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乓球锻炼史_版纳荒草_新浪博客

    

 

                                          (一)

很早就想写一下自己的乒乓球运动的历史,现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大概没人不会来几下子乒乓球的,打得太差的几乎没有,但是坚持着能打到今天的,恐怕就为数不多了。

上小学的时候,老住家的门前是西康菜场伙食团供应处,在石头“弹格"路两旁用毛竹篾席搭的棚子,碰今天怕是会赶上城管.公安.消防要联合执法了;平时主要是供应单位食堂的蔬菜及鱼肉禽蛋,多出来的带鱼黄鱼等,菜场也会大声吆喝着叫卖给市民,一般要便宜些,很快卖完了,就接上黑色的橡皮水管把"黄鱼台"冲刷干净,再放到大太阳下暴晒着。

等到我们这帮小孩放学回家,做完了功课,太阳也已经落下了,“黄鱼台”也已经是晒干了,就用半块砖头支起长杆板刷当球网,拿着廉价的橡皮球拍打起了乒乓,常常是有球打到“黄鱼台”的裂缝中,小孩反应快,不少都给救起,还有人“下蹲式”发球,甚至还打出"攻削大战",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往往引来一片喝彩声;所以有街坊邻居不止一次说过,“这几只小鬼头打乒乓,是从‘黄鱼台’上练出来的。”

有{yt}我和对面一个小孩六个头的输赢球打得正欢,忽然有人说:“好,好!一个是庄则栋,一个是张燮林!”抬头一看,原来是对面“汇明电筒厂”的干部,中年男子,长着络腮胡子,刮得不很干净,也许是那时还没有进口的刮胡子刀片吧?

他拿出一张已经写好的纸条,让我带给小学的体育老师,后来“汇明电筒厂”厂队果然和我们“澳门路第二小学”校队打了一场友谊比赛,但体育老师显然把联系人给忘了,没有告诉我。

我原来在江宁路小学,那里操场很小,没有乒乓台,三年级后,不知怎么忽然整个班级一起转到了澳门路二小了。一开始还很不高兴,因为上学要多走不少路,后来一看,新学校好大一个操场,大礼堂里还放着五张乒乓台,原来日本人造的三层楼又加盖了一层,这么多学生坐着上课,从没发生过什么“倒楼事件”,十分钟的课间休息,男生们大半在操场上乒乓台上狂欢撒野。

记得我还带过家里的一副铁环到学校去,满操场乱滚,过瘾死了,后来有一个比我小一级的男孩,在校队里头乒乓球打得真棒,成了朋友后,我把铁环借给他滚了好长时间。

我们有时看到校队在做乒乓球训练,体育老师在给他们做多球练习,那么多的乒乓球,满地乱跳,把我们眼睛都看花了。

终于有{yt}学校开始组织乒乓球比赛了,那天有一个同学半路飞跑着回家,借了一块很好的橡皮拍子给我,因为报名的人太多,体育老师说执行21分制,一局定胜负,如果双方打到20平了,则加赛为三局两胜制。每一区设一个校队队员作为一个“种子选手”,打出线休息天可以到学校再打8人制的循环赛,这点太吸引人了。

后来我一路砍杀,{zh1}碰到了“种子选手”,他是海绵拍,我是根本不知道啥叫害怕。没想到对方心理压力太重,给我死缠烂打,19比21输给我了,于是第二天我打上了循环赛,结果是一场未胜,但是能在xx的乒乓桌上打上这么长时间的乒乓球,实在是太高兴了。

在澳二小学里我学习成绩很好,班主任很喜欢听我的课文朗诵,但是后来体育老师常常把校乒乓队对外打比赛向我们开放,有时也让我当裁判,就是没有机会进校队练球。

因为父亲很早故世,家境越来越艰难,我曾经有一个梦想,不过从来没有说出口过,就是能有一块海绵球拍,不远的西康路上有一家“民强体育用品商店”,靠右面的玻璃柜台里有一块绿色反胶的球拍,用白色的日光灯照耀着,标价6元6角,那是我幼小心灵中的翡翠,晚上等到商店打开橱柜灯光以后,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几乎每天都会转上一转;一直到很久以后“民强”搬迁到长寿路上去了,我才总算忘记了这块翠绿欲滴的球拍,但是偶然还会在梦中很清晰地见到它。

                                     (二)在写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乒乓球锻炼史_版纳荒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