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9 20:45:34 阅读55 评论26 字号:大中小
送女儿去上海浦东一个叫中侨的地方学新东方英语。沿江高速下来,进上海市境内,车子又开了好多路,女儿皱着眉头说不喜欢上海这个城市,一路见不到绿色。在国定路新东方报名处完成了一系列报名手续后,顺道上海火车南站附近的一个大众化商场看望了在那里经营服装生意的大姑。
大姑是我夫的姐姐。我夫兄、姐、弟三个,他最小,大姑居次。夫和他哥哥很像,黑瘦黑瘦,大姑却俏丽健壮,集中了公婆相貌上所有的优点。依我看,她才是典型的优生。可惜,因为是女孩,更因为生于1965年的农村,她初中没毕业就辍学,被我婆婆喊去挣公分,在村绣花厂踩缝纫做绣花加工活,后来和邻村的木匠儿子结婚生子,如今儿子马上大四,她也已在上海做了10多年的服装生意。
我们通过导航仪找到的大姑所在商场和编号。。。。的门面。停车后直去,一个类似专卖批发货的店面里,脸色苍黄的大姑闪亮着眼睛正在几个上海女人的杀价砍价中兵来将挡,一口硬邦邦的常熟上海话,让我想起以前机修的尼龙布传统绣花枕头,是那么回事,又不是,但从浅层表面看还是。大姑坦然自嘲自己的上海话被当地人用地道的上海话说是“交关土、交关好白相”的乡下话。我们都笑了,心知肚明许多真味是骨子里的,有目的的融合都有很多衔缝,一目了然。
大姑让我们在她的小店面里坐下,拉着我女儿(她侄女)到外边去买冰淇淋和烤鸡翅,还让我们在她小店里挑衣服带回去。女儿连连摇手,告诉她妈妈要求很高的,喜欢穿很小资风格的衣服,姑妈店里的服装都不是妈妈喜欢的风格。大姑如梦初醒:“我这里的衣服全是卖给当地小市民、打工者、退休工人。。。进好点的,很难脱手。。。”
怕影响大姑做生意,我们借口急着往女儿住宿的地方赶,起身和她告别。临走前,大姑东拉西扯,给嫂子一件白色衫、给她母亲(我婆婆)一条宽松牛奶丝中裤,送侄子一件本命年红色T恤。。。。。
回常熟的途中,依然驶过没有绿树的道路,两旁高楼接踵,心却逼仄地紧。养老保险没钱买,小本生意利润薄,门面租金却贵到十五万一年,大姑一年又能赚多少?
大姑的儿子快大学毕业了,以后在城里买房子、娶娘子、生孩子。。。这些都得仰仗大姑垒起资金的高墙支撑他。一直在想,如果不是生在农民家庭,依她的聪明机灵,大姑也许也能接受高等教育,在城里找到更适合她并且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生在这片“沃土”,大姑就注定是头蜗牛,驮啊走啊爬啊,直到人生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