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内迁,沿海的地理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已不存在。
先头迁移或者被“请走”的已不在少数。
香港工业总会对珠三角港商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更有63%以上的企业准备迁离广东。
初步考虑的搬迁目的地是中部的人口大省,铁路和船运,公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重庆也因为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有便宜的人力和电力,以及万吨轮可停泊的码头而被重点考虑。而成德绵虽然各方面条件相当好,不过乐山港的常年通航能力只有千吨级,而且码头不是在成都的家门口。好在现在成渝之间的交通条件所改善,在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达的地方,都将是建厂的{zh0}地段。
内地便宜的电力,廉价的土地,期待而渴望的招商政策,以及丰富的特色资源,浓郁的本地文化,都是吸引内迁厂的一些重要决定因素。
综合讲就是人力,税收,土地价格,电力价格,物流等影响。中西部招商必将吸引来更多的这种超大规模建厂。
而广东呼吁的什么产业升级,那都是空话。广东是制造业集中地,又不是高科技走廊。许多科技高得不得了的工厂仍然在西安,成都,重庆等地落户可见一斑。挪工厂可不是像搬家一样简单,企业决策者一定是长远考虑十年的情况而做出决定的。科技越高的产业对传统物流就越不依赖。
我来自西部四川,希望在高速,高铁,长江水运等各种条件改善后。家乡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更多的投资项目。
以老成渝铁路为例,特快列车经老成渝铁路最快也要9小时。以前从重庆回家要花上整整{yt}时间在途中。今天开车也就两三个小时,高速复线开通后将缩短为2小时,2014年高铁开通后将只需56分钟,连飞机都是不需要的了。距离已经不是问题。
以广深港高铁为例,修通后10小时即可从香港直达北京和重庆。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将连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并将在区域内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由此,快速客运网建成后,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而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缩短了区域及城市之间地理空间上的时间距离,将对我国的产业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报道里提到的许多河南籍人员愿意返乡就业,其实也是一种归属感所趋。作为普通的公司,工厂的中下层人员。是不可能在一个人间天堂般的深圳找到归属感的。深圳,京沪广,沿海,只是打工途中的一个驿站。以任何沿海开放城市的能力,也无法负担诸如入户,购房,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以及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等长远需求。深圳,或说沿海只是曾经以地理优势吸引众多的在内地和家乡无法找到劳动力释放的人群。10年足以再次产生一个优势的变迁。从相当多方面讲,在家乡工作将让他们找到亲情和友情,让他们可以与家人频繁相聚,可以有更多的归属感。除非是从一个出生地搬迁出去之后的2代人,否则不会对家乡没有感情和依赖。
内地会有更低的房子,消费,无隔阂的文化习俗。不至于赚少花多,把青春都浪费在为深圳这样的城市做无谓的贡献上。
我也希望未来可以主要借助网络来营销产品,而不是受地域限制的本地精耕细作。
今后新增资金投资的热点不再是广东;
外出打工的目的地{sx}不再是广东;
工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不再是广东;
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法的地方过去和以后也不会是广东;
最缺工的地方也必然是广东;
靠着房租和税收过日子而自己并未掌握半点本事。广东人的梦该醒了。
发表于 @ 2010年07月04日 03:57:00 | |
|