它的战略。这个战略如果错了,东西做得再便宜,或者做得再精品也没有用,因为竞争者太多。可是战略一定要走在战术的前面,做任何市场、营销,做任何企业都应这样。

 

【案例】

未来的等离子电视可以悬挂在墙上,可以吊在书房里、卧室里,夸张一点,可以吊在厨房里,一边炒菜一边看电视。等离子电视是超薄型,三星很清楚,LG也很清楚,一般品牌的电视在中国,那肯定是长虹、海信、康佳、海尔、创维、TCL,统统都是它们的竞争者,于是就像电冰箱一样,它们守在中xx次,科技上面略有前进。这就是它的框架,也就是LG集团在中国的一种定位,也就是它的战略。

要打进一个市场首先把自己的战略、框架设定好,韩国的LG和三星这两家公司在战略上给了人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案例】

在化妆品里,有一家法国公司欧莱雅。很多法国人都认为,是没有办法跟美国的路华龙、亚斯蓝带,甚至宝洁这样的公司比拼的。因为美国的化妆品一直站在世界的前面。欧莱雅被定义为二流产品,他们的商品都摆在百货公司的大卖场里,或是摆在一些超市里卖,被称为二流的化妆品。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CEO改变了想法:①先利用超市、便利店和大卖场来增加渠道网;②开始购并别国的化妆品来重新包装、组合利用它的市场扩展优势,重新奠定它的品牌地位。没有想到欧莱雅经过这几年来的努力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就是在量上已达到世界{dy}名,所以欧莱雅是全世界化妆品销售量的{dy}位。也许品质还不是{dy},但是它先以量取胜。接下来,它就在美国有名的梅西百货又下了一番功夫,终于说服了梅西百货愿意给一个相当于雅思蓝带、路华龙这些美国公司相同店面的柜台,于是它终于在美国跟他们平起平坐,让美国人觉得欧莱雅的商品是不错的,于是美国人开始接受欧莱雅,因为美国是世界上化妆品销售量{zd0}的国家,欧莱雅只要在美国敲响一个窗口,打下这个化妆品市场中需求{zd0}的国家,欧莱雅的成功就掌握一半了。所以这几年来它的战略非常成功,就是它的渠道跟它的专柜经营非常成功,更加上它再包装再出发再定位的一种策略,达到了一定的效果,{zh1}终于使欧莱雅变成了世界上销售量{zd0}的化妆品公司。{zh1}这个CEO,就是欧文先生,他被选为全球{zj0}经理人,可见欧莱雅这个战略是非常成功的。这是从再包装的角度来思考的。

 

【案例】

全世界家具销售{zh0}的企业是宜家家居。它本身并不制造产品,全部都是委托加工、制造,然后再去销售。宜家家居有今天,它最成功的策略是全球庞大的采购网,在各地想尽方法用{zpy}的价格买下{zh0}的家具,然后摆在它的陈列馆里,又花了很多的钱印成一本一本的实录,免费塞进每一家的信箱里,这笔钱其实是非常惊人的,但这是它的战略,像下雨一样的遍撒这个社区。没多久就攻下这个社区,于是这整个社区的男女老少都统统到它那儿买家具。所以宜家家居现在已由瑞典的一家普通公司,变成全球{dy}名的家具销售公司。其实最强大的是它的采购策略,它在各地采购家居,而且有快速的行销网,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它的战略,也是它成功的秘诀。

 

尽量避开战略的盲点

在制订战略时,很可能会有一些盲点,就是满以为自己的战略是对的,但结果却是错的。

 

【案例】

2002年上海的大卖场里,进来一个巨头——沃尔玛。在沃尔玛没有正式进入上海以前,上海{dy}大卖场是家乐福,上海本身有个强大的华联超市,堪称为中国便利店里的{dy}名。华联超市做得非常成功,拥有很大的销售网。从2002年开始进来另外一家美国南方公司,它真正的拥有者其实是日本人,日本人占70%股份,是它真正的幕后大老板。进入中国上海后,四家公司竞争很激烈。一家是日本的伊藤洋华堂,一家是台湾的统一,一家是香港牛莱公司,另外一家是泰国的正大集团。这四家争夺的结果,台湾统一获胜,台湾统一在便利店里经营得非常成功,再加上台湾人对内地文化非常了解,所以台湾的统一代理进入上海,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而星巴克这家美国公司在我国上海的经营就是台湾统一做的,台湾统一代理美国的星巴克拿下了上海。它们把星巴克做得非常成功,在市场中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现在再带着这些优势来开发它的市场。他们从中国开始迈向{dy},如果有机会再发展到十万家。华联超市面对统一集团和美国的星巴克,它的做法是三线狂扩,圈地求生,它有三条主要的产品线:①便利店;②超市大卖场;③生鲜店,三线出击,抢地段,抢地点,把好的地方统统占领。它跟家乐福是联股,互相投资,和沃尔玛也联起手来,四家超市展开激烈的竞争。消费者也乐于看热闹。谁便宜就去谁家买东西。其实圈地求生究竟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还有待思量,统统把地占起来,对方也不见得害怕,对方只挑你的习见店,挑个四五家,开在习见店的隔壁,与其打来打去跑东跑西,不如早打早死,早死早退,所以干脆就打在习见店的对面,我就在你的对面开四家,找四个习见店打,打下去以后就让战火蔓延到其它的店,{zh1}就把这个市场攻下来了。

圈地求生是个战略,但不见得是{zh0}的战略,这并不是说华联不会成功,这个案例给人们一个很大的思考。如果你是华联,知道外资要进入抢占你的市场,你会圈地求生吗?如果是家乐福,知道沃尔玛要过来,你有什么更好的战略吗?战略的概念是把大框架想好,至于开在哪里、哪条街,就是战术问题了。战略先想好,再决定战术问题。战略没有做或做错了,那战术就会统统变成炮灰,变成牺牲品了。

 

好的战略战术的要求

战略是个指导纲领,像作战指导纲领一样,要有一贯性。至于战术要有一些弹性。所谓的一贯性,就是从头到尾地坚持这个原则不能违背。企业搞市场,打一个产品,基本上一贯的战略是先把它做下来,做完了以后,在弹性空间里去调整战术,但{jd1}不能够违反到战略。一旦违反到战略,那就要重新思考,是否当初做错了,还是有些东西没有想到?必须重新更改战略,否则一旦发生错误,就全盘皆输。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战略与战术- 刘耀峰Frank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