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1)(转帖) - 流年。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1)(转帖)

2010-07-13 21:22:37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引用


                             发布: 2006-8-27 06:23    作者: 刘茂荣    来源: 互联网    查看: 953次

  从86年至今,我在电子琴业余教学领域里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因为电子琴引入中国市场也只是在80年代初,因此我也如其他电子琴老师一样在没有现成教案的情况下,都是照搬钢琴的成熟教法。时至今日社会上便有一种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又不是钢琴。偏见把电子琴当成钢琴的垫脚石,认为学了电子琴后必需转学钢琴才是{wy}之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造成的,它xx扼杀了电子琴是一件xx独立乐器的应有地位。在漫长的教学中我经历了从照搬-探索-实验-总结等一系列实践,我切身体会到:电子琴它姓“电”,而不姓“钢”。

  循“电”性—探新路

  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是因为电子琴可以用钢琴音色来完成钢琴曲。我认为电子琴姓“电”是因为电子琴能作的,而钢琴做不到;而且其他乐器也无法做到,这些独有的功能就是电子琴之所以姓“电“的原因。{dy},它有自动伴奏系统。第二,它能模仿中.西各种乐器的音色。第三,它有MIDI接口,可以成为电脑音乐的音源和音响。以上三种没有任何乐器能以替代的功能使电子琴作为了一件xx独立的乐器,让它在20世纪80代初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电子琴既然是一件全新的乐器,因此教材.教学方法等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不断探索而走向成熟。比如市面上大量的电子琴入门教材.考级教材.电子琴曲选集等,就借鉴了大量钢琴的成熟经验使电子琴教学得以开展。但是,也带来了它的负面效应—“用电子琴来学钢琴”之嫌。因此,要使电子琴的教学也同样姓“电”,除了借鉴以外还要根据电子琴自身的特征,闯出一条能充分展示其功能的一系列教材和教学之路来。本文就我在电子琴特色教学探索中的体会与热心电子琴事业的朋友们进行交流,盼以专家指正。

  在电子琴教学领域里,专业与业余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我从事的是少儿校外课余教育,要确立业余电子琴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市场的需求是什么?从与家长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送孩子来学弹电子琴主要是希望提高素质.培养兴趣,今后不一定成为专家但在以后的工作.娱乐中具有应用能力,这一点尤其看重。因此,我把培养兴趣.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循着电子琴的“电”性不断地探索。我把整个教学规划为模仿与应用两大块教学阶段:前3~4年为打基础的模仿阶段,后3~4年为培养兴趣的应用阶段。

  考级教学——模仿阶段

  在电子琴的业余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考级”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此家长们对老师的评价也是根据“考级”的好坏来判断老师的良莠与水平的。我认为这个评价方法也无可厚非,基本上还是客观。因此在模仿阶段的教学中,可以按照钢琴教学成熟的套路;比如五线谱读谱.手形.基本触键方法.手指的独立性练习.左.右手协调配合等等进行教学,这些基本功对于同属于键盘乐的电子琴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拿来主义”没有必要另劈蹊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完整的,不要忽略了属于电子琴特色方面的教学。

  (一)音色的教学

  在考级教材上,凡是电子琴乐曲都存在选用什么音色,或曲间转换音色的问题。有的作者会标出参考音色,而有的就必须学生自己来选取,如果说由老师指定一下简单从事的话那就错了。由于各个学生的电子琴型号.品牌不可能统一,无论是按书上标的,还是按老师指定的都会出现许多张冠李戴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电子琴这件乐器的学生,如何正确地通过音色来表达作品的内容,恰如学美术的必须学习“色彩”这一科目一样,“音色”也应该是一门必修课。

  我在讲授音色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电子琴的音色从三大方面进行对比性与适应性的归类:

  (1)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原理而告诉学生,不同的音色在振动时有的作持续性振动,有的只作衰减性振动。比如讲衰减性音色,可把电子琴调到钢琴音色按住某键奏四拍,钢琴音色的音量自然由强渐弱而衰减下来;讲持续性音色,可把电子琴调到弦乐合奏音色同样奏四拍,弦乐合奏音色的音量始终保持不变,老师接着选取多种音色让学生进行正确区分。然后如何运用呢?老师分别用上述两种音色同弹一段慢板“梁祝”,直观的感受使学生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时可以要学生记住规律“节奏疏松.长音为主的旋律宜选用持续性音色,节奏密集.短音为主的旋律宜选用衰减性音色”。

  (2)作一个测试,如果画太阳与月亮只有红与白两种颜色时,你作如何选择?学生一致会选红色画太阳而选白色画月亮,颜色是有鲜艳与暗淡之分的。人们遇高兴事会献上鲜艳的花,若遇上悲伤事献花也相应是暗淡的,颜色能传达人的心情。这时应该告诉学生,音色与颜色一样也有着“明色”与“暗色”之分,它们是靠听觉凭内心的想象来体验。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如:小提琴.小号.唢呐等亮音色与大提琴.长号.大管等暗音色给学生,从此学生也就懂得要根据乐曲的喜.怒.哀.乐来选择相适的“明”与“暗”音色了。

  (3)音色的区域,(这个提法不一定准确)。除了前面提到的音色可以进行明.暗之分外,还有第三类属“中性”音色。如:钢琴.长笛.单簧管等它们具有明.暗的“双重性”,它们在高音区域显“明色”而在低音区域显“暗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音色的“双重性”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大与小.远与近.强与弱方面发挥“中性”音色的对比作用。另外音色的区域还有另一层意思。每一种音色在电子琴的键盘区域中都有“逼真区”与“失真区”,如果超出了这个区域音色便不象了。

  (二)伴奏型.速度的教学

  在考级教材上,凡是电子琴乐曲都有一个设置伴奏型与选择速度的问题,同样若乐谱有说明的自然可以参考,但教给学生如何设置伴奏型与正确选择乐曲的速度,这是电子琴教学里不可缺少的一课。在教授选择速度时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速度的快.慢不是弹奏水平的衡量标志;我们在学习一首新曲时可以自由选择练习速度,而老师讲的速度是指演奏速度,不能随心所欲,它是由乐曲的感情来决定的。我在教学时要学生们按四个步骤来进行选择:

  (1)拿到一首乐曲先哼一哼它的旋律,或者上琴弹一弹;听听音乐似乎在讲怎样一个故事,想象一下故事里的画面传达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根据学生的年令和阅历,把感情的激烈程度按由快到慢,由强到弱分成四个档次。A)奔放.跳跃的欢快型;B)自豪.热情的赞美型;C)整洁.有力的庄严型;D)忧柔.悲伤的思念型。

  (3)四种不同的感情档次对应着不同的速度范围。欢快型可在130~110拍之间选择;赞美型可在120~100拍之间选择;庄严型可在110~90拍之间选择;思念型可在80~60拍之间选择。这些规定不一定准确,但对少年儿童来讲毕竟找到了选择速度的方向与一定的范围。

  (4)当速度确定以后暂不要在电子琴的速度纽上输入,(因为电子琴的每种伴奏型在选定时,都会同时设定该伴奏型的默认速度)应先设置伴奏型,后输入速度值。伴奏型的选择必须按乐曲的拍号来选取。原则上2/4拍.4/4拍,可以共用绝大多数伴奏型;而3/4拍只能用“华尔兹”,6/8拍只能用“慢摇滚”。为了方便学生选取,我按四个感情的分档相应推荐了常用的伴奏型:A)欢快型可选“中国节奏”.“迪斯科”,B)赞美型可选“波尔卡”.“玻莎诺娃”,C)庄严型可选“进行曲”.“波尔卡”,D)“8步舞”.“慢摇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1)(转帖) - 流年。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